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游记1001
出发地点:江苏 苏州 重庆 三峡旅游区 0日自助游 同行人数:0人
文章类型:游记 出游时间:2002年10月1日-10月1日 人均费用:0元
出游类型:自助游 享受级别:体验生活,苦中带乐 billy 提供
交通工具:火车为主 目的景点:重庆 三峡旅游区 天坑地缝
文章地址:    复制网址    搜索游记攻略    收藏    打印
三峡游记1001

三峡游记1001


 

2002.Cot.1

550  起床,洗漱完毕。因为我们要赶近200公里的山路,而且我们必须在下午6时前赶到码头,时间非常紧张。

630  在宾馆大厅候车。候车同时,杨勇让我们就近看了一处历史遗迹:糜夫人墓。当年三国时期,刘备夫人糜夫人病故于奉节,于是就地安葬于此。之后才有刘备东吴结亲的故事,没料到甘露寺的故事起因从此而起。据杨勇介绍,刘备不知是否也安葬于此。因为当时刘备去世之时正值农历五月,天气炎热,奉节距离成都尚有几百公里,如何将刘备灵柩运回成都在当时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而将刘备就地安葬于其夫人身边,而只有空棺木运回成都就有其可行性。所幸,奉节城即将拆迁,县招待所也在拆迁范围,自然到时将要进入糜夫人墓穴考察究竟。到时候这千古之迷也将大白于天下。

650  车子来到,司机是一位姓唐的师傅。唐师傅介绍说,天坑地缝位于奉节北部,距离72公里,因为我们当天要赶回来,所有时间比较紧张,两个景点要抓紧时间游览欣赏。

710 摆渡长江,来到江对岸,对岸也是狼籍一片,颓砖断瓦,断壁残掾。我们问唐师傅,为什么奉节旧城这么脏?唐师傅解释说,奉节旧县城本来没有排水系统,所有的生活污水毫无经过处理就直接直排排入长江,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街道上黑水横流,起先我们以为为了降尘故意将水洒在街道上以免尘土飞扬。

转过一两个山梁,唐师傅指着南边天边一座高山说,经过那道山再过两道山就到了天坑地缝景区了。我们听了直乍舌。巍巍乎如登天,遥遥乎似行云。

山连山,沟跨沟,翻越一山又一山。汽车有时在山谷间行驶,公路顺着一条山涧溪流弯弯曲曲,两边的山峦高耸入云,公路就是从两山间的山坳中开凿出来。由于山体断层断裂方向朝向公路,不时有巨大的岩石崩塌,岩石就直接落在公路中间,岩石的断截面页岩层扭曲褶皱,形成一条条平行曲线从地底下一直延伸到山顶。

820 唐师傅说快到旱夔门了,夔门我们知道是长江三峡的大门,其以雄伟、壮观、伟岸笼口于长江三峡而闻名于世。但旱夔门我们是第一次听说,不知是什么样的。转眼间,唐师傅说旱夔门到了,车停在路边,我们下车,只见路边有一条石阶道沿山坡而下,大约有100米长,石阶尽头有处平台,似乎是观景平台。我们三人拾阶而下,一直行到观景平台上,只见平台建于半山中间突出山坡悬空而立,平台下方是临空深渊,平台上山风强劲,呼呼入耳,更显得平台雄险万分。我们移步来到平台旁边,依拦而望,极目巴山连绵不断,山峦叠嶂,层层叠叠,景色异常壮观。

我们沿着平台围栏观赏,到平台左侧时,我们被一处景观深深吸引,在平台下方1000米的山谷里,有两处立壁百丈的绝壁相向壁立,犹如刀削斧劈一般,之间间距大约有150米,绝壁表面呈暗红色,其雄伟气势,壮观景象丝毫不亚于长江三峡的夔门,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两门之间有住家一户,犹如守卫旱夔门的守护神,住户门前一条石阶路一直通到山上的路旁,石阶路两旁开垦出层层梯田,正如广西龙胜的层层梯田。从观景台上看梯田,层层叠叠,由于种植的农作物不同呈现出不同的色彩,五彩斑斓,美不胜收。

由于时间原因,我们匆匆看完旱夔门,继续我们的行程。

850 唐师傅说快到地缝了。唐师傅先在山顶将车停下,让我们从山顶俯瞰地缝,只见两山之间一条深色的深沟沿着山形弯曲向两头延伸,因为山谷下林木茂盛,我们不能看到深沟的宽度,但深沟两边延伸则不见尽头。唐师傅继续开车前行,几分钟后就来到地缝的入口,购票进谷。谷口是一处新修的石阶道,沿石阶而下,渐渐进入地缝深处,地缝内植被茂密,怪石密布,来到缝底仰头有一座天然石桥,从一个角度看极像一只大象,据当地导游介绍,这只大象和广西桂林漓江上的象鼻山大象是一对情侣,当时为了寻找新的定居地点,雄象就向遥远的西北方向进发,但最终筋疲力尽终于老死巴蜀山中,而那头雌象也在不尽的相思中长眠于漓江之边。

