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姚古镇:被遗忘的“诗境家园”
出发地点:广东 广州 广西 桂林 贺州 1日自助游 同行人数:0人
文章类型:游记 出游时间:2005年5月2日-5月3日 人均费用:0元
出游类型:自助游 享受级别:体验生活,苦中带乐 小小 提供
交通工具:汽车为主 目的景点:广西 桂林 贺州 阳朔风光 黄姚古镇
文章地址:    复制网址    搜索游记攻略    收藏    打印
黄姚古镇:被遗忘的“诗境家园”

 
又一个长长的五一假期,决定去广西骑单车。广西最适合骑车的地方莫过于阳朔,于是,围绕阳朔,制定了一条贺街?黄姚?阳朔?桂林?龙胜的骑行线路。去过阳朔多次,但对于黄姚,却只是听朋友说过是一个适合“隐居”几天的古镇。查看资料,方知黄姚原来不同凡响??被列为中国四大古村镇之一!

第一晚宿贺街。为了赶路,晨起匆匆游览过古老的贺街,一行十多人即一路向黄姚骑行。离开贺街,喀斯特地貌越来越显著。远处形态各异的青山,路边绿油油的庄稼地,三两户人家、七八处村落便隐现其中……一派恬静的田园风光。经过一天的艰苦跋涉,夜幕降临的时候,一行人终于到了黄姚境内。

曾经有人这样形容过黄姚:“黄姚古镇如同一本千年的诗集,被人遗忘在图书馆僻静的书架上,当人们不经意地走过,翻开这美丽的篇章,古朴而优雅的格调立即征服了人的心。”骑行在村口近五公里笔直但颠簸的村道上,看着田边笔架似的山形和前方点点的灯光,我对号称“别有洞天藏世界,更无胜地赛仙山”的“诗境家园”??黄姚千年古镇充满了期待。

千年古镇

黄姚号称华南第一古镇,列为中国四大古村镇之一,地处漓江下游,位于昭平、钟山、贺州三县(市)交界点,距桂林200公里,距县城70公里,素有“诗境家园”的“小桂林”之称。

黄姚古镇境内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秀峰林立,古木参天,清溪环绕,翠竹成荫,可谓钟灵毓秀,人杰地灵。古镇有“六多”:山水岩洞多、亭台楼阁多、寺观庙祠多、祠堂多、古树多、楹联匾额多。古镇内有山必有水,有水必有桥,有桥必有亭,有亭必有联,有联必有匾,再加上清一色的石板街和保存完整的明清古建筑群,构成了古镇独特的风景。

黄姚周围有9座山峰围绕古镇自南向北、前大后小聚集而来,民间有风水先生称其为“九龙结穴”的风水宝地,因而这里的许多地方都以龙命名,如接龙社、护龙桥等。

古镇发祥于宋朝开宝年间,兴建于明朝万历年间,鼎盛于清朝乾隆年间,衰落于民国年间。细细算来,古镇已走过了900多年的岁月。宋朝开宝年间时的黄姚,方圆数十里没有人烟,只在现今黄姚古镇中兴街有两户土族人家居住,一户姓黄,另一户姓姚。经过300年的繁衍至元朝末年,发展到有八大姓,但仍以黄姓与姚姓居多,所以古城被命名为“黄姚”。

黄姚地处群山之中,现代看来极为偏僻,若不是因为一个老家在黄姚的人拍摄了港产剧《茶是故乡浓》,也许黄姚古镇至今仍然藏在深山中守着昔日的繁盛和今日的宁静而少为人知。但是,在明清时期,黄姚却因地处三江水路要冲而繁盛一时。黄姚的兴盛与镇内名叫姚江的小河密不可分。横穿镇子的姚江,虽然水依旧是那么清碧,却已无法配得上“江”这样的称号,只能算是一条小河。明清时姚江水很大,曾经是这一带方圆几百里的水运要道。在兵荒马乱的年代,商人们通过姚江,往西可到达广西桂北地区,往东可通桂江联络苍梧与广东,因此明末清初以来,黄姚便利的交通和丰富的物产,使其成为方圆数百里地区最重要的商品集散地。随着姚江水位的降低,这里的繁华也就随之消散。
清朝乾隆年间,黄姚街市非常旺盛,街区绝大部分建筑群均已形成。由于明清以后黄姚处于半封闭状态,再加上明清年间修建的围墙的保护,小镇古老的民居和众多的文物古迹得以完好地保存下来。如今,漫步在光滑发亮的青石板街上,出入于古韵犹存的院落、望着斑驳脱落的墙面、抚摸着风雨磨蚀的石臼,想像着明清时这里的盛况,令人感到历史沧桑的久远和文化积淀的深厚。

