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有许多的第一次
我却把最珍贵的给了你——万仙山
第一次独自出游,第一次驴模驴样,第一次放着屋子不住露营,第一次徒步跨越两省交界,第一次没老师逼着写了一篇作文……
跟万仙山的第一次见面是由别人介绍的,那次我跟郑州明朗户外俱乐部参加了南坪攀岩活动,可谓一见倾心,理由如下:
1、离郑州距离适中,乘车3个多小时而已,约会方便,成本不高;
2、“万仙山景区座落在太行山腹地,森林覆盖率达95%以上,环境优美,是理想的避暑胜地。春日繁花锦簇,夏日绿海蔽眼,秋日红叶似火,冬日积雪如银,一年四季可游可观。” “这里有一特殊地貌景观,即红岩绝壁大峡谷景观,为一古老的原生地貌,深约200余米,若从谷顶算起高差迁千余米,宽约500余米,最窄处仅有一米,长约20余公里,峭壁笔直如削,裸露红色岩体,横亘天际,雄奇壮观。这里地质发育较好,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地层都有分布,代表了华北地区地层构造,岩层出露好,各代地层接触界线清楚,是了解华北地质构造的典型地区,呈现的繁多纹理,如书可读,如画可赏,芸集了万千信息供人采集,是进行地球科普教育的理想课堂。中国地质学院教授、国家建设部风景名胜专家顾问陈安泽先生称这里是‘一座天然地质博物馆’”;
我自己的感受是天生丽质,魅力不小;
3、最大的优点:由于尚未发育成熟,上人不多,天然风韵犹存,为喜欢探险的人们保留了不少宝贵的处女地。
即可轻装上阵,闲庭信步,吃住农家;又可重装出击,甘心自虐,风餐露宿;亦可攀岩速降、吟诗作画等等不亦乐呼。
闲言少叙,书归正传,为了养精蓄锐去我魂牵梦绕的万仙山,五一放假前四天我那儿也没去,就待在单位上网查阅资料做准备,顺便加班,呵呵。4号晚上已经是万事俱备,蓄势待发了:)
5月5号 晴
8:30为了以更饱满的精神上路,我特意起了个大晚,兴冲冲来到汽车北站上了开往林州方向的班车,车票买到辉县20元,等到地儿才知道,离景区所在处还远呢,+5元到南村镇吧。
11:20下了车一问,离景区还有30公里,和也打算去景区的一家7口商量了一下,合包了一辆面包车进山。事实证明这个决策是英明的,司机是当地人,可以托人把原价35的景区门票谈到20,门票是通票,包括郭亮和南坪同属万仙山风景区,这样包括租车费每人30元。
12:00到达景区内,途经售票处继续驱车深入,在一个分岔路口有牌:左边是南坪右边是郭亮风景区,本着男左女右、女士优先的原则,大家决定先去郭亮,十几分钟后,终于到达了目的地下车,大家欢呼雀跃之余和我们的光头司机依依惜别,纷纷表示下次来还坐他的车,因为感觉没有买全额票虽没有票据也是实惠的,车也没翻到沟里证明他的技术是过关的,他的光头虽然凶恶但人是可信赖的。
已近中午,休整一下,从郭亮景区停车场出发去峡谷观景台的路上遇到的,十分平整干净,绿荫如盖,面临峡谷,美景一览无余,让人心旷神怡。
远眺上山的来路,红岩绝壁大峡谷上开凿出壮美的“绝壁长廊”。
“1972年,郭亮村13名青年组成施工队,号称“十三壮士”,钢钎凿赤岩,铁锤破石壁,用五年时间,在119米高的绝壁中间打出一条长1250米、宽5米、高4米的绝壁隧道,被称为绝壁长廊。长廊外侧的35个开窗,当初是为了快速清渣,通风透光,现在这些天窗成为浏览风光的观景台。开凿这条隧道,打烂了8磅重的铁锤4000个,消耗钢钎12吨。在施工过程中,13个青年壮士抡锤打钎爆破,炸出的石渣由全村的男女老幼清理。当时没有任何机械,上至70岁的老人,下至戴红领巾的娃娃,轮流上工地,大石块用手搬,小石块用筐抬,用篮子挎,人人肩头成茧,十指流血。在工程最困难的关头,辉县教育局100多名教职员工,在局长原永同志的带领下和郭亮人一块施工,加快了工程进度,于1977年5月1日竣工通车。绝壁长廊是南太行第一个横穿绝壁的隧道,号称“太行隧道之父”。
