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五台山到雁门关 之二 --- 代县、雁门关、古汉墓群 (原创)
出发地点:北京 北京 山西 忻州 3日自助游 同行人数:0人
文章类型:游记 出游时间:2007年9月1日-9月4日 人均费用:500元
出游类型:自助游 享受级别:体验生活,苦中带乐 kangfuyou 提供
交通工具:火车为主 目的景点:山西 忻州 边靖楼 古城代县 山西雁门关 五台山景区 翠石峰 挂月峰 锦绣峰 灵应寺 望海峰 叶斗峰
文章地址:    复制网址    搜索游记攻略    收藏    打印
从五台山到雁门关 之二 --- 代县、雁门关、古汉墓群 (原创)

昨晚已经打听了,由于台怀镇的四周都是山,所以并没有从台怀直接开往雁门关的车。早晨8点有中巴车前往砂河,可以从那里搭车经过繁峙县城前往代县,再从那里找车前往。


 

一早起来退了房,又上街吃了点东西,从餐馆出来就看见一辆开往砂河的中巴,上面没几个人,我一看表才7点半,心中暗喜。谁料往前走了不到一公里,车又掉头返回镇上,说是还要到那边寺里再接几个人。于是我不再暗喜,决定要尊重现实,理解这些车主尽量多拉客的愿望:就这么几个人跑一趟48公里岂不是要血本无归?此后,我们的中巴车就开始在不同的寺庙和农家旅馆之间不停地往返,乘客也越来越多。看得出来,基本上都是各地来的香客和僧人。有一位从普化寺接到的女香客是从天津来的,据说每年都要来这里住上十几天,每次和师傅告别时都是泪眼朦胧,难舍难分,抽泣着不住声地说是师傅对她帮助太大了。还有一位女士是从北京来的,手里拿着“皈依证”和同来的两位女香客谈得兴致正高,我想这大概就是人们所说的在家修行的居士了。最后上车的是十几位身着暗红袈裟的喇嘛,带着大包小包。途中有个小孩上车后一看没有座位就想坐在门口的包上,只见那位天津女居士正色制止,说是如果包里装的是僧袍和佛经一类物品,坐上去“就会对你很不利的”,说完不住声地念佛。820分,我们的中巴车终于从台怀镇开出了。


 

车子在蜿蜒的盘山公路上奔驰,起伏的山峦在晴空下一片苍翠葱茏,时不时的可以从左边或右边的车窗看见远去的台怀镇和那些色彩斑斓的寺庙群。前面就是鸿门岩了,只见右边的东台顶上有寺庙的屋顶在反光。那位北京女居士一行三人在这里下车,说是今天在东台住下,明天一定可以看到日出。我想起了自己两天前曾经也想在这里看日出,心里不免酸酸的,但又想到世界上哪有完全称心如意的事呢,又想起了曾看到一把白瓷茶壶上写着的“凡事随缘皆有味”,想到所谓“随缘”其实就是“和谐”,就是尊重事物本身的规律。否则,说小了就是个人碰壁,说大了就是国家民族的灾祸。过去几十年里因为不愿随缘而让老百姓遭殃的例子已经很多了。


 

9点钟车到砂河,在汽车站门口正好看到一辆开往繁峙的大巴,上车在最后一排坐下。车在柏油路上跑着,可以看到两边田野里绿油油的玉米和高粱,以及点缀其间的土台和城墙的残迹,往更远处看可以看到起伏的山峰,隐约也能看到在上面蜿蜒的城墙,让人想起这片土地上曾有过千百年群雄纷争的历史。邻座是一位20多岁的年轻人,穿着白衬衣还打着领带,和周围的其他乘客比起来显得有点特别。他自称是大学机械专业毕业,目前在河南省洛阳的一家民营工程机械企业工作,负责忻州地区的推销业务,今天是到繁峙去拜访一位的客户。他说现在一些主要的大型工程项目都已经让国内外的大公司霸占了,他们这样的民营企业很难插进手去,而山西农村随着近年来的经济成长却已经变成一个很大的市场,山西本省的工程机械制造业却跟不上。但由于这个行业不象家电行业那样可以用广告去笼络消费者,他们多半是靠勤问和勤跑才能把一个个分散的小项目抓到手里。我说公交车太慢了,你们老板为什么不给你们配车,也好成倍地提高工作效率啊?他说老板当然懂得这个道理,大概还没有想好怎么管理吧。道理是显而易见的:要配车,就要设专人伺候,成本核算、车辆管理、以及一旦发生了交通事故如何认定责任等问题。总之,有了先进的设备,并不等于效率就可以提高了。如果配套管理措施跟不上,先进的设备最有可能变成吞噬资源的黑洞。
 


