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行之一:圣城拉萨
出发地点:上海 崇明 西藏 拉萨 3日旅行社跟团 同行人数:0人
文章类型:游记 出游时间:2002年7月21日-7月24日 人均费用:0元
出游类型:旅行社跟团 享受级别:体验生活,苦中带乐 天马行空 提供
交通工具:飞机为主 目的景点:西藏 拉萨 八廓街(八角街) 布达拉宫 大昭寺 唐蕃甥舅会盟碑 公主柳
文章地址:    复制网址    搜索游记攻略    收藏    打印
西藏行之一:圣城拉萨


“是谁日夜遥望着蓝天,是谁渴望永久的梦幻,难道说还有赞美的歌,还是那仿佛不能改变的庄严。哦!我看见一座座山,一座座山川,一座座山川相连,呀啦索,那就是青藏高原,呀啦索 ,那 就 是 青 藏 高 原!”

游云贵后就有了去西藏的念头,但进藏花费巨大,高原反应也是个问题,因此,“去西藏”只限于随便说说,从未认真。两年前的7月初,有人给了我一个惊喜,居然选择在拉萨举办“中国石油化工技术发展研讨会”,会期是7月22~28日,地点是西藏唯一的四星级“拉萨饭店”。

7月21日早搭厦航班机,中午到成都双流机场,宿机场旁的“成航宾馆”,房价100元/天,设施极差。成都飞拉萨的航线是“西南航空”垄断,因此,在一片打折声中,唯独这条航线寸折不打。总算起来,包括保险、机场费,由厦门到拉萨的单程花费为2565元(厦门往返成都的厦航机票打折),“拉萨饭店”六天的住宿费是1800元,会务费也是1800元,再加上经停成都的开销,一次西藏行需消费九千余元,难怪人们常说“出国容易,进藏难!”。此次进藏要经历几处海拔5000米以上的地点,超过以往我曾到达的4000米记录(青海日月山、四川的九寨与黄龙、云南的白马和梅里雪山),“高原反应”不可不防,因此,下午专程打的进城,在市中心一家大药房买了一包红景天(可用五天),当晚即开始服用。

7月22日早五点多起床,匆匆吃完早餐后赶赴机场,成都机场的候机楼是新建的,非常大,也很现代化,但工作人员的效率太差,安检入口一片混乱,旅客们早早地赶到机场并领到登机牌后却无法及时通过安检,以致航班的起飞时间都被安检延误。SZ4403是A340宽体机,一排8个座位,为了看雪山,我特意要了一个靠窗的位子,但可惜一路都是阴天,什么也没看见。同座是位武警连长,兵驻西藏“山南”,闲谈间得知驻藏部队的待遇还是不错的,吴一个月工资三千多,而且,不久后还要向驻港部队看齐,月薪可达六千。吴说高原反应是因人而异的,似乎也不取决于体质,他自己体格强壮,但每次由内地返藏都不适应,一下飞机就得喝“红景天”,而且,回到驻地后还要深居简出一周。他家属的情况正相反,虽然体质差得多,但每次来藏却从未见有高原反应。

