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的日月——品味香格里拉
出发地点:山西 太原 云南 迪庆·香格里拉 3日自助游 同行人数:3人
文章类型:游记 出游时间:2005年8月9日-8月12日 人均费用:1500元
出游类型:自助游 享受级别:体验生活,苦中带乐 jia 提供
交通工具:飞机为主 目的景点:云南 迪庆·香格里拉 梅里雪山 松赞林寺
文章地址:    复制网址    搜索游记攻略    收藏    打印
心中的日月——品味香格里拉

 
  飞机把我带到了这个熟悉而又喧嚣的城市,外面天空阴云密布,四周下着瑟瑟的秋雨,一种烦躁和紧张感油然而生。睡在床上,思绪久久不能平静,美丽的香格里拉,那山、那水、那一草一木,那蓝天里的一朵朵白云,又一幕幕浮现在眼前……
 
    每年的黄金周假期,公司的同事们总是相约一起出行。我曾经游览过国内的许多名山大川,又曾领略过不同的异域风情,但总觉得过后缺少一丝回味。前不久我得到了一本英国人詹姆斯.希尔顿写的那本书《失去的地平线》,读罢总有一种莫明的冲动,这次利用假期,大家不谋而合,一起踏上了这次神秘的香格里拉之旅。
 
    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已经缩短了人们的空间感,飞机把我们带到了昆明,我们立即马不停蹄地坐上了去往香格里拉的长途汽车,一路上崇山峻岭,高原地貌让久居城市的人们心旷神怡,在古城丽江经过短暂的停留,我们一行又继续前进了,崎岖的盘山公路,陡峻而挺拔,山间的水势时而似涓涓细流,时而是震耳欲聋,老天爷也似小孩子的脸,时而蓝天白云,时而倾盆大雨。汽车一路颠簸,让我也昏昏欲睡。突然,山轰谷鸣由远而近,仿拂天赖之音,我们来到了著名的虎跳峡,只见两岸峭壁连天,如刀劈斧剁一般,峡谷中礁石林立,金沙江水在其间永远地跳跃,回奔侧涌,漩涡漫卷,其气势让我从心底里赞叹上帝的鬼斧神工。一阵感叹之后,导游告诉我们下面我们就要前往香格里拉的所在地中甸,经过虎跳峡这个序曲,想着香格里拉这块神秘的大幕就要拉开,我的心情似奔腾的江水久久不能平静,香格里拉,我就要来了。
 
    又翻过一座高山,眼前突现一片草原,蓝天里朵朵白云,阳光下,马儿在悠闲地吃着草,到了,我到了,魂牵梦萦的香格里拉,我来到了您的身边,遍野的狼毒草,格外妖艳,似在向人们召唤。我们停留在那帕海,眺望远处的高山,聆听那静静的湖泊,草原上许多人在放纵地策马扬鞭,我独自在这绿色的海洋里徊徉,远远看着那神秘飘扬着的经幡,还有在那经幡下悠闲的藏民,蓝天白云之下,在这绿草碧海中,人与自然是多么的和谐。此时此刻,我想起了我的故乡,想起了悠悠南山下的陶渊明,想起了他那著名的《桃花源记》,日出而耕,日落而息,在几缕炊烟下,伴随着牧羊童的牧声,陶公的生活可谓休闲,但他的心境在这美丽的画卷下是何等的渺小,追求自然,享受宁静,我们又是多么的幸福。
 
    我们一行又参观了嘎丹松赞林寺,古朴的寺院,虔诚的喇嘛,望着那慈祥的活佛,听着那神秘的转世灵童传说,我们的心灵似乎受到了震撼,从他们那神圣的目光中,我看到了一种信仰的力量。我们可以没有华丽的衣衫,可以没有美味的佳肴,可以没有高度发达的物质生活,但如果人们失去了信仰,失去了赖以生存的精神支柱,世界将是多么可怕,神圣而科学的信仰可以创造一切。望着那些口中念念有词的喇嘛,你们在祈求什么?看着他们那平和的神态,这分明是在告诉我们,但愿世界永远和平,人与自然永远和谐。
 
