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新疆之旅(中篇)
出发地点:未关联 新疆 乌鲁木齐 那拉提森林公园 游记 同行人数:0人
文章类型:游记 出游时间:未添加 人均费用:0元
出游类型:自助游 享受级别:体验生活,苦中带乐 爱自由旅游网自游人 (VIP) 提供
交通工具:火车为主 目的景点:新疆 克拉玛依 乌鲁木齐 喀什 伊犁 那拉提森林公园 伊犁河 那拉提草原 赛里木湖 果子沟 霍尔果斯口岸 新疆博物馆 丝绸之路博物馆 赛里木湖 巴音布鲁克草原 博斯腾湖
文章地址:    复制网址    搜索游记攻略    收藏    打印
金秋新疆之旅(中篇)

D7 晴 25. Sept. 03. 克拉玛依——奎屯——独山子——乌苏——精河

8:00出发,10:00在兵团市场吃早餐,久违的猪肉小笼包、豆浆,还有油条,9个人只吃了19块,已经多收了。在市场上看见比拳头还要大的圆茄子,还有很多香料。在市场门口买了两包蛇油膏,这里的气候令我的脸都掉了几层皮了,只有用更厉害的补一补,感觉像往脸上抹牛油。再继续赶路往奎屯,迷路了,因为都在修路,要走便道,这里修路都是先修好便道再修主道,我们绕到兵团的路了。
这里就像80年代初的广州。

关于兵团的故事
一路上,从乌市到布尔津,还是布尔津到伊宁,兵团一个接着一个,282、135、142团等,其实这里的兵团已不是部队了,像我们南方的生产队一样,说白了,就是农民。就新疆的生产兵团作一个简单的介绍,整个新疆地区共有14个师,每个师有20个团,每个团里有12个生产连,另外还有维修连、医院、学校等,除了工商和税务外,其他政府机构都齐全。56年从河南招来共青团支边,平均每师有一个团,就可以解释怎么现在那么多新疆河南人,而且评价都是不好的。

说到兵团必须先说说知青支援边疆的情况。
1949年,王震部队解放新疆,成立新疆军区。
1950年,大部分部队就地转业,搞生产建设。
1951年,为解决驻地部队官兵的安家问题,在湖南招了大批的青年妇女支援新疆,为团长以上的干部解决“家”的问题。当时作为第一批支援边疆的女知青,文化水平比较高,家庭成份大都不好,在当时特定的历史环境下,她们在当地是没有出路的,所以招募的时候是非常勇跃的,但完全没有想过边疆的情况是如此的恶劣。
情境一:新兵入伍后,穿上新发的军装,脸上带着幸福、骄傲的笑容,在操场上排好队,等待团长前来视察。团长来了,眯着眼睛扫视了整个队伍,目光停留在某个女兵身上,和身边的部下咕吱了几声, 然后一脸正经发表演讲。第二天,那个女兵被调到团长管辖的团里,为团长管理生活上的事情,职位为“生活助理”。随后,有关领导就跟女兵开展思想工作:“小王啊!你现在已光荣地加入伍了,你看啊!团长一辈子为革命,奔波了半辈子,现在还孤身一人,组织上希望你能考虑考虑,多照顾团长的生活。”就这样,不管小王愿不愿意都必须嫁给团长了,按照当时的环境来讲,这也是没有办法了。当时是没有自由恋爱的,很多女兵就这样被“选“了 。这些在我看起来真的不可理解,师傅说现任新疆军区的政委书记的夫人就是这样选出来的。
1952年,解决营长以上级别的干部的安“家“问题,又向山东招了一批女知青。
1955年,为解决解决生产建设的劳动力问题,向河南招的知青,专门搞生产问题。
1959年,湖北。接着三年自然灾害没有招。
到了1963年9月,向上海招兵买马,大肆宣传,有一首歌叫“边疆处处赛江南”,(一路上都在听,现在已耳熟悉能详了)大批的上海知青满腔热情地奔向新疆。当时全国都在毛主席的号召下,大批青年上山下乡,往祖国最贫穷、最苦的地方,奉献自己的青春。北京的知青往东北、云南较多,广东的往海南,可以想像当时的日子有多苦。
我们车的常师傅就是王震部队的第二代,很小的时候就跟随父母来新疆,一直到现在。多少人一走就是大半辈子,待再次回到家乡也就四五十年以后了,以我们现在这一代人来说,是无法理解的。当时的政治大气候里,很多事情都不是个人说了算,常师傅说道,他当年遇到了四个上海知青,来到新疆后受不了,坚决回上海,回去后,街道来做工作,劝告快点回去,当时实行计划经济,什么都要凭票购买,不愿意回新疆就不发家里人的粮票什么的,人总要吃饭吧,家里人也就做起思想工作了:“娃啊!你还是回去吧,家里也苦啊,赶明儿给你寄点好吃的啊!”,最终还是在家人的劝说之下回去了。
到了1965年,只剩下3个师的正规部队,其余的都在当地转业当农民,名义上挂着新疆军区农业生产兵团,实际已脱离了军区,成为现在所见的135、142团,主要以农业为主,棉花是支柱产业,还种植玉米、小麦等经济作物。

