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约婺源
出发地点:未关联 江西 婺源 游记 同行人数:0人
文章类型:游记 出游时间:未添加 人均费用:0元
出游类型:自助游 享受级别:体验生活,苦中带乐 爱自由旅游网自游人 (VIP) 提供
交通工具:火车为主 目的景点:江西 婺源 江岭 虹关 理坑 李坑 晓起 婺源博物馆 延村 彩虹桥
文章地址:    复制网址    搜索游记攻略    收藏    打印
相约婺源

相约婺源

慕着那“中国最美丽的村庄”的美名,我和朋友来到婺源。隆隆的火车带着我们撞破朦胧夜幕向它驱驶时,一切还只是想象和猜测,甚至疑惑。当我们风尘仆仆踏上婺源的土地时,才知在这喧嚣的世上,还有着一个如许怀旧的所在。石桥古宅在寂静的黄昏里细说着历史,流水人家于袅袅的炊烟中点染着淡粉的水彩画。长街小巷旁那高高的马头墙,在最不起眼的地方留着往昔的痕迹。而我们四天的旅程让我真切地触摸到了一个生动的婺远。

婺源的桥
打老远来婺源,一半是为了看桥。早听说婺源古桥处处,最为有名的数清华古镇里的彩虹桥,所以我们租从婺源县城紫阳镇了一辆摩的直奔清华镇。凹凸不平的机耕路一路巅簸,屁股和胆量在弯湾曲曲狭窄的沙石山路上接受严峻的考验,我的尖叫和哎哟声也一路迎风飞扬。但掠过眼前的一座座山,一道道水,一个个黛瓦粉墙青山碧水的村庄,让我觉得仿佛穿行在水墨画里,忘记了疲劳和紧张。
逆流而上,沿途映入我眼帘的桥数不胜数,千姿百态。或木桥或青石板桥,连着两岸,桥下是物草丰美的沙洲和芳甸,河岸边的老树垂下枝条,树荫下或散步或半躺的牛羊,鸭子绕着半裸的老树根悠然戏水,青藓和水草在水底招摇。村人日日地踏过,一条青石板的路延伸至前方,掩映在葱茏绿色中的村庄隐隐露出马头墙的一角,再往后看就是逶迤的如黛青山。而每过一道塘堰便形成瀑布,塘堰上波平如镜,光滑圆润,像梳理过的美发。这路边偶然发现的美景让我们留连忘返,只想变成白鸭浮在上面,不小心滑下来,就乐得冲浪了。
到了清华镇,沿着青石板的路徐徐而行,走过幽深的长巷,终于来到了彩虹桥前,只见一座木结构的廊桥像远古的砖墓冢,冰冷冷地驮着桥身,横亘在蒿草蓬生的河滩上。桥由七栋廊亭镶连而成,桥长140米,宽7米,四座旧桥墩,朱栏黑瓦,斑驳陈旧,亭中有摩挲得光亮的石桌和石鼓凳供人歇息。没有李白诗句“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描绘的景致,也没有沿途让我留连忘返的各式小桥的情致。我不禁有些失望,在路上就提醒我不要对此桥报太大希望的朋友很是得意自己的推测。
倒是水面弥漫薄雾的桥下小河吸引了我。从历经沧桑的古渡口登上小竹筏,竹篙起落处,波光翻动,舟影摇曳,清澄的河水里,青青的水草在柔柔地招摇。河边一群孩童脱了衣在水里快乐地扑腾,小女孩则拿着小鱼网认真地捞着虾。桥下的溪埠头,农妇在桥下埠头里汲水洗菜,一边聊着家常里短一边甩膀将洗衣棒捶得山响。这样的场景在理坑、在晓起,在虹关,在我们一路游经的穿村而过的小溪边,日日上演着。但是随着旅游开放和污染的增多,几乎与村落的历史相同的古渡口用不了一二年,或许明年,就可能风光不再,甚至会永远消失。每一个建造,都得历尽千辛万苦,但每一次毁灭,就在弹指之间。