 

 
 
 
 
 
 
 
 


12点,车到繁峙县城,我又上了开往代县的班车。司机脸黑黑的,开车很猛,在公路上连连超车。我在司机旁边坐,难免提心吊胆。途中看到杨家祠堂和杨七郎墓等路牌,就问是不是真的。司机黑着脸说是假的。旁边有位乘客却说是真的,以后说的我就大半听不懂了,但可以肯定他们在争论什么。1240分,车到代县,一转过街角,迎面就看到了远处高耸的边靖楼,于是想到这里曾经是古代中国的边防前线。


 

 
 

边靖楼是座钟楼,建在一个高四丈的台基上,加上楼本身高八丈,巨大的身躯在一片低矮的二三层楼房中显得鹤立鸡群。楼正中南北两边各悬巨匾,分别写着“声闻四达”和“威镇三关”,是清朝雍正时遗物,据说是“亚洲第一巨匾”。楼前还建了个楼前有牌坊,上有“天朝良弼”匾额。中国古代帝王都称自己那一亩三分地是天朝,称外国人来访为朝贡,直到被刀剑或大炮砸开国门也还是执迷不悟。一厢情愿地希望“四夷宾服”,然而还是少不了用关隘把“戎狄”隔绝开,


 

 


并指望这些关隘成为“良弼”。事实上,“胡马”还是一次一次过了“阴山”。


 

 


县城大街上车水马龙,花花绿绿的人潮和车流混在一起,共同制造着高分贝的繁荣和噪声。我找了个饭馆填饱肚子,就在大街上找车准备去雁门关。曾从网上了解到雁门关离县城往返约40公里,再加等候时间,估计有个100元应该差不多了,不料找了好几个却没人愿去,听起来好象是说担心乘客在那里耽搁时间太长了影响拉活。最后总算有一个答应120元跑一趟,于是上车出发。



 

 
 

车出了城,在公路上飞快地西行。走着走着,向北一拐就上了208国道。又走了不远,208国道就行进在山沟里了。只见两边险峻尖耸的危崖峭壁急速向后掠过,发动机的喘息声也变得越来越沉重,路边出现红漆的“险路十八弯”牌子。一边是犬牙狰狞的危崖,一边是深不见底的山沟,加装了高帮的运煤车发出震耳的轰鸣声,三三两两地在盘山路上艰难地爬行。不时可以看到一辆运煤车停在路边,轮胎下塞着大石头,司机在一边拿着手机焦急地说着什么,估计是关键时刻车子出故障了。还看见一辆卡车,小半个车身已经探出路外。1点半,出租车在一个岔路口停了下来(我看到计程表显示28公里),路口设了障碍,有一群人在摊铺水泥路面。司机下车交涉,却怎么也不行。说是外来的车一律不让进,游客必须乘坐当地人的三马子(三轮农用车)进去,每趟50元,门票全免。两公里的路,往返一趟要50元,分明是买路钱。这时正好还有两个山东游客也要进去,我们三个人就上了三马子。经过一段新铺的水泥路,又经过一座石拱桥,桥栏杆上绑着写有“杨”、“韩”、“穆”等大字的彩旗,然后是一段破烂的水泥路,看见了在两边浓浓的树荫里有成片的平房,据说当地居民多为当年边关将士的后人。三马子在一个亭子边停了下来,车手说你们自己往上走吧。