发生在兵团里的悲剧。
据师傅说,当时的支边知青在兵团林场的生活非常苦,每天除了要接受半军事的训练外,还要参加劳动,另外每月还有额外的任务,当时有句话是这样说的“千斤草,万斤肥,每人再加一亩田”,每人每月要交10元的费,当时工资只有25.60,吃也吃不饱,还得交钱,只能在晚上或者其他时间干点副业,所以当时很多人都会另外种些经济作物,例如甘草。在边疆的生活是非常苦的,恶劣的环境,超负荷的体力劳动,无法让你闲下来胡思乱想,想得可真绝。
现在要说的是一个发生在林场里的悲剧。大批的知青支边,开垦土地,誓要将北大荒变成万亩良田,住的地方非常简陋,很多人就住在地窝子里面,地窝子就是在地下挖个土洞,住在里面,潮湿、不透气。有些连队晚上开会学习就在地窝子里面,大得可以容纳400人。某年的冬天的某个晚上,在某个连队的地窝里,全体职工领导念文件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因为是冬天,在地窝子里面架起两个铁炉子,妇女和孩子就围在旁边取暖,有的打毛线,有些在剥罗布麻,不小心就起火了,整个地窝子就只有两个出口,起火的时候,人们惊恐不已,互相践踏,大部分人都逃不出去。在这场悲剧里,活活烧死了300多人,只有坐在门口的几个人逃脱了。

现在是棉花的收成季节,雇佣四川、甘肃、陕西等地的民工收棉花,0.80/公斤,并按所收成的棉花数量和质量来评选最优秀的收棉好手,免费提供他们来回家乡的路费,所以民工特勤劳,拼命地干活。我记得看过一篇关于来新疆收棉花的民工的报导,其实这些民工都很苦,从家乡坐火车过来,坐的都是硬座,在火车上挤两天,到了新疆还要换汽车,到了目的地还要被挑选,其实赚的钱并不是很多,但总比乡下好得多。
迎着天山山脉一直向南走,到了独山子,独山子是一个油田,是解放前国民党建起来的,解放后,国家接收过来,新疆还有塔里木油田、克拉玛依油田(全国第二大油田),是解放后发现的,比大庆和胜利油田还要早。
今天的路确实很难走,路面坑坑洼洼,前面的车扬起一阵尘,空气干燥,阳光毒辣,晒得脸红红的,发烫,好难受,干巴巴的。
下午5:00吃午饭,拌面,还有肉饼,用面粉夹着碎肉炸成的饼,味道还不错,如果咸一点就好了,午饭就这样搞定了。
6:00入住宾馆,今晚住精河,明早去赛里木湖,今天有足够时间休息,我想今晚不用吃晚饭了。100/标间,开业才三个月,因为出现了单数,我、EVA和刘英捷就挤在一个房间。好累,那个破路。