小桥流水的世外桃源

由于地理位置相对偏僻,开发较晚(2001年12月6日才被列为省级风景名胜区),所以黄姚至今保持着原汁原味的古朴风貌。走在由99999块石板铺就的古老街道上,触摸已经千疮百孔的旧式建筑,慢赏小桥流水人家的美景,你会明显感觉到黄姚与其他古镇的区别:没有周庄的文化气息,没有丽江四方街的商业繁荣,至今完整地保持着原貌,黄姚只是一个朴素的、带着执着的古典气息的小镇。

为了更真切地感受黄姚的质朴与古典,我早早起床,准备在古镇醒来之前好好看看古镇。清晨的黄姚,房舍与田野在轻薄的晨霭中显得特别祥和。鸡鸣鸟语、小桥流水更添古镇的宁静。

太阳渐渐出来了,远处的峰峦开始显现。黄姚的山高而不傲,予人以愉悦亲切的感觉。青山下错落有序的黑瓦白墙,更让人有宾至如归的感觉。回镇的路上,从田地间的农舍中传来丝竹的声音,似是二胡,却又不同于往日所闻的正统二胡音乐,听之忘俗,让人想起陶渊明笔下的桃花仙境来。

沿着镇口的石板路进入小巷,阳光透过晨烟斜斜地照在墙上,早起的老人在街头漫步,妇女们开始忙忙碌碌,透出小镇平实而古香古色的味道来。坐在天然桥旁,周朝悄无声息,感觉时间就此停留。而河边形状奇特的古榕,却又让人感到了黄姚历经沧桑的顽强生命力。小桥流水的世外桃源的环境,正是在这缓慢而又积极的变化中才得以形成。

也许正是因为其世外桃源的环境,才使得抗日战争时期有诸多名人选择黄姚作为“避难”之所。由于黄姚特殊的地理位置,四面皆山,易守难攻,抗日战争时期,黄姚被定为敌后根据地,大批爱国人士从桂林顺桂江下到黄姚,其中有何香凝、高士其、千家驹、欧阳予倩、梁漱溟……这些近代史上的文化名人等曾在这里居住并组织开展抗日救亡运动。1944年,由钱兴任书记的中共广西省委迁至黄姚,领导各地党组织开展抗日救国活动,《广西日报》昭平版也在此发行。

这里的动物和植物同样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那些几百年甚至上千年历史的古榕,姿态各异但却都葱茏繁茂。它们有的老气,有的俊秀,有的挺拔,有的横躺……古镇东门外的一棵老榕,据说可预告当年的收成好坏。而动物也同样自由自在地享受着这里悠闲、与世无争的生活。一只闭目养神的黄狗如雕像一般立在桥的中央,似乎表明这里是它的地盘!一只小狗跑过石板阶梯,给宁静的街道添加了跳动的音符!阳光下的青石板上躺着的小猫,每当有人经过时都会懒懒地翻翻眼皮,然后继续着美梦……

找一处古榕下的浓荫坐下,闻着初夏阳光的味道,漫不经心地品味黄姚的美丽,那份闲适恐怕在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中也不过如此吧。(古榕)

纯朴的民风

黄姚山美水美,而纯朴的民情民风则同样让人着迷。

也许是由于交通等方面的原因吧,黄姚古镇的居民如今仍然过着简单朴实的生活。古镇如今仍生活着600多户人家近3000人。他们饮用地下泉水,在河边清洗衣服和农具,并保存有每年农历七月十四扎孔明灯等古老的习俗。

来古镇的游客目前还不算多,交通的不便或许正好是小镇的福音。古镇的人们从容地过着寻常的日子,并不对外来的游客有格外的好奇。孩子们在溪水边快乐地嬉戏,在蜿蜒的巷子里发出快乐的笑声;阿婆依着门坎晒着太阳,不慌不忙地做着针线活;村妇在井头溪边浣衣洗菜,东家长西家短地闲话;三星桥上,老人们天南地北地谈天说地;农人在溪边赶着鸭,发出旁若无人的高昂的吆喝声……

黄姚民风淳朴,若与农家聊得投机,很有可能被邀到家中小坐品茗,吃小吃甚至免费品尝农家饭!在镇上,有时可见专业的“色驴”背着“长枪短炮”满镇子乱钻,在居民家攀高伏低地猎取镜头,颇有点“鬼子”进村的感觉,而无论是玩耍的小孩,还是正忙于家务的妇女,都会不厌其烦地“任人摆布”,颇有些模特的专业精神。在镇上随便溜达,家家都是门户大开,任人参观。有些人家还会不厌其烦地带你参观,为你解说。

