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西北、川西游程简记之虎跳峡
出发地点:未关联 云南 大理 大理古城 游记 同行人数:0人
文章类型:游记 出游时间:未添加 人均费用:0元
出游类型:自助游 享受级别:体验生活,苦中带乐 爱自由旅游网自游人 (VIP) 提供
交通工具:火车为主 目的景点:云南 大理 丽江 大理古城 白水台 哈巴雪山自然保护区 虎跳峡 民族风情园 中国馆 泸沽湖 石鼓镇 石鼓 玉龙雪山 虎跳石 核桃园 大具 虎跳峡 哈巴雪山
文章地址:    复制网址    搜索游记攻略    收藏    打印
滇西北、川西游程简记之虎跳峡

6月23日:丽江——石鼓镇——桥头——下虎跳——中虎跳

石鼓镇吃完午饭我们就开始向虎跳峡进发。虎跳峡是金沙江转了一个大弯后冲破玉龙雪山哈巴雪山所形成的一个峡谷地形,落差(指山顶至江面)将近4000米,是世界上最深的大峡谷之一。虎跳峡由西向东顺流而下依次分为上虎跳、中虎跳和下虎跳,两头分别是西面的桥头镇,属于迪庆州中甸县,以及东面的大具渡口,属于丽江地区。丽江有公路通这两个地方,至于去中甸,桥头有公路通中甸,而大具一带则为哈巴雪山阻隔,必须翻过雪山,过了白水台才有路通往中甸。

徒步穿越虎跳峡一般有这样两种路线,从中甸出发至桥头,穿越虎跳峡至大具,过金沙江至丽江;如果从丽江方向出发则相反,由大具穿越至桥头。我们选择的是不太有人走的第三条路线,即从丽江出发至桥头,穿越虎跳峡之后翻越哈巴雪山,游览纳西族的发源地白水台,再由白水台去中甸。

在虎跳峡内部还有两条路可供选择,一条是所谓的High  Path,是背包旅行者的传统路径,全程都是盘山道;另一条是顺着新开的碎石公路走,又叫Low  Path,好走一些,又是直路,但风景差了许多,也大大减少了徒步穿越的乐趣,而且雨季还有塌方滚石头的可能。我们选的当然是High  Path。总的来说,沿High  Path穿越虎跳峡再翻越哈巴雪山这条路线的体力消耗据说相当大,我是个爱吃螃蟹的人,一贯眼高手低,对于这种颇具挑战性的行程立马就拍板了,当时计划第一天中午开始穿越,晚上宿核桃园一带,次日清晨出发爬哈巴雪山,刘师傅则空车开回桥头,从中甸绕道白水台接我们。现在想来:幸亏这个计划没有实现,否则我们是很难在两天里面走完如此艰巨的行程的。

闲话少叙,书归正传。在桥头买了30块钱的门票我们直驶上虎跳,这里是来丽江、中甸的旅游团必玩之地,他们的虎跳峡之旅其实就是从丽江出发,经过桥头时去一下上虎跳看看所谓的“虎跳石”,然后回桥头直接去中甸或者回丽江。对于我们这些徒步穿越者而言,上虎跳实在是一个鸡肋角色,看吧,风景不如中虎跳,不看吧,又多少有点心有不甘,所以我决定还是带着大家去看一下吧。

上虎跳位于虎跳峡的入口,游客得从碎石公路顺石阶下行约10分钟才能近距离地接触奔腾的金沙江水。在到达这个雪山隘口之前金沙江水流比较平缓,一进上虎跳,河道立刻变得狭窄,加之落差较大,河水咆哮而下,可谓气势磅礴。我没有实地见过山西壶口黄河奔流的样子(坐京沪线时倒是见过多次黄河断流的惨状),这次来虎跳峡恰逢雨季,金沙江夹带着大量泥沙,水黄澄澄的,因此在虎跳峡看到的长江水同电视上看到的壶口的黄河水差不多。

虎跳峡的招牌“虎跳”来源于虎跳石,据说由于虎跳峡非常狭窄,最窄处仅有30多米,当然,即使是30米老虎还是跳不过去的,恰好此处江心有一块石头,老虎可以从东岸跳到石头上再跳到西岸,从而过江,虎跳峡由此得名。

如果你跟着导游走的话,导游会指着上虎跳江心的一块巨石感慨万分地对你说:“看,那就是著名的虎跳石。”然后心情激动的你也许会情不自禁地举起相机对着这块石头摆出各种姿势谋杀大量胶卷。问题在于:这块石头事实上是1968年地震时塌方落到江水中的,横在这里的历史不过30年,怎么可能是故老相传的虎跳石呢?