下到缝底,缝底是一片乱石滩,大大小小的石头布满谷底,奇型怪异的石头遍布,有的石头像癞蛤蟆,有的石头如同鳄鱼出水,有的石龙攀柱而上,似乎要飞天而去;这边缝壁上显现出一只孔雀开屏,对面是一只金鸡啼鸣;峭壁间有牛头马面羊脸的三只怪兽争着要挣脱石壁的束缚,而被一位石面将军死死看住而无法移动半步;远远看见前方似乎有一个纺锤立于地上,仔细一看原来是两个山壁重叠形成的错位形状。缝壁各种植物攀缘而上,形成了一种立体的绿化效果,导游强调说明,缝内有一种植物万万可以接触,否则会造成全身红肿,浑身痛痒,令人无法忍受。

越往里行进,地势越低,缝宽越窄,道路越发难行。我们在缝底少时休息,正好一群小村童也和我们一起休息,我就问她们。

“几年级了?”“6年级”

“今天开始放假?”“是的”

“你们放几天假?”“9天”

“怎么会放9天,一般的都是7天”“我们这里就是这样放9天”

“学校离家近吗?”“很远”

“那位同学几年级了?”“他和我同一个班”

“你呢?”我指着一位留着马桶盖的小男孩问道。“他只上4年级”

小女孩回答以上问题时毫无胆怯感,充满自信和勇气,眼里流露出天真、无暇的神情,那是一种没有受到污染的,纯净的,充满灵性的眼神。

休息罢继续行军,前方来到一线天,站在此地仰头向上,只见头顶上只有一丝青天,两边间距最多只有1~2米,一线天沿沿几公里,有的地方约有5~6米,有的地方只有半米不到。缝两边山水滴落,千万年的积累形成一根根巨大的钟乳石,再往前走,已经没有什么路了,导游告之我们地缝目前只开发到此。

地缝是一处隐蔽性很高的地方,当年清朝时期白莲教就是以地缝内的半壁岩洞的山洞作为根据地,当年白莲教大部队住扎于此,与清军对饰抗衡。地缝中的土含有硝酸盐,用火烧炼可以提炼硝石,再加入硫磺和木炭就可以制作黑火药,白莲教就是用这种方法制造弹药。有些山洞内尚可见到当年制火药用的工具。导游介绍说地缝半山间还有为座观音堂,供奉着观世音菩萨。观音堂旁边有一眼山泉,据导游介绍,该泉眼旱天不枯竭,雨天不漫池,他还告诉我们一个关于该泉眼和观音堂的传说。

明清时期,地缝区域尚属于原始林区,人迹罕至。在湖北恩施有一胡姓大户人家,户主老来得子,自然对这独子宠爱有加,专门聘请家庭先生教授其子,其子也聪明伶俐,非常讨人喜爱。那年小孩八岁,突然身患急症,请来的大夫都没有办法医治,眼看小孩昏迷不醒,家里人个个都束手无措。那天,小孩突然昏死过去,无论如何也无法叫醒,呼吸渐渐停顿,胡员外眼看爱子却无能为力,一边交代家人准备后事,一边忍不住放声痛哭。这时有一位老婆婆正巧从胡家门口路过,听到门内传来悲惨的哭声,不禁停下脚步向门房打听,门房告诉老婆婆事情前后,老婆婆自告奋勇要求见见小孩。只见老婆婆脱去小孩的衣服,叫下人取来一盆水,从衣襟内取出一支柳支,拔下一片叶子放入水中,顷刻间绿叶溶于水中变成绿水,老婆婆用绿水将毛巾打湿,之后铺在小孩胸口,其余的绿水老婆婆交给胡员外,告之每天敷一次,三天后老婆婆再来看。胡员外接过水时半信半疑,众多大夫没有办法医治,一片绿叶就可以治疗?但死马当成活马医,权当试试。三天后老婆婆又来了,这次她带来一粒药丸,老婆婆强行将药丸塞进小孩口中。几个小时过去,渐渐的小孩苏醒了。这下胡员外惊喜万分,连忙向老婆婆跪下谢恩,老婆婆这时想起她还要继续赶路,离开胡宅,胡员外千恩万谢送出大门,并一再要求老婆婆留下一些纪念物,老婆婆送给他一句话,“北方有一位手持拐杖头戴帽的人,那人身边有一眼山泉,可医治百病,你去找到那眼泉水,以造福当地百姓,就当还愿”,说罢,老婆婆走出家门,转眼间就消失了。

