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北京密云杨令公祠概况
类别划分
概况
交通
精彩照片图片
旅游地图
居住在这里的会员
去过这里的会员
打算去这里的旅游计划
网友旅游游记和攻略
景区分布
邻近景区
经验分享
我去过这里
我想去这里
收藏此页
我要提问
北京密云杨令公祠概况
古北口杨令公祠
提供图片    更多图片

  杨令公祠位于密云县古北口镇河东村,是宋辽时期当朝政府与人民为了纪念名将杨业而建。



  杨令公祠为两进院落,前后两层大殿,占地600多平方米。前殿内塑杨家男将;后殿内雕杨家女英。前殿东西两侧各有配房和禅堂。在山门外东西两壁墙上,书写着高约1米的8个大字“威震边关,气壮山河”。杨业(又名杨继业),名重贵,北宋名将。麟州人(今陕西神木)。原为北汉大将。北汉灭亡后,归于宋朝。杨业归宋后主要战斗和活动在山西雁门和大同一带,在古北口地区虽修有杨令公祠,但他从未到过古北口地区。冯玉祥驻古北口时,曾重修“杨令公祠”。

  
                       






古北口杨令公祠
古北口杨令公祠
杨令公祠内景
杨令公祠-3
       

 

经验分享/补充资料/网友评论

 
gflong(龙卷风) 2007年4月11日 14点30分 评分:10
[密云县-杨令公祠]

杨令公祠位于密云县古北口镇河东村。

杨业,又名杨继业,名重贵。北宋名将。麟州人(今陕西神木)。杨业原为北汉大将,号称“无敌”、“金刀令公”。后归顺宋朝。太平兴国五年(980年),契丹攻雁门,杨业率数百骑出战,大获全胜。宋雍熙三年(986年),宋军攻契丹,潘美为云应路行营都部署,杨业为副职,收复云、应、寰、朔四州后,杨业任云州观察使不久,宋军车路军在河北战败,杨业和潘美奉命撤退,掩护四川之民内迁,在潘美的错误指挥下,杨业被迫在山西雁门关北陈家谷口(今朔县)孤军作战,矢尽绝援,重伤后被俘,绝食三日而死,时年约60岁。

杨令公祠相传为辽国萧太后在古北口旧城北门外修建一座“杨令公祠”,以示对杨老令公的尊敬。

杨令公祠为两进院落,前后两层大殿,占地600多平方米。前殿内塑杨家男将;后殿内雕杨家女英。前殿东西两侧各有配房和禅堂。在山门外东西两壁墙上,书写着高约1米的8个大字“威震边关,气壮山河”。祠内有杨家历代名将塑像,排列顺序即不同于正史,也与小说、戏曲有别。

苏辙过古北口时写《谒杨无敌祠》七律一首:“行祠寂寞寄关门,野草犹如碧血痕。一败可怜非战罪,大刚嗟独畏人言。驱驰本为中原用,常享能令异域尊。我欲比君周子隐,诛彤聊足慰忠魂。”

《密云县志》记载明洪武八年徐达重建,祀宋杨业。成化时镇守监丞许常、都指挥王荣重修,敕赐名威灵庙。

冯玉祥驻古北口时,曾重修“杨令公祠”。杨令公祠为密云县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古北口镇政府拨款重建



 
→回复
gflong(龙卷风) 2007年4月11日 14点33分 评分:10
杨家将到底是那里人

近日舍友读了一本《杨家将传》,书中记载其为太原人氏。 他是山东人,一口咬定书上所说为实,气愤之余,查了一些史料以证实他为麟州(现神木)人,以解大家之惑。
麟州杨氏遗闻六记


聂崇歧


宋杨家将故事,以小说戏曲之宣传,大河南北,几于妇孺皆知。稗官野史,里巷之谈,固不足信;而《宋史·杨业传》所述,又嫌略简,难尽窥事实之曲折。年来涉猎书史,遇关杨业祖孙父子之事,辄迻录之,为日既久,粗有所获,今稍加连缀,以充《史学年报》篇幅。饾饤獭祭,不足云撰箸也。


一 记入宋前之杨业


杨业,麟州新秦人也。


《宋史》①卷二七一及王称《东都事略》②卷三四《业传》,皆云业为太原人;曾巩(?)《隆平集》③卷一七及江少虞《皇朝类苑》④卷五五《业传》,皆云业为麟州人:所述互异。考欧阳修《交忠全集》⑤卷二九业侄孙琪墓志云:“君讳琪……姓杨氏,麟州新秦人也。新秦近胡,以战射为俗,而杨氏世以武力雄其一方。”又《资治通监》①卷二九一书业父弘信事,谓之为“麟州土豪”。夫杨氏之于麟,既曰“世”,曰“士”,则业之本贯应为麟州明矣。《宋史》及《东都事略》谓之太原人者,盖从初仕之国而言也。又按:新秦,麟州附郭县,今陕西神木县地。