所以答案是:各个旅游团所宣传的上虎跳江心巨石并不是真正的虎跳石,虎跳石其实位于中虎跳,我们明天要去探望他。

回到上虎跳的碎石公路,我们上车又开了一段,眼前出现了一个三岔路口,左边是碎石公路继续通向中、下虎跳,右边是一条上山的路。刘师傅把车一停,慢悠悠地说:“这里就开始徒步了,想好了,要徒步的在这里下车,否则还跟着我的车走,我在前面山白脸旅店等你们。”

素琴自从长途跋涉去泸沽湖之后一直不太舒服,本来准备绕过虎跳峡直接去中甸等我们,但最后还是坚持着和我们一起进了峡,徒步显然是勉为其难了;勇龙是天底下最甜心的男朋友,虽然很想与我们一起徒步,但毕竟还是以照顾素琴为重;此外Jeffery和Jian  Min也选择跟着车走公路,于是剩下我们五男三女结伴同行。本来我是准备背着所有装备煞有介事地去体会一下背包穿越虎跳峡有多辛苦,刘师傅说你省省吧,我就不好意思的把包都搁在车上,只带了一瓶水、一罐健力宝、相机,腰上围着寒衣,一行八人浩浩荡荡上山走也。

我对虎跳峡的地理不太熟,以为这里就是High  Path的起点,其实不然。我们开始步行的地方是“碎石公路14公里处”,也就是距离桥头镇14公里处,而High  Path是从桥头镇开始盘旋上山的,此刻正在我们的头顶,也就是说,我们是从半路沿小道垂直地插上去。听起来好象我们坐着车跑了14公里占了便宜,但实际上从半当中走小路上山的困难程度丝毫不亚于一开始就走High  Path,不仅坡度大,路也更难走。可以说我们的穿越行程分成两段,一段是顺小路走,一段是顺High  Path走,每个人都觉得后者是天堂般的感觉,恍如散步于某个国家公园的小径;而前者至今回想起来仍觉得可怕之极。

刚开始上山的路还挺像样,五分钟之后就露出了真面目:这纯粹是一条在荒山上由马帮走出来的羊肠小道,不时有马队成列而来,我们就得扶着石壁避让。陡、滑、险,而且蜿蜒曲折,遍布碎石,走起来体力消耗很大。当时我还以为这就是洋人爱走的High  Path,不禁对洋人肃然起敬:我空着手走都觉得很辛苦,洋人背着八、九十升的背包神采奕奕地走岂不是比我强得太多了?当然,这样的实例我一个都没有看到,倒是看到一个女洋人骑在马上跟着一个马帮下山,看到我们之后作强打精神状,我们赶紧说“It’s  just  ten  minutes’  walk”来安慰她,其实我们已经唉声叹气地走了半个小时了。

