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四川成都新都新都宝光寺概况
类别划分
概况
交通
美食
精彩照片图片
旅游地图
居住在这里的会员
去过这里的会员
打算去这里的旅游计划
网友旅游游记和攻略
景区分布
邻近景区
经验分享
我去过这里
我想去这里
收藏此页
我要提问
四川成都新都新都宝光寺概况
宝光塔
提供图片    更多图片

  位于新都县城郊,距成都市18公里,占地9万平方米。是四川有名的佛教禅宇寺庙。相传始建于东汉,隋代名大石寺。公元881年黄巢攻破长安,唐僖宗奔蜀,在寺后建造行宫,令重修寺、塔,改名宝光寺。宋代时有僧众3000人,盛极一时。明代毁于兵灾。清代培修扩建,形成现在规模。



  宝光寺座北向南,中轴线对称,照壁面对大门,依次为天王殿、舍利宝塔、七佛殿、大雄宝殿、藏经楼、紫霞山。两侧禅堂、法堂、戒堂、斋堂,仪轨俱备。殿堂雄伟壮丽,门、窗、檐、拱,雕刻精细,有石柱400余根,显示了古建筑的高超艺术。寺东侧为罗汉堂,塑有三佛、六菩萨、五十祖师、五百罗汉,每座塑像高2米,彩绘金身,造型绝妙,神采各异。寺内舍利塔建于唐代,为密檐式四方形砖塔,高30米,13层,每层四面刻佛像,四角悬铜铃。寺内还保存有南北朝梁大同二年的石刻千佛碑,清光绪年间镂刻而成的舍利塔及寺僧称道的“三宝”:舍利子、优昙花和贝叶经。







  
                       






雄狮矗立(宝光寺)
围塔走,静心拜(宝光寺)
宝光寺的舍利塔
心目中的钟鼓楼(宝光寺)
       

 

经验分享/补充资料/网友评论

 
kevin_chen(西门) 2005年11月30日 00点16分 评分:10
  位于新都城北约500米处,原名大石寺,始建于东汉,坐北朝南,全寺占地120多亩,建筑面积2万余平方米,是成都地区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佛教寺庙,与成都的文殊院、昭觉寺并称为“成都三大伽蓝”。

  相传唐僖宗因黄巢起义在此避难时,夜见寺内福感塔下闪祥光,随后掘地获舍利子13颗,故重建该寺时改名为“宝光寺”,并在将原来木质福感塔改建为十三层砖塔时,还置舍利子于塔下,塔名也因此改为“无垢净观舍利宝塔”,亦称宝光塔。因宝光塔微向西斜,还有“东方斜塔”之称。

  宝光寺由一塔、五殿、十六院组成,是一座庞大的古建筑群。舍利宝塔位于天王殿与七佛殿之间的院落中央,高30米,为宝光寺的重要标志。罗汉堂内共有罗汉塑像577尊,是我存的四大罗汉堂中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一座。

  宝光寺内藏有历代文物、唐伯虎、祝枝山、竹禅和尚、张大千等名家的书画珍品,其中以千佛碑、寺中三宝和《水月观音像》最为世人所重。
 
→回复
luoxin26(天使爱美丽) 2007年5月24日 11点56分 评分:10
宝光寺在清代就被称为南方“四大佛教丛林”之一,也是公认的历史悠久、规模宏大、收藏文物最丰富的佛教寺庙之一,也是集北传佛教、藏传佛教和南传佛教于一身的禅院。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罗汉堂内有500尊高约两米的彩绘贴金罗汉塑像,栩栩如生,形态各异,绝无雷同。其中包括人们比较熟悉的济公和尚、清代的康熙皇帝和乾隆皇帝。
关于罗汉堂,民间还流传着有趣的数罗汉习俗,人们会根据首先踏进庙堂的那只脚确定数罗汉的方向,然后随意选定一尊罗汉为起点,依照自己的年龄默数,数到自己的岁数为止,看这尊罗汉所表现的喜怒误哀乐,预测一年中的吉凶祸福。虽然,这只是一种游戏,然而却平添了游玩的乐趣。
宝光寺和宝光塔的传说
相传唐僖宗因黄巢起义逃亡到四川,在夜间看见寺内福感塔下放出祥光,随后挖出一内藏13颗舍利子的石匣,遂改寺名为“宝光寺”,改塔名为“宝光塔”。宝光塔微向西斜,素有“东方斜塔”之称。相传古时地震,宝塔摇摇欲坠,佛教徒冒生命危险前来保护,感动了天帝,派来四位天神在四周扶持。其中一个用力过猛,塔就从此向西倾斜了。

