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的思绪——万仙山游记
出发地点:山东 济南 |
河南 新乡 0日自助游 |
同行人数:0人 |
文章类型:游记 |
出游时间:2006年2月27日-2月27日 |
人均费用:0元 |
出游类型:自助游 |
享受级别:体验生活,苦中带乐 |
巧克力蛋 提供 |
交通工具:火车为主 |
目的景点:河南 新乡 万仙山风景区
|
文章地址:
复制网址
搜索游记攻略
收藏
打印
|
行走的思绪——万仙山游记
一
早晨五点多的天空还是黑色的幕帷,特意扒出极其亮丽的玫红色小夹克,宽松多袋的休闲裤,小孩子的模样开始出门。 这是去哪?却是要在周末爬万仙山。
中原的厚重不仅仅是沉淀的历史文化、浓郁的人文气质、触目的时代烙印,它的山山水水、遗址景观,随处展现和彰显的,都是岁月所积淀、沉浸下来的拙朴的、厚重的美,每一块石头都有传说,每一个小山村都暗藏着故事,每一座山都延绵着千世万古的时光的浸润,每一条河都流淌着沧海桑田的岁月的洗礼。那么,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抵达万仙山,去感怀太行山脉所带来的意绪、意趣的跌宕起伏,去触摸古镇小村所引发的情思、情感的吸引感召吧!
二 行车两个多小时抵达辉县太行山脉,山是北方的雄浑,在寒意未去、春意姗姗的料峭二月,植被尚不茂盛。但也正因此,可以全观俊朗线条的山的本体,红褐色的石头一层一层堆砌成的笔直,便是地质学中所称的太古宇(距今20亿年左右),很难揣测它是何年何月开始生长,经过了多长的岁月的侵蚀而成就了今天这般风貌与风骨。 它曾经是什么模样?它会寂寞么?它在与风的对话中听到了什么?它在草木的凋零与再生中也会伤感么? 我试着去聆听山的呼吸,沉沉的,时而是低璇的呢喃、时而是高亢的呼啸。在这万古沧桑的背后,有多少猜测就有多少故事,有多少想象就有多少传说。山的觐默是一种态度,在宇宙中的亘古不变;山的挺立是一种速度,在风沙中的沉淀堆积。
一行二十多人,都是酷爱户外运动的朋友,同样喜欢在自然景观中舒展被束缚的筋骨,同样喜爱在山水风光中怡冶被禁锢的情思。 出行,不仅仅是一种生活方式、生活态度,更多的是被行走间不同风景蕴涵的内在的才情、气质、人文、风神所感召,所以,脚步停不下来,感悟停不下来,情感的抚触、精神的审美、思辨的观感更停不下来…… 三 攀登,是后山的羊肠小道,出行的朋友鲜少去人工景点,所行之处大抵是未经人工雕琢的原始生态景观。虽说不是人工景点,但还是有石头砌成的台阶,是村民们行走的小道。 台阶很高,攀登起来颇为费力,石头砌成的厚实在给人以久远质感的同时,也让人无从猜测它建造的年代,恐怕连远山中幽居的年长的村民也难以说起。 一路向上,陡峭的山体上时而有台阶,时而是丛林间隐约的小路,虽说出门时衣衫略显单薄,但运动的状态还是让人薄汗微浸。 远远望去,山体是青褐色的,一座座的峰头因为辽远,在朦胧稀薄的云雾间凭添了些缥缈的寂寥。
山上因为不缺石头,行走间路过的处于半山腰的小村落,便是由石头盖的房子。瓦制的屋顶,大多有阁楼,阁楼上的镶嵌着小小的木质窗棂。石头大抵是长方形的,不甚规则,却因其排列组合的规整,形成了颇有意味的审美享受,也展示了北方山区所特有的民居风情。
山的雄浑离不开水的缠绵,因为不是雨水季节,万仙山上的浅浅的清泉沿山缝若有若无的缓缓流淌而下,便有了灵动的瀑布;有的地方顺着石头筑的水槽游走而行,便在结尾用石潭画了一个句号。 冬季的瀑布是孤独的舞者,期待着雨水丰足时长泻千里的舒展磅礴;冬季的石潭是沉静的长者,蕴含着四季变化中了然于胸的怡然自得。 北方的山不若南方的秀丽多情,山水的结合却自有一种内蕴的情感意味。山的宽大与厚实正如北方男子的肩膀,安全、踏实与厚重沉稳;水的清浅正如北方女子的性格,透明、纯粹和毫不掩饰。一处山与水的简简单单都能吟咏出所孕育的人的性情。这,不正是山水的灵气与人物的灵性相互感染、相互渗透的协调统一么?
四 万仙山的山峰奇形怪状,像仙人,像动物,像一个个伫立万年的故事,每一座山峰都可以在想象中与传说结合的惟妙惟肖,个中内在情感的体味、内在精神的审美却是因个体不同,而感谓体会亦不尽雷同。 仙人是道家人物,成仙是道家所追求的境界,早已不是先秦时期上下求索的长生不老,如今道教所追崇的是智慧的内心与脱俗的风度,是人的一种理想人格境界。
既然称为万仙山,怎会没有仙人?凡夫俗子肉眼难以体察仙人所踪,却还是有仙人的神像以供敬仰凭吊的。行至半山腰,忽见一处道观,说是道观,实则并不宽广,民居样的几间石头房子。细看,所处之地风水却是极佳的。群山环绕,道观又处于山体环抱之中,庙后的山像半围的苍穹,把这几间道观拥簇其中。 跨进门褴,是三神殿。神像上面挂着金丝绒的帘帏,神像的雕塑手法不知承篆何年何代,形象却在浓郁的民间气息中形成了独有的艺术内涵。线条的拙朴把神像的威严表现的气韵生动。色彩是强烈的原色,没有掺杂调和、晕染的过渡色。挥之而出的精神气质,发聩呈现的格调风度,都饱含着对神明仙人的信仰崇拜,亦有对苍茫宇宙的情感寄托。 且不管,先磕头,三起三落,顶礼膜拜!