飞行两小时后降落在贡嘎机场,天正下着小雨,拉萨饭店的导游央拉到机场接,让我在停车场的中巴上等待后来者。刚上车就感到不对劲,心跳超过100 /分,这可能就是高原反应了,气温也比成都冷得多,我穿上了毛衣。等了很久,央拉又接来北化院的诸君,中巴开动,沿雅鲁藏布江南岸西行。贡嘎机场距拉萨市100多公里,汽车需开行两个多小时。雅鲁藏布江的宽阔让我非常吃惊,时值雨季,江水几乎涨到路边,河滩被淹没后出现了座座绿色小岛和一丛丛露出水面的树冠,这样的景观从公路边一直向远远的江心延伸。走了大约30公里,来到曲水大桥,这座桥是西藏的重要交通枢纽:南端往东、西两个方向分别去往贡嘎机场和江孜;北端的东、西方向分别去拉萨和日喀则。过了大桥,绕经曲水镇后,道路再度沿河伸展,但此时已不再是雅鲁藏布,而是她的支流拉萨河了。拉萨河的景观与雅鲁藏布差不多,都是宽宽的河面,黄黄的江水。我两次拉开车窗拍摄江景都被司机厉声制止,第一次我以为他是怕雨水进车,待雨小些后再次拉开车窗,司机大吼:“你不怕得感冒啊?”,央拉说,初进西藏得感冒后往往跟着就是脑水肿或肺水肿,轻则多日卧床,重则危及性命。中途停车,我又乘机开窗拍照,一群孩子围上来,争先恐后地与我打招呼,但他们喊了半天,我只听懂了一个“HELLO”,按照旅游手册的指点,我拿出几枚硬币分给他们,以示藏汉团结。快进城时在路边看见一处色彩艳丽的佛像浮雕,据说这样的浮雕在西藏随处可见,但我这次进藏只见到这一处。

拉萨饭店紧邻罗布林卡,是全西藏最高档的宾馆,但除了标准间中的两张床都十分宽大以外,其它设施也就和内地的三星级差不多。我与西交大的LXX共用一个标间,L比我晚到,一进门就抱怨拉萨的物价太贵,在机场买瓶矿泉水,居然是RMB 8.00元。安顿下来后,自我感觉尚好,很想抓紧时间游览罗布林卡(会议无此安排),但央拉告诫一定要好好休息,不要造次,若惹上高原反应会影响后面的行程。看她讲得那么认真,我心里也有些发怵,只好放弃罗布林卡,老老实实地留在宾馆中休息。失去这次机会后,直至28日离藏,我再也未能找到适当的时机来造访罗布林卡(虽然近在窗外),这算是此次西藏行的诸多憾事之一。本次会议会期七天,日程安排为:第一日高原适应性休息;第二日全天开会 ; 第三至六日旅游 ;第七日会议结束,送机场。据说,对于在西藏召开的会议而言,这是一种非常典型的安排方式。

7月23日早上起床时稍感头痛,据说这就是高原反应,但并不象传说中的那样撕心裂肺,其实,在厦门我也会偶感这样的头痛。回想起1999年,在云南的中甸及德钦都曾有过类似的感觉,当时以为是玩得太累,现在想起来才觉得那可能就是高原反应了。上午9点在宾馆北三楼会议室开会,讲的都是关于聚烯烃催化剂的内容,会间休息时在宾馆大堂门口拍了“全家福”。下午会议是自由发言,各位代表都介绍了一下本单位的情况。

晚7点在“赞普餐厅”聚餐,拉萨饭店有西餐厅,中餐厅和藏餐厅,“赞普餐厅”供应中餐。我想尝尝藏餐,服务员特意到藏餐厅取来糌粑,一个小碟上放着鸭旦大小的三个灰色团子,同桌的人每人少少尝一点(加起来还不够半团)后,都说不敢领教,但主意是我出的,不多吃有点对不起服务员专门跑这一趟,随鼓起勇气吞下一个整团,吞得好痛苦。席间得知个别代表有剧烈的高原反应,大庆的老朋友WG就是其中之一,他一进饭店就卧床不起,不但会议未能参加,连晚饭也没来吃。拉萨的天空要到近9点才会黑,饭后冒小雨独自出去散步,沿北京路向东走到布达拉宫、经宫前广场转到宇拓路,再一直走到八角街和大昭寺,最后打的回宾馆。拉萨城不大,这样一走就差不多是城区东西方向的一半。初见布达拉宫时是个侧面,觉得有点盛名难符,待由西向东转向其正面后,才看出它的雄伟。