父弘信,后周广顺初纠合徒众,据州自为刺史。


弘信,《宋史》、《东都事略》及《资治通监》皆作“信”,唯《欧阳文全集》杨琪墓志称为弘信。考宋宣祖讳弘殷,故宋人多避“弘”字;弘信之所以被书为“信”,谅以避讳故也。


业初名重贵。弱冠事北汉世祖,又事睿宗,赐姓刘氏,名继业。


按北汉世祖刘崇为后汉高祖知远之弟。《旧五代史》②卷一三五《崇传》,谓“高祖镇汾,奏为河东步军都指挥使。逾年,授麟州刺史。”又同书卷九九《高祖纪》,谓高祖于晋天福六年“七月授北京留守,河东节度使”。则崇之刺麟州,约在天福七八年间;业之事刘氏,当始于此时。又睿宗子侄辈皆以“继”字聊名,其改杨重贵为刘继业,盖亦子视之也。


历官由保卫指挥使至侍卫都虞候,领建雄军节度使。


按建雄军即晋州,不属北汉。继业乃以侍卫都虞候遥领节戊耳。


宋开宝二年,太祖亲征北汉,继业守团柏谷,以众寡不敌退师。洎太原被围,继业出犯,未得逞。宋旋以暑疫罢兵。


李焘《续资治通监长编》③卷一○,开宝二年正月“乙卯……命曹彬等各领兵先起太原。戊午,诏亲征。……北汉侍卫都虞候刘继业……屯于团柏谷,……知众寡不敌,……奔远晋阳。北汉主怒,罢其兵柄。……三月……上次太原,命为四寨以逼之。……刘继业……以突骑数百犯东寨,党进挺身逐之,……继业缘追入城”。


开宝八年,继业尝攻宋晋州,败于洪洞。


《续资治通监长编》卷一六,开宝八年正月,“北汉主命刘继业……攻晋州,武守琦败之洪洞”。


太平兴国四年五月,太宗灭北汉。国主已降,继业犹负隅苦战,迨奉刘继元命,始解甲来见。太宗得之,甚喜,诏复本姓,祗名业。授左领军卫大将军,寻改郑州防御使。


《续资治通监长编》卷二○:“初刘继业捍太原城,甚骁勇。及继元降,继业犹……苦战。上素知其勇,欲生致之,命中使谕继元俾招继业。继元遣所亲信往,继业乃北面再拜,大恸,释甲来见。上喜慰,抚之甚厚,复姓杨氏,只名业。寻授左领军卫大将军,郑州防御使。”


旋命知代州,兼三交驻泊兵马部署,翌年以功进云州观察使。此后事具《宋史》本传。业以善战名,人称为“无敌”。又长于军略,在北汉时所布置之堡寨,韩琦知太原犹及见之云。


《续资治通监长编》卷一五二:“皇祐中,韩琦经略河东,案堡寨置处,多北汉名将杨业所度者。”


二 记杨业战死以后


宋太宗雍熙三年五月,杨业战死朔州陈家谷。


按:业卒时年岁,诸书无述及之者。今依第一记所言,假定业于晋天福八年始事刘氏,其年为二十岁(弱冠),则雍熙三年应为六十三岁,其生约在后唐同光二年(924-986)。又按:朔州,今山西朔县。


事闻,削统帅潘美三官,监军王侁等除名编管,赠业太慰大同军节度使,赐其家布帛千匹,粟千石。


按:业生前官至观察使,品为第四,而太尉品第一。以四品官而晋至一品,可称超赠。①第《宋会要稿》②第一七五册八之七下,仅谓“优赠业大同军节度使”,不言太尉。则恐所赠为检校太尉,非真太尉也。


后累赠至太师中书令。


《欧阳文忠全集》杨琪墓志云:“君之伯祖继业,太宗时为云州观察使,与契丹战没,赠太师中书令。”按:业初赠官为太尉、大同军节度使,后谅以子延昭贵,遇大礼恩,累赠至太师中书令者。中书令例得称“公令”,此或为近世小说戏曲称业为令公之所本乎?


