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广东广州黄埔军校旧址概况
类别划分
概况
气候
住宿
交通
美食
精彩照片图片
旅游地图
居住在这里的会员
去过这里的会员
打算去这里的旅游计划
网友旅游游记和攻略
景区分布
邻近景区
经验分享
我去过这里
我想去这里
收藏此页
我要提问
广东广州黄埔军校旧址概况
黄埔军校旧址
提供图片    更多图片

  位于广州市东南20公里的黄埔长洲岛。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为培养军事干部,曾在广州东郊的黄埔长洲岛上建立一座军校,史称"黄埔军校"。

  1924年5月,孙中山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帮助下,创办了黄埔军校,培养革命军事干部。

    校内建立了党代表制度和政治工作制度。蒋介石任校长,廖仲恺任党代表,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叶剑英任教授部副主任,熊雄、恽代英、萧楚女、聂荣臻、张秋人等共产党人担任教官及各方面负责工作。

    军校分步兵、炮兵、工兵、辎重兵、宪兵、政治等科,至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前,军校一至四期的毕业生共4981名。以军校学生为主组成的革命军,参加了统一广东的战役与北伐战争。

    旧址现存校门、孙中山纪念碑和他住过的房子、俱乐部、游泳池等遗址。1928年建的孙中山纪念碑巍然矗立于校内一山岗上,碑顶孙中山头像是日本友人所赠,碑座镌有《总理训词》和《总理像赞》等。孙中山住过的房子是一座两层楼房,内有黄埔军校史料陈列室。军校西南山岗上还有东征烈士墓。

  军校旧址于抗战时被炸毁,1964年复原。现黄埔军校旧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广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校内有孙中山纪念碑和孙中山铜像、孙中山纪念室、军校校舍,以及"黄埔军校史料陈列室"等。

  1、交通:43、210、227、292路公交车蟹山站下,或在南方大厦乘水上巴士到鱼珠码头下,再换乘车。

  2、水路交通:南方大厦和天字码头均有水上巴士直达。

  3、门票:成人15元,学生10元。70岁以上免票。60岁以上70岁以下凭退休证少10元。

  4、开放时间:9:00~17:00,逢星期一闭馆。

  5、电话:82201082   
                       





黄埔军校旧址正门
黄埔军校
黄埔军校旧址学生宿舍
黄埔军校
黄埔军校旧址
陆军军官学校
黄埔军校
黄埔军校

 

经验分享/补充资料/网友评论

 
nichoml(微冷的风) 2005年10月19日 17点59分 评分:10
  黄埔军校的小摊上有很多用椰子壳雕刻的艺术品,价格在10块钱左右,可以讲价。还有一些纪念品、纪念军章等出售。军校西南山岗上的东征烈士墓是免费开放的,大家可以去凭吊这些英雄们。

