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畅游大东海,三亚市区虽入住亚龙湾,但知名的大东海还是要去的,打听好酒店的穿梭巴士,好友在衣柜里挑了件吊带的背心装,一条随意的格子短裤便上路了,我们计划先到巴士的终点站阳光购物,听说那里是三亚的市中心,下了车我们按网友的指点,下去第一市场买时鲜瓜果,一路上总见街头巷尾坐着少数民族打扮的 “婆姨”(大多是已婚的三五十岁妇女),形态各异,偶尔多看一下,她们却并不友好,所以也就打消了与之聊天的兴致,相反,大多当地人盯着我的朋友乱看,我回头细细看同伴,一美妙都市青春女孩,阳光下明眸皓齿,并无不妥呀,久了才发现其中奥秘,原来是我们的穿着与当地格格不入,三月时节,当地人一直称为 “寒冷”,大多数人穿着密实,连 “嗡嗡嗡”这样的年轻小伙也穿了件长袖衬衣,再望路边的所谓 “时装精品屋”大多花红柳绿如城郊结合部的集市,样子还很保守,而朋友的吊带装明显与之不符,更因为她的皮肤白晰,美丽夺目所以理所当然遭到注目,说来好笑,我们才在路旁的椰子摊位上购得青椰一只,正兴致勃勃品尝,忽见一老叟远远过来,盯着我朋友目不转睛,我们因已经稍稍适应所以也没理会,谁知这位老者竟看的呆滞过去,走出几米远也不肯把脖子扭回去,以至脚下一个咧跙差点摔倒,令我和好友哭笑不得,在大城市里,吊带装已属保守,没想到来了三亚那么具有热带风情的地方,竟呈稀罕物.
第一市场外的水果摊位丰富多彩,颜色鲜丽,可具当地人说此时算是水果淡季,但对于我们这些来自北方的人来讲已经很知足了,我们一直试图和水果摊贩打交道,期望可临时学到挑水果的密诀,半天下来才分清青椰红椰青芒红芒的区别,但见一少数民族农妇打拌的女人独守一堆青芒,也不搭话,悠闲的看着远方,我就走了过去,问价钱,却高于邻位的50%,问她为什么,依然并不理会,只拿个刀从上边的样品里切出一小块来让我品尝,果然清甜,想想一分钱一分货,便买了若干只并暗自庆幸遇到真货.
拎了芒果又看到旁边的小摊位上写着 “海南米粉”的招牌,不知是不是特产,于是决定一尝,路边摊大多卫生状况堪忧,所以经过一番观察,我们一致认为对过的一对老年夫妇比较可靠,但见他们衣着利落,生意兴隆,还有不少当地人品尝,连身着工商制服的人也在那里吃的津津有味,我们立即自作聪明的跑上去,热情的与老者打招呼,问长问短,那老者瞟了我们一眼,一边和来往的当地客户热情的打着招呼一边很不耐烦的说 “小姐,你懂不懂吃呀.”我们一楞,接着听他又说 “这酸甜粉是当地的特色,不懂的人是吃不惯的,尤其是你们大陆人,所以奉劝你们不要吃,免得浪费钱财.”几年的商品时代还是第一次听到如此做买卖的说词,别人巴不得有人多买多销,这老人却也奇怪,我和好友互相打量一下,好再次确认自己是否是个娇生惯养,糟蹋粮食的大陆小姐,再说也是第一次听人家叫你 “大陆人”怪怪的, 我们尽量和颜悦色的和老人对话,解释我们只想尝尝特色的东西,并非有什么 “恶意”,然而老者说过之后便不再理我们,独自去招呼那些当地的食客,只留我们尴尬的举着钱在那里傻乎乎的站着,最后我们两个 “大陆人”只好悻悻做罢,跑到邻摊的一位大嫂那里要到一碗酸甜粉充饥.
酸甜粉,一种当地人很爱吃的点心,操作方式很象陕西凉皮,但调料不得而知,口味酸甜,亦可加辣,当地大多特色是酸甜口味的,我们还在第一市场里看到酸甜鸡之类的卤味,别具一格,其实味道还可以,至少我断定大多 “大陆人”还可接受,因为受到老者的 “忠告”,我们在邻居的摊位上只买了一碗,害怕口味怪异无法接受时,浪费的话也少遭人非议,,所以有些不充足,本来想再要一碗,谁知眼睁睁看到邻桌的当地食客碗里堆了小山似的调料,而我们却只是薄薄的一层,问那摊主,又一句 “怕你们吃不惯….”干脆也别费神了,于是我就拿了新买的芒果品尝,谁知一口咬下去,酸到脖梗,那样子象足做 “佳洁士舒敏灵”牙膏广告的女主角,哇塞!太过份了吧!
本来想去找那卖芒果的女人,想想只尝了个小的,也许只是这一个不成熟吧,虽逛回去的时候依然看到那农妇得意悠扬的样子,却还是忍了,事后发现每只青芒都是酸涩味道,酒店的人笑说现在并非芒果盛季,所以不甜也是正常的,唉,那农妇与我这等善良的大陆人打交道也算造化吧,不过她可未必这么想,没准为骗了你这个傻孩子暗自得意呢.
其实想起那农妇的悠闲得意的卖状,知道跑回去吵也不会有什么好果子,她肯定会找尽理由或以听不懂 “国语’为由和耗尽时间,最后也吃不到真正的好芒果,如那位卖酸甜粉的老者,多少有些异曲同工的性格,里面又隐藏多少海南人的特点就不得而知了,不过这代沟倒是哪里都有的,上一辈的人固执和看不惯年青人的现代与不拘小节在神州大地上可遍地都是.
不知各位看官的意下,我倒以为这些三亚的老人在行为思想里虽有不妥但仍然不乏透出质朴可爱,偶尔会给你一种读金庸作品里接触老顽童的幽默,令你烯喻感叹,回味无穷.
作者:00566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