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 → 贵州 → 安顺旅游 新闻 → 春染西部之秀--安顺市实施“旅游兴市”战略纪... |
|
2006年2月22日 08:24 一 2月16日,清冽春风中,天龙屯堡里最受尊重的长者在欢腾跳跃的长龙前,高举鼓棰,棰起锣响,“2006贵州乡村游”启动仪式在这震天的锣鼓声中拉开序幕。 当2006年中国旅游年的主题确定为“乡村旅游”时,贵州是有资格骄傲的。贵州在全国率先提出“乡村旅游”概念并努力践行,平坝天龙屯堡是全国知名的乡村旅游示范点。 就全国而言,贵州是旅游资源富集地区;就贵州而言,安顺是旅游资源富集地区。安顺风景名胜资源面积占幅员面积的11.8%,远远高于全国1%、全省4.2%的平均水平。安顺最让人称羡的是旅游资源上的多个“绝无仅有”,黄果树瀑布在亚洲绝无仅有,屯堡文化在全世界绝无仅有,格凸河被旅游专家称为天下奇观。“黔之腹,滇之喉,蜀粤之唇齿”的区位优势,使安顺成为贵州历史上开发最早的区域。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凭着“天生丽质”成为国家最早确定的甲类旅游开放城市,本世纪初又因为“得天独厚”成为我省优先发展重点旅游区之一。除了黄果树、龙宫、格凸河3个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外,还有关岭化石群国家地质公园和九龙山国家森林公园,数个省级、市级风景名胜区,上百处古遗址、古建筑、摩崖石刻、壁画等人文景观。安顺,像一只镶嵌在贵州腹地的聚宝盆,盛满自然和人文的丰富宝藏。“西部之秀”令人神往。 安顺的旅游业虽然起步很早,但前些年速度不快,规模不大,著名的黄果树风景区发展甚至一度徘徊不前。安顺不可避免地遭遇了“先行者的烦恼”:品牌吸引力下降、市场萎缩、基础设施落后、接待能力不足,阻碍旅游发展的深层次矛盾逐渐暴露出来,区域发展的滞后成为最大的心结;烦恼不止于此,邻近省区旅游业的迅猛发展,让一度领风气之先的安顺明显感到掉队落后甚至被边缘化的危机。 心腹有患,后顾有忧。“保住和擦亮金饭碗”频频从安顺人口中说出。“怎么保如何擦”?传统的粗放式发展的路子已经走不下去。“转型”课题摆在安顺面前。2003年春天,安顺市旅游工作会明确提出,要扮演好两个角色:安顺旅游要在全省旅游业发展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旅游产业要在安顺经济发展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市委书记陈海峰说,安顺最富特色、最有潜力、最具市场竞争优势的资源是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是安顺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的最好的突破口。 市委、市政府借助省委、省政府大力发展贵州旅游业和安顺市列为省“优先发展旅游区”的契机,制定了“旅游兴市”发展战略。市里成立了旅游发展委员会,市委书记、市长出任主任、副主任,市直41个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形成市委、市政府一把手领衔,各部门负责人参与的旅游领导格局。一年中,市委书记、市长召集的旅游工作现场会就有21次。 在发展思路上,安顺旅游业实现了4个转变:变资源中心论为以市场为导向、以游客为中心;变就产品论产品为打造产品,树立名牌,建设精品;变产品的单一化为多元化,开发新旅游产品,对观光型产品进行有益补充、丰富内容;变“好酒不怕巷子深”为树立现代营销意识,不断加大营销力度。在发展定位上,提出“走进安顺、走进自然、走进历史、走进文化”。以此为主旨调整旅游产品结构,变旅游资源优势为旅游市场优势和经济优势。连续两年举办“黄果树瀑布节”获得成功,省委、省政府将瀑布节定为重要节庆活动定期举办。 2005年是安顺旅游近年来心情最舒畅的一年,“旅游兴市”战略带来令人欣慰的数字: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48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1.3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1.86%、80.1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02亿元,同比增长16.1%。