下车后是一段上行的青石板路,走了大约200米,就看到一座破败的城门,门边立着“雁门关”石碑,城门两侧的城墙已经变成了土岭形状,而城楼建筑基本上已经空无一物,城门右侧是一座关帝庙。穿过城门,是一段夹在两山之间的小路,一抬头就看见了前面不远处的另一座城楼,在蔚蓝的晴空下高高地耸立着。走上前去,四处看了一阵,却没有找到登城的路。看见已经变成土堆的城墙上有攀登的足迹,就手脚并用地上了城楼。放眼望去,果然是好一座雄关。只见关楼建筑基本完整,巨大的匾额上四个雄浑俊秀的大字“雁门关楼”,来前曾听说这里是康熙手迹,却分明看到“一九八九年秋月”和“张一玉(?)题”等字样,不知何故(后来查资料得知,曾被日军烧毁,1989年重修过的)。关楼四周被苍翠的崇山峻岭包围着,再往远看是一望无边的平原,关楼前是一个宽大的石砌平台,四周是汉白玉栏杆,平台左侧是掩映在古柏浓荫里的李牧祠,右侧有两根高大的石质旗斗,沿台阶下去,两边有夹道的石狮,平台前方是一段陡峭的山崖,一条土石路从远处的崇山峻岭里走来,从平台下的陡崖下经过,又经过石狮面前,钻进关楼门洞,向我们刚才的来路延伸。
 



 

 
 
 
 

据说本来雁门有东陉关和西陉关两座关。但西陉关已经不存,现在所见的雁门关,是明朝时在东陉关的基础上修建的。关上的旗斗、石狮、营房等虽然历经几百年的风雨,但并没有多大的破损。四周一片寂静,只听到松涛阵阵,这就是那个被史书记载有大小200多次战争的地方吗?这就是那个从先秦到明朝一直就是各民族激烈拼杀的战场吗?事到如今,也只有关楼和群山可以做证了。


 

回来以后又到网上查了查,发现从战国的李牧开始,到汉代的李广、郅都,到唐代的薛仁贵、宋代的杨业,一直到明朝的陆亨,镇守雁门关的总是当时声威显赫的名将。他们在这里谱写了威武壮烈的史诗,但他们的结局却大多悲壮凄凉 ——— 李牧被杀,郅都被杀,李广自杀,杨业自杀,……
 
 



 

 
 

据说雁门关上的李牧祠是明正德十一年修建的。也许是正德年间契丹骑兵的频繁袭扰,朝廷决定重修雁门关,并另建了李牧祠。旁边的《武安君庙碑记》碑文中说:“今者,守兵为可战矣,独少牧将军耳。”对李牧将军的怀念之情溢于言表。然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在这里怀念千年以前那位因谗被杀的李牧,却并没能阻止明代帝王同样因谗言而罢了戚继光的官,后来杀了于谦,又杀了袁崇焕。以“家天下”为信条的封建帝王完全以个人喜好定是非,如果臣子们或是不善于察言观色、或是不会迎合那多变的现实政治需要、或是结怨于帝王的内戚宠臣,如果再坚持一根筋死心眼主义,或外国的反间计成功,那就难免要落得个被杀的下场。



 

 
 

