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云南怒江旅游娱乐
类别划分
概况
气候
住宿
交通
娱乐
美食
购物
活动
精彩照片图片
旅游地图
居住在这里的会员
去过这里的会员
打算去这里的旅游计划
网友旅游游记和攻略
景区分布
邻近景区
经验分享
我去过这里
我想去这里
收藏此页
我要提问
云南 → 怒江旅游 → 娱乐
提供图片    更多图片


  没有什么娱乐设施,但可参观当地随处可见的怒江澡塘会,你会真正体会到当地质朴、自然的民俗风情。


 

经验分享/补充资料/网友评论

 
yanjy(笨笨猪) 2005年11月11日 19点59分 评分:10
评论:云南 → 怒江旅游 → 娱乐
傈僳族民歌


傈僳族最早生活在四川、云南交界的金沙江流域一带,后逐步迁到滇西怒江地区定居下来。主要聚居在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和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其余散居在云南丽江、保山、迪 庆、德宏、大理、楚雄等州、县和四川的西昌、盐源、木里、德昌等县。傈僳族有自已的语言,傈僳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原有文字但很不完善,1957年创制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新文字。

傈僳族非常喜爱唱歌对调,有“盐,不吃不行;歌,不唱不得”之说。民歌朴素感人,曲调丰富,传统舞蹈多为集体舞,有模仿动物动物的,也有表现生产生活的。傈僳族人民在日常生活中往往以歌代言,以歌代答,形成喜好民歌的传统。泸水、碧江、云龙一带一年一度的汤泉赛歌会,是歌手们充分施展才能的地方,歌声数日不绝。傈僳青年喜唱的情歌,有传统的,也有即兴创作,随编随唱的;有长篇情歌,也有短小的。

傈僳族民歌按曲调性质可分为四种。其一,木瓜布。适合中、老年人演唱。曲调高亢、激昂,具有吟唱性,多用来唱《古歌》、《生产调》、《盖房调》、《葬歌》等。唱丧葬歌 时,音调转为低沉、悲切。其二,摆时摇。为青年人演唱的歌颂爱情的曲调。领唱人唱完“引子”,众人围绕在一起,边齐声合唱边作各种动作。每首末句以“呀拉伊”为结尾,曲调奔放热情。其三,伏叶叶。曲调深沉感伤,用来抒发痛苦、悲愤心情,内容多为生离死别的生活中不幸故事。其四,本瓜熟。是怀念情人、朋友或跳舞、游戏时唱的抒情短歌。曲调欢快、流畅,适于抒情,为少女所喜爱。

傈僳族的民歌各式各样,老幼都能唱。一般人出门、上山、走路,触景生情,信口而唱。这种无目的、信口而唱的民歌,白天在田间、地头或是山上、路上随时可以听见,但曲调大都一样,只有快慢之分。这种快慢有的在词与词之间表现,有的在句与句之间表现,用快慢不同来表现内心的欢乐、喜悦或是苦闷与忧愁。
 
→回复
yanjy(笨笨猪) 2005年11月11日 18点38分 评分:10
评论:云南 → 怒江旅游 → 娱乐
独龙族民歌


独龙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贡山独龙河谷。直到上世纪中叶,独龙族还处于原始公社的解体阶段。人们以种植、狩猎和采集为主,身披自已编织的麻布,有少数人则用树叶、兽皮遮盖。妇女还崇尚纹面的习俗。 独龙语与贵山怒族语言基本相通,没有本民族的文字。

独龙族是个喜歌乐舞的民族,无论是生产、收获、狩猎、建房、求婚、节庆、都喜欢通过歌舞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倾述内心的喜怒哀乐。

独龙语称歌谣为“曼殊”,大体可分为劳动歌、情歌、习俗歌和生活歌等。仅以习俗歌一类而言,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内容很广泛。比如,反映婚姻习俗的有《劝嫁歌》、《配亲歌》;反映宗教信仰的有《猎神歌》、《剽牛歌》等。这些歌充满了生活的情趣,倾注着独龙族人民纯洁真挚的感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独龙族有本民族史诗的民歌《创世纪》。
 
→回复
yanjy(笨笨猪) 2005年11月11日 21点07分 评分:10
评论:云南 → 怒江旅游 → 娱乐
怒族民歌


怒族是云南的古老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福贡县、贡山独龙族自治县、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和迪庆藏族自治州的维西傈僳族自治县等地。怒族有自已的语言,怒族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怒族人无自已的文字,解放后使用汉语。

