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心的旅程
出发地点:未关联 山西 运城 文庙 游记 同行人数:0人
文章类型:游记 出游时间:未添加 人均费用:0元
出游类型:自助游 享受级别:体验生活,苦中带乐 爱自由旅游网自游人 (VIP) 提供
交通工具:火车为主 目的景点:山西 太原 运城 吕梁 文庙 古城代县 黄河旅游区 晋祠 龙山石窟 天龙山石窟 圣寿寺 天龙山国家森林公园 乔家大院 龙山 圣寿寺 圣母殿 鱼沼飞梁 晋祠公园 金人台 水镜台 双林寺 镇国寺
文章地址:    复制网址    搜索游记攻略    收藏    打印
修心的旅程

自序

许多人为我感到遗憾,因为我竟然没有带相机去旅游.  可为什么要带相机呢?  美丽的图片到处可以找到呀.  带着相机的旅游是眼睛的旅游,而我,  我更愿意用心去看世界.
游记是有趣的体裁,可以是散文,如朱自清的"游仙台";  可以是论文,  如徐霞客的"徐霞客游记";甚至可以是杂文,如柳宗元的"永州八记".我该如何写这篇游记呢?  流水帐而已.  
文者,  载道也.  因而,此篇游记竟是如此的斑驳.想旅游的,可以把它当山西旅游指南,想修佛的,可以从中窥豹一斑,想救国的,可以从此寝食难安,想悟道的,来,我们一起参悟人生.
我用我的心来写心的旅程,不能也不愿压抑我的心,  任意地飞翔去吧.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不读书去行路,  许多地方就由令人赞叹的景点变成了无聊的地方,可读书而不行路,书生就变成了"腐生"了.  酝酿山西之旅已经很久了.  "桐叶封弟"的典故,  "三家分晋"的故事,已经知道很久了,华美的晋祠,浩然的云冈,早已进入我的梦乡,  更不要说神奇的北岳悬空,  五台圣地了.当我完成了心愿,开始写这篇游记时,我又一次无奈地感到,  读书呀,读书呀,我什么时候才可以读书呀?


我定下了6月30日晚9:20的列车去太原(Y219  9:20  北京站).  下午,沈路邀请我晚上喝酒.  本来,  我是不应该去的,可是我明白,很多事过去了也就过去了,  事后是无法补救的.我们叫了辆出租车,  去了个不出名的小店.沈路说那儿的龙虾很好吃也很便宜.  我很喜欢在夏天的晚上和朋友一起吃龙虾喝酒.  在扬州时,  几乎每个星期总有一两天的晚上是这样渡过的.  可惜的是,  龙虾并没有.  店家说,  只有在晚上9点以后才会有龙虾.  我们只能胡乱地吃些了.  当我写到这儿时,突然惊讶的发现,  其实这是一个征兆,  或是一个预示.  因为类似的事在我的整个旅行中一而再地发生了.  然到冥冥中真有逃不过的劫数?
沈路即将去美国读书,对他来说,这可能是他第一次真正的离开父母.  他显得有些惶惶然,而我对未来也没有什么主意,  于是惨惨地很快每人就两瓶啤酒了.昏昏然我上了列车,直赴太原而去.  (在列车上,喝酒的后遗症发作了,我的肚子有写隐隐作痛)
抵达太原是清晨7:30分.  我本来已经通过www.ctn.com.cn  预定了太原的并州饭店.网络上显示的价格是140RMB.当我和并州饭店的客房部经理解说我的预定时,她表示并没有这回事,饭店只接受传真预定.价格也是216RMB.于是我的第一次电子商务的尝试就以失败告终了.有人预言,  今年会有许多网站倒闭.  我同意这个观点.因为现在的网站做的表面工作太多而实际工作太少.其实想想网站真的很适合中国人的个性.中国人实在很擅长表面工作.并州饭店地处太原的市中心,是太原最早的饭店,  比较正规,也比较安全.  饭店提供免费的早餐.我也就住下了.放下行李,洗漱收拾,在饭店吃完早餐,就两手空空地往火车站去了.  

火车站有许多中巴去平窑.10RMB一人.我讨厌中巴,因为几乎所有的中巴都又脏又破.更令人心烦的是中巴总是不断的等客而不发车.我的旅游经验开始发挥作用了.我在火车站附近站着,不断的有拉客的人问我去哪儿,我都说哪儿也不去.你是不能告诉他们你要去哪儿的.否则他们会绑架你上他们的车,经常许多拉客的绑架你去不同的中巴,于是你就能体验到"五马分尸"的滋味了.很多中巴是不能上的.因为这些中巴并没有客,他们会拖延很久很久很久.  所以客人都不愿上空空的中巴.于是中巴狡猾地找了许多托儿,这些托坐在中巴里.于是这些中巴看上去似乎都差一两人就可以发车了.一旦你上当了,上了车想下车就很困难了.没有很多行路的经验是很难看出中巴里那些人是客那些又是托的.瞧,在现在的中国自助旅游是不是有点象唐僧西游呀.没点道行是不行的.否则一部小中巴就能整死你.我站在道路口,等到中巴完全发动了,才突然跳上车,在许多拉客的骂骂咧咧中,绝尘而去.(真是绝尘,北方到处都很赃).记住,跳上车时一定要突然,否则,无数双手会将你结结实实地绑定,至于后果嘛,你一定猜到了.山西的交通实在不好.共产党又不管,于是我再能耐也只好挤在混着各种味道的中巴里,在烈日的关照下,轰隆隆的向古城进发.在中巴加了一次油,补了一次胎后,平窑进入了我的视野.其时中午12:00.

