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山水桂林之八 龙隐洞
出发地点:浙江 嘉兴 广西 桂林 7日自助游 同行人数:0人
文章类型:游记 出游时间:2002年10月5日-10月12日 人均费用:0元
出游类型:自助游 享受级别:体验生活,苦中带乐 在山泉 提供
交通工具:火车为主 目的景点:广西 桂林 七星公园 漓江风光 象山
文章地址:    复制网址    搜索游记攻略    收藏    打印
原创 山水桂林之八 龙隐洞

月牙山是由七星山的玉衡、开阳、瑶光三座山峰组成,因山腰有一岩石,远望酷似一弯新月,故得名。又因山中有龙隐洞,龙隐岩,也叫龙隐山。在山北的山腰上,有一剑柄石,屹然独立,笔直峭拔,高达数丈,形似剑柄。沿山麓小道西南而行,过玉兔岩,即可到伴月亭。在这里看花桥,晴虹浮动于清澈的小东江中,极富诗意。前行数十米是月牙岩,它前临小东江,三面是悬崖峭壁,石乳倒垂,远望如琼花盛开。过去此处曾有一月牙寺,1963年改建为古雅清幽的二层楼阁,取名小广寒,俏丽的身影却隐入月牙岩内。在其右侧,依山傍崖处,襟江阁突出在小东江中,阁上有飞虹楼梯与小广寒相连。襟江阁与小广寒统一构筑, 二者均为2, 而襟江阁标高较高。小广寒横向构图, 6角耸立,,形成一隐一显, 一低一高, 一后一前, 一横一竖的强烈对比。襟江阁坐落在月牙山通往龙隐洞的风景道上, 北有花桥, 西北有老人、叠彩诸山, 下临小东江, 是游人必经之道, 又是观赏花桥一带美景荟萃的胜地。从襟江阁上看小东江流水,环城诸山,分外妖娆。明周进隆诗:“翠微峭拔倚天表,半楼月照桂江小。岩头黄鸟栖高枝,一声啼破千山晓。” 登阁远眺,则如清人张宝描绘的:“螺峰远近堆千点, 雉堞回环锁万家。玉笋瑶簪山似画, 丹枫紫桕叶如花。”景色十分迷人。
 

出丹桂岩不远便是龙隐洞。龙隐洞坐落在七星山瑶光峰山脚,洞分两部分,上部叫龙隐岩,其实也是洞,状如螺蛳,洞顶呈穹隆形,四季滴乳不绝,若琴声琮琮。下面的龙隐洞则又是另一番气象,一端吞日吸风,一端插入小东江,舒展通透,碧水悠悠,洞内永远都是清风徐徐。洞顶有一条宛如龙迹的天沟,蜿蜒贯穿洞顶,天沟沟壁布满水流溶蚀的波状流痕,层层叠叠,鳞甲毕现,就像一条神龙飞去后所留下的全身痕迹,让人想到“雷嗔斧山开,龙怒裂而出”的腾龙奇观,人们称之为龙隐洞。龙隐洞又名龙影,以喻龙去影存。神龙飞走后,人们就在石壁上题刻了“神龙遗迹”、“破皮而飞”的大字。明代诗人周进隆写道:“飞腾不知几千载,至今点点龙鳞存。”刘德宜题龙隐洞则曰:“龙从何处飞来?看秀峰对峙,漓水前横,终当际会风云,破浪不尝居此地;   隐是伊谁偕汝,喜旁倚月牙,下临象鼻,莫便奔腾湖海,幽栖聊为寄闲身。”
 

龙隐洞不远就是龙隐岩,据说是老龙隐迹的地方。又以虚广穹隆如布袋而称为布袋岩。在北宋以前,龙隐岩与龙隐洞名称无区分,宋代淳熙二年(1175)范成大撰写《桂海虞横志》始对两岩名称加以区分,临水穿洞称为洞,半壁岩厦则为岩,然而到明、清时人们仍然混用,可谓积习难改。龙隐岩高明宽敞,冬夏宜人,是个很好的游览之地。龙隐岩最大的特点是题刻颇多,闻名遐迩的桂海碑林即在其中。此处“壁无完石”,碑刻如林,诗词、曲赋、铭文、对联、图画、人像无所不有,楷、草、隶、篆一应俱全。年代最早的,是唐昭宗乾宁元年(公元894年)张浚、刘崇龟的《杜鹃花唱和诗》。名气最大的当属北宋的《元祐党籍碑》。宋代崇宁四年(公元1105年)宰相蔡京将持不同政见的司马光、苏轼等309人列为元祐奸党,由宋徽宗下令全国刻石立碑。由于株连太广,民怨难平,复于次年下诏尽毁。这一立一毁,曲折而生动地反映了北宋末年统治阶级的内部斗争。龙隐岩所拥有的这一块《元祐党籍碑》,是元祐党人梁焘的曾孙梁律在时隔93年后重刻,在国内是现存唯一完整的一块,碑的右侧还有康有为撰写的《观元祐党人碑记》。此外,洞里还有宋代黄庭坚书写的南北朝诗人颜廷之《五君咏》,宋代米芾、程节唱和诗、朱晞颜、章岘、方信孺以及明人周进隆、清人谢启昆的题诗,“桂海碑林”被称赞为“古代书法艺林”当之无愧。
 

 
 

 
 

附加信息:

是否接受网友咨询: 否
是否已聘请导游: 否
是否已向旅行社询问跟团价格: 否

相关图片:

版权说明:

本文章版权仍属原作者或已经支付稿酬的合作媒体所有,如传统媒体需要转载发表,请直接与相关版权持有人联系。本文章由网友提交或转载,页面刊出的作者与原作者的一致性无法确认,如果原作者不愿意将作品在本栏目刊出,或发现有与原作不一致的偏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将您的版权信息添加到本文章中,或给予其他的处理。非常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谢谢!

 
网友评论
 
目前,没有 网友评论 等信息,您可以成为第一个对它发表评论的人
更多文章列表
桂林漓江游记
比北海人更了解北海
桂林、阳朔自助游超详细游记+功略
走近巴马
漓江精华游扬堤---兴坪
桂林阳朔三日精华游记

目的地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