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四川阿坝西羌第一村概况
类别划分
概况
气候
住宿
交通
美食
精彩照片图片
旅游地图
居住在这里的会员
去过这里的会员
打算去这里的旅游计划
网友旅游游记和攻略
景区分布
邻近景区
经验分享
我去过这里
我想去这里
收藏此页
我要提问
四川阿坝西羌第一村概况
西羌第一村
提供图片    更多图片

  从成都出发,沿国道213线行约120公里,传说的大禹出生地石纽山下就是西羌第一村(绵池镇先锋村)。



  西羌第一村是一个古朴习俗保存较好、景美情浓的河坝羌寨,也是距成都最近的羌族村寨。整个羌寨顺坡而建,别致有序,形如古城堡,地面由曲折巷道相连,房背家家可通,而羌碉则傲立寨中。寨内羌女心灵手巧,羌绣种类多、品位高,民族特色、乡土气息浓郁。再加上果园、羌歌、羌舞,使人有倘若隔世之感。



  西羌第一村被视为极其珍贵的人文资源宝库,她以其古老的风俗民情、精湛的建筑艺术、独特的羌族刺绣而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族民间艺术之乡——羌绣之乡”。   
                       






西羌第一村-村民
西羌第一村-民居
西羌第一村-小女孩
西羌第一村
西羌第一村-男女服饰
西羌第一村-民居
   

 

经验分享/补充资料/网友评论

 
luoxin26(天使爱美丽) 2007年8月14日 19点52分 评分:10
西羌第一村是一个古朴习俗保存较好、景美情浓的河坝羌寨,也是距成都最近的羌族村寨。整个羌寨顺坡而建,别致有序,形如古城堡,地面由曲折巷道相连,房背家家可通,而羌碉则傲立寨中。寨内羌女心灵手巧,羌绣种类多、品位高,民族特色、乡土气息浓郁。再加上果园、羌歌、羌舞,使人有倘若隔世之感。

西羌第一村被视为极其珍贵的人文资源宝库,她以其古老的风俗民情、精湛的建筑艺术、独特的羌族刺绣而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族民间艺术之乡——羌绣之乡”。

初识羌寨古羌人原先居住在长城以北的草原上,是游牧民族。当时的塞外游牧民族每每遇上灾荒就南下中原侵食,加上人口增殖往往造成草场缺乏,促使游牧民族谋求地域扩大,必然引起部落间争夺地盘的战争。在战争中,古羌人显然是失利者,从而各自东奔西走。现代羌人的祖先,先是西行,然后翻越大雪山南迁,进入到温暖的岷江河谷。

    从西北草原向岷江河谷的大迁徙,是一种生存选择。自从迁到宜农不宜牧的河谷地区后,羌族人开始从游牧转向定耕农业。岷江河谷原来已居住着戈基人,羌人到来后,通过战争将戈基人赶走,占有了戈基人的地盘,规定了“长年下雨之处,我居之;长年落雪之处,葛居之”,这“葛”就是戈基人了。但是,在战场上羌人打败了戈基人,而在文化上他们却不得 不向戈基人学习了。

从游牧转向农耕,羌人的文化结构也相应产生了变化最为明显的一点就体现在住屋上,从游牧时期的“羊毛帐篷架河边”,到慢慢取来泥土、乱石、木料,依山修建三层平顶住房,后来又逐渐走向汉 式的人字架住房和平顶房结合的新形式。

羌族的寨子大都处于河边的半山坡上,依山傍水,以山上碎石块作建筑材料,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但是离水源又远了点,取水极为不便,从 地形看,是完全可以建得低一点,离水源更近一点。像这第一寨就极为典 型。后来才知道,羌人的村寨,尤其是历史比较悠久的老寨,宁可取水不便,也大多选择地形险要,易守难攻之地建寨,有着明显的军事防御的功 能。这一点可能与古羌人是迁徙而来,经常处于战乱状态之中,生活秩序 不太稳定有关。每个村寨都有一座高高耸立的碉楼也可证明这一点。有羌寨的地方,就有碉楼,而且碉楼特别显眼。在外形上,有四角及多角或单 碉、双碉等形状,但以四角和单碉最多。这些碉楼,耸立在羌寨中,成了这一地区独特的文化景观。在历史上,碉楼的作用极大,但现在只能作为一种历史文化保存着,供人参观和研究了。

反而倒是那飞架于岷江之上的铁索桥依然在发挥着自身的功能作用,不但有观赏价值,而且起交通作用。从地理条件上看,由于岷江河谷处于高山包围之中,河谷地带狭小,而坡度又较大,羌族多居于半山,对外交通只能沿河而行。俗语说,隔山不算远,隔水千里远,过河就只能依靠桥了。川西的地势从东而西上升的幅度大,河流的落差也大,水流急,岷江 就不用说了,在这样的河流上架设桥梁,架桥的技术条件和物质条件受到限制,难度极大,采用铁索桥就是最为科学及简便的方式了。几乎在河谷地中的每座羌寨都有一座铁索桥与对岸相连着。

