当前位置:中国内蒙古呼伦贝尔呼伦贝尔草原新闻
类别划分
概况
气候
住宿
交通
美食
活动
新闻
精彩照片图片
旅游地图
居住在这里的会员
去过这里的会员
打算去这里的旅游计划
网友旅游游记和攻略
景区分布
邻近景区
经验分享
我去过这里
我想去这里
收藏此页
我要提问
内蒙古呼伦贝尔呼伦贝尔草原新闻
提供图片    更多图片

呼伦贝尔旅游:冰火两重天      2005年9月16日 09:15
1=

  本报记者 张学光 支斌 尚志新



  8月下旬,记者来到呼伦贝尔市,发现这个城市的宾馆、酒店、招待所全部客满,如果没有提前预定是很难住进去的。



  夏天,这里的旅游非常火暴。记者在当地旅游部门看到一份统计数据:2004年,进入
呼伦贝尔旅游的游客总量达到281万人,其中国内游客达245万人,比上一年增长了近40%;旅游业在2004年给当地带来了35.7亿元的收入,同比增长了112.5%。预计今年旅游人数将突破331.6万,其中国内游客数量达到290万人,旅游业总收入将达41.79亿元。



  呼伦贝尔市旅游业增速为何会如此之快?



  凉爽下的火暴



  记者一行自驾车进入呼伦贝尔境内的第一站是扎兰屯市。



  推开车门,一股凉风迎面扑来,空气间夹杂着温润的水气,弥漫着甘甜的味道。一个激灵抖掉了全身的困倦,这一路上积蓄下来的酷热与干渴也跑得无影无踪了。



  据当地人讲,由于这里地处大兴安岭南麓,受大兴安岭森林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小气候,在今年全国普遍酷暑难耐的时候,这里却是凉爽宜人,夏季的平均气温只有1621度左右。很多来到这里的游客,在推开车门的一刹那,凉爽温润的空气都会让他们惊喜之极。记者发现,这里的宾馆即使是不开空调冷气,夜晚睡觉也是要盖着棉被。在窗外夜莺的轻鸣声中,一个舒适的睡眠成为了外地游客仲夏时节最为奢侈的享受。



  扎兰屯市负责旅游工作的副市长戴强告诉记者:“扎兰屯市是国家级旅游城市。今年,全国大部分地区出现酷暑天气,随之避暑游成为了今年旅游的一个新热点,东北地区也趁势而上开发出了避暑旅游项目,扎兰屯市在旅游对外宣传上,仅仅是气候条件一项,就吸引了大批游客。”



  记者在当地宾馆向一些工作人员了解到,每年的这个时候,都是当地旅游业最火暴的时期,宾馆客房也最为奇缺。宾馆的工作人员往往是在上一批客人刚刚退房,就要抓紧时间清洁打扫,因为客房已经被下一批客人早早预订出去了。



  在沿途的一些旅游景点记者也看到,停车场已经很难再找到空余的泊位。在午餐时间,一些比较著名的旅游景点中的餐厅进行的是“流水席”,一拨游客走后另一拨游客随之占据位置,即使这样,很多游客还不得不在餐厅外耐心等候。



  呼伦贝尔市旅游局局长牛振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前几年,呼伦贝尔的旅游以入境旅游为主,游客多数都来自俄罗斯,人数也非常有限。最近几年,随着国内旅游市场的升温和我们宣传力度的加大。全国各地的游客开始认识呼伦贝尔,我们的大草原、大森林、大湿地、大口岸、大民俗已经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来到这片‘绿色净土’。”



  在和一些游客交谈中,记者得知:在欣赏优美的自然风景和享受清凉气候的同时,带着根植于农耕文明和工业社会的现代视角,去审视当地这种鲜为人知的游牧民俗文化,是吸引外地游客纷纷前来的一个主要原因。



  从“一代王朝”到“一代天骄”



  呼伦贝尔市全境面积25.3万平方公里,因境内的呼伦湖和贝尔湖而得名,大兴安岭贯穿全境。而真正使其扬名的,是在这片土地上曾经孕育出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少数民族王朝——北魏王朝和闻名世界的“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从公元前200年左右(西汉时期)至今,在这片土地上生存着蒙古、达斡尔、鄂温克、东胡、鲜卑、契丹、女真、鄂伦春等30个少数民族,保存着完整的中国北方游牧民族文化,被世人称为游牧文化的摇篮。