 
→回复
gracegreat(紫佩) 2006年5月31日 15点51分 评分:10
众所周知,世界历史上四大军校是中国的黄埔军校、美国的西点军校、日本的士官学校和英国的皇家军事学校。
  中国自辛亥革命以来,历经了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在漫长的革命战争中,黄埔军校曾为国共两党培养出许多军事家和将领。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十位元帅中就有五位出自黄埔军校,他们是徐向前、叶剑英、聂荣臻、林彪和陈毅。解放军首批授衔的十位大将中也有三位出自黄埔军校,他们是陈赓、许光达和罗瑞卿。周恩来、陶铸、刘志丹和左权等,也在黄埔军校工作和学习过,他们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而国民党军队的将领中,黄埔军校毕业的著名将领有杜聿明、胡宗南、邓演达、宋希濂和陈诚等,数以百计。
长洲岛交通不便,离市区又远,且偏僻,为什么军校会选中这个地方呢?是有个中原因的:第一,在本世纪20年代,各路军阀独霸一方,滇桂军阀盘踞着广州市。当年孙中山选取在远离市区的孤岛办军校,就是要避开军阀的控制和干扰。第二,这个岛环境幽静,四面环水,筑有炮台多处,与隔江相对的鱼珠炮台、侧面沙路炮台形成三足鼎立之势,把守控制江面,易守难攻,便于学习与练武。第三,孙中山很熟悉长洲岛,他曾多次来岛视察,知道岛上清陆军小学堂的校舍仍在,略加修葺,即可使用,还可节省许多人力和资金,为此,孙中山决定把军校设在长洲岛上。
黄埔军校是孙中山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帮助下创办的一所新型的军事政治学校。1924年6月16日举行开学典礼,孙中山在开学演讲中提出“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作为办校宗旨。军校有三位最高的领导人,他们是校总理孙中山、校长蒋介石、党代表廖仲恺。军校在长洲岛共办了7期,1930年迁往南京,后又迁往成都和台湾。
军校大门:大门门匾上写的“陆军军官学校”,是军校早期的名称,后来随着形势的发展,军校曾几次易名,其实都没有真正挂过“黄埔军校”的门匾。只因多次改名,校址不变,都在黄埔长洲岛上,所以人们通称它为“黄埔军校”。
孙中山为什么要创办军校?因为他革命二十多年来,都没有一支忠于革命的军队,致使革命屡遭失败。尤其是1922年,被他视作亲信的陈炯明叛变,炮轰总统府,想置他于死地,因而十分悲痛。痛定恩痛,他开始认识到,革命要成功,必须创建一支革命军队,办一所军官学校。
大门上白底黑字的“陆军军官学校”六个苍劲有力的大字,是国民党元老谭延阁的手笔。谭延阁是清末进土,曾任清末翰林院编修,辛亥革命成功后,曾任湖南省省长、第二军军长、国民政府代理主席等职务。他能文能武,又擅长书法,与于右任、张静江被誉为国民党“三大书法家”。1923年,毛泽东同志在广州亲自拜访了他,希望他能协助孙内山创办军校,促进第一次国共合作。因而军校校名由谭延阁题字是再恰当不过的。
门前有两个哨岗,后面的两间房子是卫兵室,卫兵每天轮流在这里站岗放哨,执行警戒任务。
军校充满了浓烈的革命气氛,校门内外张贴有各种标语和对联。”其中一副对联的上联是“升官发财,请往他处”,下联是“贪生伯死,勿入斯门”,横批是“革命者来”。它真实地表达了军校师生投军报国的心愿。“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这副对联是孙中山先生的遗训,是他逝世后写上去的。数十年后,校友们回到母校,触景生情,并根据此联的精神,由衷地道出他们的共同心声:“祖国尚未统一,同学仍须努力”,激励大家为祖国统一大业和实现中华民族大团结的伟大目标而共同努力奋斗。
大门后的建筑,称为校本部。它原是清末广东陆军小学堂,由两广总督张之洞创办,叶挺和邓演达青年时曾在此就读。黄埔
军校创办后,总理、校长和各部的办公室、学生课堂、宿舍、饭堂都设在这里。很可惜,这些建筑在1938年遭到日机的轰炸,荡然无存。1996年5月初,广州市政府决定重建校本部。在各方面的大力支持下,奋战98天,耗资二干多万元,于同年11月12日孙中山诞辰130周年之际落成,重现昔日风貌。
校本部:军校的二门,原是清末陆军小学的大门,是典型的南方祠堂式建筑。它和大门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建造风格。
校本部建筑面积1060平方米,是两层砖木结构,二路四进,即三条主要通道,四排房舍。在南北走向的中轴线东西两侧,房合排列的形式一致,且相互对称。四排房子之间以走廊连通,四周有围墙。整座建筑宁静幽雅,自成一体。
楼底层当时称大花厅,办校初期用作礼堂,师生集会常常在此举行。天井设有两座荷花池,每年花开季节,芳香飘逸。课余时,不少同学在池边观赏荷花,畅叙友情。当年池水可直通珠江,潮涨潮退,别有一番诗情画意。

校本部下设政治、教授、训练等六部。其中政治部掌管全,校政治教育、党务和宣传。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当年是黄埔第一期的第三位政治部主任。最初两位是戴季陶和邵元冲,因为他们都没有把工作做好,党代表廖仲恺决定邀请周恩来担任这项工作。
从此,政治部面貌焕然一新,生气勃勃。设立党代表和政治部是新型军官学校的重要标志之一。毛泽东同志后来也曾充分肯定军校的这种制度,他说:那时军队设立党代表、政治部,这种制度是中国历史上没有的。靠了这种制度,使军校面目一新。1927年以后的红军,至今日的八路军,都是继承这种制度而发展的。聂荣臻元帅当年曾在政治部担任秘书和教官工作。对面的职员宿舍,是教官们休息的地方。
校长室和总理室设在楼上。校长室是蒋介石办公和休息的地方,里面的摆设是按原貌恢复的。墙上贴着第一期学生的名录,包括姓名、籍贯、年龄、评语等项。评语一栏由蒋校长亲自填写。每天中午,蒋校长都找几位学生间话、谈心,将了解到的情况,写到评语上。他在陈赓的评语栏写上这样的评语:“此人外形文弱,但性格稳重,能刻苦耐劳,可以带兵”。可见他能细致观察学生的性格、能力和特点。隔壁是校长的中英文秘书室。秘书协助校长处理日常文件,负责资料的译编等工作。中文秘书叫张家瑞,英文秘书叫王登云。
校本部还设有校长办公厅,由于蒋介石一般都在校长室办公,因此可以说是党代表廖仲恺的办公室。党代表廖仲恺身兼数职,他不是天天在校工作,他到军校时就在这里办公和休息。作为国民党元老的廖仲恺为军校建设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那时军校经费十分困难,有时甚至没有隔宿粮食。廖仲恺干方百计为军校筹款,经常委曲求全地亲自到军阀杨希闵家中,坐在烟榻旁边,等他抽完大烟,签了字,领到经费,到深夜才回家。军校遇到经费困难时,廖仲恺总是说:大家放心,经费由我负责,你们只要把学生训练好就行了。”他在军校声望很高,被誉称为“党军慈母”。校本部中的校长会客厅有一副对联:“登高望远海,立马定中原。”这是国民党元老著名的书法家于右任赠给蒋介石的。这副对联很工整,也很有气势,表达了军校师生立足黄埔,北定中原,统一中国的抱负,同时又抒发了革命情怀,深得蒋介石的钟爱。
军校设有书报阅览室,是学生课余看书读报的地方,有时也在这里进行各种政治活动,教授部与政治部一样是重要的部门。最初,军事总教官是何应钦。何应钦虽是总教官,但他对先进的教练方法并不熟悉,有些东西只能边学边教。当时采用苏联红军的训练方法,先要向苏联教官学习,学会了,然后给学生授课。他挺爱面子的,常常关起门来演练。天气那么热,苏联顾问不解,把门窗打开,何应钦跟着又关上了。噢,原来他伯被人看见,知道他是个知识浅薄的人。教授部是个很重要的部门,负责制定教学计划和成绩考核。主任是王柏龄,副主任是叶剑英。
军校还设有学员宿舍、饭堂、展览室等。宿舍条件较差,设施简单,学员每天5时起床,晚9时半关灯睡觉。宿舍内务要求很严,如果内务做得不好,就要受到“禁足”的处罚。所谓禁足,就是星期日不准进城。军校对学生要求严格,同时也暖,并用不太标准的普通话和同学们谈心,问他们想不想家,能否习惯等。