    离开香格里拉的时间越来越短了,我的心情也格外复杂起来,在碧塔海,顺着圆木搭成的林中小道,呼吸着山间沁人的空气,人与自然宛若浑然一体,远望山下那碧绿的湖水,几页小舟在泛漾,犹如人间仙境,我真想掬它入口,时刻带在身边,不管是在天涯还是海角,不管是在春风得意是之时,还是在失意落泊之际,在我的记忆里,在我的内心深处,总是保留着这一幅美丽的山水画,看到她,我就会想起美丽的香格里拉,想起了碧塔海,还有那辽阔的那帕海草原。
 
    归途总是叫人们那么依恋,人生苦旅虽是那么漫长,但品味香格里拉,人们对生活又是那么地期盼和憧憬,生活哲学就是在于人们对生活的不断探索和追求,心灵净化就在于人们对生活的不断体验和品味。
 
    别了,我的香格里拉!

附加信息:

是否接受网友咨询: 否
是否已聘请导游: 否
是否已向旅行社询问跟团价格: 否

相关图片:

版权说明:

本文章版权仍属原作者或已经支付稿酬的合作媒体所有,如传统媒体需要转载发表,请直接与相关版权持有人联系。本文章由网友提交或转载,页面刊出的作者与原作者的一致性无法确认,如果原作者不愿意将作品在本栏目刊出,或发现有与原作不一致的偏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将您的版权信息添加到本文章中,或给予其他的处理。非常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谢谢!

 
网友评论
 
yichuolamu(蓝蓝的) 2005年11月18日 16点53分 评分:10
夏季牧场

沿湖走了大约两个小时,前面是一片开阔地,我们进入了又一个叫“措盆”的牧场,呈现眼前的是虔诚的信徒们插挂起来的一排排、一串串五彩的经幡,微风中飘动的经幡,好像在与白云窃窃私语,又好象在湛蓝的苍穹下为这片森林、为这片牧场、为牧场上的牛羊,还有为我们这群环保主义者祈祷着……湖边是一片辽阔的草原,柔软的草地上大大小小的羊群与身着鲜艳服饰的牧民,构成了一幅流动的图画。牧民偶尔轻甩一下牧鞭,几声悠扬的呼哨穿过森林,掠过天际。温顺的牛羊儿埋头吃草,恍如亲吻着绿色的草地和五彩的鲜花。
更迷人的是湖泊,湖水清澈透明,由于深浅不同,一汪湖水竟呈现出层次丰富的蓝色,那种湛蓝,真如碧玉般的可爱。忍不住掬起冰凉柔滑的湖水洗脸,顿觉面目清爽,心旷神怡。
这个跌落在森林中的湖泊,水源来自周围的雪山、森林。由于湖域宽广,沿湖走了两个多小时,仍然很难窥见它的全貌,因为它不是一个规整的湖泊,它傍着山,像一条河,在山谷中随意流淌,在绿色的草甸和森林中撒满柔情。
湖边的牧场上,成群的野鸭飞来栖息,繁殖后代。湖泊周围常有狗熊、野牦牛、山驴、岩羊、狐狸、獐子、旱獭等野生动物栖居,湖中盛产高原的裂腹鱼类,湖区还产虫草、贝母、雪莲等名贵药材。