2点左右,我从雁门关下来又回到208国道边上,想起来附近应该还有个古汉墓群。问了问那些施工的老乡,原来离这里只有5公里的路程,于是决定去跑一趟。出租车沿着208国道继续往北,经过和大运(大同 运城)高速公路交叉路口,突然在公路的左侧出现连片的大土堆,土堆高约3米,直径约15米,上面长满了青草,有的土堆还有石台阶直通顶部,每个土堆顶部都有个高约30厘米的石牌标着阿拉伯数字。司机说这里就是古汉墓群了。网上有人说那儿埋葬的是从西汉到东汉400年间牺牲的镇守雁门关288位将士,但我总觉得400年间牺牲的恐怕远不止这些(每年还不到一人)。看着那些巨大的土堆,我认为比较合理的说法似乎应该是288位中高级将领(例如从营级到师级)。至于下级军校和士兵,恐怕就难计其数了。又或者每个土堆里都是在一次战斗中牺牲的一群将士呢?举目四望,是满眼的绿草和树龄大概还只有两三年的松柏,晴空下远处山上蜿蜒的长城也清晰可见。听说当地政府(山西省山阴县)要把这里建设成遗迹公园,可以想象等那些松柏长成参天大树以后这里会是怎样的情景。那些曾经叱咤风云呐喊拼杀的鲜活生命,他们当年都是什么职务以及是怎么样的形象呢?他们曾经有过什么样的理想和情感呢?如今大概只有这些沉默的土堆才知道答案了。


本次雁门关之行花费出租车费125元。回到县城已经是下午5点了。先去了一趟火车站,想把晚上的车票(K602035分开往北京)买了,结果售票处说要到晚上11点半才开始卖票。看看车站附近也实在没什么地方可去,于是决定把背包寄存在车站对面小旅馆里,去县城街上转转再说。旅馆老板拼命动员我开房间,我却总觉得这里面有点什么隐情,而且房间显得又黑又脏,不禁却步,就推说还有事要回县城去办,婉言谢绝了。寄存背包时却发现不给凭证,又让我多了一分担心,只是实在不愿意背着个大背包逛街,静观其变吧。
 


 

县城里仍然还是那么热闹,西斜的太阳高高地挂在天边,午后的暑热正在慢慢退去,老人们在屋前空地上坐着聊天。街边是一条一条的小巷,巷口有红底白字的铁牌。看见有一条小巷叫“城隍庙街”,往里走了走,却并没有找到城隍庙,大概早已经改做民居。有位正在聊天的老太太问我找谁,我想说找城隍菩萨,却没有说出口。根据史书记载,这里在公元前475年之前曾是代国,后被赵国所灭。我记起来出租车司机曾讲过在西门还有残存的城门,就决定去看看。


 

 

 
 
 
 


代县县城是个小地方。从正对边靖楼的南大街一路西行,不到20分钟就来到西门。城门保存的相当完整,里侧镶有一个木质框架(这在其他地方从没见过),外侧和一般的城门并无二致,上方有一块匾额写着四个篆体大字,猜测前两个似乎是“车辆”,而后两个字有点象“昔阳”,是什么意思呢。问了几个过路人,也是一个劲地摇头。在城门边转来转去也没有找到登城的台阶,就手脚并用从小路上去了,发现城墙的土质十分坚硬。城楼建筑已经荡然无存了,城堞好象是近年刚修过,而城门两侧的城墙顶部却已经变成了草地,绿油油地向南北两侧伸展着,有几个象是外地打工者模样的年轻人躺在草地上聊着天。


 

 


 


 

从城墙下来又来到街上,发现路边有不少招牌,例如晋蒙大鼓、繁峙鼓戏,大概都是一些民间的曲艺团体。走进一家音像店,想找一盘当地鼓戏的CD带回家却一无所获。岁月在流逝,这些靠民间艺人口耳相传的古老曲艺将会是什么命运呢?前面又快到县城最热闹的地段了,看到有人用三轮摩托载着炉子和锅碗瓢盆从一条小巷出来,后面拖车上有个玻璃柜子里装着各种麻辣烫的原料,再后面是个小媳妇骑自行车,看得出这是小两口在为夜市做准备。听说这些年国企改制以来这里很多人失业了,代县的经济一度十分萧条,前两年开了铁矿才又慢慢繁荣起来,但环境污染却更重了。小地方不会有什么高官来垂顾,老百姓做点小本买卖自主就业,日子总还是要一天一天过的。
 

 
 
 
 
 