平窑是座古县城,保持了清末的风格.平窑古城墙,双林寺镇国寺都是世界文化遗产.平窑古称"古陶",隶属冀州.当年天定九州时(这是中国为什么又称为九州的缘故)就有了冀州,当然也有我的家乡扬州.春秋时平窑是晋的属地.当"三家分晋"后,平窑隶属赵国.秦代后,平窑隶属太原.  那时的太原又被称为并州.古时的平窑以颜料和漆器闻名,到了清的中叶,平窑竟成为了中国金融的中心.花两块钱,我被一两三轮车拉进了平窑.车夫不断的游说我搭他的车逛逛平窑.经验告诉我,那可是个圈套.跳下三轮车的第一件事就是买地图.买地图是自助旅游的第一要事.地图钱是万万不可以省的.地图越详细越好.仔仔细细看完地图,你就会知道,县衙是不必去的,哪个县城没有县衙呢?文庙不应该去,你会去不许开正门的文庙码?(在中国古时,文庙的正门可是不能随便开的.只有当这个地方出了个状元,此地的文庙从此才可以有正门.此所谓"望孔子之墙靡高,不得其门而入也").武庙也是不用去的.欲拜关帝,可去运城.挑挑拣拣,我直奔"日升昌"票号而去.什么是票号?票号不是银行,票号只是银行的汇兑系统.清朝中叶,商品贸易迅速发展,规模也迅速扩大.由于平窑盛产颜料和漆器,而北京则是颜料和漆器最大的消费市场,平窑和北京的商品贸易十分的活跃.于是,平窑和北京之间的银两运输成为很大的问题.在票号出现之前,所有的银两运输依靠镖运,既费钱又费时还不安全.商品经济的发展为票号的产生提供了客观要求,与此同时,清朝中叶出现了全国性的邮政系统,为票号的产生提供了客观可能.于是中国第一家票号在平窑产生了.它就是"日升昌".  升的繁体字是日字头升字底.而中国的古文又是从上往下写,你仔细看看"日升昌",你就会叹服此家票号主人的"煞费苦心".从上往下读是"日日升日日",从下往上读,依然是"日日升日日".啊,汉字是多么精巧而美丽.票号经营银两的汇兑,费用是从千分之一到千分之五.视路途的远近,数额的大小等等而定.我在"日升昌"里徘徊,"日升昌"并没有什么让人觉得赏心悦目的景致,倒有些问题直得思考.开票号首要的问题是资本.如,票号想解决北京和平窑之间的银两运输的问题,就需要在北京和平窑同时有充足的资金.采用股份制是解决资金问题的最好的方案.事实上"日升昌"是由多位晋商合股创办的.与电子商务一样,票号也必须解决信用的问题.这就是开办票号最大的技术问题.假设某商人交给平窑票号30万两官银,票号给他一凭证,此商人到北京提银,北京票号如何进行鉴权?实际上,"日升昌"票号采用了一系列防伪的方法.首先,  汇兑票据采用特殊的纸张(这和现在的货币的防伪方法是一致的)统一的格式(大小,厚度,布局都一样).  其次,票据采用了水印技术(这与目前的货币采用的技术也一样),各地票号布置的水印各不相同又遵循事先的严格规定.再其次,各地票号术写票据的人永远是同一各人,笔迹是防伪的又一重要措施.最后,当票据书写完毕,对折,加盖骑缝章,对半剖开.一半由汇款人携带,另一半经由国家邮政系统汇出.  提款时,汇票从新会合,必须分毫不差,方可提款.这种方法可以算是对称钥匙加密技术的前生了.经营票号与经营通信网络是一样的.那就是网络必须覆盖近可能大的范围.在"日升昌"的鼎盛时期,其票号分布于全国各个省份,远及日本,韩国,美国和东南亚.在中国的西藏,新疆等地也有其票号,  号称"汇通四海'.据清史记载,,"日升昌"在其鼎盛时期,一年的汇兑金额超过了五千万两白银.
那么,如此庞大的票号系统是如何进行管理的呢?  "日升昌"票号采用了十分合理的股份制."日升昌"票号所有股份由资本股和劳力股组成,共计60股.其中,资本股和劳力股各半.出钱的股东持有资本股,所有员工持有劳力股.股东不能参预经营,员工不能是股东.票号的所有的经营活动由掌柜负责.票号的总号设立三个掌柜.大掌柜全面负责票号的经营,位置等同与现在企业的CEO.二掌柜负责票号的内部管理,作用类似于现在企业中的财务总监和人力资源总监.三掌柜负责处理与大客户以及政府的关系,其作用好比现在企业中的市场总监和公共关系部部长.掌柜大印被分为三块.只有三个掌柜同时认可某一决定,此决定才可以生效.员工和股东平时都没有工资.每年年底进行帐面分红.劳力股与资本股拥有同等的分红权力.换句话说,收益的50%归股东,50%归员工.所谓的帐面分红指只是在帐面上计下某人应得红利,但实际并没有真实的银两发放.这样做的目的是强化资本积累,扩大经营.票号每四年进行一次实际的分红.由于员工并没有工资,所以员工可以预支月钱.年底结算,  从而解除了员工的后顾之忧.资本股可以被继承,劳力股不可以.因此,可以认为劳力股是现在企业中的股票期权.如果是这样的话,当时的这些掌柜们就可以被认为是中国清朝的"知本家"了(不是资本家).不同的员工所持的劳力股是不一样的.大掌柜所持有的劳力股最多.据平窑县志记载,一位大掌柜最多一次分红超过了20万两白银,是当时县令的100年的收入.股东们挑选了第一任大掌柜,大掌柜挑选二掌柜和三掌柜.他们共同挑选其它员工.此后,大掌柜挑选他的接班人,二掌柜决定他的接班人,三掌柜也独立挑选自己的接班人.股东们再也无权干预这一过程.为了限制掌柜们的权力,掌柜的后人可以在掌柜离任后继续享受十年的分红.因此,继任者的能力直接影响了掌柜们后代的生活,掌柜们不得不"知人善任"了."日升昌"票号分布于全国各地,远及西藏,新疆等地,在日本,韩国,东南亚和美国都有自己的票号.但是所有的员工都来自平窑.在艰苦地区的员工持有更多的劳力股.员工每三年轮调一次.此举强化了员工的管理.各地票号每月向总号汇报一次关照工作.来往的信函采用专人专时投送,内容采用暗语描述.例如,北京票号只在每月的一号向总号投送信函,天津的票号总是在二号向总号投送信函.以此来协调各地的工作.在通信极其落后的时代,要管理如此庞大的票号,是十分困难  的.但是,"日升昌"票号前后持续了100多年,并在近50年中担负了全国槽银的汇兑工作.(槽银就是军饷).由此可见,"日升昌"票号的经营是十分成功的.这些成功与它本身所采用的管理体制是密不可分的.常言道"人无三代富,花无三季红","日升昌"票号在清末终于衰败了.清朝末年,战争不断,国库空虚.由于"日升昌"票号担负了"槽银'的汇兑,票号出现了大规模的亏空.(亏空并不等同于亏损).更重要的是英国汇丰银行正式进入了中国,挤占了票号的市场.由于票号经营的业务单一,不提供存贷业务,资本积累缓慢,当各地票号出现亏空,引发挤兑,如日中天的"日升昌"票号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的崩溃了.

