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陕西西安鼓楼概况
类别划分
概况
气候
住宿
交通
美食
精彩照片图片
旅游地图
居住在这里的会员
去过这里的会员
打算去这里的旅游计划
网友旅游游记和攻略
景区分布
邻近景区
经验分享
我去过这里
我想去这里
收藏此页
我要提问
陕西西安鼓楼概况
2004春节西安_鼓楼
提供图片    更多图片

  鼓楼位于西大街路北,始建于明太祖朱元漳洪武十三年(公元 1350年),因楼上悬巨鼓报时而得名。

  鼓楼呈长方形,加上基座高33米,面积1204.3平方米。基座用青砖砌成,高7.7米、宽52.6米,楼北正中辟有卷洞门贯通。楼身建在基座中心,结构为重檐歇山顶,上下二层楼,一层楼身腰檐平座,二层楼外有回廊,檐上铺绿瓦。

  钟楼经过地震仍未曾毁坏,但解放前国民党驻扎军队,长年失修。解放后政府拨款多次整修,旧貌换新颜,成为西安市的象征性建筑。

  1、西安市钟楼广场西50米,乘45、43、611、203路车钟楼站下车。
  2、开放时间: 每天9:00—17:00
  3、电话:029-87274580   
                       


西安鼓楼1
西安鼓楼
西安鼓楼夜景
鼓楼
西安市鼓楼
鼓楼夜色
在鼓楼上眺望钟楼
2004春节西安_鼓楼2

 

经验分享/补充资料/网友评论

 
tyler2529(蓬蒿人) 2005年12月8日 14点49分 评分:10
鼓楼,东与钟楼隔广场相望。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鼓楼建于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比钟楼大四岁,迄今已有611年历史,为重檐三滴水与歇山顶的木结构,高大雄伟。清代曾两次修耷。楼上原有巨鼓一面,傍晚击鼓报时,故名鼓楼。昔日楼檐下悬挂有巨匾,南为“文武盛地”,北为“声闻于天”。鼓楼斗拱彩绘,外观庄重绚丽,与钟楼为姐妹楼,亦有 “晨钟暮鼓”之说。

  鼓楼系古典建筑,基座为长方形,用青砖砌成,楼高33米,面积1924平方米。楼基正中辟有南北券门洞,连通北院门和西大街。建筑结构采用重檐三滴水式与歇山琉璃瓦顶形式,与钟楼相辉映,楼内有梯可上,登至二楼,凭栏可眺望终南山与全城景观。 


 
→回复
kevin_chen(西门饮马) 2006年1月14日 23点44分 评分:10

西安鼓楼始建于明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 ,1740年乾隆五年 重修后,相传陕西巡抚张楷模仿乾隆皇帝的“御笔”为鼓楼书写南匾:“文武盛地”四字;北匾“声闻于天”则相传为咸宁学士李允宽所书。南北两幅匾额曾经被誉为两颗“明珠”镶嵌在西安的鼓楼之上,与鼓楼一同饱经风雨的历练。
“文革”时期,大量文物古建筑遭到人为毁坏,两牌匾也未能幸免,西安市民引以为荣的两颗“明珠”也就在此运动中“告别”了历史舞台,“告别”了与其相伴的鼓楼。

西安市钟鼓楼保管所经过数年的不懈努力,西安市民心中40年的缺憾将在本月的29日得以弥补,鼓楼将再现40年前的风采。然而,您可知道这两块牌匾的来历和它又是怎样面世的吗﹖两块牌匾的传说及其中的动人故事吗﹖2005年4月25日,记者见证了这带着传奇故事的两块牌匾……