回族的由来。
据说回族是汉族的舅舅。大唐时,丝绸之路把着欧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波斯人不远万里来到了西域,娶了汉族的女子,生下了孩子,他们说自己是波斯人,不是汉人,说要回波斯,说了几百年了,还是回不去,因此叫回族。
此乃传闻而已,不可当真。

路上听了很多新疆民歌,其中有一首叫“新疆英姿”,里面有几句歌词是这样的:“乌鲁木齐是个好地方,乌鲁木齐有三件宝,马屎、牛屎、芨芨草,维族姑娘呀满街跑….在一次喝酒的时候,在巷子里,老婆被朋友拐走了”。仔细琢磨着歌词,也觉得有点问题,怎么把这三样东西说成是宝呢?维族姑娘满街跑说明了什么?自己的老婆怎么可能被朋友拐走了?不是说明老婆也不会好到哪去?这个朋友也太差了吧,朋友妻不可欺。究竟要表达什么呢?

路上的故事太多了!师傅给我们说了很多故事,不过我都忘了,有录音机就好了。

D8 晴 26. Sept. 03. 精河——赛里木湖——霍尔果斯口岸——伊宁

昨晚休息得很好,今天的行程很轻松。早上9:00吃早餐,10:00出发去赛里木湖,途中经过葡萄园,路旁有卖葡萄的农民,好便宜呵,1块/公斤,一大串才买了6块,就是平时吃的加州红提,在广州少说也得20块/公斤,高兴得好像捡了金子,后来师傅说这是酿酒的葡萄,不好吃,马上像被泼了一头冷水,不过也没关系罗,也挺好吃的!自我安慰好了。
赛里木湖是一个淡水湖,蓝天、白云,还有蓝宝石般的湖水,湖边的风非常大,差点没把我给吹走了,我可不想成为湖鱼的美食,很冷,穿上羽绒服也不够。就在这里我们拍了大合照,僵硬的笑容。
过了赛里木湖就要翻果子沟了,我在搜索着野果的踪影,可是果子沟已经没有果子了,青葱的落叶松,只在沟口的山腰上有些野苹果树,想也不会有幸存者了。
路过二台时,发现有一大片油葵田,我称之为“太阳花”,欢喜得呼叫起来,终于一偿心愿,飞奔到田里一亲花泽,拍个不停,四个女孩子决定和“太阳花”争高下,人比花娇!哈哈!
下午4:00到达霍尔果斯口岸,中哈边境贸易区,花了20元到界碑上去看看,远远地看见哈萨克斯坦那边的口岸,蓝色的国旗正迎风飘扬。围着界碑照了几张照片就走了,价值20元,贵!!在口岸外面的市场买了几个俄罗斯套娃,另外还有些前苏联的货币、手表、邮票。
6:15前往伊宁,路过葡萄园,葡萄还很小,拍了照,完成任务,继续往前走。路过一个很小的农贸市场,水果很便宜,葡萄1.50/公斤,蟠桃2.50/公斤,枣5.00/公斤,李子(样子像西梅)3.00/娄,还有苹果,香梨,糖份很高。路边都是成片的葡萄、苹果、桃子、李子,看得我眼睛都直了。
7:30到伊犁桥看经典的伊犁河日落,在网上看到网友的分享文章都说看到维族人结婚,心想哪有那么多人结婚啊?谁知道这是真的,我们就看到有几对新人,不过穿得非常现代,和我想像的不一样,可惜我们来晚了,新人要走了,不能和他们合照,顾此失彼,西边只剩下余晖。在找伊犁桥的时候迷路了,闯进维族人的老区里头,在小巷里头钻来钻去,哗!好多豪宅啊!要不是赶着看日落,肯定要去看个究竟,那些房子好传统,外表装饰得很漂亮!嗯!肯定很有钱!
晚上去伊犁最大的广场边上的夜市吃饭,广场上正在上演晚会,还有不少小偷。在夜市里一品卡瓦斯(Kwass),卡瓦斯是自酿的啤酒,由粮食、山花蜜、酒花发酵而成,感觉就像在喝糖水。小刘病倒了,肯定在赛里木湖着凉了。