  在今天的呼伦贝尔市鄂伦春旗阿里河镇西北10公里处、大兴安岭北段顶巅的嘎仙洞,1500年前,曾走出鲜卑族,在“南迁大泽”(迁徙到今呼伦湖沿岸)后逐渐发展壮大。公元439年,在先后攻灭夏、北燕和北凉等势力后,结束了常年的地区战乱,统一了我国的北方地区,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少数民族政权——北魏。



  值得史学家称奇的是,一个在密林中走出的民族,带到中原的并不是杀戮与劫掠,相反却是一种民族的开放。在由鲜卑族拓跋氏统治中国北方地区近一个半世纪当中,中国北方社会经济得到长足发展,还将北方游牧民族文化和中原的汉族文化进行了广泛地交融,特别是在魏孝文帝时期,不仅将国都迁往中原洛阳,还曾下令将国姓由“拓跋”改为“元”。至今保存在大同的云岗石窟、洛阳龙门石窟以及甘肃敦煌莫高窟中的飞天,仍见证着发生在中国北方地区的这次民族间的大融合。



  内蒙古自治区政协《经济论坛》主编郝诚之曾概括这种游牧民族精神是“一种原始性、宗教性、开放性、兼容性和英雄性并存的精神,是中华文化阳刚之气的缩影”。



  地处大兴安岭和呼伦贝尔草原结合地带的额尔古纳市,是举世公认的蒙古人的发源地。当地人说,“额尔古纳”是一条河的名字;也是一座城市的名字;还是一段历史的名字。



  早在隋唐时期,生活在额尔古纳河流域的室韦部落中的一支——蒙兀室韦部落就在这里游牧狩猎,生息繁衍,在公元8世纪左右才外迁至现在的外蒙古国高原肯特山区。在12世纪,铁木真带兵突破了女真人和塔塔尔人修建的金界壕,回到了呼伦贝尔草原。而水草肥美的呼伦贝尔草原也就成为了成吉思汗和他的蒙古骑兵休养生息、发展壮大的地方,并最终完成了蒙古诸部落的统一,为日后施展雄图伟略奠定了根基。在公元1206年,铁木真在草原上称汗,是为成吉思汗(最强大的可汗)。



  这片土地不仅仅养育了成吉思汗和他的家族,也养育了一支所向披靡的蒙古大军。这支劲旅凭借着自身的坚韧与智慧,冲出草原,跨越长城,先后灭西夏、金,随后转战中亚,南抵印度。最终经过不断地征战,创建了人类历史上版图空前的蒙元帝国。



  而这片曾经养育了蒙古人的土地,也一直被视为他们的精神家园。在成吉思汗死后,他魂归故里,在元朝覆灭以后,他的子孙和蒙古大军残部又退回了呼伦贝尔,留下一段任人评说的历史。



  走进幽静的历史后院



  记者计划驱车横穿大兴安岭林区,从大兴安岭东坡的松嫩平原进入到西坡的呼伦贝尔草原。



  在这次采访出发前,几位搞摄影创作的朋友曾经告诉记者,在内蒙古,要拍摄到最美的风光就一定要去呼伦贝尔,“那是一个‘谋杀’胶卷的地方,每次带多少胶卷都不够用”。



  果然,沿途秀美的景色使得记者几次都忍不住停下车来,映入记者眼帘的每一帧景象都是一幅优美的风景画。头顶的白云和蓝天相互映衬;一望无际的森林从天际一直铺到面前;丛林间的草地上遍是烂漫的野花,在绿绿的草地上罩上了一层淡淡的紫,稍微蹲下一点,放低视线,发现在淡紫色下又是一层明亮的黄色,清风吹来,花香阵阵;淌水走进河谷中的溪流,清澈的河水发出潺潺的流水声——是一曲大自然奏出的轻音乐;不小心踩动了一块溪水中的石头,惊动了藏匿在水草中的小鱼,瞬间,如黑丝般四散游去了。



  驱车行驶在蜿蜒的丛林山路间,记者忽然发觉,大兴安岭的魅力不仅仅有它的青山秀水,还有它的雄浑大气,绵延几百公里都是无尽的森林,满目苍翠,无山不绿。记者粗略计算了一下,即使是横向翻越大兴安岭,路程也几乎相当于从北京市开车到达山东省。根据数据显示,整个呼伦贝尔25.3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有一半以上被大兴安岭的森林覆盖着。