还历史真实面目

每个老西安人都清楚记得,在鼓楼南北屋檐下,曾分别悬挂着两块匾额,南为“文武盛地”,北为“声闻于天”,匾长8米,宽3.6米,为蓝底金字木匾。两组八字,均为帖金凸体,字字精练,千古绝笔。西安市钟鼓楼保管所业务科长喻军告诉记者:“‘文革’时期,两块巨匾被摘下,砍断并焚烧殆尽,从此,人们相传中的中国两匾一个是山海关的“天下第一关”,另一个就是西安鼓楼的“文武盛地” 就只有一匾了,两块牌匾被毁后,不但是对我省文物的巨大损失,而且也成了我们和西安市民心中的缺憾。为了给后人一个交代,还历史以真实面目,从1982年起,我所就萌发了恢复两块牌匾的念头,并开始了有关调查研究和取证工作,此后的1988年以来,在每届的市人代会和市政协会议上,我们都有恢复牌匾的议案和提案,就在我们呼吁两块牌匾的同时,西安的广大市民也热情高涨积极参与进来,这就极大地促进了恢复牌匾工作的进程。2004年3月至7月,西安市政协和陕西省文物局分别多次召开了‘鼓楼周边历史文化探讨与研究’及‘恢复鼓楼牌匾’专题讨论会,对牌匾恢复一事广泛征求与会专家、学者及老前辈的意见和建议,在7月9日的专题会上,陕西省文物局、陕西省文保中心、原西安市文物园林局、陕西省书学院等单位的有关领导和专家对初步方案进行了最后的推敲和完善,制定出了‘采用原字样,大小形式同原样,用现代轻型材料,但要采用传统工艺制作’的原则进行原貌恢复两块牌匾。两块牌匾的恢复不仅了却了文物工作者和广大市民长久期盼的心愿和缺憾,更为鼓楼增添了灵魂和神韵它将随着历史的延续永存史册,无论为勉励后人或是为文物价值本身,都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在初步形成方案后,我所配合西安市文物局做了大量的研究审议工作,收集了近百张有关老照片,从恢复方案的雏形、探讨到初步决定,经过了无数次不懈努力与商讨和磨合,但是由于资金等问题一直没有落实,恢复牌匾的事情就只有先搁浅了……”

两块牌匾花去15万

“恢复鼓楼两块牌匾可以说是所里的头等大事,也可以说是了却西安市民40年的一个缺憾,那么原匾有多重现匾又有多重呢﹖制作两块牌匾花去了多少钱﹖用了多长时间挂到鼓楼上的﹖”记者问道。

“筹集资金制作牌匾可以说倾注了我们全所每个人的心血和汗水,在资金问题得不到解决的情况下,我们所就走向外搞活的路子,坚决依靠自身的力量来实现多年的夙愿,通过多种渠道的筹集,资金问题终于解决,从制作到作成,共花了15万元,说个题外的话,记得当初设计出两个牌匾的小样后,为了力求真实体现原貌,我们从匾的颜色字体及整个牌匾形状都做了大量的实际工作,把专家、学者和当初现场拆除两块牌匾的当事人叫到一起,让他们回忆和对比,最终才确定了下来。你问原匾有多重,现在的新匾又有多重,可以这样说,原来的牌匾是木头制作而成,原来的一个牌匾大约2至3吨重,现在的牌匾只有800公斤,牌匾在小雁塔制作完成后,运输却成了问题,汽车不能运,因为汽车运会对牌匾有极大的损坏,装卸不方便,最后经过论证协商采用原始的架子车运输,从装架子车算起到鼓楼4辆架子车整整花去了3个多小时的时间,这样大的两个牌匾要顺利上到鼓楼确实是件不容易的事情,经过会商决定先用吊车将牌匾吊到楼顶,再采用动滑轮和静滑轮相结合的办法把两个牌匾挂在原来的地方。光给鼓楼挂匾我们就出动了70人,搭建了高30米,宽10米的钢管架,用了7天的时间才把两块牌匾顺利挂到了鼓楼上。”喻军回答道。

“既然是恢复原貌,为什么不用原来木头及同样重的牌匾呢﹖”记者问道。

“我们当初也考虑过用木头制作恢复原貌,但是最后经过论证后推翻了用木头的想法,因为鼓楼是千百年留下来的古迹,迄今已有265年的历史了,1937年日本飞机对西安进行轰炸时候,将鼓楼的一根梁炸断,两块牌匾却安然无恙,历经沧桑巨变的鼓楼已经不能够承受过重的压力,你想一个牌匾就要达3吨左右,要挂原来的匾对鼓楼是有伤害的,所以为确保文物古迹不受损失,经过专家学者的多次论证和反复推敲,最后选用轻型材料来制作两个牌匾,但是两个牌匾的其他地方都是和原来的一摸一样。”喻军说道。