在省内三个优先发展重点旅游区的中期评估中名列第一。 二 黄果树生态旅游城的开发建设,颇能体现安顺的“转型”思路。 对黄果树这样名满天下的景区,是让游客看一眼就走,还是让人停留下来?具备战略眼光的做法是将风景资源转化为旅游资源,使景区从单一观光型向多功能景区发展,安顺决策层和黄果树景区管理者认为,这是近年来细分的旅游市场需求下景区发展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建设黄果树新城,景区内除旅游设施之外的建筑一律拆迁,不仅能使景区更美,更为重要的是,将增添一处集吃喝游乐购物休闲等旅游功能要素为一体的现代化旅游休闲度假城,使跑马观花式的观光游逐渐变为度假旅游,从而实现旅游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无论品牌影响力,还是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黄果树景区当之无愧是目前贵州旅游的龙头企业。黄果树“龙头”如何舞,其意义所在不仅限于安顺旅游而且是贵州旅游。站在已开工建设的黄果树新城工地上,听黄果树风景区管委会主任袁德刚描绘半年后将初现规模的新城景象,已经能感受到黄果树大景区整体板块形成的后劲。老牌的“黄果树现象”正演绎着新的续集:改善基础设施建设,把客人留住,让到贵州过路游客变成以贵州为主的一地游客;正在建设的跨省镇胜高速公路通车后,落差480米的世界第一高桥就座落在黄果树旁;荟萃世界大桥的“大桥博物馆”已经在建,将来游客在欣赏大瀑布、天星桥、“红岩天书”、“三国古驿道”等景点后,还可欣赏名桥风采,在生态旅游城中获得高水平的综合服务享受。 在黄果树明快、果断、鼓舞人的规划背后,是20年发展滞缓、徘徊、困扰的沉痛教训。1982年,作为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黄果树就是贵州旅游的品牌。直到2002年,景区接待人数却一直在50万徘徊。2003年以来,抓住机遇,找准市场切入点,2004年游人首次突破百万大关,去年达到218.42万人次。 抓住机遇才有更多机遇,叠加效应在黄果树景区特别明显。去年,在国内100多家行业协会及30多家权威网站举办的大型调查活动中,评为“中国风景名胜区顾客十大满意品牌”,在瑞士获得“欧洲游客最喜欢的中国景区景点”称号,在国家地理杂志主办的评选中成为“中国最美丽的地方”。 黄果树“龙头”的活力开始迸发,其功力累积却非一朝一夕。贵州历史上第一条公路建在安顺,第一条高等级公路和高速公路也建在安顺。从贵阳至黄果树,清镇高速公路、贵黄高等级公路和滇黔公路三线并行,成为一道靓丽风景线。为了这道风景线更加迷人,去冬今春,贵黄公路沿线一公里可视范围内植树造林3万亩,3年完成9万亩,一条绿色生态、经济、景观长廊,将极大改善黄果树的进入条件。 300多年前,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曾先后两次入黔考察,踏遍半个贵州,写就《黔游日记》,称颂黄果树大瀑布“一溪悬捣,万练飞空”。如今,安顺市正以大旅游的广阔视野,构建“泛黄果树旅游经济圈”,意在形成与“大香格里拉旅游圈”、“大九寨旅游圈”三足鼎立的西南旅游经济圈,用手中的彩练在旅游的天空飞出绚丽彩虹。 三 全社会讲旅游,自上而下办旅游,是安顺实现“转型”思路的基础。 安顺解决贫困问题,可谓全民攻坚;谋划加快旅游业进程,叫做科学攻坚。这轮攻坚战更艰巨,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并行不悖的路径在哪里?探索,实践,从市委决策层一直延伸到村民组。 就在2月13日,西秀区大西桥镇鲍屯村党支部和村委会请来了一个由14名专家组成的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专家组,对这个屯堡古村落进行多学科跨地区多领域的考察,并在此基础上对所有安顺屯堡进行延伸性考察,使安顺屯堡文化形成完整、全面的文化理论体系,为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作准备。这个由村级组织发起的研究活动,引起了15个省市的一些全国知名艺术家、建筑学家、军事仿声学家、民俗学家和大学教授、企业家的关注。 