湖被藏民视为神的化身并称之为圣湖。湖中的鱼多得伸手就能抓到。
湖的南面是一个叫“措盆”的牧场,与我们要去的地迪吉塘牧场,仅有一山之隔。由于湖水的滋养,这里的草非常茂盛,是初春的天然饲养场,因而每年牛马产仔都要搬到这里。传说湖里有“神驹”,当母马在这里交配时,望见湖中的神驹,由于意念的作用,会产出骏马。带我们到迪吉塘牧场的老乡鲁茸培楚告诉我们要翻过约5公里长的山坡地才能到迪吉塘牧场。
从“措盆”牧场至迪吉塘的这段路程,沿途苍松修竹,绿阴浓浓,啾啾鸟鸣不绝于耳。随着山势的逐渐升高,映入眼帘的便是高山灌丛和草甸,同行的老外珍纳说:真想在草甸上盖一间小木屋住下,等待杜鹃花仙子下凡。此时,只见草甸四周的小山岗上一树树、一丛丛、一片片粉红、淡黄、雪白、靛紫等各种色彩的杜鹃竞相绽放,仿佛在大自然中比美。远远望去,好似在翠绿的山坡上铺了一层五色的彩缎。仔细再看那些花朵,有的含苞待放,饱满的花蕾上露出一张樱桃小嘴,有的亭亭玉立,啊娜多姿,又带几分害羞的姿态,隐藏在绿叶背后;有的大大方方,自由自在,露出笑脸,立身于大庭广众面前……此时来自都市的几位项目合作者集体“醉倒”在花海中……
鲁茸培初告诉我们,在整个森林中,杜鹃的花期虽然不满两个月,但从每年的4月中旬开始到6月底顺着山地海拔高度依次相继绽放,整个牧区的杜鹃花期达两个月之久。
一行人跟着鲁茸培初穿过花海,走了一段下坡路,进入了迪吉塘牧场。
远远望去,牧场的尽头,逶迤的薄云紧贴着黑色的牧棚,清风抚过草地,微微拂动牧棚上袅袅炊烟,旋即向杂木林吹去。牧场上碧蓝的小溪,放在安静的青草之中,岸边的小花在水中和上面一半一半呈着对称的图形,随微风水流一错一错的,映在水中的树影也随微风动来动去,仿佛一会向你的方向来,一会儿又去了他的方向,孩子们和牛羊也在水中映着,把世界的颜色变得有如飘在空中的经幡。蓝天上白云缓缓游动,草原上格桑花与一些不知名的花草簌簌低语,仿佛在说,一群不速之客闯进了我们的领地。牧棚旁藏獒的狂吠声由远而近,若有若无。我们仿佛走进了童话的世界,一行人扔下行旅,跪倒在草甸上尽情地呼吸草的芬芳,感受风的轻柔,谛听鸟的鸣啭,目睹鲜花的舞姿……
迪吉塘牧场是尼汝村夏季最大的一个游牧草场,大约有20多平方公里,在6月到9月期间在这个牧场放牧的有20多户人家。整个牧场放养着几千头牲畜。后来牧民告诉我们,仅牦牛就有2000多头,犏牛、黄牛也有上千头,还有300多只羊,200多匹马,每户都有几十头猪。
到过迪吉塘牧场的人,相信都会被迪吉塘宽阔的草原和草原上那成群的牛羊组成的优美画面所吸引,特别是那草原上奔跑的马儿,以及马背上扬鞭高唱的姑娘小伙,那份自由奔放,让人深深感动。

