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江春色来天地之三伟哉都江堰
出发地点:未关联 四川 成都 都江堰 游记 同行人数:0人
文章类型:游记 出游时间:未添加 人均费用:0元
出游类型:自助游 享受级别:体验生活,苦中带乐 爱自由旅游网自游人 (VIP) 提供
交通工具:火车为主 目的景点:四川 成都 内江 都江堰 人民公园 玉垒山公园 世界乐园 温江公园 离堆公园 张大千纪念馆 二王庙 伏龙观 飞沙堰 李冰石刻像 鱼嘴 宝瓶口 朱德故居纪念馆
文章地址:    复制网址    搜索游记攻略    收藏    打印
锦江春色来天地之三伟哉都江堰


到成都,不能不去都江堰,因为那是成都平原的生命之源。成都平原整个呈西北高东南低,顶端在灌县。发源于千里雪山的岷江,从灌县城西的关口倾泻而出,沿着坡度直奔南部的崇庆、温江、新津一带。在那江河横溢的年代,人或为鱼鳖。而自李冰主持修筑了都江堰,滔滔岷江被一分为二,部份江水改流东向,实现了兴利除害:川西平原的南半壁不再成为汪洋泽国,北半壁则免除了长年干旱之苦,川西十县遂成沃野千里,“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这个战国时期兴修的宏大水利工程,经历了2200多年的岁月沧桑,至今仍然发挥着它的巨大作用,在中国,只有四川的都江堰和广西的郑国渠,在全世界也是极为罕见,我们不能不叹服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能。巧夺天工也好,鬼斧神工也好,都不足于赞美都江堰工程的奇伟和巧妙,而水旱从人,泽惠千载这些平常的语言倒是对都江堰工程千秋功业的如实评价。

都江堰

都江堰位于四川灌县(现为都江堰市)城西,南距成都55公里。远在公元前250年的战国时期,由秦昭王时蜀郡郡守李冰主持修建。都江堰地处岷江中游,工程规模宏大,布局慎密合理,结构相当科学,兼有排洪、灌溉、航运、漂木等多种功能,是中国古代最大的古堰,也是两千多年来一直效益不衰的水利工程,被称为古代水利的灿烂明珠,也是世界水利工程中极为罕见的奇迹。
整个工程包括鱼嘴飞沙堰宝瓶口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渠首工程位于岷江中、上游交界处,鱼嘴像一把匕首伸入江心,把汹涌的岷江水分为外江和内江。外江是岷江正流,主要用于泄洪,内江水则通过宝瓶口引入成都平原灌溉千万亩农田,并提供成都及其附近城镇的工业和生活用水。宝瓶口是一个人工开凿,仅有10多米宽的狭小进水口,因其形状酷如瓶颈而得名。在都江堰工程中,宝瓶口起着控制内江水量的作用,是整个都江堰工程的关键枢纽。都江堰工程所以能二千多年不毁不损、长期发挥效益,其奥秘主要有三:一是由于宝瓶口是从玉垒山峰腰地带的岩石中开凿出来,两崖岩石异常坚固,不怕洪水冲刷,也不怕漂木碰撞,为都江堰工程的分水口提供了“质量保证”。二是都江堰渠首工程通过鱼嘴分水堤、宝瓶引水口和泄洪排沙的飞沙堰的有机配合,使内外江的水量始终按四、六分成,即洪水时内江四成,外江六成,枯水时外江四成,内江六成,保证灌区既有足够的水源,又不至于发生水灾。宝瓶口的北岸岩壁上有着古人凿刻的几十道横道,名叫“水则”,是我国最早的水文标尺:水过十六划为洪汛期,过十九划则为警戒水位。古人在宝瓶口上方用竹笼卵石砌成飞沙堰和人字堰,水过十六划,就会从二个排洪道溢出,洪水直入岷江主流;特大洪水时,飞沙堰会自动崩塌泄洪,不让过多的水进入宝瓶口。三是飞沙堰的“飞沙”作用保证了宝瓶口不致淤塞。为排泄内江多余的水量和泥沙,古人在内、外江之间的金刚堤上开出一条宽约30多米的浅槽。利用岷江河道的弯曲度,巧妙地借用了流体力学的原理,使内外江泥沙排泄量的比例与水流量成反比,大部分泥沙和多余的水通过鱼嘴和飞沙堰排入外江。残留在内江的泥沙则通过每年冬季的岁修加以清除,保证了宝瓶口的畅通无阻,许多前来考察的外国专家对工程高度严格的科学性钦佩不已。