围绕“旅游兴市”战略,针对脆弱的生态环境和稀有珍贵的古遗址,安顺整合旅游资源,进行了三类包装: 包装精品上市。采用“统一规划,分散经营”的模式,集中力量组织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及资源保护、秩序治理,编制了《安顺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及重要景区的发展规划,县(区)也以重点景区为龙头制定了各自的旅游发展规划,避免重复建设和破坏旅游资源现象; 包装特色景点景观。投入100多万元完成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普定古人类遗址博物馆”建设首期工程;具有古代城堡建筑和军事特色的普定讲义村等特色景点景观已完工或正加紧建设; 包装环境生态。按“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原则,完善景区的绿化工程、生态工程,对珍稀植物实行挂牌保护,建成景区旅游通道。 提升城市品位,改善城市形象,被提到空前重视的程度。目标只有一个:着力把安顺打造成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贵州旅游中心城市。从2003年到2005年,安顺城建投入超过10亿元。漫步安顺城区,我们看到,塔山公园周边整治一新,文庙、武庙等文物古迹得到有效保护,历史文化一条街的建设已经启动,贯城河治理初见端倪,站在合和桥上,听安顺人描述这座城市的建设蓝图,我们看到了这座城市的美好未来,更感受到了安顺人的志气和信心。 安顺黄果树虽然早已闻名于世,但更多的旅游特色却还“养在深闺”。2005年中国贵州·黄果树瀑布节在京、沪、粤举办的大规模旅游推介活动,给安顺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崭新舞台。在此期间,安顺开辟了自己的专场推介,并以独有的特色,相继在南京、青岛召开了新闻发布会。瀑布节让黄果树景区日进百万,让安顺和贵州旅游业走进“黄金月”。 说安顺县县想旅游、村村抓旅游是一点不夸张的。在被称为“明清、民国建筑时光隧道”的屯堡村落云山村里,我们遇到了为家乡旅游从南京回来的小金姑娘和年过六旬的村支书梅德安,一老一少伴我们走在细雨霏霏的古巷里,讲每一块砖每一面墙每一幅门框,都知根知底,娓娓道来。他们不是导游,讲的不是导游词,而是口口相传的故事、家事,却生动真实地展开了一幅幅历史的画卷。 四 大旅游需要大投入,全民参与、遍地开花,钱从哪里来? 浙江客商戴德区在紫云自治县县城投资4600万元修建的三星级宾馆即将进入内部装修,他的计划是在今年瀑布节期间投入使用。这是他投资4000多万元在紫云建起“温州一条街”后的第二个投资项目。促使他下决心投资的动力是格凸河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旅游前景。他显然是个有眼光的商人。最新信息表明,紫云格凸河穿洞风景名胜区已被列入“中国南方喀斯特”申报世界自然遗产捆绑项目。 安顺在用一流的眼光审视一流的资源打造一流的精品的时候,把加快旅游业发展融入深化和扩大安顺多种经济成分共生繁荣改革实验的生动实践之中,逐渐形成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多元投入、市场运作”的旅游经济发展机制。在黄果树、龙宫、夜郎洞、西秀区的云山、本寨屯堡和平坝天龙屯堡等景区,分别实施了特许经营、租赁经营、合作经营和“公司+旅行社+农民旅游协会+农户”的管理模式。存量开始盘活,增量开始涌入。 紧邻黄果树大瀑布和龙宫瀑布群的镇宁夜郎洞景区,是一个集水旱溶洞天坑奇观为一体的“旅游超市”。今年春节开始接待游客。镇宁自治县县委书记刘庆告诉我们,这是2004年的招商引资项目,民营企业独资经营。半年时间开发成形,一年时间开放营运,这是过去想都想不到的开发速度。更让人想不到的是,夜郎洞最早的论证资料竟然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做的,多年未开发,就因资金困扰。现在投资方一期已投入3100万,先期开发了水旱溶洞群,还将继续投资完善开发天坑等景观,争取两年后达到国家级风景区标准。贵州南风旅游开发公司总经理刘祉松拿到了西秀区云山村、本寨、九溪屯堡的经营权,他认为,像这样的露天生态人文博物馆已经是稀世珍品了,投资保护好是一件很有价值的事。 