温馨的牧棚

我们借住在永宗奶奶的牧棚里,那是一间用木头架起的门框低矮的木楞房,牧棚里可容纳五、六个人,牧棚的中央是用石头和泥巴搭成的灶台。在牧区每一个牧棚里都有一个灶和一堆火用来生火烧茶,还有取暖。牧棚顶上留有一个狭长孔隙来释放烟气。那个通风口可随意关上。牧棚不受雨雪影响。牧棚里有炊具、打酥油茶的茶桶、打奶子的木桶和马鞍、毛包等等。棚内四周搭着高高的台子,上面堆放有粮食和箱子之类的东西,自然而然也可以挡风。按照牧人的习俗,火塘的右边是女人和孩子的天地、包括睡觉。而左边即是男人们的席位。牧归的牧人们就按照以上习惯围着火塘,点着松明进行别有情趣的晚餐。牧人们的主食是糌粑和肉。有时也偶而煮面团粥或米饭。
由于牧民们没有一个固定的住所,春夏秋冬四季都处于从这个牧场到另一个牧场的游牧当中,不需要更多家俱,唯一称得上家俱的要算藏语叫“毕登”的一种座垫,过去一般这种坐垫外皮是用揉过的牛、羊皮缝制的,里面都装獐子毛。最近几年,这些东西也就根本弄不到,于是外皮用买来的彩带,里面就装剪碎的破烂布或塑料编织带。在牧场上,牧民们最忌讳丢塑料用品,因为这些是牛的天敌,现在大家都把用过的塑料编织带剪碎了装进去,这种办法既减少了环境污染,又经济适用。这种“毕登”,用途很多,白天它是牧民的靠背或坐垫,晚上牧民们用它来当垫棉,在牧场上几乎家家都有。
跟牧民聊天时才弄清,原来牧棚里住着的不是一家人,是由三户人家拼伴组成的。一个是年愈七十的叫永宗卓玛的老人,可能是长期生活在牧区的原因,或许是牧区的水土养人吧,永宗卓玛老人看上去面色红润,精神很好,要比她的实际年龄年轻很多,行动也很利落。老人穿着一件厚重粗笨凝满风沙油垢的黑氆氇藏袍,藏袍从腰部直坠脚背,看上去一如草原夜色,但却丝毫不影响老人的行动。另一位是一个二十刚出头的英俊伙子,叫阿孜拉,听说我们到牧场的头一天,他在尼汝村里的妻子刚生了一个女儿,他已是一位年轻的爸爸,由于牧场上太忙。一时走不开,这位年轻的爸爸还未回村看望女儿,显得有些遗憾,但却满脸洋溢着幸福。另一位是美丽的卓玛,盘在头上的七彩丝线,仿佛雨后的彩虹,美丽的脸庞象月亮一样明媚。上身的红绒短衫便成了夜色中的灼灼篝火,她蹲着,在小黑山般的牦牛腹下挤奶,蓦然回首冲我们一笑,其情憨然。见了照相镜头,又赶紧用沾了雪白奶浆的手遮住脸庞,那脸,像只熟透的红苹果。此时不由想起六世达赖那首烩炙人口的诗句:在那东方高高的山尖\每当升起那明月皎颜\玛吉阿米醉人的笑脸\会冉冉浮现在我心田。
听说我们要借住在她们的牧棚里,显得非常高兴,热情的忙着为我们准备吃的。晚餐很简单,酥油茶、糌粑和几个烤透了的洋芋和几片用荞麦粉做成的干饼。糌粑要蘸着酥油茶捏成小团,外来的人通常捏不成,只能湿漉漉、油汪汪地囫囵着送进嘴里。这种食物在这里是最普通也最常见的,据说其高热量是为了可以对付酷寒和重体力劳动。
一顿晚餐我们犯了两次禁忌。我们拿出从县城买来的牛肉,在火苗上烧烤,永宗奶奶说不要在火上烤,我不明白是什么意思,后来才弄明白,我犯了牧民的禁忌。牧民认为烤肉,特别是直接用炉火的火苗烤生肉会激怒灶神。这样做的人将因受到惩罚而染上疾病。在牧区直接在火苗上烤肉,还会引来森林里的野兽和引起天气变化,如下冰雹等。
接着昆明来的小马,也因不会喝酥油茶犯了一个禁忌,她喝了一杯就说喝不来不喝了。
牧民认为在一个人家中作客,只饮一杯茶是不吉利的,总是要饮上两杯、或在杯中稍加一点,以除掉晦气。
我们不知道在藏民的生活中有这么多的禁忌,我暗暗告诫自己,今后得学着民俗专家的样,小心从事才不会犯忌,并决心多问一问牧区的老人,出一本有关牧民禁忌的“书”。