 
→回复
ycb020114(缘携天涯) 2007年2月1日 13点52分 评分:0
黄埔军校,位于广州市黄埔区长洲岛上,校名曾多次变更,但通称"黄埔军校"。它是1924年孙中山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帮助下创办的一所新型陆军军官学校,是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的产物。它以"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为宗旨,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军事人才,在当时是与美国西点军校、日本士官学校、英国皇家军官学校、苏联伏龙芝红军大学齐名的世界著名军校之一。

军校机构庞大,组织严密,国共两党都派出了一批重要干部参加领导工作。校内建立了党代表制度和政治工作制度。蒋介石任校长,廖仲恺任党代表,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叶剑英任教授部副主任,熊雄、恽代英、萧楚女、聂荣臻、张秋人等共产党人担任教官及各方面负责工作。

军校贯彻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积极开展革命宣传,支援工农运动,进行统一广东革命根据地斗争和北伐战争,成为国民政府的支柱。军校师生们在反帝反封建,争取国家统一的斗争中,建立铁的纪律,形成了亲爱精诚,团结合作,卫国爱民,不怕牺牲的作风,被称为黄埔精神。军校名将辈出,战功显赫,扬威中外,影响深远,在中国现代史上占有显赫的地位。

黄埔军校大部分建筑物于1938年被日军飞机炸毁,1965年复原,1993年文物部门再次重修,恢复了它的历史原貌。1962年军校旧址被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黄埔军校,既是历史起点,也是历史的转折,永远是人们心中的丰碑,激励着每一代青年。

 

中华民国陆军军官学校,又被称为黄埔军校,是一间培养了许多在中日战争和中国内战中闻名的指挥官的中国军事学院。军校在1924年由国民党成立,目的是为国民革命军训练军官;然后北伐统一中国。目前在台湾,仍然以陆军军官学校存在。

[编辑]历史

1923年9月,孙中山派蒋介石访问苏联,学习建军经验。1924年1月28日选定广州长洲岛上的黄埔,原广东陆军学堂和广东海军学校的旧址上建立军校。5月,任蒋介石为校长,廖仲恺为国民党党代表。随后,任李济深、邓演达为教练部正、副主任,王柏龄、叶剑英为教授部正、副主任;戴季陶、周恩来为政治部正、副主任,何应钦为总教官。

1924年5月,从1200名考生中正式取录学生350名,备取120名。5月5日开始入学。6月16日,举行开学典礼,孙中山的演讲后来成为中华民国的国歌。

这所学院在当时集中了革命军中有才能的人。毕业生包括后来共产党指挥官林彪、彭德怀、徐向前和国民党指挥官杜聿明、胡宗南等。黄埔军校最初有许多从苏联来的教员;但在北伐期间蒋介石与中国共产党关系破裂,所以这些苏联教员离开了。这所学院在1928年击败军阀后移到南京,然后在日本入侵时又移到成都。

1950年,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内战胜利后,这所学院在台湾高雄县凤山以陆军军官学校的名称被重新建立。

组成

黄埔军校由六个部门组成:政治、教育、训练、管理、医学和补给。

校训

校训亲爱精诚是孙逸仙在开学典礼时宣布的。


 
→回复
lchkuo(乐乐) 2007年3月1日 17点11分 评分:10
去过一次,那有一尊中山像,是当年日本友人捐钱做的。很有纪念价值。另外在园内有一棵长得很有特点的树,据说是代表了国共两党的合作时间的,大家可以去看一下。
 
→回复

邻近景点
世界之窗
欢乐谷
清新温矿泉旅游度假区
野生动物园
中华民俗文化村
丹霞山风景名胜区
星湖
华侨城
锦绣中华
小梅沙海滨旅游中心
南岭国家森林公园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