子七人:延玉从业战死。余子以业没于王事,延朗自供奉官迁崇仪副使,延浦、延训自殿直迁供奉官,延环、延贵、延彬并录为殿直。妻折氏,或云为折德扆之女。折家世有府州,麟、府毗连,雨州土豪结姻,固事理之所许也。


《山西通志》卷五六《古迹考》七云,保德州有“折太君墓,在州南四十里折窝村,相传即杨业妻,折德扆女也”。又道光《神木县志》卷二《古迹篇》云:“黄羊城,……俗传杨继业妻折氏居此。”又同书卷五《人物》上《业传》谓业死事,“妻折氏赴阙讼夫冤”。方志所载古迹,多不足据,所云折太君墓,折氏曾居黄羊城,皆属影响之谈。惟业妻之为折氏,似无可疑;至其是否为德扆女,则不敢必也。按宋制,四品官母妻皆封郡君。人称业妻为折太君,岂无因哉!


三、记契丹之重杨业


《宋史》述杨业之勇,谓契丹畏之,见其旌旗则引去。辞近夸诞。惟《辽史》于擒其他宋将,仅一书或再书,独于杨业之擒之死,则既见于纪,复见参与陈家谷一战诸将之传,且大书特书,不厌其烦。此何故与?岂非以素日畏之重之,而喜其一旦成擒乎?


按:《辽史》卷一一《圣宗纪》,统和四年“秋七月丙子,枢密使斜轸遣侍御涅里底、斡勒哥奏复朔州,擒宋将杨继业。……辛卯,斜轸奏:大军入寰州,杀守城吏卒千余人。宋将杨继业初以骁勇自负,号杨无敌,北据云、朔数州。至是引兵南出朔州,至狼牙村,恶其名,不进。左右固请,乃行。遇斜轸,伏四起,中流矢,堕马被擒。疮发,不食,三日,死。遂含其首以默。诏详稳辖麦室传其首于越休哥,以示诸军。”又卷八三《耶律斜轸传》:“斜轸闻杨继业出兵,令萧挞凛伏兵于路。明旦继业至,斜轸拥众为战势。继业麾帜而前,斜轸佯退。伏兵发,斜轸进攻,继业败走至狼牙村。众军皆溃,继业为流矢所中,被擒。斜轸责之曰:‘汝与我国角腾三十余年。①今日何面目相见!’继业但称‘死罪’而已。”又同卷《耶律奚底传》:“宋将杨继业陷山西郡县,奚底从枢密使斜轸讨之。凡战必以身先,矢无虚发,继业败于朔州之南,匿深林中,奚底望袍影而射,继业堕马。先是,军令须生擒继业。奚底以故不能为功。”又卷八五《萧挞凛传》:“统和四年,宋将杨继业率兵由代州来侵,攻陷城邑,挞凛以诸军副部署从枢密使耶律斜轸败之。”又同卷《耶律题子传》:“当斜轸擒继业于朔州,题子功为多。”又同卷《耶律谐理传》:“宋将杨继业来攻山西,谐理从耶律斜轸击之,常居先锋,真候有功。”


惟其畏之重之也,于是更有为业立祠于古北口之事。


古北口一名虎北口,今属河北省密云县。宋仁宗至和二年,刘敞奉命贺契丹太后生辰,有《过古北口杨无敌庙》诗曰:“西流不返日滔滔,陇上犹歌七尺刀。恸哭应知贾谊意,世人生死雨鸿毛。”①宋神宗熙宁十年,苏颂奉命贺契丹主生辰,有《和仲选过古北口杨无敌庙》诗曰:“汉家飞将领熊罴,死战燕山护我师,威信仇方名不灭”至今遗俗奉遗祠。”②宋哲宗元祐四年,苏辙奉命贺契丹主生辰,有《过古北口杨无敌庙》诗曰:“行祠寂寞寄关门,野草犹知避血痕。一战可怜非战罪,太刚嗟犹畏人言。驰区本为中原用,尝享能令异域尊,我欲比君周子隐,诛彤聊足慰忠魂。”③


其祠历辽、金、元、明、清以迄民国,尚巍然存于古北口城北门外。


万历刊《大明一统志》卷一《祠庙》:“杨令公祠在密云县古北口,祀宋杨业。”民国《密云县志》卷二之五,“杨令公祠,明洪武八年,徐达重建,祀宋杨业。成化时,镇守监丞许常、都指挥王荣重修,敕赐名威灵庙。……嘉靖年,兵备佥事张守中、古北口副将军郭琥重修。前清霸昌道耿继先、总兵蔡元重修。”顾炎武《日知录》①卷三○《大明一统志》条:“《一统志》‘杨令公祠在密云县古北口,祀宋杨业。’……按:业生平未尝至燕,况古北口又在燕京东北二百余里,地属契丹久矣,业安得而至此!……《密云县志》‘威灵庙在古北口北门外一里,祀宋赠太尉大同军节度使杨公。’……并承《一统志》而误。”其说甚辩。然由刘敞等诗,知古北口业祠立于契丹时,非明人所创建,顾氏误矣。


昔匈奴杀李广利而终祀为贵神。契丹之立业祠,得无亦类是乎?