牧棚里的文化沙笼

在温暖的牧棚里,喝着酥油茶与牧民们聊着和酥油茶一样滚烫的话题,聊着牛群、羊群,聊着聊着,聊到了茶文化。同行的藏学研究专家,茶马古道的命名者之一的王教授,仿佛特别激动,捧着喷香的酥油茶,话匣一打开,就收不住了,从茶在藏区的传说,谈到酥油茶的制作、再到茶的功效等。这对我们来说却是一次生动形象的关于茶文化的培训。
他首先给来自美国大自然保护协会昆明办事处不会喝酥油茶的小马上了一课。他说:在藏区酥油茶是必不可少的饮品,象你们刚到藏区的内地人,要适应高原环境,首先要过生活关,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不能不喝酥油茶。由于牧区群众的日常饮食以牛羊肉和糌粑为主,很少食到瓜果蔬菜,茶里含有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部分维持了人体营养的均衡。因此酥油茶一经产生,便流传至今,并成为藏族人民日常生活中重要组成部分。酥油茶还是年轻人恋爱的媒介,流行在中甸的“茶会”,可以说是一次公开的集体恋爱,最为农牧区的年轻人所喜爱。
为了适应高原寒冷的气候和露天甚至于风雪里放牧的生活,牧民们最需要的是一种御寒保暖的热饮,这样,酥油茶就应运而生了。酥油茶有各种制作方法,一般是先煮后熬,即先在茶壶或锅中加入冷水,放入适量砖茶或沱茶后加盖烧开,然后用小火慢熬至茶水呈深褐色,入口不苦为最佳。在这种熬成的浓茶里放进少许盐巴,就制成了咸茶。如在咸茶里再加一片酥油,使之溶化在茶里,就成了最简易的酥油茶。更为正统的做法是:把煮好的浓茶滤去茶叶,倒入专门打酥油茶的茶桶,再入酥油和适量盐巴,上下捣动,使酥油、浓茶和食盐充分融合为一体,然后倒入茶壶里,放在火塘边加热,或马上饮用。酥油茶醇正芳香,既可解渴,又可滋润肺腑,还能产生较大的热量,所以特别适合藏族人民高原御寒的需要。另外,在藏区,无论到任何一家,热情好客的主人都会拿出家中最好的酥油茶、恭恭敬敬地捧到客人面前,客人不能轻易拒绝,至少要喝三碗,以表示对主人的尊重。喝酥油茶的规矩,一般是边喝边添,每次不一定喝完,但对客人的茶杯总要添满,假如你不想喝,就不要动茶杯,如果喝了一半,再喝不下了,主人把杯里的茶添满后,你就那么摆着,告辞时再一饮而尽,这样才符合藏族人民的习惯和礼貌。
小马问:藏区有茶树吗?早就听说过茶盐不分家的说法,这又有什么讲究?
接着王教授给我们讲了关于茶叶是怎么传入藏区的传说和茶盐仙女的故事。
小鸟送茶的传说:从前,国王都松莽布支得了一场重病,当时吐蕃没有精通医道的医生,国王只能注意饮食行动,加以调理。当国王安心静养时,王宫屋顶的栏杆角上,飞来一只以前没有见到过的美丽的小鸟,口中衔着一根树枝,枝上有几片叶子,在屋顶上婉转啼叫。国王看见了小鸟,开初并没有注意它。第二天太阳刚刚升起时,小鸟又飞来了,还和前一天,一样啼叫。国王对此情景不禁犯疑,派人去查看,收小鸟衔来的树枝取来放到卧榻之上。国王发现这是以前没有见过的树,于是摘下树叶的尖梢放入口中品尝其味,觉得清香, 加水煮沸,成为上好饮料。于是国王召集众大臣及百姓说:“诸位大臣及平民请听,我在这次病中对其它饮食一概不思,唯独小鸟携来的树叶作为饮料十分奇妙,能养身体,是治病之良药。对我尽忠尽力的大臣们,请你们去寻找这样的树长在何地,对找到的人我一定加以重赏。”吐蕃的臣民们遵命在吐蕃的各个地方寻找,俱末找到。大臣中有一名最为忠心、一切只为国王着想之人,沿着吐蕃边境寻找,看见汉地一片密林笼罩紫烟,就前往该处。他心想,那边密林之中,必定有这样的树木。密林的这一边,有一条大河,渡不过去,却隔着河望见那种树就长在对岸林中。大臣想起国王之病,决心冒险过河。此时忽然有一条大鱼在他面前出现,游过河去,使大臣看到河面虽然宽阔,但水深并不足以淹没人,心中大喜,就沿着鱼游过的路线涉过大河。大臣到达密林之中,只见大多数都是小鸟带来树枝的那种树,心想,这必定是鱼王显现,为我引路。他欢喜不尽,采集此树树枝一捆。又思量道,此物对我王之病大有效用,中间道路如此遥远,若有人来帮助背负, 或有一头驮畜岂不更好。想到此处时,忽然有一白色母鹿,不避生人,跪到身前,大臣想:此鹿或者可以驮载。乃试验之,果然如愿。于是收此树枝让母鹿驮上一捆,大臣自己背上一捆返回。路上跋涉,非止一日。一月之间,母鹿驮载,直送大臣到达能望见王宫之处, 吐蕃大臣在此处召集民夫,收树枝送到国王驾前。国王十分欢喜。对此大臣重加赏赐。 国王疗养病体,亦大获效益。”


 
→回复
 
更多文章列表
大理丽江五日游精品游!!!!!!
一路穿行在香格里拉1
四月的匆匆丽江之旅
丽江旅游的几点建议
DREAM OF OLD CITY
怀念那些在云上的日子(1)

目的地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