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在维吾尔——丝路最绚丽的明珠喀什噶尔(下)
出发地点:未关联 新疆 吐鲁番 人民公园 游记 同行人数:0人
文章类型:游记 出游时间:未添加 人均费用:0元
出游类型:自助游 享受级别:体验生活,苦中带乐 爱自由旅游网自游人 (VIP) 提供
交通工具:汽车为主 目的景点:新疆 哈密 和田 吐鲁番 喀什 人民公园 新疆博物馆 吐鲁番博物馆 人民公园 艾提尕尔清真寺 哈密博物馆
文章地址:    复制网址    搜索游记攻略    收藏    打印
留在维吾尔——丝路最绚丽的明珠喀什噶尔(下)

——八月某日  周五  

今天又到了一个穆斯林们会在艾提尕尔清真寺进行"聚礼"的日子.  

喀什街头有着众多的大小巴扎,在下午我从它们中的一条绕到了艾提尕尔广场前.对着大清真寺的广场四周坐满了带着勾花小白帽和四棱小花帽的维族信众.  

下午两点多这座当地四百多座清真寺中最大的艾提尕尔就已经摆出了"礼拜时间,谢绝参观"的中英文牌子,游客们自然也被拒之了门外.  

无数的男性穆斯林迈着或急或缓的步伐迈进了那高高耸立的门楼,上面塔楼上的新月在阳光下闪着光泽.  

据说在维族地区,传统上男孩子自八岁起就要开始宗教的朝拜.女孩子12岁也到了融入宗教的年龄.  

在维族的信仰里,真正的穆斯林是不能光着头的,所以男性就有了花帽,女性就使用了头纱.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许多维族的男子选择了鸭舌帽.  

至于城市的街头,时髦的现代男女许多也是不戴帽子和头巾的,当然这可只是在城市的.  

清真寺传统上女性是不得入内的,参加每周五聚礼的自然也都是男性穆斯林了.  
看着清真寺前熟识的信徒在握手或亲密的拥抱,也可以看到缠着白色头巾的毛拉们走过.  

时钟指到了下午三点,在大清真寺两边的巴扎上信步.  

两边巴扎上通向清真寺的厚重大门此时也打开了,更多的人流涌进了清真寺.  

自己也不自觉地随着朝拜的人群再次走了进去.  

此时四处的树阴下,水池边,殿堂外都已是人群.  
维族的穆斯林们就地铺下了自己随身携带的朝拜用小地毯,一边还有维族小孩子在向那些没有携带地毯的人们推销着彩色的薄塑料布.  

礼拜前应该是要小净的.  

自己这个无神论者可是充分尊重这种古老的宗教,此时除了好奇不敢有一丝不敬.  
穆斯林朝拜时是不能站在他们的前方和侧面的.  

我远远的,远远的靠墙站在了后面的一个角落.  
我的前面已经全都密密的坐满了信徒们.许多农民的身边还摆放着盛满水果的柳筐.  

大家都脱掉了鞋子,跪坐在礼拜毯上.坐着数千人的空间你都感觉不到那种喧闹.  

三点半了,已经不再有人走进了.前面的喇叭中已经传来了大阿訇的声音.  

此时偌大的庭院中充斥着一种庄重和肃穆.  
甚至我这个在角落的旁观者也不禁象他们一样脱下了鞋,跪坐在洁净的土地上.  

仪式开始了,在阿訇的古兰经声中,穆斯林们开始了每周最重要的一次礼拜.  

人们面对着麦加的方向,在阿訇经文声的引领下,  全体整齐的站起,  举起双手抚弄双耳,以表达虔诚敬主之心;  

接着,又垂下头颅和双手,默默诵念着经文.  

再鞠躬感谢安拉,然后跪下叩头;  
这样的反复多次。  

看着教徒虔诚礼拜的浩大场面,整个场面格外的庄严肃穆,气氛感人。  

连我这个旁观者都丝毫不怠慢,随着人群的节奏站起再跪坐下.  

回荡的颂经声间隙,周围安静的仿佛时空此时都可以凝固下来.  

终于近半个小时的礼拜结束了.  
穆斯林们开始互相问好祝愿,然后又象潮水般从几个大门涌出了大寺和广场。  

自己仿佛也经过了一场洗涤,久久的不能回过神来.  

