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离乌镇
出发地点:未关联 |
浙江 杭州 杭州乐园 游记 |
同行人数:0人 |
文章类型:游记 |
出游时间:未添加 |
人均费用:0元 |
出游类型:自助游 |
享受级别:体验生活,苦中带乐 |
爱自由旅游网自游人 (VIP) 提供 |
交通工具:汽车为主 |
目的景点:浙江 杭州 杭州乐园 人民公园 人民公园
|
文章地址:
复制网址
搜索游记攻略
收藏
打印
|
逃离乌镇
想去乌镇,最早是因为那部电视剧《似水年华》。我那段时间很忙,无暇观赏。但是GF看了,且每集不落。看过之后,对黄、刘二人的演技倒未有太多的置评,可有一天突然对我说:“乌镇真美,带我去那里吧!”敢情!是瞅上那地儿了。软语声中,一脸的向往。这岂不正中下怀!不妨做个顺水人情。于是,她便开始疯狂地搜集资料,还在网上下载了厚厚一沓网友的介绍和评论。于是,在出发之前,我就从她那里知道了看景要看小桥流水,乌檐青瓦,水杉双桥;住宿要住潘师傅家,这在网上是鼎鼎大名的;喝茶要到访卢阁,这是一座两层水阁,倚水临街;吃饭要点咸蛋南瓜、炒田螺、炸臭豆腐干,妙不可言,等等。再于是,我们就出发了,因为一个承诺,一种期盼,去寻找一个梦。可是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乘兴而去,败兴而归”这句古话,竟然应验在了我们的身上。 我们是先去了淅北另一个古镇――西塘(关于西塘的感受在此略过,改日细述,总之是好得很,尤其与乌镇相比较),10月15日傍晚转道乌镇。 离开北京前就在网上知道了乌镇政府严加管理的新规定,比如不许住宿民家,不许在民家吃饭,一经查出,后果严重等等。但心里总想着这是“十·一”期间控制游客数量的临时措施,并没当回事,所以仍与潘师傅联系住在他家。临行前两次致电潘师傅寻问是否可以住宿,并表示不想给他和自己找麻烦。潘师傅的回复是十一后不太紧张了,他家一直有住客,听后也就放心了,并定好了前往的时间。 快18:00时,我们到了乌镇并与潘师傅联系,他不让我们的车开到景点,而是到很远的汽车站来接我们,心中就有了一种不祥之兆。果然,见面后潘师傅告知,这些新规定自《似水年华》开播后便开始执行,至今毫无废除之迹象。我们当然仍可住在他家,但必须谨慎行事——把我们的大行包寄存在景点外一家熟识的饭馆里,两人先空着手买了门票进景区,然后到晚9点以后再帮我们把行李取回他家(此时保安大多下班了);并且善意提醒去他家时要“悄悄地进庄”,不要让人看见;明早最好6点起床,7时之前离开…… 诸事总算妥当,我们买了夜间25元的门票(白天不能使用,需另买60元一张的门票)进了乌镇,通过手机联络与站在暗影中等我们的潘师傅接上了头,后到他家看了看。一进门就看到了挂在墙上的久闻大名的结婚照,GF当时就兴奋地说,哇,真的好温馨,潘师傅赶紧说:“上楼再说。”没多余的闲话,便匆忙带我们上了小二楼,这时我才注意到潘家夫妇那一脸的小心谨慎,于是不自觉地将说话的声音放低了很多。 由于行李不在身边,不便进行休整,也更想欣赏暮色中的小镇,所以在潘家没耽搁就逛起了暮蔼中的乌镇。 这时感到饥肠碌碌(刚才一紧张倒忘了饿),决定先去找东西吃。