牌匾作者之争

“钟为文鼓为武”是西安市民的传说,然而记者在采访的时候却了解到关于“文武盛地”的作者之争,先后有三个版本的说法。第一个说法是,“文武盛地”四个字是在清朝乾隆五年重修鼓楼后,陕西巡抚张楷模仿乾隆皇帝的“御笔”写了鼓楼南匾“文武盛地”四个字,这个说法的来源是《咸宁县续志》及清陕西巡抚张楷《重修钟楼记》。第二个版本是“文武盛地”四字是明万历十八庚寅 年巡抚赵可怀所书,这个版本的消息来源是据记载,1952年11月27日,原西安公营新元营造厂写给市人委现西安市政府 的公文,记有“文武盛地”四字是明万历十八庚寅 年巡抚赵可怀所书。最后一个版本的传说是一研究历史的学者向西安市钟鼓楼保管所打来电话说:“大量的历史记载证明,‘文武盛地’是清朝时期,今韩城县的一个叫梁元音 的秀才在鼓楼重修后,考试路过新修的鼓楼时,欣然提笔写下了‘文武盛地’四个字。”

“文武盛地”四个字到底出自谁之手还有待我们的学者、专家进一步研究考证,而“文武盛地”四个大字如今却成为鼓楼的一大亮点,“声闻于天”的加点传说为鼓楼增色不少。

采访中记者还了解到关于“声闻于天”加点的神秘传说:当年,鼓楼建成后,大臣请武则天写了“声闻於天”四个字,而武则天却在“於”字上少写了一点,一天她从楼下经过时发现此况,便问身边的大臣原因何在,身边的大臣面面相觑不敢出声,于是武皇下令取来大笔一枝,蘸上墨,用一弓箭将其射到牌匾上,正好射到缺一“点”的位置,引来群臣欢呼。解放前,还有人曾说:“武则天是一个女人,女人怎么能够执政呢﹖‘声闻於天’为武则天所写,这个不好,于是清朝重修鼓楼时就将其改成‘声闻于天’,而不再使用原匾中的‘於’字。但经过后来分析,这类传说是没有依据的,射箭加点更是荒唐无稽。”

25日16时,离开了西安钟鼓楼保管所,记者来到了鼓楼前一看究竟,只见鼓楼在初夏的阳光下显得更加雄伟壮观,两个牌匾高高地悬挂在鼓楼的上方,两个牌匾分别用红布遮盖着,鼓楼下的游人也时不时地猜着牌匾的模样,有的游客则在相互交流着什么,大家都期待着4月29日牌匾揭开神秘面纱的那激动人心的一刻……


****************************
西安市中心的鼓楼上,悬挂着两块大牌匾。面对竹笆市的那块牌匾上写着“文武盛地”四个大字。面对北院门的那块牌匾上书着“声闻于天”四个大字。这两块牌匾,使鼓楼显得更加壮丽,仿佛是两只眼睛,让人们透过牌匾,去寻味鼓楼的灵性和心声。你看那字写得苍劲古朴,笔力不凡,人们看了,不禁啧啧赞叹不已。这八个大字出于哪位大书法家之手呢?

  那还是唐朝的事:一天,鼓楼重修竣工,武则天皇帝为了表示庆贺,在鼓楼上大宴群臣。他们一面肥吃海喝,一面瞻仰金碧辉煌的伟大建筑。渐渐地则天皇帝脸上的笑容消失了,微微地皱起了眉头。群臣颜面失色,不知如何是好,皇帝的心思,谁敢妄加猜测、询问呢?武则天心绪不快地说:“观此楼,寡人总有画龙未点睛、塑佛未开面之感,这鼓楼上好象缺少了点什么十分重要的东西,请爱卿们代寡人思之,谁要能先奏上来,寡人重重赏赐!”

  文武百官们大眼瞪小眼,面面相觑,想不出来。大臣狄仁杰仰首寻思着:飞檐彩画,红漆柱,琉璃瓦,珠宝古玩,名人字画,一样不缺啊!他一面细细察看,面弹冠相思,忽然一道火光在脑袋里一闪,他急忙向前一步,奏道:“依臣思之,少两匾耳!

  “对!就是少两块题字的牌匾嘛!狄爱卿功劳不小,赐御酒十瓶,供爱卿增慧。”

  狄仁杰谢了赏,又奏道:“臣不才,已拟好匾文,不知陛下圣耳可愿闻乎?”