——八月十某日  周六  

白天看了一天新疆台的少年包青天,感觉仿佛很久都没有这样看过电视了.  

今夜继续在无目的的游荡,  无意识的走到了有着高高毛主席像和许多红旗的人民广场.  

意外的这里竟然正在上演真正的维族歌舞.为庆祝喀什建市多少周年的广场文艺演出.  

夜色已暗,四处的射灯聚焦在广场花柱边的舞台上.  
四周密密聚集都是男女老幼的维族观众.  
里面是坐着的,外面都是如我一样站立着.  

正在上面表演的是喀什某乡的文艺队,如此应该更是地道的民族歌舞了.  

维族是一个相当能歌善舞的民族,今天台上的维族姑娘和小伙子们可算给我补上了这一刻.  

好在两个维族的主持中有一位还可以用生硬的汉语报着节目.  

如此,听到了穿着漂亮维族服装的演员们唱起的民歌,弹起的乐器,见到漂亮姑娘们跳起的传统舞蹈.  

维语的歌词都是听不懂的,但依然可以听到节奏多变,调式丰富,音域高昂的喀什民歌.  

见到了维吾尔由单人或双人表演的说唱,这种以快速的说为主,间或有少量以热瓦甫伴奏的演唱,很有特色.  

看到了歌手拍打的达甫(手鼓).  

最精彩的是漂亮维族姑娘们表演的舞蹈.  
在独它尔、热瓦甫清亮柔和的琴声中,在节奏轻快悦耳的达甫鼓点下。  

从多变的手姿,从快速的舞步,从灵活的扭脖颈,这一切都是我眼前真切的维族舞蹈.  

舞伴们不断地互相换位、交错,  灵活默契的配合此时最有韵味。  

舞蹈的动作难度都还挺大。  
随着音乐伴奏速度的逐渐加快,舞蹈逐渐进入高潮,姑娘们跳起了一种原地快速旋转的动作.  

男演员们口咬着玫瑰加入了群舞中,维吾尔的舞蹈则到了高潮.  

见识了维族传统的"赛乃姆”舞,  
赛乃姆维在吾尔语中是“偶象、美人、美女”的意思,其是以赛乃姆音乐为伴奏的舞蹈。  
由男女择对而舞,舞时歌者不舞,舞者不歌,舞蹈随着音乐节奏的发展而发挥,最后在热烈地快板中结束。  

台上的气氛热烈,台下的观众也随节奏拍起了手.  

演员也频频用右手放于左胸向我们行传统的鞠躬礼.  

——八月十某日  周日  

再次在傍晚来到了喀什最大的东巴扎,不过这次是一直从艾提尕尔清真寺走过去的.  

再次见到了街头喧闹的场面和摩肩接踵的人潮.  

在前面的文字中也向我们的朋友介绍过了这个以中西亚国贸市场为中心的东巴扎.  

除去了零郎满目的各色土特产和现代商品,这次我才真正开始体会到巴扎在维语中的另一种含义.  
即“大门外边的事情”。  

也许在这里传统上的巴扎不等同现代的街市.只因为除去市场中固定的摊贩,  
除去好奇的中外游客,周末的大巴扎的主体可全都是四乡的农民.  

他们用自己的驴车拉来了自己的农特产,他们用驴车带来了自己的家人.  

维族妇女们在街头行着亲密的贴面礼,塔吉克的女子在这里展现了她们间的吻唇礼.久违不见的男人们在这里拥抱.小孩子们在这里欢跳.  

逛巴扎对他们来说已经不亚于了一个节日.  
也许是历史和传统上,除去亲友的婚礼,就只有在绿洲上定期的巴扎才可以提供给寂寞的农人们一种社交和娱乐的理想场景.  
曾经宗教和政权都会以巴扎为宣教的中心,逛巴扎在以前可算是一件大事了.  

直至今天,四乡的人们才真正是这里的主角.  
朋友们可以在这里相聚,小伙子姑娘们可以在这里相识,家人们可以在这里享受闲暇,可以品尝到美食.大家可以在这里获得祝福.  

所以才会有了大门外边的种种事情.  
从人们穿着的漂亮服装,从人们悠静的笑容,可以看到他们的快乐.  

历史在进步,变化的只是更现代的商品,但这里的大巴扎仿佛会是永远不变的.  