岂知沿途所至,唯见河水静静流淌,大多数民家都已关门上板,毫无想象中的融融田家乐光景(此时才晚7时左右)。搜寻良久,终于远远见到一户人家门口有灯光,而且门外居然有张小小的食桌。我们大喜,进前一看却只卖炸臭豆腐。臭豆腐就臭豆腐,先来它两串充充饥再说!店家大嫂一边把浅色的臭豆腐放入油锅吱吱作响地炸着,一边告诉我们:“现在管理严了,镇上不让民家经营餐厅为游客做家常饭。就算这臭豆腐,也只到了晚间才敢摆出来卖。有时到了周末我也摆出来,有人管,我就和他们吵,连游客都帮着我和他们吵……要吃饭只有到官办的饭店去,那么小的一盘鸡卖25元,我们卖得这么大。”并一边用手比划着。我们把炸好的臭豆腐沾上点甜酱,再抹上点辣酱,风卷残云般吃完,一时只顾品咂满口的甜辣之香,也没太留意大嫂语气中的幽怨,也更没意识到这个民怨绝非偶然! “翰林食府”虽然就在近前,但我们一致决定不去。为了大嫂的不易,也为了我们自己想吃农家饭的不易!于是继续前行。这时天完全黑下来了,只有街边巷角亮着几盏昏暗的灯,河两边宅子外挂着的串串灯笼不知为什么全都没有亮,根本没有西塘夜晚河岸两旁的红灯笼一串串亮起来,灯笼与水中倒影摇曳生姿,交相辉映的景象。再加上家家户户大门紧闭,没有西塘那样有象“响堂”、“江南人家”这样的餐厅挑灯营业着,所以我们只能勉强凭着眼力深一脚浅一脚地往前走着。这时,还收到了一条潘师傅发来的嘱咐不能对别人说住在哪里的短信。 来到双桥边,好不容易又看到一家挑着红灯,挂着酒幡的饭店。一问之下,仍是官办!进还是不进?我们此时深切地感到,精神上的胜利容易满足,但生理上的饥饿委实难捱。两人互视一眼,都在对方的眼中看到一种渴望,于是心照不宣地、齐齐地迈腿进门,大有慷慨赴义之凛然。进是进来了,但无论从心情还是需要上,都觉得不宜大吃大喝。于是点了四个菜:酱炒田螺、梅菜扣肉、酱鸭、清炒饺白,外加一壶加温的当地黄酒“精雕”,把我们从北京专门带去的话梅放上几粒(当地没有黄酒加话梅的喝法,也找不到梅子,欲喝者请自带)。GF问服务员,为什么晚上外面的灯笼都不亮,是否因为不是周末的缘故?那位小姐瞥瞥嘴说:“谁知道呢,有时周末也不开,这些灯由旅游公司管着,那要看镇上来什么人了”。此回答让我们大惑不解,西塘河两岸的串灯很多也是由当地旅游公司设置的,每晚都固定点亮的,为西塘的夜晚不知增了多少美色!望着窗外黑漆漆的一片,着实不能理解为什么乌镇如此这般,居然还收了每人25元的门票!想想看,景区里的景点都在6点关了门,根本没有可看的,真不知到底收得什么钱。餐厅里只有我们两个客人,一边吃着一边交流着对乌镇的最初感受。一会当顺着GF对我提示的目光看去发现原来那个服务小姐早就站在我身后不停地向我们行注目礼了,顿时意识到,人家要下班了!哎,这顿饭只觉话梅黄酒醇香甘甜,令人回味,饭菜的味道倒想不起来了。此时又想到在西塘“又一村”的晚餐,老板娘一会热情地来寒喧几句,一会来问是否让停泊在窗外的船家将船开走,以免影响我们欣赏景色…… 饭毕出门,不仅神虚,此前在西塘漫步游走一个上午、又在乌镇黑巷中行走一两个小时、已经酸痛难耐的双腿提示我们:该回去歇息了。可是一看表,8时刚过,距离约定的归宿时间还差一个小时。怎么办?似乎没有选择,只有双双抬起越来越重的双腿,沿着河岸,又从东头走到西头。这里南有戏台,北有观音庙,之间一大块空阔的场地,两根高高的旗杆,挂着联缀落地的长红灯笼,因为没有举灯,长长的身影在夜色中无声地晃动。