又在闹哄哄的街上到处逛了逛,填饱了肚子,看看时间已经快八点,就找了个出租车去火车站(车费7元)。火车站离县城大街很远,一条百孔千疮的水泥路,不时有运货的重型卡车驶过,卷起呛鼻的尘土。火车站建在一个高台上,有水磨石的平台和台阶,马路对面有两家小旅馆亮着昏暗的灯光,左边是一家小卖部,右边是车站的货场,载重卡车在那里进进出出,不时地把处在下风的小旅馆笼罩在尘土之中。我到旅馆去取出我的背包,旅馆老板又来劝我开房间,我说不用了我到候车室去躺会儿就把这几个小时打发了。老板说候车室要到11点以后才开呢。我这才发现候车室那边一片黑暗,同时似乎也看到了这两家旅馆和车站之间的利益生态:代县是个小站,下午5点左右有车在这里停靠以后要到深夜12点以后才有车。车站工作人员把候车室门一锁,钻进办公室睡到11点半,而旅客没地方去就只好去旅馆歇息,我猜想旅馆和车站之间有某种分成的默契,看起来真是个“靠山吃山”一举两得的好主意。越想越生气,我决不能让他们的阴谋得逞。我来到候车室门口朝里喊了喊没人搭理,看看门口地上相当平整干净,就把随身携带的防潮垫铺开,枕着背包躺下,还真的是很舒坦。凉爽的夜风里,我仰望着天上忽隐忽现的星斗,想起了唐代杜牧的两句诗“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牛郎织女星”。只可惜空气污染,天上还有云,天街肯定是没法看见了。至于牛郎和织女,不知为什么我却想起下午在县城看到的那对出摊卖麻辣烫的小两口来。时至今日,牛郎和织女再不改行恐怕也要喝西北风了吧。


 

这以后又来了几拨旅客,扒着候车室大门又摇又喊,尽管旁边有间房间的灯始终亮着,还能看见有人在里面走动,可就是没人搭腔,眼看着这些旅客无奈地钻进了对面的旅馆。10点左右,来了一位男乘客,又经过一番坚持不懈的努力,终于有人来开门了,我们当然是千恩万谢,赶紧进去在长椅上躺下。迷迷糊糊之间,突然被一阵尖利的女声惊醒。旁边的办公室门开了,一位铁女(穿铁路制服的女人)冲出来大声叫骂着要赶我们出去,男乘客也不甘示弱,高亢激昂的梆子腔,夹枪带棒,此伏彼起,最后铁女可能是体力不支才骂骂咧咧退回屋里。
 


 

11点半,售票口的灯亮了,旅客们排起了队,只见刚才那位铁女不时地从门口探出头来往这边看。眼看和她吵架的那位男士排到窗前了,里面突然推出一块写有“今日车票售完”的木牌,又是一阵吵骂,看得出铁女很得意。好在没买到票的旅客们却似乎并不惊慌,大不了上了车再补票吧(后来证明上车补票并不加收手续费)。看来大家对这里的事情早已见怪不怪了。


 

开往北京的K602准时进站,车上十分拥挤,我站了两个小时以后才找到座。早晨805分,我又回到了北京。(全文完)
 
 
 
 
 
 

附加信息:

是否接受网友咨询: 是
我的联系方式:
是否已聘请导游: 否
是否已向旅行社询问跟团价格: 否

相关图片:

版权说明:

本文章版权仍属原作者或已经支付稿酬的合作媒体所有,如传统媒体需要转载发表,请直接与相关版权持有人联系。本文章由网友提交或转载,页面刊出的作者与原作者的一致性无法确认,如果原作者不愿意将作品在本栏目刊出,或发现有与原作不一致的偏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将您的版权信息添加到本文章中,或给予其他的处理。非常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谢谢!

 
网友评论
 
pyyanfuchang(yfc) 2008年12月18日 10点28分 评分:10
写得不错,给人以身历其经的感觉,就像自己也到此地旅游了一趟.
 
→回复
 
更多文章列表
北京背包客31小时代县游
太原游
山西省阳泉市盂县滹沱河漂流
2009年元旦山西旅游
龙飞凤舞山西游
山西旅游攻略

目的地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