四 记杨延昭


延昭本名延朗,后以避宋圣祖讳改焉。


按大中祥符五年十月戊午,真宗萝圣祖降,十一月始颁讳,一时人地多改名者。圣祖讳玄朗,故朗州改鼎州,玄武门改拱辰门。延朗之改延昭,当亦在此时也。


常从业征讨,骁勇有父风。真宗咸平二年,契丹南侵,延昭守遂城,契丹屦攻不能破,时有“铁遂城”之称。


《皇朝类苑》卷五六:“虏犯澶渊。……河北支郡城守者多为蕃兵所陷。……当是时,魏能守安肃军,杨延朗守广信军,乃世所谓梁门、遂城者也。二军最切虏境,而攻围百战不能下,以至贼退出军,而延朗追蹑转战未尝衄败。故时人目二军为铜梁门铁遂城。”


时大将传潜拥重兵顿中山,延昭屦请盆兵不许,故未得建大功;然已名震一世矣。


《东都事略》卷三五《钱若水传》:“若水从真宗幸大名,上书曰:‘比者传潜为帅,拥十万之众,开关纵寇,坐看丑虏残虐生民,不正典刑,曷惩其后!杨延朗辈勇于赴敌,奋不顾身,授任尚轻,业功未大。臣愿陛下诛败将以徇众,擢有功以劝能。’”时延昭官不过刺史耳,其为时人重视已如此。


大中祥符七年正月卒,年五十七。


按:由大中祥符七年上推五十七年,延昭之生当在后周世宗显


德五年(958-1014)。当业没时,延昭年已二十九矣。


补闻,命中使护丧归,官其三子传永、德政、文广,常从门客亦试艺甄叙。


《宋史》等仅书文广一人,惟《隆平集》全载其三子之名。


延昭半生在河北。历知景州、莫州、保州,数为缘边都巡检使,积官至高阳关副部署英州防御使。守边二十年,契丹畏之,呼为杨六郎。


按:业子七人,延昭于兄弟中为第几,不得而知。其为六郎,未始不并从父昆弟而言,非必为同父兄弟中之行次也。


五、记杨文广


文广字仲容,用父阴为班行。


宋制,三班借职及三班奉职通称班行,武官中最低之职位也。


仁宗庆历中,以讨张海功,晋殿直。皇祐初,侬智高起兵,从宣抚使狄青南征,擢西京左藏库使,继拜供备库使充广南西路兵马钤辖。


沈遘《西谿文集》卷五《西京左藏库副使杨文广可供备库使制》①“敕,……前日南夷负恩为乱,以覆坏我郡邑,至于用师而后定。虽朕不德,不能怀服方外,而亦将吏不戒不习之罪也。故深察往失,而推择所遣盆不敢轻。以尔文广,材武忠勇,更事有劳,故今以尔总一道之兵,戍于邕管。又升尔于诸使之正,以重其行。尔其祗听朕命,戒疆事,习军计,使南徼无警,而朕为知人,则时乃之功矣。其行,钦哉!”


召为左藏库使带御器械。英宗治平中,迁成州团练使龙神卫四相都指挥使,秦凤路副总管,历知经州,镇戎军,郑州。


《续资治通监长编》卷二一八,熙宁三年十二月丁卯,“宣抚司言:知郑州崇仪副使孟德基……已差……知镇戎军,替杨文广;文广权知郑州。”


熙宁七年十月卒。官至定州路副总管步军都虞候兴州防御使。赠同州观察使。


《续资治通监长编》卷二五八,熙宁七年十月“丁酉,定州路副总管步军都虞候杨文广卒,赠同州观察使。”《宋会要稿》第五一册一一之一八:“步军都虞候兴州防御使杨文广,熙宁八年闰四月赠同州观察使。”按延昭卒于大中祥符七年,文广卒于熙宁七年,相距六十年(1014-1074)。则文广丧父时年尚幼,其卒盖已近七十岁矣。


六记杨业重勋及其子孙


业有弟曰重训,后周时,以避恭帝讳改名重勋。


道光《神木县志》卷五《人物》上,谓重训为弘信长子,业为弘信次子。按业侄孙琪即重勋之孙,《欧阳文忠全集》琪之墓志,谓业为琪之伯祖,而《续资治通监长编》卷九亦谓业为重勋之兄,则业为长子,重勋乃次子。《神木县志》所言误矣。