  特别是在大兴安岭北麓的额尔古纳市境内,目前多半仍为人迹罕见的原始森林,依旧保存着完整的原始生态环境,即使是一些已开发的旅游景点,目前也尚处于纯资源的无建设状态。目前,额尔古纳地区境内有93%的土地是被自然的森林、草原、河流覆盖着,耕地和人为用地不到6%,其中2/3以上的地区是国土保护区。



  也正是这片重重叠叠的山岭和覆蔽在这些山岭上的万古长青的丛密的原始森林,构成了一座天然的屏障,把这里和外界隔离开来,使得居住在这里的人长期与世隔绝,在悠久的历史中,保持了他们传统古老的生活方式。



  雄浑大气的大兴安岭是一个民俗的“保鲜柜”,将生活在这里的游牧文化,完整地保存了下来。今天,当我们带着工业文明的视角走进这片密林中时,触目所及的都是真切的民俗活化石,身心也似乎在时空中穿梭来回。



  在1961年夏天,著名历史学家翦伯赞访问了内蒙古,在随后出版的《内蒙访古》一书中,对于呼伦贝尔有过这样一段描述:“假如整个内蒙古是游牧民族的历史舞台,那么这个草原就是这个历史舞台的后台……假如呼伦贝尔草原在中国的历史上是一个闹市,那么大兴安岭则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幽静的后院。”



  旅游火暴,凸显资源魅力



  在穿越了大兴安岭后,记者进入到一片坦荡无垠的草原地带——呼伦贝尔草原,这片草原东西约300公里,南北200公里,总面积约8万平方公里,其中80%以上是天然草原。这里也是目前世界仅有的三大天然草原之一,而且这里的草原生态环境要好于澳大利亚的草原。



  在这里,没有树木、没有村庄,在这里,游客的心境和眼前的景色一样,被地平线分割成两个部分,一半是平坦的草原,一半是蔚蓝的天空,“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坦荡、广阔、空旷,几乎所有的形容词此时都显得无力。



  一位青年游客就跑入了大草原,他弯下腰贪婪地嗅着草香,长叹道:“只有这样的草原,才能造就出高亢悠扬的蒙古族长调;也只有这样的草原,才能孕育出心胸宽广的蒙古人;也只有这样的草原,才能诞生出志在天下的成吉思汗。”



  所有来到这里的游客,不仅仅得到雄浑、大气的森林和草原所带给心灵上的净化,更是通过对这片土地的了解去体会这片土地所孕育出的游牧民族精神,只有了解了这个民族才能真正地了解这个民族所创造的历史和文化。



  一位曾经在冬季来到呼伦贝尔的游客,在参加过草原上的冬季那达慕后,写下这样的感言:“冰天雪地上,看着光着膀子只穿搏克服的蒙古族棒小伙,听着那雄浑悠长的蒙古族民歌在一望无际连绵起伏的雪原上回荡,我们觉得这里的冰雪节更贴近大自然,更让人有一种生命不息的英雄气概……怪不得连日本和韩国都想在这里建立青少年生存训练基地,把它作为治疗‘都市病’的好地方。”



  额尔古纳市市长钱瑞霞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们这里是天骄的故里,祖先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一个古老民族的历史文化和少数民族在这里创造的民族精神,还有就是这片珍贵的自然遗产。额尔古纳经历了这么多次的社会改革、各种开发和各种机遇,我们都原封不动地保护下来,现在面对这样的自然环境,我们在搞经济开发就显得更加小心翼翼了,我们谁都没有权利轻易地去碰它。对于这些世界级的旅游资源来说,只有高水平的开发才是更为积极的保护。”



  “发展旅游业,成为这种协调自然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平衡点。我们先后开发了蒙古族出行路线游、中俄界河游览、俄罗斯民俗乡风情游、激流河漂流、天然湖垂钓、原始森林狩猎、无人区探险等旅游项目,在今年上半年,香港和北京的几家开发商也开始着手考察在这一地区的旅游基础设施投资。”



  火暴背后有冰凉



  随着采访进一步深入,记者发现,呼伦贝尔市每年280多万的游客绝大多数是夏季时间进入,相反,冬季旅游人数却寥寥无几。对此,牛振声局长也坦言,目前呼伦贝尔市的旅游旺季仅仅限于每年的6到8月份之间。