对于喜欢阳朔、丽江等小资情调古镇的人们来说,这里似乎略显单调沉闷,而对于喜欢摄影崇尚自然的旅行者,这里却是享受闲情逸致的好地方。非节假日来到这里,决不用担心如织的游人挡住了视线,也无需忍受现代商业无处不在的烦扰。古镇人简朴率直,买卖很少能讨价还价。

黄昏时分来到这里带龙桥(这也是拍摄《茶是故乡浓》、《酒是故乡醇》等好多影片的外景地),夕阳下的小桥泛着落日的余辉,农归的人们扛着锄头赶着牛儿,光着身子的小童在桥边扑通一声跳下水……这纯朴的美却又会让都市人感到是那么地奢侈。

浓厚的传统文化气息

经近千年的沧桑风雨,几历沉浮,黄姚积淀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说黄姚是文化古镇一点也不为过。黄姚古人崇尚“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据史料记载,从清康熙至光绪年间黄姚就出了11名举人。
幽幽古镇里散发着浓浓的传统文化气息:古朴的石板街,精致的木雕栏,吴家祠里整整齐齐摆放着的成百上千的牌位,司马第凝结了岁月沧桑的拴马栓、石鼓,泛黄的残墙上“人民公社万岁”的标语,古朴亲切的古戏台,甚至连楹联、匾额都仍保持着浓郁的传统文化韵味。
我曾在 “模范长存”的匾额前流连沉思,也曾为绝妙的楹联击节叫好:一溪山水绿,半壁画图新;坐久不知红日到,闲来偏笑白云忙……点点滴滴都再现了小镇沉积多年的文化底蕴。

古老房舍上含有书香气息的楹联、匾额以及石刻等颇具特色。著名的清代乾隆帝圣旨,中华名匾??兴宁庙匾 “且坐契茶” 为清代举人林作楫所书,1989年被国家文化部列为“中华名匾”之一。此外,还有唐代大文学家韩愈墨迹“鸢飞鱼跃”摩岩石刻,清代状元刘宗标“小西湖”摩崖石刻,光绪皇帝御赐圣旨(满文、汉文对照)拓本匾额、石碑,清代乾隆年间留下的名匾“直道可凤”、“模范长存”等。

古镇别具乡土特色、地域风格的诗联文化堪称黄姚一绝。

古镇东门楼是最为雄伟壮观的建筑,门栏上的对联则更气势雄浑。

外联是:“川达三江直绕遇珠海姚海雄吞西城,楼成五凤特耸出螺峰文峡关键东门。”此联描绘了黄姚古镇的地理优势和门楼的雄伟气势。

内联为:“明月照山间月移山影行人往,清风飘云际风送云踪去复来。”此联描述的古镇风清月明,山清水秀,犹如人间仙境。
古镇的楼阁是教书育人之地,也是人们休闲憩息的场所。这些楼阁的对联富有哲理。文明阁第一道山门上书写着“文明首第”四个墨然大字,两旁对联为“道德隆千古,文明推首第”。第二道山门外联写着:“春入水愈响,秋高山更清”,横批为“有声门”。此联描写天马山、文明阁春秋两幅画卷。春天,春水泛起,昔日蜿蜓轻柔的河水变得欢畅奔腾,波涛阵阵,秦响美妙的万簌之声;秋天,秋高气爽,天蓝地远,更显山的苍翠清晰。真是一幅山水美景。其内联则很富哲理,寓意深刻:“星临平野阔,山似洛阳多。”此联写在“有声门”之后,游人瞻拜了真武帝、关圣公两位文武圣人之后,回首观读此联,顿生感悟。

古戏台前有对联:“闻其声乐则生矣不防既竭耳力,观其色人焉瘦哉仍须继以心思。”对联疏朗、流畅,洋溢着欢乐。

带龙桥旁的对联意境非常美:“久坐不知红日到,闲来偏笑白云忙。”

如今,家家门前贴对联仍然是黄姚人的习惯,古镇居民纷纷贴上反映当地独特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的对联,向游人推介古镇迷人之处。年过七旬的古裕全老人曾写出了这样一副寓古镇特色于其中、气势不凡的对联:古镇气象宏,亭台楼阁、祠庙寺观、老铺市容、石板街道,国内旅游地;老街风光好,山青水秀、河曲桥拱、古树苍茏、绿竹林立,世外桃源天。