仔细浏览着票号的介绍,一个令我心悸的问题潜入我的心头,"日升昌"为什么没有发展成为真正的银行?与这个问题相类似的有许多许多.我们的祖先掌握了很好的算术,却始终没有发展成为数学,为什么?我们的的祖先进行了严格的天文观测,却没有系统的天文学说,哪怕是错误的学说也没有.为什么?我们的祖先建设了良好的教育体系,却阻碍了科学的产生,为什么?我们的祖先不信神,不俱鬼,产生了伟大的哲学,却产生不了系统的方法论,为什么?  多有趣!中国总是与众不同.大多数民族的文字是拟音的,可我们的汉字却象形.当必加索将油画从写实带入写意时,国画正想尽方法弥补不写实的缺陷.国画从来都是写意的呀.希腊文明在奴隶时代就要求民主了,可我们祖先在那个时代进入了"家天下".其它民族都有民族舞蹈,你见过我们汉族的民族舞蹈吗?  太有趣了!你见过有哪个民族向汉族一样把自己的图腾当作自己的玩具?当释伽的圣人成为"佛祖"时.我们的圣人却顽强的宣告"敬鬼神而远之".  李约瑟在其传世巨作"中国科技史"的序言中写到"中国的文明是罕见的早熟的文明,当其它文明由树木渐进地推及至森林时,中国文明却令人惊讶的由森林推演出了树木.正由于这种早熟,中国文明存在着缺陷"

我们的文化真的有缺陷码?这种缺陷是什么?我已经探究了十多年.对中国文化缺陷的思考最初来源于对"文化大革命"的思考.我的父母是那次动乱的受害者,他们时常向我提起"文化大革命".于是我经常想,为什么共产主义会被中国接受?是共产主义改造了中国,还是中国改造了共产主义?毛泽东的出现是历史的偶然还是必然?没有毛泽东,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文化大革命"吗?"文化大革命"只是毛泽东和共产党的错误吗?
我们的文化真的有缺陷码?什么是我们文化的缺陷?
我们的文化真的有缺陷码?什么是我们文化的缺陷?
我们的文化真的有缺陷码?什么是我们文化的缺陷?

在"日升昌"的中堂上镌刻着"舍得"两个字.导游念叨着"舍得舍得,有舍有得,不舍不得,先舍后得,如何舍得!".
我默默无语.
舍得  舍得
有舍  有得
不舍  不得
现舍  后得
如何  舍得
是了!  经营票号也罢,  经营人生也罢,  都是舍得呀.
如何  舍得
现舍  后得
不舍  不得
有舍  有得
舍得  舍得
......
(中国文字中的禅机是了得的,  舍得的神韵可以比拟"红楼梦"的"好了"歌)

出了"日升昌",我又去了两家景点."蔚盛长'是家客栈,"百川通"是家俱博物馆.其实"百川通"里面的家俱都来自南方.因为中国人很守家,家俱自然是要代代相传的.因此家俱的木料就成了评判家俱名贵的最重要的标准了."百川通"中的家俱以"黄花梨"和红木为主.其中有一张床,与我的床相差无几,黄花梨的骨架,红木的床帷,(我的床是海绵木的)在床帷上用透雕的手法精雕细琢了许多典故与传说.导游称这张床值几十万呢,我哂之一笑.平窑是个小城,可满街跑的女孩子却都很漂亮.中午时分,我进了一家小餐馆,店里就我一个客人,招呼我的是一个十八九岁的小姑娘,高挑的个子,瓜子脸上嵌着一对水灵灵的大眼睛,明眸善睐,欲笑还嗲.弯弯的眉毛,小小的嘴,最撩人的是漂亮的腿,修长,有力却曲线柔和.整个人浑身上下透着一股俗俗的朴实,俗俗的亲切.她说她中专毕业了,学建筑装潢的,可很难找工作,就在店里帮工.她还说,象她这样的女孩子平窑多的是,工作很难找.是啊,国家经济正在转轨,问题很多.似乎每个时代都有爆发户,也都有牺牲品,你我是不是呢?

吃完午饭后,我开始向双林寺进发.双林寺的名字来源于佛教故事.相传佛主释迦摩尼在六棵菩提树下涅磐时,六棵树突然合成了两棵.这就是著名的"双林合灭".双林寺在平窑的附近的一个不知名的小村里,没有公共汽车去那儿.我只能包了一辆三轮摩托.对方要价20RMB.我很想压一压价格,可是天气实在太热了(北京那天居然到了42度),司机们都心照不宣地严守同一的价格.其实,我应该显出不打算去双林寺的样子,可炎热的天气,紧张的行程安排(我还要去镇国寺乔家大院),泄露了我的秘密.在正午的烈日下,我坐在三轮上,蹦蹦颠颠地去朝拜双林寺.公路的一边是整齐的麦田,小麦正无精打采地顶着烈日,公路的另一边是铁路.一会儿,一辆列车与我擦边而过,我惊讶地发现,车上载满了火炮.可惜所有的火炮都罩着炮衣,否则,我可以看出是什么型号的火炮.山西总是拱卫京畿的兵家必争之地.最初,山西是长安的南方屏障,后来山西成为洛阳的北方的要塞,现在山西是北京的西面的预设阵地.(另一个重要的预设阵地是张家口).目前,42军驻守太原.