在巴扎上吃过了红的西瓜,吃过了黄的哈密瓜,吃过了甜的葡萄,吃过薄皮方形的烤包子.  
暮色沉沉中,很满足的走出了巴扎.  

——八月十某日  周一  

白天逛街,街边见到了维族放在小柳筐中售卖的橘红色的果实.  
它相当漂亮的颜色,上面布满了凸起的小点,掰开里面核状的果实粒更是鲜红.  
维族说是"心果",对其名现在还不得而知.  

人民广场路边还有黄黄的无花果在卖,砍价后一元就买了四个.  
用无花果的叶子包起,吃起来好一份甜甜软软的感觉,这可也是喀什的特产.  

苏呐依和纳额热的演奏声把我从住处网吧吸引到了街头的夜市上.  

市中心的街头夜市此时也已经亮起了灯光.  
维族是不吃鸡头,鸡爪以及一切在放血前没有念过经的动物.  

仿佛羊头和羊蹄是他们的所爱,如果在维族家做客分羊头肉都是很有讲究的.  

看着穿起的串串羊肉和羊油在烤炉上冒出的黑烟.  
据说最地道的烤羊肉只有在塔里木盆地的边缘才可以吃到的,烤时可一定要用杏木和核桃木的,连穿肉都是要用红柳枝才最为好.  
除去盐和孜然粉,辣椒都是不能放的,如此才可以吃出新鲜羊肉的肥嫩.  

那绝对是色泽焦黄油亮,味道微辣,不腻不膻,鲜嫩可口。  
    
在馕坑中烤出的包子,在维语中叫做"沙木萨".  
皮子要擀得很薄.馅用羊肉丁和羊尾油丁、洋葱、孜然粉、胡椒粉和盐搅拌而成。  
维族师傅们把包好的方形包子贴在馕坑里,十几分钟就熟了。  
那可称色泽黄亮,肉嫩味鲜。  

今天才明白了其前吃到的"米肠"原来应该是"米肠加面肺".  
做法是将和好的面用水洗出面筋,把面糊加油盐,灌入羊肺内扎紧,放入水中煮熟。  
用切碎的羊心肝羊油加调料拌入大米,灌入羊大肠后用水煮熟。  
吃时再加点羊肚和热汤.味道也很香的.  

此外还有面粉做的油塔子,那可是根据形状取的名字。  
用面粉加羊油、清油、精盐、花椒粉等,发好后后加碱水揉好擀薄拉开,抹上调料,边抹边卷,然后拧成一个螺旋塔状,摆在笼里蒸熟即成,看起来油亮生津,闻起来香气扑鼻,吃起来油而不腻。  

最有名就是维族称为"波劳"的抓饭了.  
做抓饭的都是用很大的黑色生铁锅.  
用大米、大块羊肉、胡萝卜丝、洋葱块和清油,盐焖熟的抓饭,有时还会放上葡萄干、杏干等干果.抓饭的味道很香甜。  
现在吃抓饭一般也是用勺子来吃了,至少我没有见到街头还有人用手抓着吃.  

炖羊羔肉也是一种很味美的维族食品。  
其多选择周岁以内的羊,去其皮和内脏,洗净后放在大锅里煮,再放上洋葱、胡椒等佐料。  
捞去浮在汤上面的血沫,等肉快熟时再放盐就可以食用了。  
其可是相当之鲜嫩而可口,再配上带有花纹和黑芝麻的香馕,呵呵,一顿无上的美餐。  

——八月十某日  周二  

去下一站帕米尔高原的路被洪水冲断了,据说有泥石流还死了人.  
到塔什库尔干县的班车也停开了.  
看来自己还得在喀什等待.  

有趣的是在喀什,人们都把它的名字念成了"哈ha-什".  

天依旧好热,咳嗽还没有好,但还是继续走上了基本都是维族的街头.  

也许只有到喀什的小巷和其中的巴扎里你才可以充分感受到它的内涵和韵味.  

小街上最大的风景也许还是那些维族的姑娘和老人了.  

穿着传统艾德莱斯丝绸衣裙的姑娘,一般会以大红、翠绿、杏黄、青莲为主色调.这种南疆维族特产的丝绸上面都是丰富的变幻的色条和对比强烈的几何图案,那些若引若连的纹路,那些热烈的颜色仿佛都在跳动.  
看起来的五彩缤纷,光耀夺目.看的令人眼晕.  