  “快奏上来,快奏上来1’武则天连连说道,脸面上又有了喜色。

  狄仁杰说:“南匾书‘文武盛地’四字,北匾写‘声闻于天’四言,敬请圣躬定夺。”

  武则天说:“妙哉!急令工匠做匾,当席写好,挂上鼓楼。”

  君令如山倒。酒未数巡,能工巧匠们已做好了两块长十丈,宽两丈五的巨匾,只等着在上面写字了。大臣们没有一个敢接这个差的。武则天十分恼怒,下令把长安城里所有的书法大师全都找了来,要他们当庭献技,并许下了高官厚赏。但数以百计的书法大师,谁也不敢应承。为啥呢?因为写的字太大,一个字两丈见方,哪里有这样大的笔?就是勉强做成巨笔,谁又有这样的巨手去书写呢?这可不是闹着玩的事,写好了,龙颜大悦,既能做高官又能得重赏,若写不好,那就会被判欺君之罪!瞧!周兴、来俊臣两员酷吏正在冷笑,他们是在等候倒霉鬼来试试新刑具呢!人人知道女皇喜怒无常,都不愿意承当写匾的事,急盼有个人出来当差,把女皇应付过去。如果没有人应承,扫了她的兴,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这当儿,有一个扫地的杂役,来楼外清扫做匾留下的锯沫刨花,他听工匠们议论说:“整个京城都没有人敢在大匾上写字,皇帝正在发愁,待会儿她发了怒,说一声要杀人,大臣们还不是拿咱们做替死鬼!……”

  听到这几,那清扫杂役停住扫地,凑上来说:“不就是在大匾上刷几个字吆?那容易。哪位老哥给上头说说,咱能写,这一写,不就是给大家解了难场吆……”

  “你当这是好差吆?扫完地下去吧,能逃过一命算一个!”一个老工匠好心地劝说道。

  “咱真的能写,不是骗人,一写就……”

  不等那杂役说完,一位性急的工匠火了,吼叫道: “你是让银子想疯了吧?别在这儿连累别人!快滚!快滚!”这一喊,惊动了楼内的圣驾,御林军象箭一般飞出来,一拥而上把杂役和十几个工匠一齐绑了,推倒在地,不由分说,就要斩首。杂役一看,自己果然惹出大祸,心里老大不忍,便大喊大叫起来:“你们斩了我,就没人写牌匾了,请把工匠师傅们放了,我来写。”

  狄仁杰听到这话,赶忙上前奏道:“陛下息怒,我看这个杂役面貌不俗,气度非凡,让他试试吧,不行的话,再斩不迟。”

  武则天袍袖一甩,说: “如此,让他写来。”

  “用何样笔?”狄仁杰问道。

  杂役说,“回大人,小人自带有笔,叫人提一桶漆来就行。”

  狄仁杰命人提来一桶黑漆,杂役捡起扫帚伸进漆桶,蘸上黑漆,双手紧握扫帚把在大匾上写起来。大殿里一片寂静,只听“唰唰唰”的运“笔”声,只见大“笔”在杂役手中舞动,把大臣和书法大师们看得眼花缭乱,眨眼间两块牌匾写成了。

  武则天见字写得足有两丈见方大,苍劲有力,赞不绝口,随即给以重赏。

  那杂役接过一盘盘黄金、玉帛,把全部赏赐分给那十几位工匠,自己分文不留,捉着扫帚扬长而去。

  后来狄仁杰私下里一打听,才知道那人从小清贫,充当扫地杂役。他酷爱书法艺术,无钱买纸买笔,就以扫帚为笔,在扫地时练习书法。几十年如一日,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真、草、隶、篆样样写得出众,是埋没在草莽间的第一流书法大师。

 
→回复
yeahfei(菲菲) 2006年4月26日 17点25分 评分:10
鼓楼后的回民一条街是每个到西安的游客的比游之地,几乎所有的西安特色小吃在这里都可以吃到。玫瑰镜糕、烤羊肉串、凉种子、糊辣烫、贾三包子、老孙家羊肉泡馍、凉皮、烤玉米、龙须糖……好吃的东西数都数不过来,而且价格非常便宜。除了小吃,还有很多手工艺品,老虎枕头、布的挎包、草鞋、还有各种大小的兵马俑仿制品,不妨买上两件当作西安之行的纪念品。
 
→回复
gxlu115(雅玄) 2006年12月14日 13点56分 评分:0
鼓楼那边没有钟楼好玩,有兴趣可以顺路去一下
 
→回复

邻近景点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
碑林
西安半坡遗址
陕西历史博物馆
华山
关中八景
南宫山
化觉巷清真大寺
华清池
大雁塔
黄河壶口瀑布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