半小时后,我来到了双林寺.在炙烈的热浪中我注视着一片低矮的庙宇,与常见乡间土地庙也无多大的区别,实在找不到"十方丛林"的气象,更糟糕的是那俗气的大红的墙,刺激着我的感觉,使我更加觉得热了.步入山门,寺内空空荡荡,荒草萋萋,一幅衰败的景象.信步向前,四位金刚突然跳到了我的眼前.是四大金刚吗?不象,不象..金刚怎么会没有盔甲,赤裸着上身,分明是四个三晋大地上精壮的后生.  他们的确是天王.青锋剑,混元伞,三灵蛟,雷音琵琶握在他们的手中,为父老乡亲们祈祷着"风调雨顺".他们傻愣愣地,笑呵呵地,在破旧的屋檐下硬是神采奕奕地站了几百年.  庄稼汉般的金刚是比我们现在经常见到的盔甲鲜亮,威武狰狞的金刚显得土气些,可惜再华丽再凶恶的样子也掩藏不了内在胆怯与空虚,唯独这无拘无束的形神更给人自信,更让人尊敬.中华文化越过盛唐开始走下坡路了.表现在佛像造型上就是菩萨们似乎越来越庄重,却越来越呆板.  力量逐渐在消逝,思想逐渐在一至,没有了异端,甚至没有人想做异端了.终于,连菩萨们也千篇一律了,弥乐永远乐呵呵地腆着肚子,"笑天下可笑之人",  于是庄重雄浑的乐山大佛似的弥乐再也不会出现在中国人的梦中了.穿过金刚把守的大门,就进入了嘈闹的罗汉殿.十八罗汉们正在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讲经论道,在十八罗汉的对面是供养人的雕像,他们与罗汉们一般大小,容貌各异,神态祥和,似乎在虔诚地听着罗汉们的布道.在通常的寺院中,罗汉们的神态也多是各异的,但彼此没有什么联系.,这里的罗汉们却是完整的作品,真是"一个都不能少".在崇尚"尊卑有序"的中国社会中,主人与奴仆是不应该一般大小的,只要稍稍注意一下中国古代的名画,你就会发现这一点.(如在"韩熙夜宴图"中,乐伎的身材总比其它人小很多).在这荒芜的双林寺,卑微的人矜持地捍卫了自己的尊严,佛与人平等地站在一起.佛曰"众生皆平等",可是人却自己跪下了.如来高高地坐在大雄宝殿上,座下的韦陀却风头十足.瞧,他昂着脑袋,腆着肚子,瞪着眼睛,嘟着嘴;右臂曲臂前伸,左臂后摆,身体强行扭转,右腿直立,左腿弓步点地,一副不可一世的得意劲儿.也许,他正在飞快的赶往他地,突然被某路神仙叫住了,也许,他正在向我们这些凡夫俗子展示他的威武,也许.......哦,他的确是一位另类的韦陀,脱去了其它寺院中韦陀的文静与秀气,变得如此动感十足,活泼顽皮.双林寺的雕塑折服了我,于是20RMB的车费无足轻重了,盛夏的炎热消失了,惊喜填满了我的心.

欣赏了精美的雕塑后,双林寺还有什么值得说说的呢?那就是佛了.  此次旅行实在与佛有缘,似乎除了平窑与晋祠与佛没有太直接的关系以外,其它景点都是以"佛"为中心的.佛于汉代传入我国.  最早以北方为中心.当时的佛教主体是小乘佛教.后来,达摩来到中国,创立了禅宗,并迅速地向南方传播.最终,以禅宗为代表的大乘佛教兴盛起来,占据了统治地位.于是,中国佛教就有了"南禅北宗'的说法.北方以'净土宗为主,重视清修,严戒律,苦修行;而南方以禅宗为主,强调悟性,多自省,崇点化.尽管佛教兴起于印度,可是印度的佛教与中国的佛教几乎可以认为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宗教.更令人惊讶的是,现在世界上流传的佛教几乎都是中国的佛教.为什么呢?只要你有悟性,看看双林寺就会明白了.在双林寺主殿的两边是一系列的偏殿.各路神仙济济一堂,心安理得地享受着人间的烟火.土地公公和土地婆婆笑眯眯地看着这一乡百姓;关公则永远地红着脸,眯着眼,保佑着这一方水土.地藏菩萨安祥地骑在'地听"上,关注着人间的生老病死,可是他的旁边却侍坐着身穿官服的十殿阎罗.  在双林寺的一角还有一座"姑嫂殿",就更有讲究了.双林寺所有的菩萨都是先用木料扎成骨架,再在骨架外裹上粘土而塑成的.可是在"姑嫂殿"里,两尊塑像中里却包裹着真人的骨骼.她们生前本是双林寺附近村中的普普通通的一对姑嫂,尊长爱幼,相亲相爱,死后被推为"孝悌"的楷模而被当地的人们供奉.后来,我又在镇国寺中又发现了"三君殿",其中供奉了商朝三位贤臣.因为在他们身上体现了"友"的美德.土地也好,关公也罢,菩萨与阎罗都行.就连普通的姑嫂,先朝的贤臣都可以出现在十方丛林中.真可谓'我佛慈悲,普渡众生".离开中国,我们很难发现在某个宗教的修行或祭祀场所会供奉着如此许多与这个宗教无关的神仙圣人.但是在中国,这却是司空见惯的事.它体现了我们中国人一个令人哭笑不得,莫衷一是的性格-"无所持".是啊,我们总不会坚持,总不能坚持,总不愿坚持.是啊,我们总是不停地改变,不停地放弃,不停地忘记.是啊,我们总是能找到自我妥协的借口,相互妥协的平衡点,共同妥协的方法.我们都是妥协的大师;我们都是改造的专家,我们都是融合的艺术家.......小乘佛教传入中国,它要求人们不娶妻,不生子.这怎么行?"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放弃放弃.于是我们'发明"了"居士".你照样可以娶你的三妻六妾,你照样可以子孙满堂,只要你在你的华屋下供奉一尊菩萨,早晚念几句经卷,再施舍些银两,你就是佛门弟子.小乘佛教要求人们苦苦修行.太辛苦了,太辛苦了.嗯,最好有什么方法能让我们不用辛苦就可以成佛.于是,聪明的我们推崇"悟".你可以在名山大川灵性下开悟,你可以在清风明月下悟道,甚至你可以在生色犬马时成佛.小乘佛教还要求我们不饮酒,不吃肉.我们当然会遵循.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于是我们就来个"酒肉穿肠过,佛主心中留".天啦!我们真是天才,我们可以在不遵循任何佛主要求的情况下,成佛了.哪怕是最基本的要求"不饮酒",我们也不愿坚持,也能不坚持,也不用坚持.当我们成功地改造了小乘佛教,大乘佛教就再也不是原来的那个佛教了我们"无所持,所以我们实在看不出供奉如来与供奉土地,供奉关公,甚至供奉贤臣姑嫂有什么不同.既然我们"无所持",我们就只好什么都持了.如来我们敬,土地我们也敬.门上贴着门神,家中请着狐仙,我们中国人才不会关心门神会不会挡了狐仙的道呢.(同样的例子到处都是.缺雨了.我们诚惶诚恐地拜龙王,等到开心了,我们就来"舞龙"了.捉鬼的钟馗在我们的国画中倒经常被小鬼们耍弄.).我们什么都"无所持".于是对什么我们都有方法按我们的传统,习惯将它改造一下.一不小心,我们把共产主义也改造了,于是我们有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江泽民的重要讲话".....于是,"社会主义"变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了,于是我想起了"西游记"."西游记"实在是一本值得仔细阅读的书.很多人认为它矛盾重重,破绽百出,不应该被列入"四大名著".他们错了,他们没有读懂"西游记".唐僧代表了我们的理想.我们中国人也推崇"坚持",也渴望"坚持".于是,什么都不行的唐僧只因为他的"持著"就感动了我们(那些最终评判唐僧师徒四人的佛祖们其实代表了我们的评判原则).猪八戒则代表了我们的现实.这个"悟能"在苏苏服服地路上走时还不时偷看一下靓女,多藏几锭银子,一旦遇到有些劫难,立刻要回"高老庄".成佛固然很好,不成也没什么不好.猪八戒是如此可爱,据网上调查,几乎超过90%的女孩子愿意嫁给他.当师徒到了西天了,自然是论功行赏.我们知道"持著"的困难,所以没有什么贡献,一路尽是累赘的唐僧成了佛,八戒呢?信仰如此不坚定的理应让他继续修行.但是,"没有功劳有苦劳嘛"!.
猪八戒成了"净坛使者".唉!我们最终还是"无所持".就这样,神话一次一次地在我们的周围上演.例如我们规定"只有获得全国象棋冠军的人才可以被评为象棋特级大师".但是许多人下了一辈子都成为不了冠军,怎么办?"没有功劳有苦劳嘛"!,我们特批了几位特级大师."下不为例"哟.可真正"下不为"的是评判的原则.
因为,我们"无所持".我们"无所不持";
我们"无所不持",我们"无所持".
("西游记"是描写中国社会最透彻的一本书.不信,我随便举几个例子.唐僧师徒结构代表了我们中国最常见的机构.一个什么都不会却很有关系的领导唐僧,一个能力非凡却永远只能当副手的孙猴子.领导唐僧既要依靠他,又得防着他,于是唐僧所有的能耐就是念紧箍咒了.这个机构中必定要有沙僧,否则那些简单的枯燥的活谁做?领导是不会做的.孙猴子也不会做,指望那个什么事都偷懒的八戒也是不行的.八戒更不能少.在中国的哪个机构中没有他?再说说那个孙大圣.想当年大闹天空时何等的利害,可开始取经了,随便一个小妖就能把他搞死.为什么?有几个妖精不是从天上,佛主那下来的?看看我们周围,有几个为非作歹的不和政府有些瓜葛?那些妖精的下场如何?没有后台的妖精都被孙大圣一棒打死了,那些从天上下凡的妖精却安然无事,只是打个招呼,又回到天上了.就象"扫黄"一样,发廊肯定得关门,"天上人间"依旧风平浪静.......就此打住)

