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甘肃敦煌莫高窟第一三零窟概况
类别划分
概况
精彩照片图片
旅游地图
居住在这里的会员
去过这里的会员
打算去这里的旅游计划
网友旅游游记和攻略
景区分布
邻近景区
经验分享
我去过这里
我想去这里
收藏此页
我要提问
甘肃敦煌莫高窟第一三零窟概况
130窟盛唐甬道南壁都督夫人太原王氏供养画像
提供图片    更多图片

  统一强盛的唐代是佛教艺术发展的鼎盛时期,其辉煌的成就不仅反映在壁画雕塑的数量上,也表现在开窟造像的规模上。这尊高达26米的大佛就是这一时期的一件杰出的作品,其高度在莫高窟仅次于九六窟33米的大佛。



  此窟开凿于盛唐开元九年(721年),完成于天宝年间(742——750年)。洞窟为上小下大的方椎形,通高29米,壁面面积达1,130余平方米。



  塑像的制作与开凿洞窟是同时进行的。先在砾崖上凿成佛像的大体形状,然后在躯体上凿孔插桩,再在表层敷泥塑成,最后赋彩绘制。这尊石胎泥塑,是集雕、塑、绘于一身的宏伟巨制。

古代艺术匠师们在制作这尊大像时,十分注重在不同位置观看佛像时的视觉效果,为了消除人们在二十几米以下仰视时所产生的视察差,在比例上有意将头部塑的大于人体的正常比例。由于头部对着上层甬道口,光线主要来自正面,匠师们巧妙地利用面的转折,在眼睛和嘴部作了在别处少见的特殊处理,在眼睑下面和嘴唇的中线处各加了一道向内上方倾斜的面,在正面光源下形成一条阴影,使眼睛和嘴的轮廓以及面部表情显得非常清晰,完美的解决了正面受光下五官表情的效果问题。



  这尊倚座弥勒像,视觉比例适度,体形饱满,衣纹简练流畅,脸形丰满圆润。他那深陷的嘴角和微微俯视的双眼包含着庄静和穆而又慈祥的神情。面对这样一尊巨像,人们往往会在心理上产生一种压力,站在像下的人们,不由得感到自身的渺小和佛的伟大崇高,这是佛教艺术独创的宗教威慑作用和艺术感染作用相结合的佛教塑像的特征。也许这种由巨大体积和艺术相结合所产生的精神作用,正是当年石窟建造者所追求形象效果。在狭小的空间限制下,这件宏大的艺术品从局部刻划到整体处理都取得了如此理想的效果,充分体现了雕塑家精湛的技巧和高深的艺术造诣。这尊塑像经历了一千二百余年的岁月,保存尚属完好,残损的右手为后人重塑。



  此窟的壁画共有三层,盛唐之后,晚唐咸通年间重绘,西夏时再次重绘。南北两壁晚唐时绘制的巨幅菩萨像高达近15米,是莫高窟最大的画像。窟顶的影塑金龙华盖藻井以及四壁上部的壁画都是宋代的作品,两壁上端宋代绘制的几身飞天身长近两米,堪称飞天中的巨人。



  窟前是宋代建筑遗址,地面花砖基本完好,柱基排列有序,为我们研究石窟建筑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都督夫人礼佛图
     
       

 

经验分享/补充资料/网友评论

 
yuanhui68(hh) 2006年3月6日 17点02分 评分:10
莫高窟第130窟 盛唐(705~781)

开凿于唐开元、天宝年间。窟内塑莫高窟第二大佛,因位于96窟之南,也称南大佛。佛高26米,为石胎泥塑弥勒倚坐像。洞窟窟形为上小下大的方锥形覆斗顶窟。甬道南北壁上部各开一龛,下部分别绘有供养人像;主室南北壁各绘高约15米的巨型菩萨坐像一身,上部为宋代所绘飞天,是敦煌石窟中最大的飞天图象。窟前保存有西夏殿堂遗址。大佛仅头部就有7米,虽然不符合人体比例,但却巧妙地解决了自下而上仰望佛时的视觉差,从而使观佛者能清晰地看到既庄严又慈祥的弥勒佛的表情,更增加了对佛的敬畏感。

 
→回复

邻近景点
莫高窟
鸣沙山
榆林窟
月牙泉
嘉峪关关城
文庙
新城魏晋壁画墓
七一冰川
滨河路绿色长廊
黑山石刻画像
崆峒山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