弘信为麟州刺史不久而卒。重勋继父职,初附北汉,继又归周,晋本州防御使。


《资治通监》卷二九一广顺二年末:“初麟州土豪杨信自为刺史,受命于周。信卒,子重训嗣,以州降北汉。至是为群羌所围复归款。”又卷二九三,显德四年十月癸亥,“北汉麟州刺史杨重训举城降,以为麟州防御使”。


宋建隆二年,北汉寇麟州,重勋拒却之。


《续资治通监长编》卷二,建隆二年三月“辛亥,北汉寇麟州,防御使杨重勋击走之”。


乾德五年,宋置建宁军于麟州,以重勋为留后。


《续资治通监长编》卷八,乾德五年十二月“己已,置建宁军于麟州。庚午,以防御使杨重勋为留后”。按:依武官迁转次第,自刺史一转为团练使,再转方为防御使。自防御使一转为观察使,再转方为留后。重勋两次迁升,皆为两转;盖封边将为牢笼计,不能拘常格也。


开宝二年,太祖征北汉,重勋朝于行在。


……《续资治通监长编》卷一○,开宝二年五月“癸卯,……建宁军留后杨重勋……不俟诏来诣行在。上善其意……加厚赐遣远”。


开宝五年,徙保静军留后。


《续资治通监长编》卷一三,开宝五年八月“癸卯,建保静军于宿州,徙建宁留后杨重勋为……留后”。按重勋继父据有麟州,周时叛附不常,而兄时又仕北汉,宋之所以内调之者,盖惧其复通敌国耳。


旋晋节度使。开宝八年卒,赠侍中。


《宋会要稿》第五一册一一之一九:“保静军节度使杨重勋,八年七月……赠侍中。”《欧阳文忠全集》琪墓志:“……祖讳重勋,……为宿州刺史保静军节度使,卒赠侍中。”按宋制,节度使皆兼其州刺史,保静军为宿州,故重勋亦兼宿州刺史也。


子光扆,以西头供奉官监麟州兵马,卒于官。


《欧阳文忠全集》琪墓志:“父讳光扆,以西头供奉官监麟州兵马。卒于官。”道光《神木县志》卷五《人物》上,光扆误作“光”。


光扆有子数人,长曰琪。初以父卒于边补殿侍,继用从父延昭任为三班奉职,累官至供备库副使,历同提点河东、京西、淮南三路刑狱。皇祐二年六月卒,年七十一。


《欧阳文忠全集》琪墓志:“君讳琪,字宝臣。……生于将家,世以武显,而独好儒学,读书史。为人材敏,谦谨沈厚,意恬如也。初以父卒于边,补殿侍。后用其从父延昭任,为三班奉职,累官至供备库副使,阶银青光大夫,爵原武伯。李溥为发连使以竣法绳下吏。凡溥所按行,吏皆先戒以备;而溥至多不免。其废黜者数百人。……君时年最少,为奉职,监大通堰,去溥治所尤近。溥尝夜挐轻舟猝至,按其文簿,视其职事,如素戒以备者。溥称其才。……其后同提点河东京西淮南三路刑狱公事。……蒍士……二百余人,往往为世闻人。尝坐所举一人罚金。君喜曰:‘古人拔士十或得五,而吾所蒍者多矣,其失者一而已。’君少丧父,事母韩夫人以孝闻。后以恩,赠父左骁卫将军,母夫人南阳县太君。初娶慕容氏,又娶李氏。……君以皇祐二年六月壬戌,卒于淮南,年七十有一。皇祐三年十月甲申,……合慕容氏之丧葬于河南洛阳杜泽原。”按由皇祐二年上推七十一年,琪之生当在太平兴国五年(980-1050)。志云琪年少丧父,则光扆约卒于至道咸平间。


琪子曰畋,具文武材,官至龙图阁直学士吏部员外郎直谏院。嘉祐末卒,赠谏仪大夫。


按:《宋史》卷三○○有畋传。


杨氏自弘信至光扆,三世官麟州,人因呼州城为杨家城云。


道光《神木县志》卷三《建置》上:“麟州城建于唐。历五代至宋,以州刺史杨弘信家世守麟州,俗又称为杨家城。”

 
→回复

邻近景点
故宫
颐和园
八达岭长城
香山公园
天安门
天安门广场
人民大会堂
中南海
箭扣长城
司马台长城
毛主席纪念堂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