走到后来大家都一言不发了,保存体力。前一阵在中国青年报上看到一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北京女孩在那给自己辩护,说在一个中日联办的登山活动里他们这些中国中学生(拜托,是北京学生,少给中国学生丢脸)就是因为一边爬山一边扯着嗓子唱歌才得以保持高昂斗志走完全程,又说人家日本孩子没有互相帮助的合作精神,一个个只管自己走。这里有两个常识问题:第一,登山是一种运动,涉及到气息的控制,而边运动边唱歌似乎确凿会引起气息紊乱的。我好歹从十五年前开始在正规合唱团里混,现在都没法在唱着歌的同时控制正常的气息去长跑,更别说这些小孩了。第二,日本人的协作精神是举世闻名的,“兄弟在日本的时候”最感慨的就是日本人不像咱们这么多花花肠子,大家一起老老实实勤勤恳恳地把事情做好,然后再像个疯子一样把血汗钱在酒杯和吧女怀里烧完。运动时气息紊乱是否对运动本身不利我没法下断言,日本人究竟有没有必要把协作精神用在考验个人意志的登山运动上我也没法替他们做主,但至少有一点是肯定的:对于继承首都青年言胜于行,敢于说而且善于说这一优良品质,我们在这些纯洁无暇的北京中学生身上看到了未来和希望。不过也好,北京的高端就业市场上没什么本地人对你构成威胁的局面至少在这一代人身上不会有什么改变,在北京捞钱的哥们真是幸福,有那么多当地人在低端给你卖苦力。

就在大家埋头走路时,后面跟上来一个背着背篓的小女孩,感觉她就像只小羚羊,一开始还只是个小黑点,一跳一跳就追上了我们。小女孩不过十一、二岁的样子,长得挺高,一张小脸很清秀,但也显出骨子里的倔强。女孩见了我们八个人就放慢了速度,开始带着我们走,我们正苦于爬到半山后岔路多了起来,虽然肯定都能到终点,但不同的路走起来的艰难程度是不同的,有了女孩的指引我们就放心了不少。

和女孩边走边谈,才知道她叫冯将培,是前面Half  Way旅店冯老板(忘了名字,惭愧!哪位老兄告诉我)的女儿,在桥头住校上学,今天星期六,她回家住,顺便从镇子里采购点旅店需要的物品带回来,结果在路上与我们巧遇。她指着山上一处屋顶飘着国旗和店旗的白色房子告诉我们那就是她家的客店。如名所示,Half  Way旅店位于High  Path的中点,是往来旅行者歇脚的好地方。冯老板接待了无数外国游人,相比之下中国游客徒步穿越的很少,虎跳峡仿佛变成了洋人的虎跳峡,因此他在店旗之外竖起了一面中国国旗,昭示这是一家中国人的旅店。

我们早已疲惫不堪,又渴又饿,看到这世外桃源分外精神,虽然看起来还很远,一鼓作气也就上去了。我们这一群饿鬼、渴鬼冲进院子,冯老板赶快拉开八仙桌、长条凳,一人一杯热茶毕恭毕敬给供上,总算把这群渴鬼给镇住了。接下来开始镇饿鬼,拿上一卷竹简,我差点以为是秦汉古物,一看上面居然还有洋文才知道是菜单,在竹片上刻上中英文的菜单,却也别具匠心。我本来做好了被狠狠宰一刀的心理准备——作为交通枢纽的北京首都机场一杯咖啡要88,一个包子都要10块;这里僻处深山,绝大多数原料都得从山外用背篓背进来,岂不是得开出天价?结果一读菜单,小吃一惊,堆尖一大碗蛋炒饭只要五块钱,只是相当于北京、上海小饭馆里一小盘的价钱,比我预期的便宜了一半(我们在云南的普通城市里吃蛋炒饭差不多也是这个价位,这说明Half  Way虽然地处旅游胜地,却并没有像大多数旅游服务单位那样搭车涨价,敲诈游客)。我是个心直口快的人,看罢对冯老板说:您这菜单凭良心说不贵啊!冯老板脸上泛出了憨厚的笑容,说:只要你们理解就好。