婺源的屋
虽说有千姿百态的桥和河,但婺源算不得一个纯粹的水乡,它保留着中国古代乡村的原有风格。以古建筑而言,婺源是当今中国保存古建筑最多、最完整的地方之一,至今仍完好地保存着明清时代的古祠堂113座,古府第28栋,古民宅36幢和古桥187座。虽然为了使徽派的古建筑特色保持延续下去并形成更大景观,县政府要求现在建造的公寓、酒楼和民宅,均为清一色的明清式建筑,但我觉得大量瓷砖、琉璃瓦和幕墙玻璃的使用已经破坏了古建筑群的古朴神韵。尤其离婺源县城较近交通较方便的村子,因为开放早,破坏也大。最让朋友反感的是在延村、思口等地方,几乎家家村民都在老屋里的老祖宗画像下卖假冒文物,竟然还拍着胸脯说这是先人留下的,并且要价昂贵。而很多东西在深圳东门的地摊上比比皆是,我们游兴大减,匆匆走马观花了事。
不过以官宦住宅群著名的理坑却是值得一去的,那里的建筑最具代表性。它黑白格调的古宅,是凝固了的徽州。溪边两岸的古宅一色的粉墙青瓦,而青瓦随着岁月的流逝已成黛色,黑白相间的格调调出一种素淡的美感,犹如一幅幅历史黑白图片。屋顶的马头墙檐角飞翘,在蔚蓝的天际间,勾画出民居墙头与天空的轮廓线。老宅全部是砖木结构,从破旧阴暗的普通民宅到三开三进精雕细琢的宦官厅堂,风格款式大体都是统一的“徽派”式样。随意叩开“司马第”, “大夫第”的古屋,便进入了建筑雕刻的艺术画廊,翘角飞檐的门罩下,垂花柱式门枋上精美的砖雕、石雕、木雕极为精湛,雕工也非常讲究,有浮雕、深雕、双层镂空雕,深度大了,表现的景深也多了,有的还有前景、中景、远景之分,做工之细致另人惊叹。有的是工笔图案代表“福、禄、寿、喜”等吉祥的字眼;有的是人物场面述说着一个个古老的故事。遗憾的是,大多数人物雕刻的头部都被人为地毁坏了,文革时期留下的历史苍疤在这里触目惊心。多年阴湿的老墙上长出厚厚一层青苔,摸上去软软的有弹性,象天然的羊毛地毯,老墙上有了这些东西那斑驳的颜色就象油画一般。在巷道中漫步,两边是高大的风火墙,马头墙重重叠叠,墙上是衰草枯叶,青苔苍然,脚下是青石板的古道,印痕深深,再加上“鸡鸣桑树巅,狗吠深巷中”,此时此刻你会有一种返朴归真、飘然欲仙的感觉。
无意中我们走进一户民居,它并不是一个旅游的参观点,但屋主人还是给我们一个善意的微笑,以示欢迎。这家以前是富甲一方的徽州花商,现在的屋主人是一位70多岁的老太太,原有的生活似乎并没有改变,厅堂、走廊,天井里依然养了很多花,但早不以此为生了。我们轻轻踏进老宅的厅堂,一案、一几、一瓶无不透出以往商贾对平静生活的渴望。当他们荣归故里,衣锦还乡,穷极土木,构筑起一幢幢精巧的民居建筑;随着财富的壮大,一时间也人文雀起,徽派文化也有过辉煌的时代。而民间流传的“官无后代福”,“富不过三代”,在这却是极好的验证。眼前花树葱茏中,迟暮的老宅愈发幽暗凄迷;那象征着五岳朝天的山墙,也不禁哑然。昏暗的老宅,锈迹斑斑的门环在默默地注视着时光的冲刷;只有精美的木雕在回忆往昔的富庶;斑驳的马头墙,迎风而立,仍在讲述当年的风华;而屋檐上散落的青瓦,依稀呤哦着催人泪下的游子谣。离开理坑时,我默然了。