 
→回复
luoxin26(天使爱美丽) 2007年5月24日 12点04分 评分:10
宝光寺在成都市新都区宝光街,占地10万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近3万平方米,是我国历史攸久、规模宏大、结构完整、文物众多的佛教禅宗丛林,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汉传佛教重点开放寺院。宝光寺现任方丈意寂法师,是中国佛教禅宗临济正宗第五十六世、宝光寺清代中兴以来第二十五代方丈。 宝光寺相传建于东汉,唐代开元年间(713-741年)己享有盛名。广明元年十二月(880年1月)黄巢起义军攻破长安,唐僖宗李儇南逃入蜀,曾在宝光寺后修建行宫驻跸,并迎请高僧知玄(悟达国师)住此,重修宝光寺、塔。宋大观三年(1109年),中国佛教禅宗临济宗第十一代祖师佛果克勤(国悟国师)在此“修持说法,接众数千”。元代寺院残破。明代经内阁首辅大学士杨廷和、状元杨升庵父子捐修,殿宇宏丽。 明末清初,宝光寺毁于兵燹。清康熙九年(1670),临济宗第三十五代祖师破山海明派弟子笑宗印密禅师重修宝光寺。经康熙到光绪两百多年间的不断扩建,宝光寺与文殊院、昭觉寺、草堂寺并列为成都“四大精蓝”;与成都文殊院、镇江金山寺、扬州高旻寺并列为长江流域“四大丛林”。解放后,宝光寺一直享有盛誉,早在1956年即被公布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1959年以来,朱德、周恩来、邓小平、江泽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临宝光寺视察,对寺内文物保护给予高度评价。 宝光寺的建筑为木石结构,施用石柱400多根其主要由一塔、五殿、十六院组成,四面经墙环护,绿树萦绕。中轴线上,福字照壁、山门殿、天王殿、舍利塔、七佛殿、藏经楼、紫霞山依次而立;两旁有钟楼、鼓楼,客堂、云水堂、斋堂、戒堂、罗汉堂、禅堂,东方丈、西方丈相对称,展现了中国佛教禅院的整体风貌 宝光寺是我国唯一保存了早期佛寺“寺塔一体、塔踞中心”的典型布局的寺庙。寺中舍利塔建于唐代,迭经培修,是一座高30米的13级密檐式方形砖塔。罗汉堂建于清咸丰元年(1851年),内塑佛、菩萨、祖师59尊,罗汉518尊,每尊高约2米,造型优美,彩绘贴金,千姿百态,妙趣横生。它是我国罗汉堂中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的泥塑罗汉堂。 宝光寺文物众多,著名的有南朝梁武帝大同六年(I540年)的千佛碑;唐开元二十九年(741年)的施衣功德碑,唐僖宗行宫遗础,元代金银粉书《华严经》、明永乐年间的“尊胜陀罗尼”石幢,清代《大藏经》、玉佛和石刻舍利塔,以及被称为“镇寺三宝”的舍利、贝叶经和铜优昙花等。各殿堂挂金匾176块,嵌碑刻24通,石柱刻楹联76副,陈列古代工艺品和名人字画400余件,烘托了宝光寺的历史文化氛围。

宝光寺殿宇五重,从山门殿向里走,依次是天王殿、七佛殿、大雄宝殿和藏经楼,一殿比一殿高大敞轩,两边石柱廊房排列对称,荘严雄伟,具有我国古代宫殿式建筑的艺术风格。宝光寺的格局保留了我国早期佛教寺院建筑中“寺塔一体,塔居中心”的典型布局。舍利宝塔屹立在宝光寺的中轴线上,天王殿、七佛殿相呼应,左右钟楼、鼓楼相对峙。舍利宝塔是一座风格典雅、工艺精巧的密檐式四方形砖质佛塔。塔高30米,分13层,每层每面都嵌有三尊泥金佛像,四角挂着“朱雀衔铃”,塔端高耸着鎏金的“飞鹅钢”宝顶,底层龛内,塑有释迦牟尼佛说法贴金坐像。塔基为丹色的“须弥座”,外砌八角形的砖石栏杆,洁白如玉的塔身矗立於上,益发显得端荘稳重。舍利宝塔与众不同之处在於,从第六层起,塔身不渐细而渐大,人在塔下往上看,不由产生一种塔身压顶欲倒的感觉。这是工巧匠利用建筑艺术使人对佛生敬畏心的杰作。不仅如此,舍利宝塔的方形木塔为主,我国最早的佛寺洛阳白马寺塔就是方形的。但自唐代起,塔的平面普遍为六角形、八角形、圆形和棱形等。目前我国方塔以极为少见,因此舍利宝塔更显珍贵。