胡员外时刻记住这句话,无奈小孩当时还太小,一直没能出门。转眼小孩十八岁了,胡员外认为该到还愿的时间了。他告别家人独自望北方探询而去,跨过了千山万水,找到许多手持拐杖头戴帽的人,但边上都没有泉水,找啊找,走啊走,已经寻找了五年了。这天胡员外来到地缝边,正在低头行走时,忽然有一只鸟叼走了他的帽子,胡员外抬头一看,前方有一个天然的钟乳石洞,石洞壁上俨然有一座座像,手持拐杖头戴帽,那是钟乳石天然形成的一座石像。胡员外走到石像跟前,仔细打量石像,从衣着和身材看,越看越像当年那位救他儿子的老婆婆,但就是这位石像看上去比较年轻,很像观音菩萨。胡员外看看周遍,忽然看到距离石像5米处有一汪滴水清泉,清水从山体中渗透出来,下面正好有一个自然形成的积水坑,坑内水清见底。胡员外正好口渴难忍,于是就地取用泉水饮用。该泉水清凉爽口,后味有一丝丝的甘甜,饮后一身的疲劳顿消。胡员外顿觉精神百倍,他认为这就是他要找,要还愿的地方。于是他就在石像的附近搭建一间茅屋住下,每天给石像上香,祈祷,并告诉周围山民。渐渐的周围的山民知道这里有一处可治病、健身的山泉。

与此同时胡公子进京赶考考取功名,回到家中得知父亲前去还愿一去未归,于是也踏着父亲的足迹前去寻找,终于在地缝边的山洞旁找到父亲,父子相见异常亲热,但父亲却没有显得太老,反而身体健康。问其奥秘,答云每天饮用山泉水之功效。

胡公子后来当官,仕途一直是两袖清风,为官清廉,深得百姓爱戴。后来,胡公子退休后利用所有的积蓄,来到地缝旁,盖个一座堂,用于祭奉那个石像,因为石像酷似观音,当地人唤做“观音堂”,那一眼山泉就叫“观音泉”。

我们来到观音堂,只见石像已经用玻璃罩住,里面是一尊金身观音立像,从立像背后看,知道立像是由钟乳石天生自然而成,观音的衣着随风飘舞,泛起层层衣皱,石像头戴观音帽,右手拿着一根手杖,面貌端庄大方,果然是栩栩如生。导游讲到观音堂一定要品尝观音泉,我们舀了一勺,果然清凉甘甜,后味无穷,在这炎炎列日下,品尝一口冰甜如蜜的山泉水,一切的疲劳都将一消而光。

我们灌了一瓶泉水,来到堂边凭栏眺望,千山万壑,尽收眼底,山风徐徐,凉风抚面,品口山泉,如同品尝一杯千年老酒,把酒临风,顿觉心旷神怡,淳辱皆忘。面对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神钟造化,世间的一切喜怒哀乐,全都抛洒到九霄云外去了。

离开观音堂,我们沿着另外一条路回去,这条路是沿着缝口的崖壁边开凿出来的,宽度只有1米左右,右侧是绝壁悬崖,左侧就是地缝的无底深渊,异常险峻。我们就沿着这样一段险路蜿蜒曲折盘山而上,来到山顶可以俯见地缝的胸奇险峻。

只见大地缝呈V字型向外延伸,曲曲折折,缝口两侧丛林密布,狭窄的缝口呈现一种暗黑色,深不见底。导游介绍说,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之前,大地缝区域密布森林,缝口处也是郁郁葱葱,从高空看根本看不出这里有一条地缝,这里也曾有野兽出没,像豹,野猪,野兔,野鸡,甚至有时会有老虎出没。但后来人类活动频繁,伐木砍树,造成森林植被减少,野生动物也日渐趋少,现在只能见到野猪、野兔等小型动物出没。

1200 我们正点回到入口停车场,唐师傅正和一帮山民聊天。

1210 上车赶往天坑景区,天坑景区距离地缝景区11公里,路况非常好,十几分钟后来到天坑景区。

开始我并没有想象天坑到底有多么大,因为我曾见过火山口,像一个巨大的凹坑。两者应该相差不大吧!渐渐的走近了天坑的边缘,还只能看到几座山峰,我站的山峰距离对面的山峰直线距离大约800~1000米。来到坑边,依着护栏探头一看,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只见几座山峰环抱中,豁然出现一个巨大的深坑,坑口直径500~600米,在我观察的地点看不到坑底,天坑深度不见底。后来得知天坑平均垂直深度近700米,坑底直径500多米,总容积近12000万立方米,是目前世界已经发现的深度和容积最大的岩溶漏斗。