婺远的山水
在婺远移步即景,行走在婺源的山野小道,高高低低的树,曲曲弯弯的河,零零落落的村,比开放的收费景点更能留驻我们的目光和脚步。
我们在清华镇包了一辆崭新的昌河小农用卡车去理坑。从清华-陀川-理坑-浙源-虹关约4个小时,几经讨价还价,最后谈定100元。又是几十里沙石路,路窄弯多并颠簸。如此恶劣的路况司机小伙开得飞快,有时错车他竟然也不减速,一会自哼小调,一会跟我们闲聊介绍。朋友不禁夸奖起小伙子的驾驶技术,当得知这辆小昌河刚买15天时,朋友很是得意地看了我几眼,似乎在说:“看,我这么能干找到这辆崭新的车,我们运气挺好的。”但他的洋洋得意还没有维持30秒就被打击得无影无踪。因为小伙子接着说:“我开车也才15天,而且没有正式学过。”我和朋友不约而同悄然禁声,心里打起了小鼓。不仅想起我们到达婺远的那天,由于某司机贪恋美丽的景色,不留神桑塔纳从大障山掉下去。车里5名上海的摄影爱好者和司机全部葬身山谷,除两个人找到了头颅外,其他几个尸骨全无。在痛惜生命的同时,我也不禁感叹婺远风景的魅力。
幸好身旁涌动的春溪流水再次吸引了我们的注意力。水浩浩荡荡,似乎天下的河流都从这里出发,难怪婺源的地名也多有浙溪、潋溪、浮溪、济溪,而每一个村落都处在溪之头、水之畔,有武口、思口、秋口、汪口,保持着人类依水而居的格局。山青水绿、层峦夹岸在我意料之中,山涧的清泉,却最让我欣喜不已,连忙下车感受了它的纯净和甘美。掬一捧泉水喝下,那清甜直入心底。司机小伙也将娃哈哈矿泉水到掉,装上了满满一瓶山泉,很骄傲地对我说:“我们婺远的水甜吧!”言语中尽是对家乡的热爱和自豪。
江岭,是朋友眼中婺源田园风光的经典。而从官坑出山是婺远最难走的路之一。由于交通极不方便,清晨6点我们就从官坑坐着农用翻斗车驱车行进在婺源重峦叠嶂的折缝里了,曲曲折折的拐弯仿佛没有尽头。道路极其狭窄陡峭,路面上大坑连小坑,身体和车椅座位碰撞的频率之高,幅度之大是我平生第一次体会。70多里路我们的农用翻斗车开了两个多小时。据说一遇见大雨或下雪就没有任何交通工具能进山了,冬天经常几个星期不能通车,那些外出打工的孩子回家过春节要是遇上这种情况,只有先坐车到段辛乡,然后结伴步行50-60里(大约7-8个小时)山路才能回家。幸好司机小伙是个熟手,每天往返于这条山路,运出村里的茶叶,带回镇上的货物。可怕的是车子方向盘上的喇叭按钮坏了,每到一个拐弯的时候他都必须松开一只握方向盘的手去按换挡杆上的喇叭开关,望着几百米深的山谷,我们不禁有些心惊胆跳。正在山穷路尽时,眼前却豁然一亮,——那黑瓦白墙的村落鳞次栉比地静卧在玉带般的河流两侧,笼罩在薄薄的晨雾中,仿佛睡了千年!如果说我曾倾服于理坑古建筑的精妙绝伦,而现在我更惊叹于这山谷中民居布局的和谐以及与山水的自然融合了。它们全都掩映在青山绿树之中并以山风清泉为伴,不管从那个角度,都能发现美。真是“村外又村千户荫,树间生树四时春。”静卧于山谷之中那一层层的梯田,既有流畅的线条又有丰富的色彩。我深深留恋这些奇异的颜色,那是颜料盒里调不出来的。细细想来,那些颜色,灰的、绿的、红的、黑的、白的、黄的、青的、蓝的、金的,深的、浅的、浓的、淡的、匀整的、斑驳的……。只要你能想到的都有尽了,甚至还多,而每一种颜色又都那么和谐,既能巧妙的烘托出周围颜色的好处,又不至于被周围的颜色所压倒,独树一帜的美丽。站在山腰俯瞰,梯田和农庄层层叠叠、高高低低,远近浓淡颇富情趣,强烈的空间感使得画面张力十足。如果是三月在一片黄灿灿菜花包围中,想必就更有股说不出的辉煌之气。这样美丽的山里水乡,只有大自然造话的鬼斧神工才能画出。也只有走过这段山路,看过这里苍翠蓊蔚的林木、纵横奔流的石涧、连绵百里的茶坡、布局精巧的村庄、淳朴温厚的乡民,我才明白婺远真正的美丽。