伊犁是个多民族的地区,居住着哈萨、维族、回族、锡伯族、俄罗斯等少数民族。锡伯族来自东北,祖先最早可追溯到鲜卑,曾建立过短暂的北魏政权,作为渔猎部落,一直生活在大兴安岭和松花江流域,清朝时被编入蒙古八旗,后又编入满洲八旗。1764年,清政府征调了一千多名官兵和三千多名家属远赴伊犁驻守边疆,取道外蒙古,历时一年零五个月,到达伊犁,为纪念此次长征,锡伯把4.18定为西迁节。锡伯至今保留信仰原始萨满教。

D9 小雨转雪 27. Sept. 03 伊宁——那拉提——巴音

6:45早起,7:30吃早餐,8:30出发。
天一直都是灰朦朦的,出发没多久,我们就和另一辆车失去联络了,越走越不对劲,走错路了,对讲机没电,也没有信号,多走了10KM的路,决定调头往回走,返回到218国道,和另一辆联系人上,他们在前面等我们。路还算好走,眼睛有点累,迷迷糊糊地睡着了,等醒来时,车已停在路边,他们去河边的那片胡杨林拍照了,打开车窗,马上感受到冷冷的空气,一群接一群的牛儿、羊儿、马儿和我们擦肩而过,它们都是从山上下来过冬的,争先恐后,占据了整条马路,我们只有让路的份了,从来没看过这么多的羊儿,屁股一扭一扭的,过冬的羊最肥了,多可爱啊!黑白花、黄白花的肚子多大啊,它们要储存能量以维持到明年5月,山上的草没有了,牧民每年要搬两次家。车沿着伊犁河边走。1:00在那拉提吃午餐,吃了哈族有名的那仁,其实就是羊肉面,还可以吧。
往那拉堤森林公园,在我的感觉里,大草原是一望无际的,完全看不到小学的课本里描述的“风吹草低见牛羊”,一路上看到的草都是绒草,远远看过去,那山、那地,就像寸草不生,感觉荒凉,从书本上得来的信息,那拉提有草原、森林、河谷,唔,现在有点让我失望。
进了森林公园,越感寒冷,忙着添衣,山里会更冷了。公园里有山庄,基本上现在是没有游人来的,我们像一班傻瓜冒着雨漫无目的地沿着小路往山里走,又走错路了,山上雾气越来越重,越来越冷了,还是走吧,夏天再来避暑吧!花了75元得到一个外号!“大尾羊”,拜汪波所赐!他也没吃亏啦!“黑白花”!夏斌“瓜瓜鸡”(我的大作),EVA“哈熊”,自此以后,这成了我们的代号。
原计划在那拉提住宿,但天气变化很大,怕下雪封山,决定还是往前走,往巴音方向走。没走多久,车开始爬山了,瓜瓜鸡和哈熊又睡着了。窗了里外都蒙上一层雾气,温度又下降了,开始下雪了!小小的点点飘在挡风玻璃上,山头已积满了雪,笔直的雪松,还有赶着转场的牧民。车里的气氛有点凝重,感觉到师傅握着方向盘的手抓得更紧了。太阳出来了,雾飘走了,以雪山、雪松为背景,留下单人照一张,冷!!指针指向5:30。
又开始困了,睡着了,等醒来时,已到巴音,我们今晚就下榻在白天鹅宾馆,非常“豪华”!这里竟然没有信号,问了服务员才知道,可以打联通手机,中移的就不行了,头一回遭遇这样的事情。雪继续下,气温已降到零下几度了,如果今晚雪还继续下,明天我们就给困在这个没有信号的巴音大草原了(大雪封山),他们又发挥赌鬼本色了,我也继续我的游记,今天有点失望,是草原令我太失望了。

那拉提草原旧译“纳喇特”,意思是“太阳”,“阳光照耀的山坡”。传说成吉思汗西征时,他的蒙古大军由天山深处向伊犁进发,时已春天,但山里还是天寒地冻,风雪弥漫,部队饥寒交迫,疲惫不堪,笼罩着绝望,不想翻过一道山,出现了另一个世界,这里的阳光灿烂,牧草肥美,士兵不由得大喊“那拉提,那拉提!”,这个地名就由此流传下来。