除了对联,黄姚的文化味随处可见:古老的传说如“南蛇出洞”、“鲤鱼跳龙门”、“神龙游黄姚”等,说上一天一夜都说不完;广西艺术馆曾设在镇上吴氏宗祠;镇上有一幅八仙醉酒图,出自于黄姚镇上的一名民间画家之手,稚趣的表情,古拙的笔触,把八仙描绘得有声有色,淋漓尽致;镇上一直流行着一种传统的音乐,叫八音,在吹吹打打之中透出的韵味,让人陶醉;黄姚古镇文化旅游公司出资请当地农民彩调团于节假日将《宝对宝》、《补瓷缸》、《隔岸看亲》、《刘三姐》片段等地方彩调搬上古戏台,让游客在寻古探幽的同时过把戏瘾,领略千年古镇浓厚的节日喜庆气氛。

九宫八卦的布局和岭南风格的建筑

黄姚最值得深究的,当然是它奇特的布局和岭南风格浓郁的建筑。
古镇坐落在只有十来米宽的姚江两岸,北靠真武山,方圆约3.6平方公里,姚江蛇形贯穿古镇。古镇是封闭式的,四周都有城墙包围。全镇东南西北有4个城门、7个闸门,都有门,门内街街相连,九转连环。青石板上总能看到碗口大小的洞,一排过去,原来每条街道之间也都有闸门间隔以御敌。

古镇的石板街保存完好,沿着姚江蜿蜒而去,由西向东有1公里之长,由主街延伸出8条街巷。全长10多公里,宽度2~5米不等。整个古镇按九宫八卦布局,据说是当年建镇的老祖宗有军事背景的缘故。导游大哥告诉我们逢路口一律左拐,或者一律右拐,这样就能走出来。镇内的街道全部用青色大石板镶嵌而成,虽历经沧桑,却至今仍无丝毫松动,路面平滑如镜。古镇不大,只有约1平方公里,但其九宫八卦布局的街巷的迂回曲折,确实让初来乍到的我找不着北。一行人跟着导游大哥走下来,除了仙人古井等几处巷外的地方记忆稍为深刻,依然对许多地方一头雾水,对它们之间的方位联系全然没有概念,只是觉得黑色的青石板路不断地在脚下延伸,再延伸……如果自己随意行走,恐怕有的地方会走了又走,而有些地方则永远也走不到!

石板街路面铺接技术精湛,街道空间尺度宜人,建筑有退有进。古镇整体风貌既丰富多彩又和谐统一,给人以美的感觉。镇里全部都是明清建筑,寺庙、楼台、亭阁、桥梁、石街、祠堂、民房等颇具特色,古建筑物与秀丽的山水相辉映,异彩纷呈。亭台楼阁、寺庙观祠,处处皆是,却不让你觉得拥挤或者重复。不加粉饰的古旧让它们根本不像建筑,而是天生在那里的,一点也不显突兀。

房屋顺水回环而建,不分南北,多为两层的砖瓦结构,房屋岭南风格浓郁,没有大型古建筑的恢宏气魄,样式简单朴实不张扬。房屋用青砖、青瓦和木材为材料,屋顶大多采用硬山、悬山、歇山结构,部分建筑采用石柱撑梁。古建筑的梁柱、斗拱、檩椽、墙面、天花都雕梁画栋,千姿百态,栩栩如生,砖雕、石雕和木雕都有很高的工艺水平。

黄姚建筑还有一些非常特别的地方,比如黄姚过去以商业著称,沿街两侧的老房子绝大多数都是昔日的店铺,而那些昔日店铺老旧的木头窗户上,还留着一个圆孔,是晚上关门时“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通道。再如,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形似官帽的房顶,象征着古代人们对权力的追求和渴望。

古时常有土匪在附近出现,所以道路尽头建有门楼,楼壁有观察孔、枪孔,门楼有活门,有匪敌来侵时落门以阻。镇上很多的建筑也会在高处搭建小屋作为堡垒,以抵抗外敌的入侵。房屋下面的两个小窗都是设计为外窄内宽,以方便向外投射利器,外面却又很难向里回射,起到了很好的防备作用(在长城上,每个窗也都是这种设计)。这里的防盗门也引起了我们浓厚的兴趣,防盗门的设计非常巧妙,让人从正门以及正面的墙无法进入房舍。

黄姚人热爱先人留下的遗产,乐于住在这些古旧的老屋里,即使在新城区建有新房,老一辈人也不愿搬走。这里几乎家家户户都保存着先人用过的雕花床、八仙桌、红橱等家具及古老的服饰、用具,外地文物贩子前来收购,出再高的价钱,他们也不愿意卖。

黄姚镇现有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和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黄姚古代民居蕴含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是广西保存较为完好的明代古镇。明清古建筑保存着300多幢,建筑面积达162200平方米,规模之大,实属罕见。景观建筑也甚多,有亭台楼阁10多处,寺观庙祠20多座,特色桥梁11座。