婺源之人
本来一次普通的旅游,去看那片上帝创造的自然湖光山色,结果发现更美的风景还是缺少不了人的色彩。人是所有画面里最生动的笔触。没有人的风景,美丽中还是一片孤寂,于是我看了一场风光,同时又看了一群人的故事。
婺源的人大多很淳朴,那儿虽不发达却很自然,连人都是。这次旅行中让我们最记忆深刻的就是68岁的金老汉了。我们乘车到达虹关看过第一樟后,决定徒步翻越大山到官坑住宿。在虹关张大有的家吃过午饭已经是下午2点钟了,按村民的估计我们大概要走4个小时才能达到目的地。张大有家的那个胖老板娘打着互联网的招牌拉客,虽然烧的菜味道一般,价钱也贵过清华镇及婺源县城,不过她倒是帮我们找了个很好的向导,就是当地村民瘦小精铄的金老汉。他身穿一件洗得发白的蓝色工服,裤腿高高挽起,脚穿一双解放鞋,鞋面已经破了好几个洞,黝黑的皮肤和慈善的眼神告诉我们他是个非常朴实善良的人。老人身体相当硬朗,只是左眼睛患青光眼看不见了,但这丝毫没有影响他给我们带路。
老汉背着我们最重的旅游包(大约30斤),几十里山路都是快快地走在我们前面。他极有节奏的足印踏过青石板砌的古道,有轻叩声声声入耳。想当年,徽商们便是沿着这些青石板路担着满担的茶叶换来缠腰间叮当的银子,书生十年寒窗苦读之后走向换来一朝入仕后荣归故里的显赫。千年风雨打过,青石板依然纹丝不动,只是石板面上煞是好看的纹路,依稀记载了岁月的留痕。
刚开始我还一路东张西望,乱摆POSE让朋友照相,然而很快这种兴奋就被炎热和艰苦彻底征服了。山路都有大大小小的青石板,倒还好走,只是很多都掩盖在杂草里了。上山不久我们还遇到一群反方向过来的近十几个深圳年轻人,我们这二人团让他们惊讶不已。金老汉告诉我们上山有20几个岭,下山路就好走一些,我们可是真正地在翻山越岭了。山爬了一半一向自羽体力不错的朋友几乎已抬不起脚,更不要说我了。由于山路崎岖难走,一路上我们看到有许多荒废的农田还留有许多野猪供过的痕迹。朋友握一把阳江买的开山刀在手,一来让自己增添勇气,二来保护我。但我想如果真有什么来袭击的话,我也跑不动了。看到我们疲惫的狼狈样,老头笑了,不时停下来等我们,还不时跟我们聊天解闷,当地方言非常难懂,他每说一句话都不厌其烦地重复好几次。我们在沿途的路亭休整了两次,其实这些路亭就是古驿亭,有木质的、砖砌的,简陋但古朴。据说古时亭内有专人烧茶水,以供沿途挑夫路人解渴。当我们下山时,老天下了一阵大雨。古树苍老的枝杆被雨水浸泡成深黛色,暮归的小孩牵牛赤脚走过,清风送来泥土的清香,背着茶箩的妹妹从山上采茶回来,新摘的嫩芽还留着山灵的精魂,笼罩在雨雾中的官坑缕缕炊烟袅袅升起。我们的疲劳在这场及时雨缓解了不少,老汉也非常高兴,竟然为我们唱起了当地小调《孟江女》。每唱一段还给我们解释歌词的意思,在我们的要求下,老人歌声从半山腰一直飘荡到山脚。这次的翻山经历是我婺远之行中最难忘的,一个地点美丽之处何在,往往是由旅人自己去发掘的。美好的风景留给人的记忆是长久的,而长久的记忆中,总有许多生动的东西会沉积于心,感动或者领悟。
终于到了官坑,老头怕我们听不懂当地话,执意要为我们找住的地方,在村里转了两圈无果后,我们到了村支部,那里正在收验村民新采的茶叶。这时候已经六点多了,山区的天黑得早,而且乌云压顶暴雨将至,我们担心老头一个人太晚回去危险(他还要走近4个小时的山路,到了虹关要将近晚上10点),就给他40元让他早点回去。老头看到钱的第一反应象是接到一个炸药包,几乎要跳了起来,大声嚷嚷“哪要这么多的钱,说好了就20嘛,你们赚钱也不容易的…”最后勉强收了30块钱,走时眼里似乎还流露出没有为我们找到住房的歉意。我想起在清华镇遇到的另一个老人。当我们到彩虹桥时,朋友下车买电池,店旁一个老头和摩的司机闲聊起来,看样子他们是熟识的。也许是估计我听不懂当地方言,他们谈得无所顾忌。当老头得知我们是深圳的旅游者时,对摩的司机暗授机宜:“他们深圳香港来的都有钱,他们要去哪你就拖他们去哪,回头跟他们多要点钱…..”我不禁哑然失笑了。