离开双林寺时已经三点半了.天气依然很炎热.三轮车手不停地劝我乘他的车去镇国寺.我没有同意.镇国寺离平窑还有四十多里地呢?去不去镇国寺呢?我颇有一些犹豫.因为还有一个乔家大院等我去呢.贪婪的我又一次被欲望所俘获.去!我假装不打算去镇国寺,甩调三轮车手.(否则,我几乎不可能去找其它车.搭三轮车去镇国寺实在太慢了.)我租了一辆面的去镇国寺,车费又是40RMB.镇国寺在很荒僻的小村中,少有人至.庙中除了我只有一对夫妇.他们不断地拍摄着寺院的每一个角落.他们来自与广东,自费来到这里,仅仅为了拍下这些寺院,为后人留一些资料.我有些感动.怪怪的,我突然想起了李鸿章的一句话"不想今日,尚有此人".当李鸿章听说邓世昌殉国后说了这句话.次时此刻,我悲伤地悟出了这句话中的绝望和希望.我又一次地用了"悟".  我是中国人.  我们以为传统经过"五四",经过"四五",经过漫长的改造已经消失了,可她顽强地浸泽着我的心.破落的殿宇上荒草凄凄,尘封的彩塑默默注立,阴暗的庙堂遮没了华美的壁画,只有断碑龙槐在述说沧桑.
镇国寺中这棵龙槐枝繁叶茂,寺院的碑记已经很模糊了,我依稀可以辨识出一些文字:龙槐实在有些年头了,连立碑的人也不能说出一二.
呵,这就是"县古槐根出"的恒古意境吧.

离开镇国寺以后,我在国道上拦了一辆去太原的"依维柯"去乔家大院.上车前,卖票的人说车费十元.可是当我上车后,他立刻加价到十五元.我说:"你刚才的话怎么不算数?"他恶恶地瞪着我说:"你的耳朵不好使!".车上坐满了人,只有两个女性.尽管是"依维柯",但空调并没有打开.几乎所有的男的都赤膊.他们面无表情地木木地坐着.我只能屈服了.就十五吧.乔家大院很醒目,在很远的地方,你就能看见一个大大的广告"皇宫看故宫,民宅观乔家".呵,好狂妄的口气.要论天下第一宅第,说什么也是山东曲阜的孔圣人家.在红红的灯笼的夹道欢迎下,我走进了乔家大院.说实在的,这红红的灯笼实在与乔家大院扯不上半点关系."大红灯笼高高挂"的原作是"妻妾成群".这本是发生在南方的故事,被张艺谋移来北方,又加上了这充满象征意义的灯笼.电影出名了,乔家大院也跟着出名了.门票居然涨到了四十.乔家大院是典型的北方民居.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岂不知这一方人也烙印了这一方水土.瞧,南方的财主建起了一座座精制的园林,讲究小桥流水,格调情趣;而北方的巨商则建起了一落落深宅大院,推崇结构严谨,壁垒森严.乔家大院就是由许多小四合院组成的大的四合院.而那些在北方引起乘赞的墙饰,砖花与南方园林比起来,实在不值一提.从空中俯瞰,乔家大院呈现双喜布局.除了有一片很小的花园外,整个大院几乎很难见到绿色.灰墙红框,单调而醒目.站在乔家大院中央,在这炎热的夏天,我却分明看到了一个穿这厚厚棉袄,操着手,裹着围巾的老人,瑟缩地在空空荡荡没有人气的大院中踯躅着.也许北方太冷了,也许北方的自然条件太差了,也许......所有的也许注定了北方人更团结,更实际.更保守.只有在这高高的墙,实实的墙的里面,他们才感到安全,他们才感到踏实,他们才感到温暖.他们永远不会考虑去建一座园林,因为园林太不安全,太分散,也太不实用了.
记得在中兴公司中,北方人,特别是东北人总很快地成为领导,因为他们更擅长处理人际关系,更刻薄地说,他们更擅长拉帮结派.我曾经向我的东北朋友请教过这个问题.他解释到,东北都是很大的企业,他们的父母如果想在那样的企业中有所作为,靠个人能力是不行的,必须依靠关系.东北人从小就更着父母走关系,年纪大了,自然非常了得.现在,在大大的乔家大院,我感悟到了这种浸入了北方人心髓的力量:权谋,关系,......夕阳西下,我簦上了那著名的房顶(又花了十元),惊讶于那简简单单复合起来的美,一个一模一样四合院,四个一模一样四合院,十六个一模一样四合院.......都是一模一样,于是耳边似乎又传来了高亢又苍凉的秦腔......