晚餐非常丰盛,继续发挥我们海吃的精神,野菌羊肉、烟薰马肉、高山鱼、炸鸡蛋苦瓜、农家小白菜,羊肉汤,蛋汤,还有一道菜叫“皮拉红”,其实就是凉拌菜,材料有洋葱、辣椒、西红柿,这是新疆最有名的凉菜。大伙一哄而上,饿狼又来了,风卷残云,不消15分钟,一扫而空,师傅似乎还没习惯我们的吃法,嘴里啃着馒头,连下酒的菜也没有了,心想这班家伙还真有点效率。吃饱了,拍拍屁股,回房间继续打牌,王师傅提着剩下大半瓶“东归英雄”走了,我想他肯定没吃饱,真有点不好意思,希望他们不要介意就是啦。

东归英雄是巴音当地的酒,口感醇香,比较辣。关于东归还有一段故事,1771年,蒙古族土扈特部落在渥巴锡的率领下,从俄罗斯伏尔加河举义东归,1773年,定居在巴音草原和开都河流域,从此蒙古族在此定居,在这次东归,开始有十几万人,到最后抵达巴音时只剩下三万。据闻为了庆祝他们东归,康熙把巴音赐给蒙古族,还立下一块牌匾,现存在当地的黄庙。蒙古族信奉藏传佛教。

那拉提镇给我的感觉是脏兮兮的,牧民们总是无所事事地在马路两边闲逛着,路边停满路过的货车,这里的回民饭店较多,跟很多的旅游点一样,乱七八糟。巴音镇比较平静,街道也干净。可能是下雪的缘故吧,路过的车也不多,如果今天在那拉提住宿,明天就不能往下赶了,看来我们的决策是对的。

D10 晴 28. Sept. 03 巴音——九曲十八湾——巴音

睡了一个懒觉,起来的时候,太阳已出来了,拉开窗帘,远处的山已披上了雪衣,耀眼!昨晚下雪了,房子顶上飘着炊烟,多美的一个早上啊!今天的天气非常好,我们的运气不错嘛。
9:15吃早餐,然后沿着217国道(独库公路)向南走,太阳照在开都河上,已经结冰了,闪着磷光,外面的气温还是零下,风打在脸上像刀割一样,牛羊都转场了,草原已变黄了,山上还有一两个蒙古包,深秋的草原有点失落。

常师傅又给我们讲故事了,师傅家是医院的职工,邻居姓周,60年代从上海分配到库尔勒,毕业于上海医科大学,夫人也是学医的,毕业于西南医科大学,他是外科主任(骨科)。文化大革命时,因夫人说错了一句话,把他们打成牛鬼蛇神,手术刀也不拿了,把他安排去放牛。当时每个单位都有十头牛,八匹马,这些牛马都是给职工拉柴烧火的,因为穷没有煤,非常的苦。后来周医生给新疆省委写了一封信,说现在很多大学生大专生都不愿意到贫困的地方,于是要求调到巴音来,没想到真的批准了。他在巴音呆了三年,亲眼目睹了许多悲惨的事。这个艰苦的地方,冬天的雪下得像被子一样厚,牧民平日没事干,天气冷,为了取暖,晚上都是喝酒,醉薰薰地骑着马回家,坐在马背上东歪西倒,不小心就摔倒在雪里,马也不走了,待发现时,手脚已发黑,血液不循环,坏死了,要锯掉。周医生给牧民锯了多少手和脚啊,他在这个地方一呆就三年,这里的牧民对他还是非常恭敬的。后来调到县里当院长,当了三年,又调到重庆的一个山区里,现在已退休了,在那安度晚年。我想他的决定是对的,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在这个简单的地方还比在外面你争我斗的好。