婺源的住
官坑是我们所到之地市场化意识最为淡薄的地方,也最贫穷。整个村有500多户人家,1500人,所有年轻的都到山外打工去了,留在村里的大多是老幼妇孺。在村民的指点下我们找到了村里唯一的旅社,其实就是一户普通农家,主人是一个驼背老太太,正在洗衣服,一听说孤男寡女要住宿,头马上摇的象波浪鼓,“一个男的跟一个女的…..那怎么行!那不行!你们去找村支书安排。”这与在清华镇以及其他几个村里殷勤的农家住宿形成鲜明的对比。
尴尬地回到村支部,队部是一栋不大的五六十年代的二层砖式建筑,里面是木制结构,旁边是茶叶加工作坊和村里唯一的小卖部。小商店里东西甚少,可乐和矿泉水是根本没有的。在等待“组织安排”时,朋友开展了他的公关活动,在硬着头皮递过第3圈金圣(据说江西最好的烟)后,他从洪书记手里接过了钥匙,书记情真意切地告诉我们:“这是村里最好的房间, 专们用来给乡领导下来检查工作时住的…..”。房间在队部的2楼,书记办公室的隔壁,约七个平米,房间弥漫着一股霉气,破烂的地板和油漆班驳的窗户显示了岁月的痕迹。一个老式书桌,一个方凳,两张木板床,一床凉席,一床印着XX制被厂的绿色军被,一个手工缝制的红布枕头,还有一个发着昏黄光亮的25瓦灯泡就是村里“最高级的宾馆”所有的家当了。而厕所在很远的村头,当然就是两块板子一个坑那种农村的简易茅房了。从村支书家里吃完晚饭已是田野寂静,月光如水了。村支部楼下的茶叶作坊正在通宵达旦地制作白天收购的茶叶。我们也兴致勃勃地学起了他们做茶的工艺,我更是当了一回作茶工。只是自从知道茶叶的加工过程后,餐馆里的茶叶我们是再也不喝了。
到后半夜实在抵挡不住白天走山路的疲劳,和衣睡下,但很快被全身肌肉的酸痛疼醒,而厚硬的木板顶得周身的骨头也是僵硬的。在又累又悃又痛的半梦半醒之间,我不禁万分想念现代文明的好处,柔软的席梦思,美容院的推拿按摩,如果能洗个桑拿泡泡澡,简直幸福无边。朋友更是一夜无眠,早早把我叫起来看晨景。天色将白,人声渐起,晨星寥落,鸡犬吠鸣,官坑的清晨是如此的美丽。沿着青石板路一直走到薄雾笼罩的田野中去,田埂边黄色的小野花和红色的无名浆果还滴着昨夜的露珠,青青的稻秧笼着一层轻纱,回头望微亮的晨曦中依稀的村庄和远山的轮廓都是黛青的墨痕,在清新薄透的空气中深深地呼吸,让青草的芬芳和田野的清香留存于整个胸臆。这一切让我一路的跋涉和昨夜的辛苦都是那么值得。这浓浓的乡情乡韵和大自然对于生命的恩赐和考验,使人的想象隽永而深长。