天坑口四面绝壁,如同刀削斧劈,坑口最高高度为1200米,异常宏伟壮观。沿着坑口到坑底的一条蜿蜒曲折的总长度为2.7公里的人工梯道,(2800余步台阶),下到坑底,只见坑底内有一个巨大的石洞,走进洞中可见坑内有无数幽深莫测的洞穴和一条汹涌澎湃的暗河,暗河和洞穴都是深不可测。置身于天坑底向上仰视,只能看到

万物生欣,生机盎然,层林透碧

天坑中以前曾有两家人家居住在岩壁上的天然石洞中,并且他们在坑口的缓坡上还有田地,当时通往外界只有一条羊肠小道,并且凶险异常,一般情况下他们不出外。只有当日常用品使用完毕才会外出采购。

天坑地缝的发现,当地一位电工从报纸上看到一则报道,说国外有同类性的自然景观号称世界之最,于是这位电工投书报刊并刊登。我国地理方面的一位专家看到这篇文章,认为具有科考价值,就前来实地考察。后来又组织中、英、美三国联合探险队前来探险,科学考察。实地测量天坑的深度、最大、最小口径,平均深度以及地缝的宽度、深度、长度等,取得了第一手实地数据,并对外发布。因此,天坑和地缝以其深度,直径和长度、深度被列为世界第一天坑和世界第一地缝。

从天坑回来,赶往奉节,唐师傅充分发挥其驾车技能,在盘旋的山道上风驰电掣般飞奔。及时正点将我们送到码头,我们和唐师傅话别。

今天因为是国庆节,是一个大喜的日子。一路上。我们看到几家举办婚礼的喜事,其中一家是在盘山路上,前头几辆暂新的摩托车开路,后面是一辆面包车,再后面是二十几辆摩托车押后,每辆摩托车的前把手上扎着两个彩色气球,在山风的吹拂下气球,面包车上还捆有许多嫁妆,有电视机、音箱、冰箱等家电,真可谓喜气洋洋。

我还发现一个现象,整个重庆地区,没有见到自行车,唯一见到的一辆自行车就是在去天坑的山路上,我们见到一位行人推着一辆自行车上山,我们很纳闷,那人为什么会推一辆自行车出门?满目群山,自行车根本不能用。

因为时间还早,我们决定临时在码头小饭铺吃饭,素菜2/份,荤菜3/份,饭随便食用,我们三个人要了个西红柿炒鸡蛋和回锅肉,一个素菜,因为是家常菜,味道很好,合计8元,我们给了她们10元。

原本应该1830分到的轮船,一直到2030分才到码头。上船找到舱位休息,这艘是一条游轮,乘客从武汉一直到重庆,没有空位,只好将船员休息舱腾出来给我们,因为是临时舱位,乘客上下船很频繁,整个晚上不能好好休息。


 

姚昆
 

 
 
 

 
 

附加信息:

是否接受网友咨询: 是
我的联系方式:
是否已聘请导游: 是
对导游的要求:
是否已向旅行社询问跟团价格: 是

相关图片:

版权说明:

本文章版权仍属原作者或已经支付稿酬的合作媒体所有,如传统媒体需要转载发表,请直接与相关版权持有人联系。本文章由网友提交或转载,页面刊出的作者与原作者的一致性无法确认,如果原作者不愿意将作品在本栏目刊出,或发现有与原作不一致的偏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将您的版权信息添加到本文章中,或给予其他的处理。非常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谢谢!

 
网友评论
 
lifeng840512(珊珊) 2007年6月12日 20点41分 评分:10
写得还有些风生水起,不过还要努力,加油.
 
→回复
 
huangdx123(大霞) 2007年1月8日 10点25分 评分:10
很不错的,并且还引用了一段典故,让人增长不少。
 
→回复
 
leewy(老玩星) 2006年7月17日 17点13分 评分:10
写得很好,将来有机会一定想办法去看看.
 
→回复
 
更多文章列表
与你同行
走进人民币的风景里
2007厦门出发游川、渝(一):重庆,大足
这个夏天你顶不住了吧,一起到黄水去看看!
寻凉访景黄水游 之(四)
寻凉访景黄水游 之(一)(二)(三)

目的地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