  由于当地每年只有夏季两个月的旅游旺季,造成了大量客流短时间集中到来,这给当地刚刚起步的旅游接待能力造成了很大的压力,而住宿问题更是首当其冲。据记者了解,目前呼伦贝尔市共有星级宾馆35家,客房2600间,床位5000张,而作为重要交通中转地的海拉尔区星级宾馆不足10家,而且,其中仅有三星级宾馆2家。看来,面对每年280余万的游客,牛振声所言旺季进入呼伦贝尔旅游住宿紧张的问题并非言过其实。



  当地旅游部门的一位工作人员对记者半开玩笑地说:“我都想把我的办公室改装成宾馆客房。”从接受采访时不断打来的一个个告急电话中,记者也看得出,面对蜂拥而至的游客和紧张的住宿问题,他们是真的急了。



  不仅仅是住宿问题,交通运力紧张也很突出。地处中国北疆的呼伦贝尔,交通线路长,进入性差,所以在旅游交通工具上,首选的应当是航空。但是据记者了解,即使是在夏季旅游旺季,呼伦贝尔市海拉尔东山机场和满洲里机场也仅仅开通了直飞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和北京市两条航线,很多来自南方的游客不得不中途转机。



  记者在呼伦贝尔市一家宾馆住宿的时候也注意到,在一份给游客提供的航班时刻表上,在最下方有一行注释,“此时刻表适用于夏季6到8月份,冬季航班相对减少……”。由于交通条件跟不上,使得当地在吸引南方客源时出现掣肘。事实上,这几年,当地旅游部门也只是把吸引客源的重心放在东北三省以及较远一些的环渤海地区。



  为了解决南方游客的交通问题,今年旺季,当地旅游部门还专门协调了多个部门,促成旅游包机的开通,但这也只能是治标不治本。



  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客源,旅游基础设施却是如此滞后?



  在记者接触到当地宾馆和旅游接待服务的经营者时,他们都不避讳地表示,由于一年中只有两个多月火暴,冬季旅游市场低迷,盈利空间小,一部分有意想到当地投资旅游业的人不免会忧虑。在“利润”面前,呼伦贝尔的“优势”败下阵来。由于冬季旅游资源开发不到位,盈利空间狭小,致使投资商的信心不足,旅游硬件设施缺乏,最终也影响到了呼伦贝尔的夏季旅游,因为还有许多人因为没有住处放弃了到这里。



  因此,发展冬季旅游,拉长呼伦贝尔地区的冬季旅游黄金期,扩大旅游经营设施投资商的盈利空间,让当地的旅游业能够冬夏两条腿走路,这将成为盘活呼伦贝尔旅游整个一盘棋的突破口。



  记者在当地调查了解发现,在发展冬季旅游上,这一地区拥有绝佳的资源优势。呼伦贝尔旅游局局长牛振声显得异常兴奋,“呼伦贝尔发展冬季旅游有着绝佳的优势,由于呼伦贝尔地处高寒地带,年平均气温只有2-5度,全年有7个月的时间气温都在零摄氏度以下。每年从11月开始,晶莹的雪花就飘落在丛林和草原上,一直要延续到来年的3月份才融化,冰雪期比冰城哈尔滨还长近2个月。那个时候,全市境内多达3000多条的大小河流和500多个湖泊,一时间全部都变成了晶莹的冰的世界。游客只有在冬季的时候来到呼伦贝尔,才能享受到那种冰雪的畅快。兴致好的话,还可以开上汽车,行驶在最大的呼伦湖冰面上,观看呼伦湖的冬季开冰捕鱼。在冬季,方圆八百里的呼伦湖冻成了一个大冰坨,我敢说你走遍全国也找不到这么大的冰块了……”



  “冬季旅游项目虽然已经起步,几个滑雪场也已经开始建设,但是总体开发远远没有达到应有的程度。为了打造‘银色呼伦贝尔’的大概念,我们正在加紧制定一个关于呼伦贝尔冬季旅游的整体规划。”

(中国经济时报





 

经验分享/补充资料/网友评论

 
目前,没有 网友评论 等信息,您可以成为第一个对它发表评论的人

邻近景点
成吉思汗陵
大青沟
达里诺尔湖
锡林郭勒大草原
辉腾锡勒草原
红山国家森林公园
阿斯哈图石林
西乌珠穆沁草原
白音锡勒牧场景区
希拉穆仁草原
响沙湾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