婺源的吃
婺源许多偏僻的村子是没有餐馆.个人感觉农家菜并不是很好吃,卫生状况尤其令人担忧,在小桥流水的李坑,全村人吃喝拉撒全在一条宽约2,3米的小够,由于李坑的靠近县城属于下游,水本来就比较脏去的游人又非常多,几乎家家户户都拖你去他们家吃“农家饭”,我亲眼见到一个老太太在水边洗拖布,一个小女孩子在洗马桶刷,在她们下游10来米处,有杀鸡的有陶米有洗菜的,似乎当地人已经早习惯了.婺源口味偏辣,物美价廉,一顿饭价钱不到深圳的1/3.两个人十几元钱就可以吃个酒饱肚圆.可能由于当地的菜污染较轻的缘故,烧菜不用放味精味道也很好,印象比较深的是下面几个:
腊肉:当地人家家户户都自己阉制.当地做的腊肉不太同湖南腊肉,熏的时间较短,并放以许多的香料,所以色淡肉润味香,切成小片用青椒或蒜苗抄即可,在婺源的几天我几乎顿顿都吃它.
糊豆腐: 用当地的白豆腐,青菜,香菇,肉丁切成碎末后熬出来的,县城的做法跟在虹关略显不同,但味道都相当不错,mm会比较喜欢,呵.
荷包红鱼:号称当地最美味的特产,去之前买保险时的一个经纪(正好是当地人)向我们强烈推荐,她介绍说正宗的荷包红鱼是红色,两头尖尖,身子扁扁,不大,大约只有一个手掌长,刺少肉细味道鲜美.可是我在婺源看见的荷包红鱼个个肥头大耳,起码都有一斤;一直到了偏僻虹关(村),想到这儿假冒伪劣的鱼儿应该比较少,于是要了一条最小的,一称也有一斤. 烧好端上桌来怎么看也象是荔枝公园里的红鲤鱼,吃了两口就再不想伸筷子,平心而论味道还过的去.
清明果:一种包了很多种蔬菜的绿色糯米团,外型有点象饺子,蒸的,比较好看,女友吃了一个,据说还行
糯米羔:一种将糯米面和肉沫等拌在一起蒸熟,没有什么味道.
野菜:什么水芹菜,水橛菜,好吃谈不上,尝个新鲜.
包子:颇感意外的是发现这里的包子竟然味道非常好,个头不大, 均价0.20元/个,就象江南的MM个个白白嫩嫩,秀秀气气,沿途均有不俗的表现;印象最深的是在江岭水库时开车的司机我们去的那家小店,有瘦肉馅和素菜两种,素菜馅里有南瓜,豆腐等.再装了一小包在来点泡的辣椒,刀豆,姜的,当地做的泡菜没有四散川的咸,也不及湖南的辣,油比较多,正合我的口味,真后悔才买了四个
婺源县城的桥头建行后院的金融餐馆.味道好,价格平.份量足,两个人两个菜都吃不完.
清华镇金星宾馆对面的小夫妻挡,据老板娘说掌勺的老公竟然是一级厨师(PKN次),味道还过得去,刀工不错.印象最深的是那小白菜,那可真是小!!!
经验:不要去什么专为游人开的大排档,多走两步路就能找到为当地人服务的餐馆这样才能享受地道的服务.


作者:zgyx

附加信息:

是否接受网友咨询: 否
是否已聘请导游: 否
是否已向旅行社询问跟团价格: 否

相关图片:

版权说明:

本文章版权仍属原作者或已经支付稿酬的合作媒体所有,如传统媒体需要转载发表,请直接与相关版权持有人联系。本文章由网友提交或转载,页面刊出的作者与原作者的一致性无法确认,如果原作者不愿意将作品在本栏目刊出,或发现有与原作不一致的偏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将您的版权信息添加到本文章中,或给予其他的处理。非常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谢谢!

 
网友评论
 
目前,没有 网友评论 等信息,您可以成为第一个对它发表评论的人
更多文章列表
2009年9月 明月山漫慢游(2)
景德镇印象
庐山印象
井冈山杂谈
江西龙虎山流坑游
毕业庐山行

目的地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