这里实在没有什么可看的,我们在廊边长凳上坐下,看夜空中的浮云,数天上的星星,并期盼着有一颗流星划过,好让我们飞快地许下自己的心愿.。夜色渐渐地浓了,秋风瑟瑟地吹过,阵阵寒凉袭来,我们裹紧单薄的衣衫,真正体味到了什么叫“有家难回”。好在我们的手还都有些温暖,于是我把GF揽在怀中,紧紧握着她的小手,这温暖便从我们的手上,缓缓升起,浸润到我们的心中。此时竟也发觉,这乌镇空寂的夜晚,自有它的美丽。 吃农家饭的基本愿望没有满足,总觉心有未甘。我们在走回西头的路上,遇到一家尚未闭户,于是探头张望,在屋里忙活的女主人倒是蛮热情,忙把我们招呼进屋,一看发现根本就是一个家庭餐厅。主人问我们要不要吃饭,在听了她的介绍后,我们决定将明天的午饭定在这。主人很爽快地答应为我们做饭,并提前准备好蟹和虾,但条件是明日午间只能悄悄地过来,注意镇上的保安,不要让他们看见,并声情并貌地给我们面授如何跟在大拨的旅游团体后边,走到门口时侧身溜入。我们在既高兴又略有滑稽和悲哀的复杂心情下,预定了几道垂涎已久的农家菜肴:清蒸活蟹、盐水虾、面筋裹野菜,自然还有那久闻大名的咸蛋南瓜!高兴的是,终于可以品尝一下当地人做的农家饭了,悲哀的是吃一顿农家饭如同在白区做了一回我党的地下工作者。 一夜本无话。但值得一提的是,可能不仅是潘师傅家,当地民宅的隔音性非常地不好。在我们听到后来入住的一对人的清晰谈话后,我和GF就一直在用耳语的音量说话。 清晨6点,潘师傅准点的敲门声把我们从睡梦中唤醒。迷迷糊糊中想起,须得尽早离去,做到神不知鬼不觉,才能为后来游客保存一点“革命火种”。于是迅速穿衣梳洗,窜出门来。 那天的天气非常地好,阳光暖暖的,眼前的小桥流水显得非常地秀丽与温存,桥上和岸边零星有着早起拍照的人们,于是心情也就好了些起来。走在东大街边闲逛边拍照,这时一位老伯轻声的招呼是否要吃早饭,顺声看去,一个普通人家门板上贴着些素菜馄饨等当地小吃的小招牌。我们当时想乘着清晨游人少时多拍些照片,就说一会儿再过来。老伯说,他们只卖到8点,8点以后就不能卖了,镇上有人查,还说,他家对面的那个民宅就是《似水年华》里默默住的地方,在拍电影时,默默就经常在他家吃早饭。听了他的介绍,又看看时间,我们也就坐下了,要了芥菜馄饨和常胜糕,这里的馄饨是大个的,和西塘永定桥下吃的透明小馄饨不同,但味道倒也鲜美爽口,常胜糕是用糯米做的,上面还画有红绿的装饰,象过年吃的年糕。 吃过早饭,我们向景区门口走去,买了二张60元的门票又重新进来游览。或许是因为刚去过西塘,或许是因为乌镇独特的“人文景观”,也或许是因为总惦记在乌镇得来不易的农家饭(有点没出息),从清晨到上午在乌镇的小巷水桥边再次游走,总觉得没有什么特异之处。倒是再路过卖早饭的老伯家时,发现那块小招牌果真不见了,而且是大门紧闭,一点也看不出刚才开门做生意的样子。按着景点的序号一一看过,觉得矛盾故居、百床馆、公生酒坊及蓝布印坊最有意思,值得一看。尤其在酒坊及布坊,为GF拍了不少自认为很满意的照片。 景点看完了,也快到饭点,我们便故做轻松自如状,脚步轻轻地向401号滑动。白日才知主人家所虑不虚,小巷沿途穿灰色制服的乌镇保安奇多,真可谓五步一岗,十步一哨,个个神情戒备,过往游客视而不见,专盯各户大门。眼见食处将近,可偏偏此时前后瞻望,不见大拨的旅游团体,在保安灼灼的眼神之下,又不敢贸然闯关。