伊斯兰教据说是禁止描绘带有灵魂的动物,所以在这里你是看不到画像和雕塑的图案.  
也许正因如此天生爱美的维族姑娘才选择了漂亮多变的丝绸来手工缝制漂亮的衣裙.  

小花帽上用别针扎着彩色丝巾可算很正式的节日礼服了,一般的姑娘都是直接用丝巾扎盖住了头发.  
城市里很少可以见到按照年龄扎上许多小辫子的女孩子.  

不过无论维汉,你还是随处可以见到留着长长乌黑发辫的姑娘.  

维吾尔可是男女平等的.  

维吾尔姑娘则是天生丽质,也都是天性爱美。  

记得有一首流传极广的民歌《达板城的姑娘》,曾称赞维族的少女"你的辫子长又长呵,弯弯的眉毛真漂亮"。  

维吾尔的姑娘描眉据说多采用手工特制的"奥斯曼",其是一种以植物的根与茎,经过榨压成汁,再用自制的小木棍缠上棉花、蘸其汁液把眉毛描画的又黑又长。  

用这种传统的方法描眉不仅可使眉毛浓黑,还起到了保护与刺激眉毛生长的效果,所以维族姑娘的眉毛绝对是可以称冠的.  

维族的姑娘一般都还长有着大大的乌黑眼睛,路上我可没见到单眼皮的.  
她们传统用一种名叫"苏日曼"的浓黑色矿石粉。将它淡淡地敷施于眼圈、眼窝处,配衬着一对大大的眼睛和浓黑的眉毛是极富青春魅力。这种自制的眼影粉,绝对没有副作用且耐久、耐看.  

许多维族姑娘还染着红指甲,这也是用自家庭院种植的"海纳花",把花瓣挤压成汁涂在指甲上而成的.  

据说南疆农村的妇女,还常用采集的沙枣树胶,再加上适量的清水自制一种梳头用的"头油".  
不过现在城市里的姑娘应该还是会使用各种售卖的化妆品的.  

传统的信教维族妇女则穿着很庄重的,尤其是那深棕色的厚厚面纱更使隐藏了她们的面容.  
伊斯兰经文的中可有"要避开男人们邪恶眼睛"的教会.  
不带面巾她们可是不能出门的.  

好在现在的姑娘们多数已经选择了现代的生活.  

——八月十某日  周三  

今天于网吧在线尝试欣赏了维吾尔音乐中最有名的古典乐曲<十二木卡姆>.  

这是一部维吾尔民间音乐,诗歌,戏剧和舞蹈完美结合的艺术瑰宝,它包括古典叙咏歌曲、民间叙事组歌、舞蹈乐曲和器乐曲等340多首,长期流传于南北疆各地。“木卡姆”(大曲)因地区不同而分为“喀什木卡姆”、“刀郎木卡姆”和“哈密木卡姆”。  

其中“喀什木卡姆”规模宏大,形式最完整,曲调最为丰富。  

每个“木卡姆”都由大乃格曼、达斯旦、麦西来甫等3大部分组成。木卡姆具有抒情性和叙事性相结合的特点.  
12套“木卡姆”连续演唱一遍据说需要20多个小时。  

木卡姆是维吾尔诗歌的音乐表达形式。每个木卡姆都配有些含义隽永、内容丰富、色彩斑斓的古典诗词以及双行诗、民谣而显得情趣盎然。  
歌词作者可基本都是维吾尔的著名诗人.  

在悠扬凄婉的音乐声中,我是听不懂歌手那叙事般的歌声,  

但看着附录的歌词还是不断被这些维吾尔爱情主题诗词的意境所感动.  
现摘录一首如下:  

我第一次见到那仙女般的花容就开始迷恋,  
我盼着第二次见到她那惺忪的双眼/   
第三次见了面我想做殉情者为她而去,  
第四次见她时愿她就把爱的利剑插入我心间。  
第五次我愿再看看她那月亮般的小痣一点,  
第六次见她时我愿那勾魂者把我召唤。  
我在七重天上未曾见到你这样苗条的身般,  
即使有第八重天在我眼里别人也到不了你的身边。  
我焦急地在你身边九次回旋,  
愿用那连心的十指将你的全身浏览。  
已经十一个月了,纳瓦依未见到心上人一面,  
一年十二个月从没见到过那惦念着我的婵娟。  

傍晚走到了曾是英国领事馆的地方,  
不过现在那里已是现代化宾馆的风味餐厅.  