民谣:十三壮士出郭亮,抡锤执钎凿太行。打通天崭破石壁,横断千仞穿一廊。”
郭亮我是走马观花的,没去几个景点,在钻黄龙洞溶洞时感觉很一般,门票五元,里面黑乎乎的,没走几步我就走不动了,为防止包包卡在狭缝中拔不下来,我扭头出来重见天日。天梯是爬到一小半下来的,因为前面的景色一览无余还要费劲上不完的楼梯,不爽。
转悠到半下午,自以为郭亮也就这样了,打算走去南坪,顺便好好欣赏一下乘车经过的“绝壁长廊”。
这个有点意思,是来太行写生的学生顺便把没用完的颜料废物利用,释放一下不能在城市里乱涂乱画的压抑。
长廊外是深不可测的绝壁峡谷,为了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我按耐住了攀岩的冲动,改去指导爱好者做练习,呵呵。
走出绝壁长廊,雄赳赳气昂昂向南坪进发,路途约为10公里,这时略有驴族的感觉了。
南坪,山中,安营扎寨。
夜已深,掏出我尚无用武之地的野营刀放在枕侧,准备砍鬼。
南坪景区——名气虽不如郭亮,却能让人流连忘返:
以桥头为中心分西线和南线两条旅游主线。我上次攀岩、速降走的是西线,岩场在西线上山约2公里处,由明朗俱乐部开发的,易、中、难三条线都约为十几米高,比我在郭亮遇到的那个小岩场好得多。速降在西线的另一个分支——友谊峰处,有器械的朋友可以在这里尽兴了,顺便贴两张上次的PP让大家眼馋一下。
明朗泥人先锋攀
落差达五十多米的速降
花开两朵,再表这支。
南线也是以桥头为起点的,景区图上说包括什么潭(名字忘了:()和王莽岭等景点,在桥头
山庄略作休整后,时间已是上午10:00,不是我太懒,实在是昨晚睡的太晚,这里其实有个小插曲,虽然丢人但因为不丢东西我就现一下吧:昨天晚上我摸黑上山测试自己的定向能力,目标是岩场,稀里糊涂竟然让我找到了,可俗话说上山容易下山难,愣是转了2小时没找到主干道,山林又鬼影婆娑,走的我心惊肉跳直出虚汗,来回摸索了半天走了不少回头路,最后总算找到了主道旁边的宿营地,已是深夜了,附近有个开杂货店的老汉说,我就看你在上边不停逛来逛去,弄得我又羞又气,由此得出一个常识:晚上不要走不熟悉的山路,尤其是一个人的时候,否则掉到沟里都不亏。
这样,第一次在帐篷里香香的睡了个懒觉,早上9点起的床,溜达到桥头山庄,灌上一壶开水,老板赵姐给做了顿简单的早餐,因为有一面之识而坚持不收费,热心指点景区路线。
这里我要义务给桥头山庄做个广告,赵姐夫妇很是纯朴善良,善解人意,对旅客照顾有加,旅馆里很干净,饭菜可口,在这里吃住一天应该是20元,地处南、西游览线交点,进出山的班车均在此经过,方便拦截。
5月6日 晴
10:00,从桥头出发,沿南线上山盘山路行进,走不多时来到一处所在叫什么栈道,买票5元,通向王莽岭方向。
从此景色愈加秀美起来,言语渐趋多余,以下将主要以实拍表现。
栈道行进中
小憩。
瀑布已渐干枯,小潭尚有绿意
栈道到了尽头,沿路向右,踏上去王莽岭的不归路(真的没归哦,我从山西下的山:)
羊儿在山坡吃草,峰峦在前方召唤
11:30,问老乡去王莽岭多长时间,都直卜楞脑袋:远着呢~~~我心里也直犯嘀咕:每天下山的最后一趟班车是15:00,能赶上吗?管他呢,爬过瘾再说!