离开乔家大院返回太原已是华灯初上了.稍事休息后,我就开始琢磨到哪吃些东西.出了并州饭店,就是太原最繁华的'五一"广场,广场上人熙熙攘攘.天气实在炎热,广场上一丝风都没有,可依旧档不住人们的兴致,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谈天说地.  在  广  场  的  一  角  有  一  家"麦当劳",  门  口  排  了  长  长  的  队  伍.  我  有  些  惊  讶,  猜  不  出  发  生  了  什  么  事.  记  得  我  在  新  加  坡  出  差  时,  也  见  过  有  许  多  人  在"麦当劳"  门  口  排  队,  打  听  以  后  才  知  道,  无  聊  的  新  加  坡  人  排  队  是  为  了  买"千  僖  玩  具  猫".  该  不  会  中  国  的"麦当劳"  也  开  始  卖"千  僖  玩  具  猫"  吧?  我  好  奇  地  上  前  打  听:  太  原  只  有  一  家"麦当劳",  大  家  都  在  排  队  等  着  吃"麦当劳"  呢.  天!  这  就  是  太  原,  山  西  的  省  会?

在吴伯萧后面写"晋祠"实在让我有些"班门弄斧"的感觉正是读了他的"晋祠",我才知道了."桐叶封弟","三七分水","马氏坐瓮",等等,等等;也正是读了他的"晋祠",我才对晋祠充满了神往."圣母娘娘"身边的四十二侍女是否美丽依旧?,"唐叔虞"眼前的二十乐伎是否还在演奏?那千年难老的泉水是否青春依旧?这千年的晋祠!三晋的宗祠!

天气真的很热.  清晨,我走出并州饭店,干燥的,热热的空气让人有些慵懒.并州饭店的对面就是308路公共汽车车站.308路公共汽车有两种,一种是小公共,或被称为中巴,另一种是普通的公共汽车.车站上已经聚集了很多中巴,他们正不断地鸹噪着;而公共汽车间隔很久才有一班.这些中巴是不能上的.它们总是不停的等客,就是不开车.去晋祠约需要45分钟.路况很不好.但是这条路明显很重要,因为沿途有许多重要的工厂,太原第一热电厂也在这条路上.我很不能理解为什么太原不好好地修一修这条路.当地人就告诉我说:"早有条好路,快着呢.  可那条路要穿过一个村子.有一次村里人沿途拦车,汽车没停,村里人不答应了,结果村里人与公交公司打了一架,结果是公共汽车改走这条路,村里人也没公共汽车坐了."哦,  原来如此.

突破了各色人等的包围,我终于站在了晋祠公园的门口.如今世界,包装是一定要的.晋祠就被包装成了晋祠公园,晋祠公园的门票是十元,进了晋祠公园才会看到真正晋祠,再交三十元,你才能进入晋祠.哇,敛财有道.其实,如果没有那么多画蛇添足的庭院楼阁,多收我十元也不为过,悬瓮山本来也是个雅致的地方,青山绿水,鸟语花香.可恨的是总有些见利忘义的俗人生生地搭建了些可恶的建筑,败人的兴致.进入晋祠后,一群群导游小姐就围上.通常我从不请导游.她们的对历史和文化的理解会超越我?可有一个小姐实在有些锲而不舍的精神,不停的游说我.价格也从二十元降到了十元.我实在有些不忍心了.罢罢,也就十元嘛!于是我也有了一个导游.

晋祠并不大.最先印入我眼帘的是一座古戏台.名曰"水镜台".戏台空空如野,黯淡无光.导游告诉我,在戏台的四周埋了四口大水缸,这样戏子在台上唱戏,老远就能停见.通常的戏台总是面南被北,可"水镜台"却面向北方.因为戏台上唱的戏都是"献戏",唱给"圣母娘娘"听的.穿过"水镜台",跨过"会仙桥",就来到了"金人台".四个与人等身的铁人昂然而立,守卫着潺潺晋水.看来山西自古缺水.'三七分水"向我们讲述了夺水的惨厉,"马氏坐瓮"有寄托了当地老百姓对水的渴望.金人台上的四位壮士神态各异,栩栩如生.他们都是生铁铸成  ,历经百年风雨,可依旧神采奕奕.据导游说,西北角的金人是从河南黄河边请来的,其余三位都是晋水的保护神.摸模他们可以消灾去祸呢.于是,四位金人在无数善男信女的"爱抚"下盔明甲亮.四位金人是否恪尽职守呢?循"智伯渠"向上而行,凭吊了"三七分水"的池塘,那千年难老的泉水就在眼前了."难老泉",多妙曼的名子."天若有情天亦老",此泉却难老.此名实在很妙,希冀她永褒青春,却起名"难老",比直接起名"青春","常流'之类不知高明了多少倍.我们文化的所有韵味都涵在这难老的名字中了."难老泉"流淌了千年,终究没有等到我的到来.难老啊,难老啊,却最终老去了.导游告诉我,建国后泉水终于被污染了.我望着人造的泉水,不停地叹惜.