——八月十某日  周四  

今天开到了所住宾馆的介绍信.  
自阿富汗局势紧张以后去办理上帕米尔高原的手续就复杂了许多.  

或者跟旅游团,或者就要自己去找宾馆及辖区派出所盖章后再到边防支队办理了.  

找到了被称为四派的派出所,警察基本都是维族的,  
指导员也是维族的,但所长到是汉族的.  

拿着盖有宾馆章子的申请表,小心的等到了所长.  

一句话就是不会给办理,让我去找旅行社.  

谨慎的向所长展示了在西藏阿里的通行证,陪笑说明了自己的情况.  
终于得到了领导的理解,如愿的盖到了章.  

从该所七月份的通报来看,喀什的治安还是相当之好的,看到列出最重的罪案不过是斗殴和盗窃.  
据说在市内报案,110的警方三分钟就能赶到现场的.  

昨夜也曾亲眼目睹一个醉倒在路边草坪上的人,在被报警后持有防暴枪的警察驱车来到的场面,隔壁一个汉族饭店的老板感慨到"如果全国的治安都能向喀什一样就好了".  

但不能松懈的还是疆独,我就听身边的汉族讲起了九九年疆独分子持枪袭击车臣公安局的情况.  
喀什艾提尕尔清真寺最大的阿訇也曾被疆独分子所杀害.  
好在绝大多数的维族兄弟还是善良的.  

当我再看到那些穿着黑色的长袷袢.扎着布腰带,带着民族小帽,留着白胡子,黝黑色的额头被岁月刻满了深深皱纹的维族老人.  

心竟会是如此的轻松与平和.  

——八月十某日  周五  

+++艾提尕尔  

中午第三次来到了艾提尕尔清真寺.  
以前的喀什噶尔可是有着古老的城墙和城门的,甚至从瑞典作者的<重回喀什噶尔>中还可以看到在解放前在这里还是有城墙的.  
可时代改变了一切.  

这次又买票走进了那片宁静的树阴中.  

在幽静和肃穆中,我走上了台阶,走到了那排共36间教经堂的前.  

教经堂在寺院南北的两侧,主要是用来供主教阿訇讲经之用.  
据说曾经还是伊斯兰的经学院.  

大礼拜殿建在寺院的最西端高台上,其包括正殿和两边侧殿等部分.  

主殿为密闭的长方形建筑,里面很是空旷,两边都有门.  
开门后即可与外面的礼拜廊构成了一体.  
其后墙有一深拱形龛,名为“米赫拉卜”,  即穆斯林们进行礼拜时的对着麦加的"正式朝向”.  

龛旁放置有一座木制雕花的轿壮宣教台,台旁置放一权杖.  

每逢节日和大礼拜时,大毛拉就会站在台上执杖宣讲古兰经文,旁边连接的就有向外面扩放音的设备.  

正殿内外地面上都铺有着地毯,布单,这都是信徒捐献出来专供穆斯林跪拜祈祷之用的.  

里面由伊朗总统霍梅尼捐赠的一块真丝大地毯也就摆放在米赫拉卜的前面,有日本游客欲出价二十多万美金都不得.  

殿外礼拜廊上有着158根雕花的立柱,构成方格状的立柱支撑着上面的颜宇.  
下面还有虔诚的穆斯林在独自做着礼拜.  

除了大阿訇.信徒们在朝拜时是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别的,谁先到来的就可以在主殿的地毯上进行朝拜,迟来的则只能在外面的庭院中进行了.  

殿外对着米赫拉卜的墙壁和屋顶也许是整个大礼拜殿最漂亮的地方.  
上面绘画着精细繁复的彩色几何图案.  

始建于公元1442年的艾提尕尔清真寺原本是一块墓地,规模也并不大.  
后来因一位取道喀什去麦加朝拜的贵妇病逝在这里,其把携带的遗产都捐出扩建了艾提尕尔,到1876年才达到了如今的规模.  

这里也是穆斯林们的一个归宿,死者据说也都要到这里经过宗教仪式后方可速葬.当然,维族妇女们是没有资格参加葬礼的.  

庭院中有悠闲的鸽子在散步.  