喊穷叫苦的思维惯性变成了宣传优势的激情,要你救济的恳求改为请你来发财的真诚。一变一改,拓宽了安顺旅游招商的天地。通过举办安顺油菜花旅游节、中国贵州黄果树瀑布节、天龙屯堡文化节、兴伟国际奇石博览节及夜郎湖民俗休闲游、格凸河攀岩表演等活动,邀请外商到安顺参观考察,积极推介安顺旅游景点,宣传投资环境和投资前景,使安顺旅游业逐步成为外商投资的兴奋点。去年瀑布节期间,安顺招商引资签约项目54个,签约资金120.84亿元。 黄果树风景区去年上半年引进资金9877万元。龙宫风景区与香港轩辕龙旅游公司合作,投资7000万元建四星级度假村,三年投资3亿元深度开发漩塘景区。在格凸河景区大门口,外来投资者投资3000万元,建容纳380人的乡村旅游宾馆。一系列招商引资项目已成为加速景区保护与开发的强劲外力,从这个角度看,安顺众多旅游项目尚需更多的资本进入,以实现旅游业跨越式发展的目标。 五 一业兴,百业旺。安顺市的实践证明,旅游业的关联拉动作用,确有“吹糠见米”之效。紫云自治县县委书记陈好理这样描述“旅游带县”:旅游兴,经济活,农家乐。在格凸村老支书杨兴珍家,我们楼上楼下看了她家开的饭庄,生活富足一目了然。她说,过去山里不通公路,外出卖点山货买点盐,攀岩壁趟急流三五个小时,生活艰难得很。格凸村现有71个村民在景区当导游,做船工,表演攀岩绝技。风景区管理处处长杜涛告诉我们,格凸河不少村民修了新房。这个山水风光秀丽的村落,两年前还是一个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极贫村,打算整体搬迁。水塘镇羊场村是紫云林下种草养鸡的示范点,两年间人均纯收入从600元增至1800元。村民田兴奎去年卖了8000只鸡,收入四万元,大儿子在镇上开起了摩托车行,田老汉骄傲地说,他还上过电视。紫云直接间接从事旅游的有近10万人,占全县人口三分之一,去年旅游总收入比上年增长46.79%。 龙宫镇把占全镇面积三分之二的景区发展作为经济发展的龙头,引导农民根据旅游发展的需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开发特色水果、种植蔬菜。农民从景区发展中分享成果,通过参与旅游走上了富裕之路。许多农户家有存款几十万元。 关岭断桥的手搓煳辣椒已是声名远播。在断桥街上,从老王妈这第一家开始,短短两年时间,就有70家手搓煳辣椒,年产值2000万元。老王妈实行了家庭股份制,正在申请注册商标。与老王妈门对门的张文友家,因为规模最大,叫回了在外打工的儿子女婿帮着搞管理。关岭自治县县长王猛舟说,煳辣椒就是靠旅游带动起来的。旅游带动的不光是煳辣椒,街上的餐馆现在几十家,两星以上的床位308个,入住率80%以上。 以山药为主要原料的安顺华泰绿色食品公司是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总经理胡定华介绍,安顺山药的品质经农业部检测是全国最好的。山药基地在安顺,9000农户参与基地种植,户均收入6000元左右;4个国家和国内8个大城市是华泰目前销售网络上的固定客户。去年9月投产,今年产值估计8000万元,利润率27%。 将富民作为旅游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安顺鼓励“牛来香”食品公司、华泰绿色食品公司、安顺酱菜厂等一批食品加工企业,发挥安顺传统食品轻纺工业基础好的优势,结合旅游业的发展大力拓展市场空间。屯堡乡村旅游的蓬勃兴起,让缺乏科技知识的农民,立即成为乡土专门人才,把世代传承的歌舞、地戏、刺绣银饰技术等变为现实生产力,“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从旅游开发中尝到了甜头的山区农民,生态和环保意识大为增强,开始注意保护生物多样性,涵养水源,大批过去的“伐木者”变成了“添绿者”,因为他们已经知道,头上的天、脚下的地是他们赖以生存的“金饭碗”,他们因此成为安顺、贵州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打开旅游发展的新天地,留住永续利用的生态。今日安顺的选择,已然突出重围,科学发展浪潮起,绿水青山依旧在。 作者:干正书 霍邢平 陈竹来源:金黔在线—贵州日报
目前,没有 网友评论 等信息,您可以成为第一个对它发表评论的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