只好站在附近的一个卖当地特产蓝印花布小店外,佯装问东问西,眼光左右飘忽,搜寻期待中的目标。好在没过多久,一拨像是港澳方面的游团走来,我们紧忙踪在其后。因为已到约定的时间,主人家木门半开,乘人不备,我们侧身闪进,只听身后木门“咣当”一声掩上,那一刹那的感觉是:“鬼子终于进村了!” 进得门来,尚有点惊魂未定,直奔二楼,在我们预定的临河食桌旁坐下。窗下河水潺潺,对岸高檐白墙,景色倒是颇佳。只是隔着蓝色玻璃,都蒙着一层暗色。主人家告诉我们,这窗户不能随便打开,尤其是对照当屋的中间两扇,不然让保安看见有游客躲在民居大快朵颐,后果难料!观景虽然有些扫兴,但主人家的农家菜的确做的不错,尤其是那咸蛋南瓜,入口即化,甜而不腻,是在北方绝对吃不到的。饭后,我们自然也是一闪而出,然后左右看看,佯装若无其事的样子往前走。 午后一时,再也不想多呆,赶忙拿上我们的行李,乘车离开乌镇。离开时我们心情沮丧,神情惊恐,岂止是“败兴而归”,很有点落荒而逃的意思。坐在车上的我,不知怎么的想起了另一句古语:“惶惶如丧家之犬,急急如漏网之鱼。” 最让我们沮丧、仰天哀叹的是,到了杭州发现,装在西服兜里的二卷在乌镇拍的胶卷不见了!定下心思,仔细回想,想想极可能是在逃离乌镇时遗掉的。(在此还请各位网友近期如去乌镇,如在某个角落发现拍过的柯达胶卷还望代留,并烦劳通知我一下。) 短短一天(其实满打满算,只有大半天)的乌镇之行,心中百味杂陈。乌镇之所以吸引着人们,那是因為一种返朴归真的愿望。过去的乌镇我们没有见过,自然景色或许还有着往日的风彩,但现在,被政府的垄断性经营所笼罩,各类机构出于经济目的的行政性干预太多,当地居民自由生存的权利受到严重的侵害,而游客各按所需,自由自在地体味民风民情的权利事实上也已被剥夺。乌镇已经不再是属于当地人民的生存场所,而是属于当地政府私有的摇钱树! 于是,乌镇往日的美丽便大为褪色。长此以往,我们可以断言,乌镇是没有前途的!乌镇要想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必须先下大力气整治人文环境。想起在乌镇的那一天,楼阁水桥之后似乎有着一双双眼睛,白昼黑夜之间似乎张着一面面大网,时时在窥视着你,而且时时想网住你。那种情景不仅令游人惶惑不安,也令古镇淳朴的居民惊恐甚至窒息。 于是,我们只有选择逃离。
作者:66609983
附加信息:
是否接受网友咨询: 否
是否已聘请导游: 否
是否已向旅行社询问跟团价格: 否
相关图片:
版权说明:
本文章版权仍属原作者或已经支付稿酬的合作媒体所有,如传统媒体需要转载发表,请直接与相关版权持有人联系。本文章由网友提交或转载,页面刊出的作者与原作者的一致性无法确认,如果原作者不愿意将作品在本栏目刊出,或发现有与原作不一致的偏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将您的版权信息添加到本文章中,或给予其他的处理。非常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谢谢!
|
网友评论
目前,没有 网友评论 等信息,您可以成为第一个对它发表评论的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