+++香妃墓  

傍晚乘车到了俗称"香妃墓"的阿帕霍加墓.  

相传清乾隆皇帝的一位宠妃--“香妃”(维吾尔名“伊帕尔汗”)死后葬于此地,故称香妃墓.但这只是传说而已.  

当地少数民族则称“阿帕霍加墓”,墓中埋葬的是明清时期伊斯兰教著名传教士买买提玉素甫霍加、阿帕霍加及其后裔,共5代72人.  

陵墓始建于公元1640年前后,其具有浓郁维吾尔族传统特色的古建筑群.  
包括大小净水池、寺门、小礼拜寺、主墓室、经堂、大礼拜寺和园林.  

最醒目的依然是正门那座高大华丽的门楼.  
门楼两侧都有着高大的砖砌圆柱形表面镶以蓝底白花琉璃砖的门墙.  

与门楼西墙紧连的是一座小清真寺,前有彩绘天棚覆顶的高台,后有祈祷室.  

陵园西部又有一座大清真寺和一座穹窿顶的教经堂.  
教经堂的穹窿顶上竟然聚集了许多咕咕叫着的鸽子.  

主墓室座落在陵园东侧,座北朝南,方体圆顶,横长36米,纵深29米,通高27米,  
四周各立一座半嵌在墙内的巨大砖砌圆柱,圆柱顶各有一座精雕细刻的圆筒形小楼----名曰“望月楼”或“召唤楼”,楼顶各有一弯铁柱高擎的新月.  

墓顶是琉璃砖铺成的直径达17米的伞形圆拱,顶部亦有一简形小楼和新月.  
墓的四周墙壁主要用绿色琉璃砖贴面,间以黄、蓝二色瓷砖镶嵌,瓷砖表面绘有彩色图饰.有的还书写着阿拉伯文、波斯文的伊斯兰教警句.  

墓室内高大宽敞,正中的平台上排列着大小不等的58个坟丘,坟丘表面采用白底蓝花琉璃砖贴面,晶莹素洁,使人望之肃然.  

买买提玉素甫霍加、阿帕霍加、叶赫亚尔霍加(阿帕霍的长子)等人的墓丘较大,装饰比较讲究.  

阿帕霍加在传教的同时曾经夺得过叶尔羌王朝的世俗统治权,他曾统治过包括喀什,和田,吐鲁番等六座城市.曾经接受过"大地的统治者"的称号.  

传说中的“香妃”的墓丘座落在前排的右侧.  

几百年来到解放前这里曾经被信徒们供奉有太多的羚羊角,盘羊角.可惜现在是一个也看不见了.  

据说当地维族的妇女喜欢在有了不顺心的时候到这里来倾诉,甚至不育时也会到这里来企求.  

墓室的四角都修筑有拱形的门洞,里面都有可以走上召唤楼的楼梯,  
左手的门洞中还放置着一顶黑色的木头轿子.关于它也有很多的传说.  

看完了简单的介绍,其实印象最深刻的还是门外的大水池(也称大涝池).水池曾是以前朝拜者引用的水源.所以至今仍保持的十分清洁.  

在四周浓密的垂柳遮蔽下,水映数影,波影粼粼,分外的有灵气.  

没有直接的走进香妃墓,而是环绕了其所处的浩罕村,小村十分的幽静,农户大大的庭院中都种植有绿树,路边更是高树成行,走在树阴中,夏日的暑气全消.  

路边树旁的水渠中滚滚的流过了引自吐曼河中的水,夹杂着无数泥土的水是如此的黄,这时你才能有喀什是一座戈壁中绿洲的感觉.  

村庄中的维族小孩子向我大叫着"hello",甚至还有用日文问好的.  
还有嬉戏的小孩子主动排队摆好姿势要我来拍照,这可都是与现代连接的结果.  

从村庄后的小路,可以绕到阿帕霍加墓的墓室后面.  

这里可真正都是村庄的麻扎(墓地).  
阳光下向我展示的可是层层列列的黄色墓地.  

埋葬着死者的坟墓,多打有方底,上面是长条形,侧面看为桃状.  
大的葬的是男人,小的藏的是女人.  

不少的坟顶已经在岁月中坍塌了,里面是中空的,从上面甚至可以探头看见里面的衣物.见不到墓碑.  
在这里也可以看到所谓的阶级,简单黄土筑的,贴有琉璃砖带有围栏的.  
但可能最终还是一种灵魂上的平等.  