难老泉的旁边就是晋祠的主殿"圣母殿"了.好一坐大殿!在千年龙虬的周柏的掩映下,虎踞与晋水之畔.那周柏也是神奇,枝繁叶茂,情深向西.传说本来圣母殿的两侧各有一棵柏树.两述本是联理.不知何年,有高人指出西面的柏树不祥.故西柏被人伐去.东柏很伤心,从那天起,他就不断向西倾斜.这可了得,若大的周柏斜向圣母殿,可要压坏圣母娘娘的呀.天地的造化就是这么玄妙,也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一棵古槐拔地而起,托起了这伤心的周柏.站在圣母殿前的"鱼沼飞梁"上看这大殿,八根立柱顶天立地,两角斗檐飘逸高挑.八根立柱可很有讲究.中间两根最短,外边两根最长,层层张高几许,巧妙地修补了人的视差,使大殿更显威严庄重.构思与著名的雅典的巴台农神庙如出一辙.八条张牙舞爪的神龙盘绕在立柱上.这八条龙可是木工中的极品.常见的蟠龙柱大都采用在原柱上雕刻的方法.而这儿,龙和柱本身就不是一体.每条龙由几十段拼接而成,各段又木楔想连,在婉蜒曲绕于柱上.于是,八龙有了神气.各有各的姿态.这条龙真是"亢龙有悔",龙首下探,也许龙头离柱有些远,四个龙爪紧报力柱;那条龙可谓"潜龙在天",拢头向上尽力挺起,龙尾也用力地翘起,真努力向上攀登呢.每条龙都精雕西琢,一鳞半爪,尽显匠心.可惜年代久远,又没有好好保护,八龙已经有些残破了.山西对所有文物的保护都很糟糕.任这些文物风吹雨打,不加过问.只知道收钱,却不加爱惜,一副败家子的模样.想想我的家乡连到处都是的乾隆碑刻都用玻璃罩加以保护,山西实在不象话.在八根蟠龙柱的后面,大殿的两角站立着两员大将,  足有三米多高.怒目圆睁,威风凛凛.他们都向殿中心倾斜,似在拱卫着圣母大殿.由于年代久远,那年迈的双腿已经支撑不了那健硕的身躯,现在,我们只好用铁架支撑起他们的将军肚了.我问导游他们是谁,导游糊弄我说是哼哈二将.我却依稀记得他们好象是周天子的两位大将.具体是谁只好去查"东周列国志"了.

大殿内圣母娘娘凤冠霞佩,端正而坐,到也无甚可说.四十二侍女各司其职,却维妙维肖.瞧,圣母身边的贴身女官可真不好当,左边的女官正恭手肃立,微偏者头,侧耳倾听,可怜长年如此,右耳竟比左耳大了许多;右边的也不清闲,不停地用眼睛的余光斜眺着圣母,久而久之,一双漂亮的丹凤眼竟有些斜视了.  大殿左侧的第一位侍女一定是位贵妇人,手握钱袋,闲然自得,一副大权在握的模样;右侧的最后一位仕女却紧握扫帚,低头弓背地劳作着.受宠的乐伎果然窈窕娥娜,只不过对着圣母的半张脸笑容可鞠,另半张脸却愁容满面;而那年老色衰的老仕女正永远地妒嫉地看着她,粗陋的衣服,苗条的身段  告诉我们,她年轻时也是如此的风光,岁月不饶人啊.时间在这里凝固了,四十二仕女永远地静静地站在这大殿上,或胖或瘦,或哭或笑,演绎着千年不变的故事

圣母殿的东南是唐叔虞祠.其实这才是晋最早的宗祠.北魏郦道元在其"水注经"中就记载道:"际山枕水有唐叔虞祠".由于圣母是唐叔虞的母亲,而中国的传统又是以孝为先,圣母殿自然成为了晋祠的主殿.现在的唐叔虞祠踞于晋祠的一角,寂寞冷落.前殿是享殿,塑有著名的二十乐伎彩塑.可惜我是乐盲,二十个乐器分辩不了几种,而导游也知之甚少.故索然而去.

在晋祠中还有王氏祖庙,供奉着王氏的祖先,那"鸡犬升天"的王子乔.王氏宗祠是台湾人捐资建造的.台湾人实在有些莫名其妙,一方面决意的要独立,一方面却不停的认祖归宗.我进去看了看,庙里的王子乔"浓妆艳抹","呆头呆脑",哪有一点"凤凰台上凤凰游"的仙气?更败人胃口的是那墙上的壁画,据说是山西大学美术系教授画的,简直是三流的日本浮世绘加劣质的日本动画.见鬼,怎么一代不如一代?现在人的艺术水平竟不如宋代的无名工匠.

王氏宗祠的附近就是台骀庙.台骀是治水贤臣,被尊为汾水神,是我们张氏的三世祖.台骀庙正在重建,殿内有三个年轻人正在为台骀塑像.我观之良久,竟引起了他们的怀疑.有人上来诘难我,我忙赔笑解释.我问他们是哪儿人.他们自称是山西大学美术系的学生.我又问到:"你们做过小样设计吗?"因为我知道,凡大的雕塑都会先做个模型.那人很不屑的睨视了我一眼说"不用,我心中有数."可我才心中有数呢.我的三世祖实在不可能享有圣母的荣耀了.古时工匠是用心去雕塑,所以那仕女们才会那么的灵气十足,可现在这些学生是在工作挣钱,塑出的台骀永远只是泥菩萨.唉,时代的错误啊!

离开晋祠已经是十点多了.天气很炎热,我决定先会太原吃中饭休息一下.由于接近中午,大公共汽车很少,我只得上了一辆小公共汽车.于是,我慢腾腾的往回开,让人很憋闷.回到太原已经是十二点半了.我换了一家宾馆,在火车站旁边.这宾馆比并州饭店便宜些.可我一进房间就后悔了.因为房门上写着:"请您注意安全,......,晚上睡觉时请将贵重物品放在自己的枕边......"我一下子就觉得这儿很不安全.看来,下一次还是不能住在离火车站近的地方.