  宝光寺的罗汉堂也誉满禅林。罗汉堂在大雄宝殿东侧,通过“天台胜景”的牌坊,进入红墙夹道,数步便是这座有名泥塑艺术宫殿。它建於清代咸丰元年(1851年),内塑罗汉像500尊,佛、菩萨、祖师像77尊,共计577尊。中堂另塑一尊高约6米,有28个头、56只手、160只眼睛的观音。罗汉像高约2米,它们分别并排对坐以抬梁式木石构架呈“田”字形的迥廊里。汉罗是小乘佛教理想的最高果位,应受众生供养,故罗汉像充满生活气息,显众生像。这组罗汉是我国民间塑造艺术南北两种流派相结合的产物,造型夸张的北派,形态自然的南派,各显神通。宝光寺五百罗汉,是四川目前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处群塑,是难得的艺术珍品。

  宝光寺收藏的文物十丰富,有南朝梁武帝大同六年(540年)雕刻的“千佛碑”;唐僖宗行宫中幸存下来的“石础”;建於明代永乐十一年(1413年)的“尊胜幢”;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泰国国王所赠的贝页经《妙法莲华经》;光绪三十二年从锡兰(今斯里兰卡)求回并珍藏於石塔中的四粒舍利子。在字书方面,有元代赵书昂书的群马,明朝江南才子唐伯虎的《红树青山归晚樵》,清代名书家竹禅各尚的巨幅单条《捧沙献佛图》,以及近人张大千、徐悲鸿的字书。宝光寺堪称一个小型的艺术博物馆。

宝光罗汉趣闻多

宝光寺罗汉堂是中国现存四大罗汉堂(另三处在北京碧器寺、苏州西园寺、武汉归元寺)中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的泥塑罗汉堂。它以塑像奇巧多姿而扬名天下。每天都有许多中外游人和佛教徒到罗汉堂参观、朝拜、探寻佳趣。

宝光罗汉知多少有人说,宝光寺的罗汉是数不清的。因罗汉堂建筑结构奇特,塑像纵横交错,道路四通八达,宛若一座迷宫。前来数罗汉的人往往又为千奇百怪的塑像所吸引,边数边看,数来数去,结果总不一样。若要数清罗汉堂共有多少塑像,必须知道它的建筑结构。

罗汉堂为抬梁式木石构架的正方形建筑,九进九楹,占地一千六百平方米。因内有四个天井,故其平面呈“田”字形。罗汉堂中央,屋面作穹窿状升起,宽阔的空间矗立着一尊高约六米,有二十八个头、五十六只手、一百九十六只眼的观音塑像。其他塑像围绕“田”字,内外四层,中以“十”字相连,使得通道回环曲折,更觉堂内气象宏深、变化莫测。但是,塑像的安排很有规律。它以进门的孔雀明王、中央的观音菩萨,里壁的三身佛为中轴线,左右对称,前后呼应,内外协调,每层每排均有定数。

罗汉堂内塑像到底有多少?按照常人习惯,都说是五百尊。但是,当以三身佛左侧的“第一阿若桥陈如尊者”数起,由外层到内层,一直数到“第五百愿事众尊者”后,还剩下居于“十”字上的三佛、六菩萨、十八罗汉、五十祖师。故塑像共计为五百七十七尊。


