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 城 丽 江 印 象
丽江的地游一上车就自我介绍姓木,纳西族人,你们就叫我木头,我们这个团也叫木头团吧。车上的人大笑。我来前看资料印象中丽江的土司就是木氏,就说你该不是木氏土司的同宗吧。“没错!我的木姓就是那个显赫丽江的大姓”,他满脸的得意,接着就说开了丽江的历史……
丽江因美丽的金沙江得名。丽江古城北靠玉龙雪山,建于宋末明初,有近千年的历史。玉龙雪山的水,滋润着这美丽的千年古城。清澈的冰雪融水,象一条玉带一样流向城来,在城边分成三条开枝流入城内,在城中再分支为八条溪流和无数的枝丫绕街究镇穿墙入屋润遍全城。
古城的入口右侧是一堵高达六七米用红鍺石筑成的大型雕刻,人物、图腾和事件浓缩着东巴文化和丽江的历史。面对着粗旷的画面,我的思绪一下子跳进了遥远的时间隧道:身着纳西古服的首领阿得深明大义,率领丽江军民归附大明王朝,融进了中华民族大家庭。洪武皇帝龙颜大悦,赐其木姓姓氏,还得以置府第治理丽江。丽江进入了全盛时期,一度成为滇西北的军事重镇和商品集散地。木氏土司传世22代470年,在这样一个有22个民族的地方,可以说是管治有方。
正对着的一幅仿古山墙,江泽民题词“历史文化遗产丽江古城”赫然在目。左边是一高一低两袈轮形的大水车正毫不费力周而复始地咿咿呀呀哇啦哇啦的从玉龙河中提水倒水循环不断,河岸几棵垂柳随风飘飘,显得古朴悠然。游人纷纷在此照相留念。
古城丽江作为世界文化遗产被世人发现纯属偶然。1996年初,丽江、迪庆等地区的一场7级大地震,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和大量建筑物倒塌。而丽江古城的损坏轻微,引起了来地考察的联合国专家的关注。丽江古城从而成为了世人的瞩目文化遗产。正是“塞翁失马,焉知祸福”。
小桥、流水、酒肆、店铺、垂柳、青石板路面、保存完好的民居构成了古城丽江的基本景观。
这云贵高原的小桥流水与江南水乡景致有别。如周庄的水是深绿色的,流动性差。而丽江的水来自5000多米海拔的玉龙雪山的雪水,流水不断河水显浅清澈无垠,成群的锦鲤溯流嬉戏,小河边垂柳婆紗,游人沿着河边游览,真有说不出的惬意。至于小桥,丽江古城的桥面大都是平板式的。在新华街西河边的民居,把后墙改为向河边开的铺面,就是用一块厚木板往河面上一搭而成,桥仅是与陆地交接的功能。而周庄一类的江南水乡的河叉还有交通行船的功能,故小桥就多以石拱桥为主,工艺性和欣赏价值比丽江古城的要高。陈逸飞笔下的双桥是周庄的名片,而在狮子岭凭高拍的鳞次节比的民居的黛瓦屋顶全景照成为丽江向世人展示的骄傲。可谓各有千秋。
四方街是到古城必到的地方。四方街位置在古城的中心,据说木氏土司让人仿照其印章,用五花石铺就了一个呈方形约400平方米的露天集市广场,取意权镇四方。广场的几个出口就连接着古城的几条主要街道。广场周围店铺林林总总,游人如鲫。
丽江地区的多民族性,使得古城丽江的店铺林林总总各有特色。尤其那些小酒肆,装饰的五花八门,各显特色。有一样几乎是共性的就是门口和屋檐下都高挂着一串串的大大小小的红灯笼。东巴宫和纳西古乐会的古色古香使人感到深邃和久远,而那个叫“摩西人家”的小酒肆的铺面装饰,使人感到是那么的粗犷、返璞归真。城里的民居也大都是沿着小河建造,显得鳞次节比错落有条。
我们融会在如鲫的游人中漫步,街上的一幅识字墙引起我的兴趣,那就是神秘的东巴文字。东巴文形成大概在唐宋时期,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存活的原始象形文字。这些象形文字,和汉族古远的甲骨文有异曲同工之妙。甲骨文已经成为文物,而东巴文字纳西人在某些场合仍然在用。包括东巴文、纳西古乐、东巴经、东巴舞蹈等在内的东巴文化正逐渐成为一门国际显学。东巴古籍文献、三江并流和丽江古城分别成为世界记忆遗产、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