黄姚镇著名的亭台、楼阁有:文明阁、宝珠观、准提阁、兴宁庙、安乐祠、戏台、风龙祠、佐龙祠、福庆祠、福德祠、护民祠、护龙祠、水口祠、大圣祠、回龙庙、接龙社、吕公社、会龙社、印堂社、天然亭等。

桥?沤ㄖ?有:枕漱桥、锡巩桥、佐龙桥、护龙桥、福德桥、三星桥、天然桥、石跳、黄琪埒桥等。

宗祠文化

黄姚所处的整个贺州地区颇有古风,骑车一路上见到许多人家房屋的门楣上,都贴有红纸黑字的“清白第”、“上党第”字样。黄姚古镇有“司马第”,属莫姓家族,因前人曾任明清府同知,即司马,因而住宅上有“司马第”字样,现古宅仍住四户耕田人为生;另一户据说早年间为武官,品秩不清,皇上送一对石鼓立于门阶两侧,因常常被人骑坐、摸挲,石鼓已被磨平磨光;再一户吴姓人家宗祠,可看出宋朝、明朝、清朝都有人取进士、入仕途,品秩不等。

黄姚祠堂颇多,几乎每个大姓都有自己的宗祠,充分显示出宗族的势力。

在古镇内居住的人们生活富裕,财力充足。特别是清康熙至乾隆年间,古镇人口迅猛发展,经济空前发达。各氏族之间为了加强势力扩充,团结一致对外,更为求得人财兴旺、泽被后代,让自己的势力和财富能世代相传,均纷纷筹集资金在古镇选址建造宗祠。古镇内现有各姓氏宗祠11座,结构规模雄伟壮丽、装饰豪华考究。古家祠、吴家祠、梁家祠都是其中的佼佼者。

各宗祠占地面积一般都在400亩以上。门前修建石阶,然后是宽阔的门廊、进入大门两旁建有厢房,正中是一个大天井,两旁小花园,天井正面是高大宽阔的正座,安放列代先祖牌位和祭祀用品。由于当时建筑工匠都来自湖南,各姓氏宗祠建筑风格基本一致,均采用砖石结构,琉璃构件均采用广东佛山产品,虽历经百年沧桑,仍然金碧辉煌。

有的祠堂里供的牌位非常多,满满地排着,香炉里正烧着淡淡的香。黄氏祠堂里供奉着所有黄氏名人,将上到黄帝下到黄克诚将军在内的有头有脸的黄家人几乎网罗殆尽。

祠内最耐看的当属那些精美的古壁画,虽历经千年却不退色。看祠堂的老伯用清水去擦拭那些壁画,结果却越擦就越新越漂亮!

姓氏宗祠有:梁氏宗祠、古氏宗祠、郭氏宗祠、劳氏宗祠、莫氏宗祠、仙山莫公祠、天佑古公祠、吴氏宗祠、黄氏宗祠、叶氏宗祠。

黄姚是一个值得人们用心去感觉的地方。我们在黄姚呆了一天一夜,却仿佛只窥见了它的轮廓而没有触摸到它的内核。我来过了,却仿佛从来不曾接近,黄姚于我,依然如诗似梦……
 
http://www.tourismtimes.net/bbs/printpage.asp?BoardID=17&ID=84作者:三木

附加信息:

是否接受网友咨询: 否
是否已聘请导游: 否
是否已向旅行社询问跟团价格: 否

相关图片:

版权说明:

本文章版权仍属原作者或已经支付稿酬的合作媒体所有,如传统媒体需要转载发表,请直接与相关版权持有人联系。本文章由网友提交或转载,页面刊出的作者与原作者的一致性无法确认,如果原作者不愿意将作品在本栏目刊出,或发现有与原作不一致的偏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将您的版权信息添加到本文章中,或给予其他的处理。非常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谢谢!

 
网友评论
 
qinglin_(dorothy) 2008年6月8日 15点44分 评分:10
呵呵,我虽然同在昭平,但现在还没有去过,有机会我一定要去的了.能看到这么优美的文章来介绍我们家乡一部分,实在太高兴了!
 
→回复
 
yrqqqqq(今夕) 2006年12月7日 11点54分 评分:10
黄姚古镇,我朋友的外婆就住在那里。我差一点就去了,可惜呀,错过了机会
 
→回复
 
更多文章列表
桂林漓江游记
比北海人更了解北海
桂林、阳朔自助游超详细游记+功略
走近巴马
漓江精华游扬堤---兴坪
桂林阳朔三日精华游记

目的地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