怒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上至白发苍苍的老人,下至伊呀学语的幼童,几乎都能闻歌起舞。要问怒族有多少歌?多少舞?请听他们的回答,“你想知道我有多少歌,就去数数沙滩上的沙粒;你想知道我有多少舞,就去数数山坡上的树叶”。

民歌《龙潭》反映了怒族人民由狩猎生活转到农耕生活的过程;《猎人调》描绘了怒族人民狩猎时的情景和捕获野曾后的欢乐心情。《求婚调》、《出嫁》、《逼嫁》、《迎亲调》控诉了不合理的婚姻制度,歌颂了男女青年纯真的爱情。《孤儿歌》反映了孤儿的悲惨遭遇;《哀叹调》表示对死者的悼念。此外还有边舞边唱的《跳舞歌》等。怒族民歌的特点是运用隐喻手法,句式简练,语言质朴,与劳动生活结合得比较紧密。
 
→回复
yanjy(笨笨猪) 2005年11月11日 21点12分 评分:10
评论:云南 → 怒江旅游 → 娱乐
普米族民歌


普米族主要居住在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丽江地区的丽江纳西族自治县、永胜县和宁蒗彝族自治县,“普米”意为白人。普米族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羌语支。解放前曾使用一种藏文拼写的文字,但流行不广,后逐渐不用。现普米族大都使用汉文。

普米族民歌,分为时政歌、风俗歌(仪式歌)、生活歌和情歌等四大类。《出嫁歌》、《接亲调》、《宴席歌》、《开门调》、《梳妆调》等风俗歌,反映了普米族的婚姻习俗。《送羊经歌》和《指路经歌》等丧歌,反映了普米族对死者的哀悼和对祖先的怀念。《祭山神》、《祭龙神》、《祭锅庄》、《退口舌》等仪式歌表现了普米族的多神崇拜和祖先崇拜。此外,还有一些民歌歌颂了普米族人民勤劳勇敢的品质,表达了他们对旧社会剥削阶级的不满和反抗。

普米族民间歌谣有自身的严格划分,以演唱形式和体裁内容等特点划分为“哩哩”和“格黑”。“哩”是普米语,译成汉语是“吟唱、轻唱或收声唱”的意思,除此外还可以译作名词,指某一歌种的名称。“哩哩”类民歌,演唱者一般是学识渊博的长者和专门的民间艺人,在节日礼仪中和在一些风俗仪式的祭典上演唱。 “格黑”(有些地方称‘啯’)译作汉语即“唱”或放声唱之意,也可以译作歌名运用。兰坪、永胜一带的普米族称这类民歌为“吉哩哩”。“哩哩”有汉族民歌中的小调含义。著名的民歌有《古利歌》、《柞树叶子歌》、《贡嘎岭歌》、《放牦牛歌》、《煮茶歌》、《办酒歌》等。还有许多民间歌手。普米族同胞常常伴随着民歌的演唱,吹奏起笛子和葫芦笙,跳起传统的“锅庄”舞。普米族的民间歌谣还有《哄娃娃调》、《跳舞歌》等。

普米族音乐有各种曲调。例如“推磨歌”,“煮茶歌”,“撒麦歌”,是妇女们喜爱唱的歌,“在皇帝家里”、“贡嘎岭歌”、“外侄给舅舅拜年”等,则是老年男子常唱的歌子;青年人喜欢“阿利约利”的调子。这种曲调的唱词,大多现编现唱,有短的,也有长的,可以表达哀怨忧伤的情感,也可以表达欢乐和爱情,可以独唱,也可以两人对唱。此外,还有“扎尼笼跌”曲调,是专用于大合唱形式的;由一人领唱,众人随和。“客坦”曲调,是专在举行宗教仪式时演唱的。

普米族的民歌音乐曲调主要有呀哈巴拉、阿辽辽、那布升洛等。

呀哈巴拉,是一种较古老的民间曲调,旋律悠长委婉、节奏自由,高区一般用假声唱,开头常用一个弱起引子作为补充乐句,旋律从低音乐向高音区行进,末尾又回到原来的起音上,前后呼应。

阿辽辽,这种曲调一般不带引子,而是以一个较高的主音作为开头,一开始就给人以热情奔放的感觉。阿辽辽一般用以唱情歌、山歌等抒情的民歌。

那布升洛,是人们对歌时常用的曲调,有鲜明的节奏规范,由一问一答上下关联的两句构成。
 
→回复

邻近景点
梅里雪山
虎跳峡风景区
丽江古城(大研镇)
玉龙雪山风景区
泸沽湖风景区
大理古城
独龙江河谷
瑞丽姐勒佛塔
瑞丽喊萨奘房
碧壤峡谷
曼典瀑布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