 
→回复
luoxin26(天使爱美丽) 2007年8月14日 19点54分 评分:10
西羌第一村,位于绵池南2公里,岷江西岸,族头沟旁羌锋村。是由成都南来进入羌族区所见到的第一座羌寨,故称西羌第一村。寨内有60多户人家聚居,垒石筑室,白石神供奉于门上或屋顶。寨中一座石砌羌碉,高11层,约25米,突兀挺拔,历经地震与风雨考验而坚不可催。羌锋环境优美,有成片带状柳树林和一族族黑桃树,苹果园、花椒树、樱桃林。整个寨子绿树掩映,青水长流。羌民热情好客,能歌善舞,羌绣色彩鲜艳,羌族锅庄热情奔放,羌族祭山会,春天的烧天烛等都是很有民族特色的民俗活动。西羌第一村,位于绵池南2公里,岷江西岸,族头沟旁羌锋村。是由成都南来进入羌族区所见到的第一座羌寨,故称西羌第一村。寨内有60多户人家聚居,垒石筑室,白石神供奉于门上或屋顶。寨中一座石砌羌碉,高11层,约25米,突兀挺拔,历经地震与风雨考验而坚不可催。羌锋环境优美,有成片带状柳树林和一族族黑桃树,苹果园、花椒树、樱桃林。整个寨子绿树掩映,青水长流。羌民热情好客,能歌善舞,羌绣色彩鲜艳,羌族锅庄热情奔放,羌族祭山会,春天的烧天烛等都是很有民族特色的民俗活动。

四川西部岷江上游的汶川县境内,有一个探寻古羌文化和旅游观光的圣地——西羌第一村,其独具民族特色的石墙石屋,堪称“东方第一古堡”。据《后汉书·西南夷传》描述羌族人“依山居止,垒石为室,高者十余丈的“邛笼”(羌语。意为碉楼或碉房)。西羌村人精湛的石砌建筑技艺,远在汉代就为人们所称赞。又据(英)托马斯·托伦士牧师,十九世纪初在岷江上游地区传教,考查后写出的(青衣羌》一书,他在著文中说:“伟大的禹王,这位把中国人团合到一起,组成了一个基本牢固的国家和以水利工程建设闻名的人。于公元前2205年出生于蜀西羌域内的石纽山。公元十一世纪那里的岩石上的铭文记叙了这段事……”文中所指的“石纽山”、公元十一世纪那里岩石上的铭文……”都在今西羌第一村之对面山上。路经汶川县的旅客都可以清楚地看到,西羌第一村人就住在石纽山下,就住在岷江岸边。

  据西羌第一村的老年人讲:记不清从那朝那代开始,他们的爷爷的爷爷,祖辈的祖辈都居住在岷江岸边。少说也有数千多年的历史了。传说他们的祖辈先被强人追杀,他们的祖先一路狂奔,才逃到了这岷江上游定居下来。《羌戈大战》便是他们民族最为优美的传说。

  当然,对于这个故事的真实与否,在今天看来已无关紧要。今天居住在西羌第一村的羌人,他们在经历了种种苦难的生活后,已形成了他们独有的民族风情。无论是村里人的着装服饰,还是其民居建筑,无不呈现出独特的迷人的风采。

  西羌第一村距附近的绵虒镇仅二三里路,但村里的建筑,与其他村寨尤其是与毗邻的绵虒镇的建筑风格有着天壤之别。即使今天的西羌村人,与当今的现代建筑材料,如水泥、钢材、水泥预制件、玻璃、铝合金门、窗、防盗门等建材,似乎无缘。是西羌村人贫寒,还是其它原因,西羌人不愿购买现代建材,偏要沿袭数千年的历史,修房造屋偏要就地取材用片石砌古堡式的石头房子。后来才得知,这是他们为了保持古堡风格,所以村里人建房一律不购买现代建材,使整个村落显得古色古香。正因为这样,才引得无数游人驻足观望。

  凡进到西羌第一村的游人,无不捷足快步登上高达40米的古碉楼顶,目睹那依山而建的“罗马城堡”风情。蓝天下,阳光撒满高山河谷,照耀得岷江波光鳞鳞,山上山下一片金黄;风平浪静的时候,倒映在江面上的蓝天白云,是那样的天高云淡。

  古碉楼下的城堡,一缕缕炊烟从那石墙石房的屋顶袅袅地升腾,和着山岚雾霭,在古碉楼的腰间上缭绕;那一间挨一间的石砌房屋连成了一座古老城堡,掩映在绿树林中,是那样的美丽异常。

  夕阳西下的时候,是古堡最美好的时刻。一对对姑娘小伙,或一对对情投意和的情侣,携手走在岷江岸边的沙滩上,一种叫作永恒的东西会在你心中回荡,使你顿感幸福甜蜜。傍晚时分,围着古碉楼下的篝火,跳上几曲多姿多彩的锅庄舞蹈,享受古羌游牧民族后裔火热的生活,哪怕只有短暂的一天半日,亦会令你乐不思蜀,陶醉在羌族人民幸福美好的生活里。

  尤其是走进羌族人的古碉楼里,饮上一碗富有民族特色、芳香四溢的尔玛咂酒,听上一段神话故事和美丽的传说,你会顿感羌族人民的热情、好客、勤劳、智慧与伟大。

  西羌村人的古堡民居,虽没有江南水乡吊脚楼的灵秀典雅;亦不像滇南民居那样充满了浓郁的异国情调;也没有永定土楼的迷人与神奇;不象川西农村祖辈的草坯房,更不象诗人杜甫笔下的秋风所破的茅屋……但那高大厚实的古堡石屋,能让人窥视到羌民族人从远古走来的足迹。

  难怪台港同胞,海外华侨,甚至外国游人,近年来一批又一批不远万里,跋山涉水到西羌第一村旅游,领略西羌古堡的风情。特别是那高大挺拔,姿态古老的城堡、碉楼,古色古香,活脱脱地裸露出山石的本色,裸露得让外来游人一圈圈地放大瞳孔,从那山石的本色中看出了羌族人的民族团结精神。

  西羌第一村,东方古堡建筑,不知有多少人领略过你那迷人的风采,亦不知有多少人在古堡留连、徘徊……

 
→回复

邻近景点
九寨沟风景区
亚丁风景区
四姑娘山
黄龙风景区
米亚罗风景区
僰人悬棺
五须海
松潘古城
蜀南竹海风景区
卧龙自然保护区
自贡恐龙博物馆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