来自山姆大叔的美国大自然保护协会(TNC)在光义街现文巷42号设有办事处,向旅游者倡导绿色旅游,常设的是丽江的照片展览。通过大量的珍贵特定地点历史照片对照,唤醒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我不禁被这些照片深深的震撼。办事处的所在地是一座民居,一进门我就被小天井地面的的铺设吸引。这是我第一次看到用鹅卵石铺设出来如此的漂亮图案,我拿起相机就拍。遗憾的很,马上被看守的保安阻止,说是里面的东西谢绝拍照,而且给我当贴身保镖,我想趁眼低下手也没有机会。
过了万子桥,店铺渐渐少了,与前面嬉嬉拥拥相比,游人渐少,我们沿着茶马古道往南走。路边有个水井的标示,我走下去一看,原来是个泉眼,石沿上放着一个塑料水勺方便路人喝水。当地人就地势把哇哇流的泉水分为三个井口尽其用:饮用、洗菜、洗衣。我舀起一勺水喝一小口,那个甘醇清凉如果在盛夏肯定沁人心脾。这样结构的井口,在古城的小巷比比皆是。一个老大爷靠在店铺紧闭的大门上,聚精会神地看着书,深秋傍晚金黄色的阳光斜照在他的身上,老人家显得是那么的安详、闲逸,这也许是生活在古城的小巷深处里地道的居民生活的写照。和周庄等开发作为旅游的古村庄一样,丽江也使我觉得有过度开发的感觉,我真担心我们的孙辈来看丽江时会是什么的景观。
我们走了半天,都不见有城墙,禁不住问一店铺老板。他听了哈哈笑,就说给个字谜你们猜:“围墙里的木头”。我们恍然大悟,原来土司姓木,忌讳修筑了城墙把自己给“困”住了,古城就成了无墙之城。木姓土司的官府木府,整个宫殿建筑近百亩方圆仿紫禁城而建,遗憾的是在那动荡的狂热岁月给毁,现在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近年的恢复重建,让人索然无味,我们也就失去了进去的兴趣。
时光已经傍晚,我们沿着新华街往回走,远处的玉龙雪山在晚霞的映辉下显得金灿灿的神秘莫测,更像一个披着彩霞的阿娜多姿的女神。
晚上的丽江别有一番景致。我们看完头场《丽水金沙》,还沉浸在赞美中就往古城漫步。
那晚刚好月亮大半圆,皎洁的月光洒在青石板路面上微微泛光。和白天熙熙攘攘相比,游人少多了,那些手工艺旅游品店铺大都打烊上了门板。而白天看起来比较冷落的酒肆大红灯笼高高挂,里面人头熙攘;河边的垂柳配上绿色的夜灯,红红绿绿的反射在河水上,我想仙景也许不过如此。那些散布在大街小巷的家庭旅馆,门口的两个小灯笼在微风中摇拽向游人招手。我们边走边看,想找一个临河边的窗口位置的酒肆。遗憾的是而早已经被人捷足先登,几乎走遍全城也没有得到,时光竟是不到21点。末己,我们终于在城边找到一个去处。
来滇前,一个喜酒的同行硬塞了几瓶酒说带在路上喝,我们就在玉泉河沿的一张桌子坐下,招呼“店小二”来几样特色小菜开怀尽兴,交流心得。对面的店堂里,鼓声阵阵,喜欢放喉的人可以去狂野一会儿。夜渐深,几个老外在门口的烧烤档上问价。听着那些服务员用流利的英语和他们对话,使我想起白天在城里的“东巴茶苑”里的表演茶道的纳西族姑娘。平心而论她长得并不算漂亮,但她那娴熟的手艺、丰富的行识、风趣的语言、神定的自信,使得我们中一个平时素以为打俏有能耐的同行自愧不如,几个回合就败下阵来。丽江的旅游做得好,离不开高素质的旅游人才。
月亮已经偏西,已是凌晨时分,明天还要往香格里拉,我们起身离席。喧嚣一天的古城在静谧中,忙了一天的市民早已进入梦乡。在进古城的大道口,管理人员运来几块大方石把道路进行封闭车辆绕行,保护古城的静夜。
2006-6-8
孤舟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