伏龙观二王庙

都江堰一带风景优美,有不少名胜古迹,也是一处十分理想的游览胜地。开凿宝瓶口时,从玉垒山麓分离开去的一个小山包被称为“离堆”,现在整体作为一个公园,称为离堆公园伏龙观建于离堆北端,传说李冰治水时曾降服孽龙,并把它锁在离堆下的伏龙潭中。后人立祠祭祀,北宋初改名伏龙观。南宋帅蜀的诗人范成大在《离堆行》诗中写道:“残山狼石双虎卧,斧迹鳞皴中凿破。潭渊油油无敢唾,下有猛龙铨铁锁”。伏龙观有殿宇三重,亭台楼阁布局紧凑,且顺山势逐级长高。前殿正中安放着一尊1974年修建外江节制闸时从河床中挖出的李冰石刻像,石像造于东汉灵帝初年,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圆雕石像,非常珍贵。这尊大型圆雕石刻像高2.9米,重约4吨,底部还有一个插入基座的榫头。石像的衣襟两侧有阴刻题记三行,中为“故蜀郡李府君讳冰”,左右为“建宁元年(168年)闰月戊申朔廿五日都水椽尹龙长陈壹造三神人珍水万世焉”。这段短文不仅为鉴定李冰石像的刻造年代提供了直接证据而且提供了还有两尊石像的线索。后殿陈列有都江堰灌区的电动模型。伏龙现的左侧是宝瓶口,江水奔腾澎湃,气势磅礴。观后最高处建有观澜亭,两层八角,凭栏远眺,可见鱼嘴、索桥及岷江激流、西岭雪峰。离椎公园内有纪念朱德元帅的兰园,还有一株三国时代种植的古柏,据说是形影猥琐却又聪慧过人的张松手植,但也真伪维辨。
二王庙在都江堰岷江东侧的玉垒山麓,是古代人民为纪念李冰父子治水功绩而建,初建于南北朝,名崇德祠。宋代以后历朝都封李冰父子为王,改称二王庙。现存建筑为清代重修。庙宇依山取势,宏伟秀丽,环境幽美。大殿及后殿内有李冰及二郎塑像。柱上有联:“东流不尽秦时水,西望长陪太守祠”,表达了后人对李冰父子的敬慕之情。庙内石壁嵌有李冰及后来历代治水经验格言碑刻:“深掏摊,低作堰”、“遇湾截角,逢正抽心”等,通称治水三字经、六字诀,忧国忧民的拳拳之心溢于言表。后殿左侧有现代画家徐悲鸿、张大千、关山月等在民初绘制的天马、玉女、黄粱梦等碑刻。整个建筑依山取势,高低错落,朱檐飞阁,雄峙江边。更兼四围古木参天,林荫蔽日,风景独好。
二王庙前岷江上有一座横跨在内江和外江的分水处的古老竹索桥,名叫安澜桥,俗名索桥,古名珠浦桥,它是一座我国西南山区常见的传统悬型桥。旧时以木桩拄石为墩,用粗如碗口的竹缆横飞江面,上铺木板为桥面,两旁以竹索为栏,全长约500米。远眺索桥,宛若跨江蛟龙。索桥始建于宋代以前,明末毁于战火,清嘉庆年间重修。民间传说是清塾师何先德夫妇倡议并募捐修复,因地方官吏吞没桥款而未果。何急起揭露而惨遭杀害。此事激起民愤,复推举何妻续修,索桥乃成,后人名之曰夫妻桥。今川剧犹有此剧目,民间也有故事流传。1974年修外江水闸时,因工程需要,桥址下移100多米,并将竹索改为钢缆,承托缆索的木桩桥墩改为混凝土桩。远看如飞虹挂空,又像渔人晒网,形式十分别致。漫步桥上,西望岷江穿山咆哮而来,东望灌渠纵横,都江堰工程的概貌及其作用,更是一目了然。  



作者:sunmg

附加信息:

是否接受网友咨询: 否
是否已聘请导游: 否
是否已向旅行社询问跟团价格: 否

相关图片:

版权说明:

本文章版权仍属原作者或已经支付稿酬的合作媒体所有,如传统媒体需要转载发表,请直接与相关版权持有人联系。本文章由网友提交或转载,页面刊出的作者与原作者的一致性无法确认,如果原作者不愿意将作品在本栏目刊出,或发现有与原作不一致的偏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将您的版权信息添加到本文章中,或给予其他的处理。非常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谢谢!

 
网友评论
 
目前,没有 网友评论 等信息,您可以成为第一个对它发表评论的人
更多文章列表
疯狂省钱峨眉山七日游
2009年8月四姑娘山游记
2008年10月九寨行
金秋再游喇叭河
东拉山彩林游
二郎山风景名胜区喇叭河森林公园一日游

目的地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