我们叫了一大桌子饮料饭菜,虽然当时大概四点来钟,远远没到吃饭时间。实在是因为这段走小路上坡的体力消耗太大了。冯老板照顾完了一班走得精疲力尽决定放弃原计划而在这里过夜的现正在晒台上聊天喝酒看风景并时不时对我们的美女们挤眉弄眼做无用功的洋人之后坐过来向我们介绍“驴墙”:大概是五月吧,几个旅行者从大具出发,渡过金沙江,穿过下虎跳、大深沟、中虎跳,走High  Path到了这个旅店,冯老板带着他们从Half  Way出发上哈巴雪山,路上碰到坏天气,晚上宿在彝族牧人遗弃的石屋里,几乎没东西可吃,半夜还下起雪来,次日他们四个人又冷又饿,踩着雪好不容易才回到旅店。为了纪念“驴友”(旅友)的这次探险,冯老板搞了这样一个刻着全部路线的驴墙以及后续活动,即旅行者重走这条线路,第一天从大具走High  Path到Half  Way,次日上哈巴雪山,完成者可以在驴墙上留下一块刻着名字的竹简并得到纪念品——驴掌。冯老板希望把这个活动做大并借以向更多的人介绍这条旅游线路,在此我祝愿他成功,只可惜我们有约在先,没有时间在这里过夜走这条线路了。

大家吃吃喝喝,恢复了体力,准备继续前行,我突然想起了这家客店里另一个驰名中外的景点——天下第一厕,连忙赶着每个人去上厕所。所谓“天下第一厕”,是因为这个厕所临山而建,窗外正对着玉龙雪山和奔流于虎跳峡的金沙江,景色非常优美,因此得名。我们参观时恰逢阔别多时的太阳从云间露了一下头,照在玉龙雪山上,山岩一片金黄,即所谓“日照金山”,更增添了天下第一厕的壮丽美景。

会完帐,谢罢冯老板的免费茶水,我们雄赳赳气昂昂地再次踏上征程。这次我们真正走上了High  Path,路面平坦通畅,四周景色宜人,如果说刚才是在体验徒步虎跳峡的艰苦的话,那么现在就是在感受穿越虎跳峡的舒畅了。我边走边想:如果前面上山时我背着我那只65升的背包非死在半路不可,但这段路估计就没问题了,看来洋人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不过下面看到的事实让我开始想不通了:由于走在正道上,一路遇见很多洋人,但他们中没有一个背着大背包的,最多40升而已,我不禁要问:他们的装备放到哪里去了呢?

在这里还要顺便提一下淑慧同学的拼搏精神。淑慧在上山时体力消耗非常大,颇有撑不住的气势,俊雄和我就决定帮她背包,好不容易才把包从她那里抢过来。现在再次上路,我怕她待会儿又体力不支,就抢着把她的包背上了,这下可惹了大麻烦,淑慧一路追着我,不依不饶的要我把包还给她。起初我还不以为然,一路快走想把她甩在后面,没想到她坚韧不拔,丝毫不为暂时的冷遇而气馁,反而以百倍的热情积极投入到争取妇女解放运动最终胜利的伟大革命浪潮中,终于把我缠得不行了,把包还给她自己背了事。这种在逆境下不断拼搏,最终争得自己正当权益的精神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的。

淑慧虽然上坡不行,下坡却是圣手,我恪守“上山容易下山难”的古训,看见下坡路心里就发怵,因为上山只是力气活,凭着耐力不断朝上走就行;下山却涉及到控制步伐节奏以及着地点的选择和减速,光靠一股牛劲是不够的。如果说我上山是“汗出如浆”的话,下山时就学钟会,“战战兢兢,汗不敢出”。淑慧则不然,下起坡来如一溜烟般,转瞬之间就消失在山林小路中,着实让我大开眼界,不知道这种上山功夫怎么练出来的。下次去马来西亚爬Kinabaru的时候一定得让她教教我。

这样又走了一个多小时,我们顺顺当当地走完了High  Path到了碎石公路——这里就是中虎跳了——看见刘师傅已经停车在那里等我们了。他带给我们一个坏消息:前面大深沟的路被水冲断了,他的车开不过去。我们实地勘查了一下,的确如此:碎石公路被激流冲断,架着一根原木,勉强可以单人通过,车是无论如何过不去的。既然如此,我觉得刘师傅可以从这里原路返回桥头,再绕道中甸去白水台接我们,我们一个一个渡过独木桥,走完虎跳峡,再自己翻越哈巴雪山;然而刚刚走完High  Path的弟兄们纷纷觉得今天体力消耗很大,如果没有刘师傅的车作后援,明天去爬哈巴雪山是在凶多吉少,至少很难在明天天黑前到达白水台,更谈不上明天晚上宿中甸,听说后天是迪庆藏族自治州一年一度的盛大节日——迪庆赛马会的开幕式,大家都不想错过这个机会。我觉得这种想法也很有道理,就出中策,即明天走到下虎跳,再原路返回,在此地上车直接去中甸,放弃翻越哈巴雪山,也被大家推翻,理由是没有时间下中虎跳观景,最后共同决定今夜在此住宿,明天上午下去中虎跳看江水,回来后原路退出虎跳峡去中甸。