7月24日天气晴朗,起床时头已不痛了,早饭后大家都精神抖擞地准备参加“拉萨游”,连前日卧床不起的WG也踊跃参加。上午的安排是参观布达拉宫,一共派出三部中巴,我们的“车长”是“石化技术与应用”编辑部的CYP。导游是拉萨饭店的潘多,小姑娘性格开朗,讲话很直率,大家都叫她潘多拉,名字后面多加一个“拉”是藏族的习惯,表示尊重。潘多看上去二十多岁,是贵族的后代,祖父原是个庄园主,文革时期被赶出庄院。潘多当时尚未出生,她自称从未去过祖父的庄园。

布达拉宫矗立于红山之上,基于山的南坡,依山势蜿蜒修筑到山顶。我们乘车沿宫西侧的坡道上山,到山腰处下车,然后步行到山顶,由后门进入布达拉宫。众多的藏民与我们拥挤在一齐,他们来自西藏各处乃至四川、青海、云南、甘肃等地,历尽千辛万苦,仅仅是为了向菩萨祈求来生,他们今生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来生的幸福。布达拉宫的建筑分为红宫和白宫两大部分,红宫居中,白宫分立两侧。红宫内部有从事各类佛事活动的殿堂和历代达赖喇嘛的灵塔,白宫是达赖喇嘛生活起居及从事政治活动的地方。“布达拉”是梵语,又译作“普陀罗”,原指观世音菩萨所居之岛(藏传佛教认为达赖喇嘛是观音转世)。公元7世纪,吐蕃王朝的松赞干布迎娶唐朝文成公主,为“筑一城以夸后世”,下令修建了这座有999间殿堂的宫殿。

我到过很多著名的藏传佛教寺院,诸如北京的雍和宫、承德的外八庙、青海的塔尔寺和甘肃的拉卜楞寺等,觉得内容都差不多,但布达拉宫确实是其中最宏伟者。宫中有一处名为“福田妙果”(乾隆手书)的佛堂,跟随众人排队进入后才知需交DONATION,而且必须向佛像跪拜,我被一位老喇嘛按着头(模顶祝福),平生第一次向菩萨磕了一个头,心想就算跪拜西藏人民吧。事后听说这位老喇嘛可不简单,不但精通佛学,而且能说流利的英语和日语。布达拉宫内年代最久的殿堂是法王洞,位于红宫和白宫之间,是吐蕃遗物,相传为松赞干布的修行洞,内有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尺尊公主和禄东赞等人的塑像。洞内有一座灶台,传说摸一摸可以得到高明的厨艺,我排队进去摸了一下,希望以后能煮出好菜。迎宾厅是宫内唯一可以随便拍照的房间,曾接待过江泽民,我也坐在江坐过的位子上拍了一张照片。布达拉宫顶部有七座金光闪闪的屋顶,俗称“金顶”,还有一大片阳台,可观赏拉萨市的全景:从这里向右可以看见药王山,上面矗立着高高的电视塔;向前看是布达拉宫广场,西藏和平解放纪念碑就矗立在广场的南端,再远处是宽阔的拉萨河;向左前方了望可以看见正冒着浓浓烟雾(香火)的大昭寺。整个拉萨没有一座高楼,到处都是4~6层左右的西式楼房,唯独大昭寺一带仍保留着2~3层高的藏式房屋,经幡招展,弥漫着从大昭寺飘出的淡淡青烟。

从金顶下来,又参观了白宫的几处宫殿,然后从东侧的阳光殿出宫,沿正面的斜坡道下山,结束了对布达拉宫的参观。出宫小路旁摆满地摊,我看中一个转经用的经轮,女摊主开价六十,我还二十,她让到五十,我说三十,最后以四十元成交,额外还要求她赠送一条绿松石手链。经轮表面有藏文的六字箴言“嗡吗呢叭咪哄”,内部装满经文,据说将经轮转上一圈就相当于把轮内的经文颂读了一遍,所以,虔诚的藏胞总是经轮不离手。