阿帕霍加家族的果园也是很漂亮的,里面种有甜甜的梨,还有架上甜甜的葡萄.  

在买了15元门票,走进无人的香妃墓后,绕着主墓室圆形拱顶的外面走了一周.  
拱顶上的绿色琉璃瓦有许多竟然已经脱落了.  

在后面可以见到脱落摔下的琉璃瓦碎片,拣起了几块三百多年前的瓦块.  
也许这特殊的纪念品可以带给我永久的记忆吧.  

——八月十某日  周六  

再次转到了据说是喀什最古老的恰萨巷.  
在这古老的灰色街巷中可以看到维族最有特色的两层小楼建筑.  

二层都有着木头的阳台,下面是远久的木头栏杆,上面还垂下有半椭圆的木框.  
木栏上绘有已经脱落的色彩.墙壁上装饰有石膏刻出的花纹.  

绿色植物的蔓颈缠绕着这些陈旧的老屋.路边闲坐着长胡子的维族老人.  
维族小孩子从门洞中向我伸出了好奇的头.  

同样古老的清真寺只有那弯新月才是一个明显的说明,  

这里一切仿佛都活在昨天.  
只有空中纵横杂乱的电线打乱了这一切.  

从汽车站走到了玉素甫·哈斯·哈吉甫麻扎.  

他可是11世纪维吾尔族著名诗人、学者和思想家.  

他在公元1070年前后,用古回鹘文写成一部长达13000余行的叙事长诗《福乐智慧》.  
长诗内容丰富,语言生动,充满伦理、道德,涉及当时政治、历史、地理、数学和医学等,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过巨大影响,被国内外史学界视为至宝.  

哈斯·哈吉甫是高级顾问的意思,因其把《福乐智慧》献给了当时的可汗之子,所以受到了该封号.  

玉素甫墓在喀什第十二小学和喀什登协旁.  
整个建筑包括墓地、清真寺、纪念塔、展览室、接待室五部分.  

以淡兰色为主色调的墓地建有厢房、地下室、拱顶,  
厢房环于坟墓东、北、南三面.  

最醒目的依然是西边有着两座带门楼的大门,建有4座尖塔.  

厢房的四角,也建有高达9.4米的4座尖塔.  

墓室分外室与内室两部分,墓室朝西开有带着两座高达16米尖塔的大门.  

外室为三层,在第一层,有通向地下室且可上到门顶并在墓室上绕行的环形阶梯和小屋.  
内室修建有高19.6米、直径9米的圆形拱顶,四壁有玻璃窗户  .陵墓铺有多种颜色的琉璃砖.  
不同与香妃墓的是主墓室中只有一座镶有琉璃瓦的陵墓.  

陵墓内还建有很大的地下室.  

整个陵园布局独特宏伟,装修古朴、肃穆,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陵墓在九十年代中重新修过,但现在门票已经上涨到了十五元.  

——八月十某日  周日  

买好了明日开往帕米尔的车票.  
买好了巴扎上的香馕.  

留在维吾尔的半个月日子就在这慢慢的品位中过去了.  
最后走进了网吧,  敲打下了喀什噶尔这个美丽和深有韵味地方.  

在这里你只有静下心来才可以感受到它的深厚和平和.  
在这里你只有走进去才可以看到千百年不变的风景.  

(全文完)  
作者:freefeeling

附加信息:

是否接受网友咨询: 否
是否已聘请导游: 否
是否已向旅行社询问跟团价格: 否

相关图片:

版权说明:

本文章版权仍属原作者或已经支付稿酬的合作媒体所有,如传统媒体需要转载发表,请直接与相关版权持有人联系。本文章由网友提交或转载,页面刊出的作者与原作者的一致性无法确认,如果原作者不愿意将作品在本栏目刊出,或发现有与原作不一致的偏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将您的版权信息添加到本文章中,或给予其他的处理。非常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谢谢!

 
网友评论
 
目前,没有 网友评论 等信息,您可以成为第一个对它发表评论的人
更多文章列表
魅力新疆快乐游(九)
魅力新疆快乐游(十)
魅力新疆快乐游(六)
魅力新疆快乐游(八)
魅力新疆快乐游(七)
魅力新疆快乐游(五)

目的地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