于是我们住在中虎跳的美景山庄,这是山白脸的分店,目的就是为了招揽因为大深沟路断而无法通行的旅行者。风景很不错,窗外就是玉龙雪山和奔流不息的江水,有个长长的露台可以观景。刘师傅给我们订了一只鸡,亲手给我们炖好了鸡汤,当夜喝着大理啤酒同刘师傅、张老师的弟弟天南海北吹到半夜,洗了个热水澡,一个人在黑漆漆什么都看不见的露台上(我居然没有一脚踏空下坠四五百米掉到江里去倒也是个奇迹,那样的话我就有机会漂流虎跳峡了)望着江水奔流的方向坐了半天,这才回到二楼的卧房枕着水声沉沉睡去了。

6月24日:中虎跳——中甸

昨天游记的最后一段提到了张老师和他的弟弟,这里得解释一下他们的身份和关系——他们俩的关系一开始把我也搞糊涂了,后来总算自以为弄清楚了,现在想想又有些糊涂。我所知道的版本是:张老师同他的弟弟并非亲兄弟,而是结拜兄弟;张老师自己在桥头的中学教书,他的结拜弟弟在本地一所初小教书——所谓“初小”就是山区里面的简易小学校,只教一到四年级的课程,读完四年级后学生有一定生活自理能力了再跑到山外面去读住宿制的完全小学——所以这位也是张老师。由于有两个张老师,彼此又是结拜兄弟,我没怎么搞清楚他们的关系,还有待熟悉内情之人指教一二。

多年前张老师见来虎跳峡考察、旅行的人多了起来,为了发展家乡的旅游业,把更美丽的风景介绍给外来游客,他一个人默默地勘探地况,开辟了一条由碎石公路通往中虎跳虎跳石的小路,并在尽量不破坏自然原貌的前提下铺了石阶、架了木桥,在难以攀援的地方设置了铁链,从而使旅行者能够下到虎跳石成为可能。

除了张老师打通的这条小路之外,还有一个当地农民叫做夏银固的,也搞了一条路通往中虎跳。张老师对这个夏银固很鄙视,认为他满脑子想的都是赚钱,开路不是为了方便游客,而纯粹是为了赚钱,一路上又搞了一些破坏生态的东西,改变了子然原貌,因此对他很不屑,也不允许他把他的路同张老师的路接起来。我在网上也看到过别的网友对夏银固的评价,总的来看是说他商业味太浓。我没有同他本人打过交道,没办法做什么评价,所以只能写到这里为止。

清晨起床觉得畅快无比,大概是经过昨天的劳累,又好好地睡了一觉的缘故。一个人坐在美景山庄的露台上看着脚下混浊奔流的金沙江水发呆,直到大家都起来吃早餐。等到要出发去看虎跳石,几位女孩子都大呼疲惫,只有淑慧跟着我们五个男生一起去,五个男生是:辰颖、俊雄、勇龙、Jeffery和我,我们的向导是张老师。

下中虎跳的路大致也分为两段,一段是下坡路,从碎石公路通往江边;另一条是沿江的小路,通到虎跳石。下坡路还算好走,只是一个体力问题,可能回来上坡时比较累一些;路上有些小溪流,弄的路比较滑,得注意安全不要滑倒;再就是有一处坡比较陡,张老师打了铁桩拉着铁丝,游客可以攀援而下。除此之外,下坡路没什么特别危险的,也没有什么景色。