布达拉所在的红山与药王山原本有山脊相连,修建北京路(北京援藏项目)穿越布达拉宫广场时把山脊切断,后来又在原来山脊所处位置的路中央以及两侧的红山和药王山脚下,各加修了一座白塔,三塔连成一线,象征性的表达了红山与药王山相连的原有意境。现在,布达拉宫正在维修,地方当局在宫前的墙壁上刷上了两条红色大标语,内容是感谢党中央的关心,一定要高质量地完成维修工作…..等。来到布达拉宫广场时已近中午,我,LXX,WW和GXD夫妇等几个游兴颇浓的人在各处流连忘返,其他人多早早地上车,急着要赶回宾馆吃午饭。我们几个考虑到布达拉宫是此次进藏的主要拍照景点,不顾触犯众怒,坚持要拍到满意的照片,然后才在潘多的再三呼唤下返回汽车,此时,三部中巴已开走了两部。

下午三点多,全体人员又在饭店大堂集中,准备赴大昭寺,登车前我发现大堂中的一件饰物很有西藏特色,站在旁边拍了一张颇佳的照片。大昭寺全称羊土幻显殿,是西藏现存最古老的寺庙。潘多说,大昭寺中最神圣的宝物是释迦牟尼的十二岁等身像。藏传佛教记载,佛主在世时,印度工匠之神毕畦噶麻曾为他塑造过八尊等身佛像,分别记录释迦牟尼八岁和十二岁时的真容,由佛主本人亲自开光。佛教鼎盛时,十二岁坐像中的一尊由印度国王赠送给中国,公元647年,文成公主远嫁吐蕃松赞干布,唐太宗又将这尊稀世之宝作为嫁妆转送雪域。大约在相同的时刻,先于文成嫁到西藏的尼泊尔尺尊公主也从家乡请来一尊释迦牟尼的八岁等身坐像。为此盛事,松赞干布下令修建大昭寺和小昭寺,分别供奉尺尊公主和文成公主带来的佛像。文成主持建成了小昭寺,她将小昭寺的大门设计为朝东,以表思唐之意。尺尊主持大昭寺的建设,但墙壁修了就倒,文成公主发现拉萨河谷好象是一个仰卧着的罗刹女,红山东面的卧塘湖正是罗刹女的心脏,她提出只有填平卧塘湖,将大昭寺建在魔女的心脏上才能镇住妖魔,而且,必须用白山羊驮土才能破了罗刹女的魔法。松赞干布采纳了文成的建议,下令填湖建寺。在藏语中,“白山羊”发“热”音,“土”发“萨”音,于是佛殿就被称为“惹萨”,以纪念白山羊驮土的功绩。大昭寺大门朝西,表达了尺尊想念西方故国的心意。久而久之,“热萨”演变成为“拉萨”,其含义也由“白山羊驮土”转变为“圣地”。圣城“拉萨”因大昭寺而得名,可见大昭寺地位之崇高。但是,到了公元8世纪,唐朝的金城公主又嫁到吐蕃,此时是松赞干布之孙芒松执政,他将尺尊公主的佛像移往小昭寺,将文成公主的佛像改移到大昭寺供奉。佛教在印度逐渐衰败后,留在那里的六尊释迦牟尼等身像不是被毁,就是被投入海中,小昭寺中的佛像也在“文化大革命”中毁于“红卫兵”的破坏,于是,大昭寺中的这尊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像就成为世界仅存的,被佛主本人亲自开过光的佛教圣物。

我们由正门进入大昭寺,先来到一处宽阔的露天庭院,这里是拉萨祈愿大法会“默朗钦莫”的场所,以往每逢藏历正月,拉萨三大寺的僧人都要云集于此,举行祈祷、辩经、驱鬼、迎佛等活动,但经历前几年的“雪山狮子旗”风波后,当局为防止喇嘛们聚众闹事,已将此项佛事活动暂时禁止。从露天庭院向右拐进入一座大门,数百盏酥油灯的后面便是著名的“觉康”佛殿,它是大昭寺的主体,呈密闭院落式,楼高四层,中央有间大经堂,是僧人诵经修法的场所。大经堂正中有一座千手千眼观世音塑像,其左侧为莲花生,右侧为强巴佛塑像。释迦牟尼佛堂位于大经堂的一侧,供奉着文成公主带的等身佛像,这里是大昭寺的核心,也是朝圣者的最终向往之处。