龙山是吕梁山脉的分支,在晋祠西北.我在宾馆中躲过了中午的烈日后,在下午四点又来到了晋祠.此处有很多面的.早上他们在这拉客上天龙山起码要八十元.可现在已经没有什么客人了.我租了一辆当地的面的去天龙山和龙山.走盘山道最好找当地人,因为他们路熟.车在弯弯曲曲的山路上飞弛,路况很不错.满目碧野清山,暑气自然效去了很多.路真有些险,有几段路竟然是修在山脊上,两边都是悬崖.烈日变得柔和起来,清风在山谷中游荡,我的心也恬然了许多.师傅是山里镇上的,也就三十出头,却是两个孩子的父亲了.他说靠开车一年可以赚四万元,收入还是颇丰的.我问他为什么要生两个孩子,他笑笑说:"大家都生两个."看来,计划生育实在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不过,情况也正在变得好起来,我相信如果是早几年,我遇上的农村人一定会告述我生两个已经是少的了.山上人很少,很安静,似乎连鸟鸣也很少听见.到是山路边隔一段就停一辆高级轿车,车里总会见到一对男女,似乎女孩总是很漂亮.在美人的陪伴下品尝清风绿海实在应该是很惬意的.车在蜿蜒的山脊山开了约一个小时,停在一个几乎没有任何标记的地方.司机让我下车.在他的指点下,我才在杂树掩映下发现了一条石阶小道.他让我给他十元钱,说他要将车开到山下等我.在这时,人彼此就得互相信任了.我得相信他会在山下等我,他也得相信我不会找个差道溜之大吉.但在当时,谁都没有怀疑彼此的信誉.

寂寞的山道上就我一个人.孤独而又闲淡."什么都可以想,什么又都可以不想".难到朱先生当时也象我现在一样很难寻求内心的平衡?好熟悉的感觉!它曾经一次次地出现在我的梦中.我似乎又在重走那峨嵋的山路,也是那样的安静,那样寂寥.转眼间,一座凉亭立于我的眼前.旁边立一石碑记曰:"高欢避暑亭".我竟不认识这位北齐的开国元勋.幸而旁边有碑记述了这位皇帝的生平,也是一位混世魔王.我对五代十国,  南北朝的历史知之寥寥.他日有时一定要研读一下这段历史.在亭中歇息,眼见满目苍翠红红的夕阳镶在碧蓝的天宇中,徐徐清风竟送来了淡淡的松香,我有了点羽化而簦仙的感觉.山道弯弯,崖边突兀起一座高阁.这就是幔山阁了.幔山阁是为了天龙山的弥乐石佛遮风挡雨的.次佛是天龙山石窟的最主要的佛像造型,由四尊佛构成.当中是威仪的弥乐,高约五米,体态庄严.一皱一褶都费匠心.座下护法,弟子,或坐或立,也都法象殊森.从佛的衣饰的精制多变可以想象当时的繁华,真不愧泱泱大国的风范.我顺陡峭的楼梯向上,仔细观查,才发现佛的头与佛身竟有明显的隙缝.原来头已经不在东土了.日寇已经将他们盗去.我们的不肖,由此也可一证吧.依山而下,转眼已到山下.一方十方丛林招引着我.圣寿寺建于北齐皇建元年,原乘天龙寺.里边的雕塑依旧是那么的精美和不拘一格.最令我惊讶的是门口的那两位力士.据说他们从唐代就威武地站在这里,只是不知何时起他们的头没有了.他们几乎赤裸着,只在腰间扎了一块腰围.全身的肌肉是那么的逼真,我竟想用手去摸一下.也许黄土是最适合雕塑人体的.我分明知道他们是有骨胳的,哦不对,应该是骨气.他们还活着,尽管头以失去.他们就象刑天,在"持干戚舞".看看那经络分明的小腿,看看那用力屈伸的脚趾,你就会对现前的观点嗤之以鼻.谁说中国人不会雕塑人体.其实我们以前什么都和西腊精神那么相似,不幸的是我们一次有一次阉割自己,现在依旧在继续.天龙山的神气还多着呢.寺旁是一棵龙虬.高不过一米,年已过千年.我怀疑它最初一定被人刻意的修剪捆扎过,否则它怎么会象盆景.它枝干虬劲,如伞似盖,覆地十多平方米.当地人都说它天生就是这样.倘若真是这样,天地时间真是太神气了.

出了天龙寺,发现司机正在寺外等候.于是开车直奔龙山而去.很少有人去龙山,道路很糟糕,全是土路.我听说龙山有我国唯一的道教石窟,因而就想去看看.我太贪婪了.龙山本来也应该是青山绿水的,可疯狂的采石破坏了一切.据说现在已经不让人采石了,可被破坏的环境已经无可补救了.其实自然如此,人生何尝不是如此呢.可贪婪竟是那么的强大,它蒙蔽了一切,结果我来到了龙山.龙山上到处可见烧窑的大洞和石膏矿洞,破旧丑陋.车停在一石径处.这就是龙山石窟的入口了.师傅业陪我上去了.他说他也从没有来过.山其实并不高,但山径几乎垂直向上,爬起来很累人.好不容易上了山顶,只见一户人家.几个山里的学生也坐在那儿休息.我喘息不定地问他们,石窟在哪儿,他们指了指一处很不起眼的山岩.我手脚并用的爬过去一看,真令我大失所望.石窟很小,最大的也只有一米高.石窟几乎被风化了,我依稀可辨识出'真人"两个字.看来道教终难成大器也是必然,看看这唯一的石窟就知道了.连自己都不认真不虔诚,怎么让别人信服呢?于是,我和师傅又开车颠颠簸簸地下山,在山脚下,我发现了那些学生的学校.那农校,校舍也很整齐,现在已经放假了,空无一人.我想,如果下雨,这些学生和老师一定很不舒服,因为路实在太泥泞了......

清晨,我匆匆在酒店中吃完早餐,直奔长途汽车站而去.车站内有无数拉客的混子.他们一遍又一遍地问我去哪儿.我一句话  
作者:zhangliyang

附加信息:

是否接受网友咨询: 否
是否已聘请导游: 否
是否已向旅行社询问跟团价格: 否

相关图片:

版权说明:

本文章版权仍属原作者或已经支付稿酬的合作媒体所有,如传统媒体需要转载发表,请直接与相关版权持有人联系。本文章由网友提交或转载,页面刊出的作者与原作者的一致性无法确认,如果原作者不愿意将作品在本栏目刊出,或发现有与原作不一致的偏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将您的版权信息添加到本文章中,或给予其他的处理。非常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谢谢!

 
网友评论
 
yudali070707(四海) 2008年4月14日 11点30分 评分:10
很遗憾,没有介绍一下关帝庙!
 
→回复
 
izyguest(爱自由旅游网自游人) (VIP) 2006年2月6日 10点15分 评分:10
写的较实际,没去过,看了,跟去过了一样。
 
→回复
 
更多文章列表
北京背包客31小时代县游
太原游
山西省阳泉市盂县滹沱河漂流
2009年元旦山西旅游
龙飞凤舞山西游
山西旅游攻略

目的地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