五百罗汉何处来

五百罗汉的来历,考诸佛经,传说不一。有说是古印度一位知识广博的婆罗门僧侣,他精心教授五百贵族子弟读书,这批子弟学成后皈依佛教,成为五百罗汉。又有说是过去有五百商人出海采宝,被一千强盗劫持并剜去眼睛,住在灵鹫山的释迦牟尼佛解救了他们,从此,他们修持佛法,都到了罗汉果位。也有说五百罗汉是五百蝙蝠变成的:南海之滨有一株枯树,树洞里住着五百只蝙蝠,有位商人边烤火边诵经,不久,火焰引燃了枯树,蝙蝠危在旦夕,却因听经入迷,不忍离去,终被烧死。蝙蝠转世为人,出家学佛,修为罗汉。

还有一种普遍的说法:释迦牟尼逝世后,为了弘扬佛法,以摩诃迦叶为首的弟子五百人在王舍城外的七叶窟举行集会,这就是佛教史所说的第一次结集。会上,弟子们将佛一生所说的言教汇集起来,以传后世,这五百弟子即是五百罗汉。

宝光寺罗汉堂的五百罗汉是何处来的呢?相传,唐代眉州青神县出了一位高僧罗讵那,俗名罗尧运,他说法的道场在青神中岩。后来他带了五百弟子从四川到浙江天台山。据说,这五百弟子就是五百罗汉显化人间的。因此,宝光寺罗汉堂的对联说: “即此是天台,像显阿罗五百。”

千姿百态 妙趣横生

罗汉堂塑像,千姿百态,妙趣横生。它首先给人的印象是形态表情富于变化,姿势动作各不相同。其形态有胖有瘦,有老有幼,有高有矮,有美有丑……其表情或喜笑颜开,或愁容满面,或慈祥和善,或横眉瞪眼,或文静端庄,或勇武骠悍,或憨厚滑稽,或狡黠老练……其姿势有正襟危坐,合掌参禅者;有翘腿抱膝,怡然自得者;有张口振臂,谈笑风生者;有闭目托腮,若有所思者……其动作或持物,或不持物,而所持物件又各有区别:有持数珠、木鱼、宝杵、禅杖等法器者,有持钵盂、书卷、拐杖、拂尘等用品者,有玩蝙蝠、蟾蜍、仙鹤、麒麟等灵物者,有捧灵芝、仙桃、佛手、石榴等瑞果者……同时,其衣着的款式、色调、纹饰也各有差别,这些都与人物性格和所处环境巧妙配合,从而使五百多尊塑像造型千姿百态,各有旨趣。

许多塑像,是运用浪漫主义手法通过大胆的夸张和丰富的想像创造出来的。其中,有乘孔雀的,有驾虬龙的,有长三个脑袋的,有生五只眼睛的,有掰开颖壳现脸面的,有扒破肚腹露胎儿的……那引人注目的三位长臂罗汉,更是各有其“特异功能”:妙臂尊者会捉飞鸟,罗喉罗多能摘太阳,法上尊者可捞月亮。这些具有丰富想像力的佛教神话传说,表现出古代人民无穷的智慧和征服自然的美好愿望,也显露了雕甥家高深的艺术造诣。

人物形象 真实细腻

罗汉堂塑像,更多的是运用了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其线条明快自然,造型准确优美,形象真实细腻。塑像比真人略为高大,除一些面部形象作了艺术夸张外,头、躯干、四肢(长臂罗汉除外)都符合人体比例,衣纹、肌肉、骨骼也符合解剖结构,看起来自然贴切,给人以美感。塑像中,由于五十位历代祖师都实有其人,特别是禅宗初祖,南北朝的菩提达摩以后的祖师,他们去时不远,容貌神情大多栩栩如生,少有佛像的神秘感。有的像,还是按照祖师们生前的真容画像塑成的,而且毫无避讳地保留了他们的生理缺陷。例如,禅宗临济正宗第三十代祖师、明朝的密云定慧禅师(1565~1641年),晚年面容清癯,须发尽白,但因过去生癞疮而毛发脱落,成为秃子,故顶上只有短而稀的几根头发,与那长而密的胡须相映成趣。又如禅宗临济正宗第三十七代祖师、清朝宝光寺的第六位方丈月容老和尚(?~1784年),身材矮小,面目浮肿,右眼小而下拉,这样的相貌在现实生活中是可见到的。由于人物造型真实,给人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更增加了塑像的艺术效果。