12:30 上山2公里左右,台阶到了尽头,翻越铁栏杆到南边的小路上——真正的考验开始了。
遇到父女俩,前面再带孩子是不好走了。
走过一段往下看,陡,登山杖帮我省了不少劲儿
远看雄壮 近看险奇 峰回路转,在这里有时为走那条路迷茫,需要注意探路。
可谓鬼斧神工吧 山的豁口,一望百里。
13:30 来到一处松树荫下的小山坡,休整45分钟。
重新抖擞精神上路,已经很少向上攀登,而是沿山腰小路不断盘绕回旋,也不知拐了几道弯儿,大致方向是一直向南。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山路崎岖险峻,一面是峭壁,一面是深谷。
远看无路,近看才发现是路,这时感觉到登山杖何等的必要,可以支撑你的重心尽量靠近内侧岩壁。
蛇~~~
老天啊,就在我埋头赶路时,前方路面2米远处突然窜出这家伙,呲溜跑到路边的灌木从中,摇头晃脑。应该说当时我是镇定的,吓傻了呗,记得《生存手册》上讲,蛇一般不主动攻击人,想的也是怎样尽快逃脱,这点算是跟我想到一块儿去了。于是我们俩都静静的想了想,趁其不注意我慢慢摸出相机咔嗒一张,撒丫子而去。
它就在画面的正中间,有识货的朋友看是什么品种?
上眼了:不愧是吸取天地之精华的仙杵,就给它起名“玉柱峰“吧,这里离王莽岭可说是近在咫尺了。
15:15 看到了盘旋向上的铁制栈道,山峰上不断传来兴奋的长啸,王莽岭就在头上。
栈道入口
该栈道陡峭险要,十分之高,行走其上如攀岩爬壁般过瘾。
遥望玉柱峰是那么的伟岸挺拔,怎能不激起我一腔豪情。
已达顶峰,王莽岭即山顶的一块大平台,附近环绕周围的是各具名目的景点,这里是“知音”与“琴台”。
一旦登顶,是一种自豪与失落混杂的心情,身负沉重的行囊,沿着未知的道路,近5个小时的连续行进,让人对目标和坚持有了更深的理解,目标的顺利实现竟让人略有一丝遗憾,最享受的是攀登的过程,此时真正感到了疲累。
在王莽岭溜达了一圈儿,打听到,此处已属山西陵川县境,而王莽岭竟不属于南坪景区管辖,是陵川县开发的一个独立景区,靠,我说栈道尽头处怎么拉着禁止通行的布条呢,原来还没顾上设立售票处向河南来的正式开放呢。果不其然,岭上的游客都是从西北方向上山,买票进来的,哈,赚了赚了。
眼看天色已晚,下山回南坪也没班车了,干脆从岭西北下到山西找车。下了没几步台阶,只见蜿蜒的盘山公路就在眼前,敢情我费劲拉巴爬了半天,山西人坐着车就上来了,真不像话。
黄昏,找好露营地,开始欣赏夕阳,一驾战斗机划破长空,留下一道白线,此时山风轻拂,天地无限开阔,只觉自己的渺小和孤单。
在万仙山的最后一顿晚餐。
5月7日 晴
7:30 等我匆匆整好行装赶到停车场时,得知7点去陵川县城的班车就走了,无奈,徒步下山,顺便观赏太行山西的景致。
8:00 在山道旁和农用三轮砍价,30余公里山路收80元送我到赵寨岭拦长途车,心疼啊,比打的都贵,看来一个人出行交通成本是高。
以后就是辗转换车下午回到了家,完! 文章出处:http://www.travelnews.com.cn/dinfo/news/026/200412214420.htm
作者:不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