几千年的文化积淀,国人所受的熏陶早已是佛儒道一体的素养模式,相互融合、相互补充、互相渗透与协调,也正是在中国才会有的人文氛围。 所以,逢庙必拜,且不管它是老聃、孔子仰或释氏,只为那智慧的顶礼与精神的超脱,就都请上座,不分主次,来,我来磕头! 一起出行的山猫在外面笑谑,'云舒到哪都对这些感兴趣咯?' 笑,却不答。这,也是旅途中的一项收获呢!
五 愈往上行山势愈险,空气中隐隐挟带了刺骨的气息。远远的,看到周围的山上有缭绕的白色,短短长长的,像挂在它山上的一抹白云,细看,却是凝定的云,原来是在山上稀薄的空气中不曾融化的雪。城市间早已是'吹面不寒杨柳风',意外的,在这人烟稀处又看到了雪,倒是添了些惊诧与欣喜。
再往上走,天气愈发冷了,出门的衣衫已瑟瑟单薄。恍惚,听到了雨的声音,不是清扬的缠绵悱恻,亦不是委婉的点滴霖淫,山上的雨却是息息嗦嗦的盛开的样子,像听到花椒绽放时的轻响。这一片轻响的节奏韵律,探询起来,实是因山体上铺展的枯干的枝叶所承载跌落的细微水滴,所引起的疏密、轻重、缓急的音律的魂灵吧! 这,便是自然界最深妙的形式、最汹涌的旋律吧!
渐至山顶,才发现,下的不是雨,是雪! 山下微暖,故往下落,变化成水的形式。而往上行,却是粒粒的雪,在风中舞着璇,纷纷扬扬、飘飘洒洒。一不留神,我竟然体会了一次登雪山的意趣。 山顶,已是雪白的了。远观,绵延的细细的山道像一条条飞舞的白练,以山为宣、以雪为墨,笔走银蛇,在这群山上书画、镂刻那或深沉或肤浅的行文。该是怎样的造物主,才有这般胸襟、才有这般气魄、才能在这天地之间直抒胸臆、恣意感慨?
六 我那单薄的衣衫已不能承受天气的寒冷,瑟瑟和跳舞把她们的抓绒外罩给了我,套一层、套一层、一层一层又一层,始不觉冷了,却不敢停滞,每一短暂的留步都觉得风像刀子一样浸入骨子。 幸好有石块可以碍脚,不然,早已在这绝壁间无处下脚。此时才想,那云游四方的徐霞客又走过怎样的路程?经历过怎样的险陡?那历代的文人墨客,又有谁在此处停伫过脚步、吟咏过文章?觉得自己份外的渺小起来,那么些无端的感慨、无端的闲愁,倒真是一些无端的无趣罢了。
好容易,傍晚时分,结束了一天的行军,大家落脚在山顶的农家。 依旧是三进的瓦房,炖了农家鸡、炸了油饼,还熬了浓浓的小米稀饭,淡极始知花更艳,此处的香甜竟是平素所难以体味的。 农家的姑娘有着山里人的淳朴,问她什么,还未答话,脸已经有些潮红,时常再转身低低的问她妈妈该怎么说。女主人倒是颇有北方女人的利索直率,向她打听了怎么走,次日一早,便在风雪中踏上了新的征程。 转自河南户外---云卷云舒
附加信息:
是否接受网友咨询: 是
我的联系方式:
是否已聘请导游: 是
对导游的要求:
是否已向旅行社询问跟团价格: 是
相关图片:
版权说明:
本文章版权仍属原作者或已经支付稿酬的合作媒体所有,如传统媒体需要转载发表,请直接与相关版权持有人联系。本文章由网友提交或转载,页面刊出的作者与原作者的一致性无法确认,如果原作者不愿意将作品在本栏目刊出,或发现有与原作不一致的偏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将您的版权信息添加到本文章中,或给予其他的处理。非常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谢谢!
|
网友评论
深深得为作者的文笔所打动,下周我也要到实地一游,体会那让人心醉的历程。
→回复
哦,写出了许多爱好旅游的朋友心里想说的话:“喜欢在自然景观中舒展被束缚的筋骨,同样喜爱在山水风光中怡冶被禁锢的情思。出行,不仅仅是一种生活方式、生活态度,更多的是被行走间不同风景蕴涵的内在的才情、气质、人文、风神所感召,所以,脚步停不下来,感悟停不下来,情感的抚触、精神的审美、思辨的观感更停不下来……”
原来中原大地也有迷人的风光,原来太行山脉从山西一直延伸到河南。看多了江南的山水,什么时候我也去看看北方粗犷的山呢?
→回复
大家工作之余不妨去那里观赏一下, 领略一下中原的风光,诚挚欢迎你的光临!
→回复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