下午4点,往九曲十八湾方向走去,草原上的牛羊星星点点,优哉悠哉地啃啊啃,对我们视若无睹,当我们走近时,只用眼角扫了一下就跑了,连让我亲近的机会也不给,哎!我是好人呢!虽然这段时候都在吃你们的同胞,可也是逼不得已啊!再往前走就没有路了,草原上全是车走过辗出来的道,沿着这些道在草原上奔驰,沿途还有些蒙古包,他们正在打包准备转场。车直接开到山上(原来只可以停在山腰,不过给钱就可以开上去,省了不少力气),已经有很多摄友摆好阵了,我们一下车就马上工作,找一个好的位置放好脚架,现在是5点多,太阳还高高地挂在空中,又是等待,有点麻木了,途中看了太多的日出日落。风依然很大,站在高处往下看,好好地欣赏九曲十八湾,开都河静静地流淌着,牛羊点缀着画面,把焦距拉到最远处,可以看到天鹅,虽然只有指甲那么一丁点大。
实在太冷了,跑进车里暖和暖和,车里多了两个人,是个小伙子,不知道什么时候师傅认识的,原来是当地的牧民,怪不得空气里有股说不出来的“味道”,心想说怎么溜走,怎料师傅把我叫住了,他见我平时喜欢写东西,他刚从小伙子处了解到一些东西,希望能给我添些素材,用心良苦啊,我也只好留下来听。小伙子叫苏凯,今年22岁,是当地的蒙古牧民,法律中专毕业(在内蒙上的学),在草原上来说文化水平还是比较高的,后来因为爸妈年纪大了,不得已留在草原上。蒙古族的男孩一般都在18岁就成家了,明年他就要带着准新娘到省城买结婚的东西,衣服最少得三套,
鞋子三对,还有金银手饰,反正有求必应就是啦(做蒙古新娘还挺不错的嘛!),但是也得看男家的经济状况。另外聘礼最少有五头羊、一匹马。苏凯已谈好了,给女家10头羊,一匹马,至于新房子,毡房的支架由男家负担,约需二千元,围着毡房的毡布由女家提供。7、8月的草原是最漂亮的,水草肥美,草原上还有盛大的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的运动会。
师傅并了解到苏凯的爷爷,是蒙古系派土尔扈特部落大型史诗的口述者,在传唱事业中作出贡献。和其他的少数民族一样,他们的民族历史都是通过诗歌的形式一代一代地流传下来,苏凯的爷爷就肩负着这个重任。由于没有文字的记载,在每一代的传达过程中不免会流失,在1984年,国家组织整编各个民族的民歌,到了巴音找到了苏凯的爷爷,当时常师傅也来了,他还记得当时的情况,工作组在巴音草原上呆了一个多月,得到苏凯爷爷的协助,通过苏凯爷爷的口述,搜集了大量的素材,用文字编成《江格尔》。苏凯的爷爷已于87年因病去逝,现在传颂这个重任就落在苏凯的身上,现在他能背诵史诗的40%,他说编成的史诗有砖头那么厚,我们稍后可以到他的毡房作客,于是我们要求苏凯高歌一曲,他有点害羞,声音太小了,而且听不懂他在唱什么,歌词大意为:很久很久以前,地球存在的时候江格尔已经出生了… 江格尔是一个蒙古英雄,每个民族都有他们的民族英雄,好像藏族的格萨尔王。

在我们上山的路上有一座纪念碑,是国家为纪念苏凯的爷爷而立的,由于时间尚早,我们决定去看一看。山头上立着一座黑色的石碑,碑文如下:
李.普日拜
1925年,生于乌纳恩素珠克图归土尔扈特南路盟巴润旗玛尔西格苏木,是朗格勒家族后裔李杰次子。1987年,因病去世,终年62岁。
1983年,加入新疆民间文艺家协会。
1985年,加入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
1940年起,跟“江格尔齐”学习传唱《江格尔》,搜集整理期间,1981年提供《江格尔》三个篇章。
1989年,在北京举办的《江格尔》展览,展出其照片及情况介绍。9月,国家文化部追授其搜集整理《江格尔》突出贡献等奖。
1991年,在乌市成立中国《江格尔》研究会时表彰其突出贡献。