五百罗汉塑像与佛、菩萨塑像相比又是迥然不同的。按小乘佛教的说法,罗汉是人通过修行可以得到的果位,故罗汉像仍然没有离开人类社会,r其面貌形态体现了佛教所流行的广大区域内的各色人种、各个民族的特点。显而易见的,有皮肤黝黑、须发卷曲的印度人,有身材高大、广颐深目的西域人,而更多的是和我国人民的面孔相同或相近的人以及东南亚各国人。1973年,著名英籍女作家韩素音和她的丈夫、印度工程师陆文星来此参观时,曾指着几尊罗汉说:“他们真像地道的印度人。”

生活气息 浓郁芬芳罗汉堂塑像,取材于现实生活的生动形象,再现了古代社会的人物风貌,见之似曾相识,倍感亲切。现略举数例:十八罗汉中的半托迦尊者,是位印度高僧。他正与心爱的幼狮玩耍,突然,幼狮好奇地咬住他的左耳环直往下拖。这位慈悲的佛子,双手托着心爱的小灵兽,痛得嘴歪眼斜,埋下头来,不知所措。见此情状,怎不令人失声发笑!

五百罗汉中的第九十八位法王菩提,光头赤脚,放荡懒散。他僧衣半脱,裸露出肩头、胸乳和肚脐,右手肘托在踞坐的右膝关节上,正拿着挖耳子掏耳朵。那敛眉眯眼、咧嘴露齿的神态,表现了他那既感疼痛又觉舒服的内心感受。

第一百二十位境界尊者,是位须髯浓密的西域胡僧。他远离乡邦,修行独处,僧衣残破,无人代劳,只好穿针引线,自己缝补。

第二百零七位无边身尊者,是位皱纹满面、生活清苦的老和尚。他将僧衣脱至腰间,露出瘦削的肋骨,右手执搔耙(俗称“孝顺子”),反手抠背。此刻他的面部表情上,正流露出搔痒的快感。

第三百八十八位飒拖怒尊者,袒胸露腹,笑容可掬,是一位喜爱儿童的长者。六个天真烂漫的小孩,或爬肩头,或踩脚背,或坐手心,甚至干出了挖他肚脐、掏他耳朵的恶作剧,而这位长者毫不动怒,任他们嬉戏玩耍……

南北塑师 各显神通

技艺精湛的罗汉堂塑像,是我国南、北两种流派的民间塑师汇聚一堂、分工合作、各显神通的产物,可谓达到了当时雕塑艺术的高峰。

清道光末年,宝光寺妙胜禅师共聘请了三批塑师:属于北派的陕西帮、属于南派的川西帮和川东帮。陕西帮塑的罗汉头部肥大,肌肉丰满,造型奇特,别有情趣。川西帮和川东帮风格相近,塑的罗汉头部适中,表情自然,造型不同于一般的菩萨像,而更多地体现了现实生活中的人物性格。川西帮领头的姓周,他技艺高超,憨厚朴实,将毕生精力都放在塑菩萨和教徒弟上,到了中年尚无子息。现在,寺内老僧还津津有味地讲述他塑完罗汉得贵子的有趣传说。这里更值得一提的是川东帮的黎广修。广修原名德生,传说是合州(今重庆市合川县)人,据今考证是四川德阳市绵竹县人,少时曾读诗书,后随父辈以塑像为业。由于聪明好学,他青壮年时在宝光寺塑罗汉中即大显身手,成为四川的泥塑名家。他将近六十岁时,应昆明筇竹寺住持、四川僧人梦佛之请,率徒五人前往塑五百罗汉,历时七年乃成。黎广修不仅积累了塑罗汉的丰富经验,而且擅长书法、绘画,精通诗文、佛理,故塑像得心应手,不落俗套,以生活气息浓郁而闻名全国。

宝光寺罗汉堂的五百多尊塑像,出自三批塑师之手,观察其风格,比较其优劣,现今尚能辨别出各家的作品。但总的说来,皆各有所长,达到了异曲同工之妙,不愧是我国清代精美的塑像群之一,一直受到后世的高度评价。


 
→回复

邻近景点
九寨沟风景区
亚丁风景区
四姑娘山
黄龙风景区
米亚罗风景区
僰人悬棺
五须海
松潘古城
蜀南竹海风景区
卧龙自然保护区
自贡恐龙博物馆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