然而,与在布达拉宫参观时的情况一样,我再次被众多的佛像、壁画、唐卡搞得晕头转向,好象看了很多东西,但又几乎什么都没记住。佛堂内不准拍照(拍照需交百元以上的费用),我趁喇嘛们没注意,手拿照相机靠在栏杆上假装休息,将镜头对着选中的方向,利用慢速度(不敢开闪光灯)偷拍了几张,事后对照旅游手册才知道,被我拍到的一尊有胡子的佛像正是莲花生大师。偷拍照片耽误了时间,我和众人走散,只身出佛堂回到露天庭院时,身边只有虔诚的藏胞。猛一抬头,发现几位同伴正在屋顶阳台上拍照,向他们招手,居然“视而不见”,佛堂圣地不敢大声呼唤,环顾四周又找不到楼梯,只得“随大流”,跟着藏胞进入一条布满经轮的长廊,也学着他们的样子,沿途不断地推动一个个经轮。谁知,走了半天,不但没见到楼梯,而且又回到原来的露天庭院。无奈之际,只得拖住一位喇嘛,说声“扎西德勒”,然后打听楼梯在何处,原来,就在我身边不远处的一个小门内。后来才知道,藏胞在拉萨的转经是以大昭寺的释迦牟尼佛为中心,有内、中、外三条转经道:围绕大昭寺、药王山、布达拉宫、小昭寺走一圈为“外圈”,藏语称“林廓”;围绕大昭寺转一圈为“中圈”(实际上就是按顺时针方向在八角街上走一圈),藏语称“八廓”;我刚刚转过的长廊名叫千佛廊,围绕最神圣的“觉康”佛殿,转一圈为“内圈”,藏语称为“囊廓”。我在不知不觉中竟完成了“囊廓”,也许这是因为与佛有缘,被佛点化的。

走上二楼,站在平台上,镏金的金顶、金幢和法轮在阳光下光芒四射,显得金碧辉煌。向西遥望,远处矗立着雄伟的布达拉宫,抬头望天,天很高很蓝,云朵白得刺眼,低头下望,大昭寺门前聚集着众多的信徒,正在旁若无人地跪拜磕长头。燃烧艾草的轻烟升腾而起,香味弥漫,经幡飘荡,信徒们双手合十高举过头,再移至面部,胸前,然后全身伏地,两手前伸,额头轻叩地面,呈五体投地状,口中不断诵念经文,如此往复,这也许是世界上最为虔诚的祈祷方式了。面对此情此景,自幼饱受无神轮教育的我也不能不为藏胞的虔诚所感动。

从金顶下来,走出大昭寺,下一个节目就是游览八角街。八角街是拉萨转经路的“中圈”,环绕着大昭寺。潘多一再交代,逛八角街一定要按顺时针方向前进,以示对佛(我理解为藏族人民)的敬意。然而,所谓“八角街”的概念似乎并不该只限于一条环形的步行街,它还应该包括那一整片围绕大昭寺,有着浓郁藏族生活气息的街区。走在八角街上,周围熙熙攘攘,人群中有念念有词的转经人、有一路磕头匍匐前进的朝圣者、也有和我一样东张西望的游客。不同穿戴的人,怀着不同的目的,夹杂拥挤在同一条街道上,顺着同一个方向流动。我跟着人流走,感受这条街的奇妙:浓郁的商业气息中又渗透着几分肃穆和凝重,这是古老宗教文化和现代商业社会的最独特,也是最自然的融合。