看了纪念碑,又去苏凯的毡房看看,他们也准备搬家了,毡房外面放着一个太阳能发电机,是苏凯花了一千多块买的。毡房的门口很矮,要猫着身子进去,不小心就碰到头了,毡房非常简陋,靠边放着几张床,中间有一个火炉烧着火,尽管外面很冷,里面却非常暖和,房里还有班禅的照片,蒙古人信奉佛教,在葬礼方面也是实行天葬,在我们拍照的山顶的另一边就是天葬台,我马上可以想像到,甜甜的血腥味道在空气里漫延。坐了一会,苏凯邀请我们今晚在他家作客吃饭,我们必须跟其他团友商量,于是返回山顶继续等待日落。再度站在山顶时,已有大批的游人在等候,耳边只有呼呼的风声,人们都在专注的看着太阳即将落下的方向。放好相机,插好快门线,就只有等了,手脚开始冷冻,不断地跺脚。太阳依然留恋,请您怜悯我们这班远道而来的人吧!为的只是看看您落下的身影映在那九曲十八湾的河道上,虽然知道您有多么的不情愿。心想说这些的时候,太阳开始降落了,屏着呼吸按下快门,恐怕会错过这一刻,不消几分钟,太阳就从山的那头沉下去了,真的很快,令我有点应接不暇,还没有时间好好欣赏。当天边只剩下一点霏红的时候,天空已暗下来了。我们决定到苏凯的毡房作客,吃羊肉和薰马肉。
苏凯站在毡房外面迎接我们,他妈妈为我们准备晚饭,有个小男孩在旁边看看我们,红红的脸,好可爱,这是苏凯哥哥的小孩。苏凯在找那本《江格尔》,锁在一个包里,找不到钥匙,硬是撬开了,只为了给我们看,尽是蒙古文,一个字都看不懂。我们邀请他爸爸为我们讲他们家的历史,由苏凯当翻译。1955年,苏凯的爸爸在黄庙当了4年的和尚(喇嘛),东归以后,清朝皇帝颁了一道圣旨给蒙古族,被当成宝物供起来了。黄庙分成三个区域,主庙和两边耳房,里面还分有政治宗教、算命、学说三个部分。黄庙中的主庙供的菩萨额头上有一颗像鸡蛋大的宝石,在文革中都给人挖走了,真可惜。毡房里的人越来越多了,原来附近的牧民知道苏凯家来了客人,都赶来了。晚饭做好了,清炖羊肉,烟薰马肉,还有热腾腾的羊肉汤,大块大块的肉,用小刀切下来,就用手拿着吃,满嘴都是油。师傅领头唱起祝酒歌,牧民们接下去,毡房里飘满歌声,今天的行程就在这样的气氛里结束了。
我们踏上归途,毡房外面的世界一片黑暗,唯有头顶的那一片天,点点繁星为我们照亮归家的路。从来没有看过如此多的星星,银河就在我们的头顶。今天的收获不浅。