美景从沿江小路开始,当然这里的危险系数也大大增加了。山路与江水之间隔着巨石,要近距离接触奔腾的江水就得走到石头上去。这些石头被激流冲刷了多年,非常光滑,有的地方还长着滑溜溜的青苔,也有的石头上浮着一层湿沙,鞋一沾就会打滑,这里滑一跤可真不是闹着玩的,轻则上筋动骨,重则滑溜到金沙江里洗澡去了。当年长江第一漂的勇士们坐着密封舱下水,顺顺当当的过了上虎跳,到达虎跳石的时候,由于这里浪大水急,水下又有看不见的礁石,结果密封舱被捅破,漂流者依靠精湛的漂流技能居然能够在激流中逃脱,爬到对面玉龙雪山一侧的一块江边石台上。那里同我们所在的哈巴雪山一侧有天壤之别,整个是一块悬崖峭壁,没什么土坡,鸟兽罕至。结果就困在那里出不来了,靠吃石壁上长着的几棵树上的树叶,喝金沙江水,撑了三天三夜,最后靠当地猎人迂回绕到对面玉龙雪山上放下绳子才把人给吊上来。只可惜听说这位勇士后来在漂流黄河时牺牲了。

幸亏有张老师一路拽着我们,我们才得以成功地越过一片片乱石滩最终靠近虎跳石,但毕竟还是没能上去,因为雨季涨水,过不去了,如果是冬季枯水期来的话是可以站上去的。但即使未能上虎跳石,我们也已经完全被中虎跳壮美的景色所震撼了:巨大的激流在身边呼啸而下,溅起一片水雾,轰隆之声响彻山谷,鼓荡不绝;礁石在巨浪之中巍然屹立,正所谓坚如磐石;整个中虎跳就是一幅江水与礁石肉搏死拼的画卷,谁都不示弱,谁都不屈服,最后江水夺路而出奔流不息,而礁石亦奉陪到底千百年与之俱存丝毫不让。我们都是南方人,却在这同样属于南方的滇西北感受到了中华民族的一股雄浑之气,至拙至刚,无坚不摧,仿佛置身于北方的大河大漠一般。

张老师指着我们所立足的巨石告诉我们:这也是地震时塌方掉下来的石头,当时江里正好在放木排——也就是在上游山区砍下木材后利用江水任其自行漂至下游再进行收集——塌方后许多木材被石头压住,直到现在我们还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些木材。滇西北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接合部,属于地震高发地段,在我们来旅行之前两周宁蒗县刚刚发生了一次地震,当时还着实把俊雄同志吓了一跳,差点要我取消泸沽湖之旅呢。

我在回程路上受了点小伤:在两块巨石间跳跃时没踩到对面的石头,结果就掉到两块石头中间去了,小腿结结实实的撞在对面的石头上。张老师一看就喊糟了,他以为我一定骨折了,当我眼睁睁地看着小腿朝石头正面撞击的时候自己也觉得非断不可,但到底有诸位同行者保佑,只是破皮而已,实在让我觉得太过侥幸,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有唐僧的血统以至身边有六丁六甲随时保护。

就这么一瘸一拐,好不容易顺原路回到了山白脸美景山庄,大家整理行装,向虎跳峡挥手做别——当然没有留下什么衣裳或者云彩——赶往中甸县城。

作者:stallion

附加信息:

是否接受网友咨询: 否
是否已聘请导游: 否
是否已向旅行社询问跟团价格: 否

相关图片:

版权说明:

本文章版权仍属原作者或已经支付稿酬的合作媒体所有,如传统媒体需要转载发表,请直接与相关版权持有人联系。本文章由网友提交或转载,页面刊出的作者与原作者的一致性无法确认,如果原作者不愿意将作品在本栏目刊出,或发现有与原作不一致的偏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将您的版权信息添加到本文章中,或给予其他的处理。非常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谢谢!

 
网友评论
 
目前,没有 网友评论 等信息,您可以成为第一个对它发表评论的人
更多文章列表
大理喜洲游记
昆明-洱海-丽江古镇
丽江游记
丽江游记
大理游记
丽江~梦开始的地方

目的地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