八角街两侧排满了出售各种纪念品的街摊,街摊后面又是一间接一间的小店铺。据说,生意人大多是从四川和青海一带来的,鲜有拉萨本地人。WW、GXD夫妇和我这几个兴趣相投的人走在一齐,在各摊各店间慢慢挑选,尽情还价。本来潘多曾交代,五点半必须在大昭寺门前广场集中上车,准备拉我们到一个什么市场去购物,但我们几个商定只在八角街购物,然后自己“打的”回宾馆。精挑细选后,大家都有满意的收获,WW花20多元买到一个转经轮(比我买的便宜多了),我花100元买到一尊铜铸的七眼“白渡母”佛像(开价300元),GXD夫妇也是斩获颇丰。然而,让我吃惊的是,有的摊位上竟公然陈列着用人头盖骨制的骷髅碗以及用人大腿骨制成的人骨笛,这提醒我们不要忘记以往农奴制度的残暴。绕行八角街一周,又回到大昭寺门前,算是走完拉萨转经路的“中圈”,我在不经意间已成就了转经三“廓”中的“囊廓”和“八廓”。大昭寺门前依旧有众多信徒,他们来自四面八方,在夕阳下一次又一次地跪拜,那样的执着,那样的虔诚,全然不顾我们好奇的目光和好事照相机的闪光。

离开大昭寺,GXD提议去喝“甜茶”,他从导游手册上发现,附近丹杰林路扎西达杰旅馆下面有一家拉萨最大的甜茶馆。四人象没头苍蝇一样地东突西撞,多方打听,总算找到这家茶馆,但规模比想象中小很多,服务员不过3~4人。我们每人要了一杯甜茶(6元/杯),藏族小妹轻声说要等得久一些,问要多久,答说大约十多分钟。我因口太渴,又多要了一杯酥油茶(5元/杯)。十多分钟过后,不见茶来,大家正好借机在窗前多坐坐,看看街景。又等了10分钟,还没动静,找来小妹质问,一脸歉意地说正在为我们准备。邻桌比我们晚来,但点吃正餐的人已开始上菜了,大家推测是因为我们消费太低,受到怠慢。酥油茶来了,藏族小妹说是刚刚打好的,我一饮而尽,除了有奶油味和淡淡的咸味外,好象也没吃出别的味道。继续再等十多分钟,四杯甜茶终于姗姗而来,深褐的颜色好象是咖啡,一尝味道不错,在夸奖茶好的同时也不忘批评服务员太势利,见我们消费低就故意怠慢。小姑娘一脸委屈地说:“不煮这么久,茶就出不了这种颜色”。大家突然间恍然大悟,拉萨海拔3600米,水的沸点只有八十多度,这里的茶不是用开水泡,而是用砖茶长时间煮出来的。

 


 

作者:天马行空(原创)
 


 

 
 
 
 

附加信息:

是否接受网友咨询: 否
是否已聘请导游: 是
对导游的要求:
是否已向旅行社询问跟团价格: 否

相关图片:

版权说明:

本文章版权仍属原作者或已经支付稿酬的合作媒体所有,如传统媒体需要转载发表,请直接与相关版权持有人联系。本文章由网友提交或转载,页面刊出的作者与原作者的一致性无法确认,如果原作者不愿意将作品在本栏目刊出,或发现有与原作不一致的偏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将您的版权信息添加到本文章中,或给予其他的处理。非常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谢谢!

 
网友评论
 
jiuzishan(九子山) 2006年5月4日 20点33分 评分:10
该游记写的很好,直得一看,非常实在,对想到拉萨的人有导游作用.
 
→回复
 
aiyou1970(爱游) 2006年2月7日 12点37分 评分:10
不知我去西藏会不会有高原反应。
 
→回复
 
lovelyzoe(嘟嘟) 2006年2月5日 09点09分 评分:10
我也好想去西藏看看啊。。。
 
→回复
 
更多文章列表
川藏之行
08年雨季(7-8月)徒步墨脱实践参考版
行走青藏高原
困 难 之 旅
西藏十日自助游行程及攻略亲历完整版(8月27日至9月6日)
单车走西藏---川藏北线

目的地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