D11 晴 29. Sept. 03 巴音——黄庙——博斯腾湖——库尔勒

8:00吃早饭,有好吃的汤面条。
9:00往库尔勒。因前两天下了场大雪,原计划走的独库公路已封掉了,我们只有改变行程,先走库尔勒,再去库车。我们今天所走的是218国道,要翻过一个海拔4000米的达坂,车外的温度估计只有零下几度,在车上坐着直打哆嗦。老是堵车,转场的羊群老是占着马路,只有停在一旁等。
路过一处沼泽地,发现几只天鹅,被我们惊动了,呼…飞走了。呜…
又发现了一群鸭子在河里游泳,夏斌又飞奔过去了,还是被吓飞了,呵呵!
再往前就没有什么好看了,困了!进山了,一直都是在山里走,脚越来越冷,开始麻了。外面白茫茫的一片,整个人都缩成一团,盼望着早点过达坂,快受不了啦,想哭(出来这么久,第一回想哭)。不知不觉中就睡着了。
昏睡中感觉到海拔在提高,待醒来时,周围都是银装素裹的世界,皑皑白雪,亮得剌痛我的眼睛。远远地看到山头有堆插满旗的石头,师傅说:“这就是达坂,敖包到了!”这就是敖包相会的“敖包”了,和我想像的风马牛不相及,一直以为敖包就是蒙古包,更想不到这是祭祀祈福的地方。大伙下了车,跑到敖包跟前,一大堆石头上插满了彩色的经幡,缠着哈达,两旁各有一把虾兵蟹将拿着的那种叉,周围都是破酒瓶,师傅说每次经过达坂都要来这许愿,这次也不例外。献上酒,放下点钱,顺时针绕着敖包走三个圈,许个愿,一定灵!师傅拿着昨晚喝剩的白酒,当!阵阵的酒香扑鼻而来,献上心意,每人许了个愿,跟着一班傻瓜正儿八经地围着一堆石头跑了。敖包相会!大合照!阳光照在幸福的脸上!
过了达坂不久,开始下山了,感觉到暖和起来了,不用哭鼻子啦!别了!巴音布鲁克!
在巴仑台镇吃午餐,阳光明媚,懒懒地坐在餐厅外面享受阳光浴。一个维族姑娘带着孩子也在晒太阳,孩子只有三个月大,汪波傻呼呼地挑逗人家,惹得小孩子咯咯地笑。与外界断绝联系两天后,手机有信号了,BB响个不停,盛载着远方的祝福,现代科技真好!
午餐吃得很好,一个星期没吃猪肉了,排骨香得很啊!
下午去了黄庙,就是前面提过的苏凯的爸爸当年做喇嘛的地方,这所庙在当地响誉盛名,以前是这一带最大最出名的,由于战乱和人为破坏,现在的规模远比不上以前了。黄庙静得很,除了我们以外一个人都没有,大门还锁着呢,门票也付了(11元/人),不是说香火鼎盛吗?怎么会没有人?而且门也不开?不是很甘心,在后面的房子里找到了管理员,门开了,庙不大,在里面转了一圈,当然也添了不少香油钱。逗留了半个小时,继续向库尔勒进发,又是山沟沟,寸草不生,简直是不毛之地。听师傅说,两边的山已经被掏空了,里面建成了军火库,放满了原子弹、大炮,有点匪夷所思。偶遇黑白花,一看就知道是好品种!身形庞大,肚子圆圆的,可惜没有留下半张照片!
往库尔勒的路还比较好走,顺便去了一趟博斯腾湖,只看见码头的芦苇,风很大,看了不够十分钟就走了,没有什么看头,一路过来看过的湖泊实在太多了,博斯腾湖并没有很深的印象,又亏了10块钱。
6:00抵达库尔勒,库尔勒是个卫生城市,街道非常干净。安排好住宿后,出去海吃了一顿,顺便和两位即将离开的团友吃个“最后的晚餐”,后天他们就要往喀什了,整顿晚餐气氛非常好,喝了三瓶酒,个个都红光满脸的。
到现在为止,已经出来11天了,回想整个行程,虽然有点遗憾,还是非常开心的。


作者:22922112

附加信息:

是否接受网友咨询: 否
是否已聘请导游: 否
是否已向旅行社询问跟团价格: 否

相关图片:

版权说明:

本文章版权仍属原作者或已经支付稿酬的合作媒体所有,如传统媒体需要转载发表,请直接与相关版权持有人联系。本文章由网友提交或转载,页面刊出的作者与原作者的一致性无法确认,如果原作者不愿意将作品在本栏目刊出,或发现有与原作不一致的偏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将您的版权信息添加到本文章中,或给予其他的处理。非常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谢谢!

 
网友评论
 
目前,没有 网友评论 等信息,您可以成为第一个对它发表评论的人
更多文章列表
魅力新疆快乐游(九)
魅力新疆快乐游(十)
魅力新疆快乐游(六)
魅力新疆快乐游(八)
魅力新疆快乐游(七)
魅力新疆快乐游(五)

目的地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