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染之乡——石头寨
出发地点:贵州 安顺 |
贵州 安顺 0日自助游 |
同行人数:0人 |
文章类型:游记 |
出游时间:2005年10月10日-10月10日 |
人均费用:0元 |
出游类型:自助游 |
享受级别:体验生活,苦中带乐 |
小小 提供 |
交通工具:汽车为主 |
目的景点:贵州 安顺 石头寨
|
文章地址:
复制网址
搜索游记攻略
收藏
打印
|
蜡染之乡——石头寨
黄果树瀑布附近有一个石头寨,听名字就叫人神往。更何况它还有一个定语——“蜡染之乡”更是增加了它的吸引力。 临出门时朋友托付买几块蜡染布,去蜡染之乡是最合适不过了。 我们租了一辆摩托车,沿着弯弯的山道朝石头寨出发了。 贵州不愧是高原,出门三步便上了山。所谓“近看是山,远看是山,往上看是山,往下看还是山”。我们所经过的一路,尽是风光旖旎的喀斯特地貌。 车子颠簸在半山腰,山下云雾缭绕。先前的一些楼房,现在都缩微成了沙盘上的模型。远处,一条黄色的飘带悠悠忽忽、若隐若现地闪烁在山峦之间。 司机指着远处的云蒸雾绕处:“那儿就是黄果树瀑布!” “黄果树瀑布!”没想到我会再一次看到她。不过,这回可是“有距离”地审美了。瀑布隐藏在群山深处,只看见那浓浓的云雾,不断地从她的藏身处蒸腾出来、弥漫开来,一片蒙胧美。而她的下游——打帮河,那条黄色的飘带,把她的信息带到沿途经过的各个地方。 车子淌过了一段积水,很快就到了“石头寨”。 只见路边上竖着几块形态各异、朝向不一、参差不齐的石碑,其中一块上面写着几个大字:“蜡染之乡欢迎你”。 看来,石头寨已经被开发成旅游景点了。不知还保留有多少那些地道的、质朴的民间工艺? 脚还未伸进寨子里,早有一个“全方位”包装的布依老太太出现在我们面前,只见她从头到脚是布依盛装,而手上举着、臂上搭着、肩上挎着的,全是她们的手工艺品。 “买不买?”老太太操着很生硬的汉语问我们。“多少钱?”我们也学着她的语气问她。老太太伸出五个手指举到我们面前。“五十块?”我试探地问。“五百块!”老太太提高嗓门说。一块一尺见方的刺绣品,竟要价五百!我赶紧拉着女儿的手逃离了这位商人。 我们信步在寨子中浏览。目光所及之处,皆是石头。石头铺就的路,石头垒的围墙,石头砌的屋子,石片铺成的“瓦”。 但是看上去并不单调。寨民们巧妙地利用了石头的天然色彩,归类而砌,所以居然也是五彩缤纷。青“瓦”白墙,深浅不一的灰色石头铺成了路,别有一番深沉、凝重感。青翠的攀藤类植物爬满了赭色的石围墙,既有质的对比,又有色的对比,煞是好看。 可能是为了防潮,屋子的地基都砌的很高。家家户户都有高高的台阶,但却没有“窗”。所谓的“窗”只是砌墙时随意留下的一个洞而已。没有木制的“窗户”,大概是石头墙体上不好安装合页吧。有的窗洞里干脆放一块大石头。 有的家干脆也没有门,所谓“门”只是一个木栅栏。大概不是用来防人类而是用来防兽类的。想起城市里的那些不锈钢防盗门,“猫眼”,对讲机、蓬窗和那些被封闭起来的失去了原有功能的阳台……城里人活得好累好累。 又过来几个妇女,向我们兜售她们的工艺品。我问她们有蜡染吗?都摇摇头。奇怪,“蜡染之乡无蜡染”,先前的预感得到了证实。 一个高高的台阶上敞开的门洞前,坐着一位布依妇女,正在一架机器状的东西面前忙忙碌碌。我们好奇地踏上台阶。原来是一架织机。一条两三公分宽的彩色带子正随着这位妇女的劳作缓缓的、一分一分地从这架不知是哪个朝代的笨重的木制机器中流泻出来。 “买吗?”那位妇女期望地问。我连忙摇摇头。 “可以进去看看吗?”我问她。她点点头。 堂屋里很暗,凭借门外射进的阳光,一个布依老太太坐在织机的旁边,她令我感到心中一颤。 只见她苍老的身躯上拢着一个下摆很大的折裙,像一口钟罩在地上。虽然是很旧了,上边依稀可见的花边已经褪色,却记载了老人风风雨雨的大半生。老太太的脸上刻满了深深的皱纹,神色木木地注视着地上,背后射来的光,把她的银发映衬得格外耀目。周身上下处在一种逆光构成的生动轮廓中,背景衬着那架古老的织机,俨然一幅人物肖像画。征求了她的同意后,我连连举起相机,为她拍了几张照片。 待我放下相机后,只听老太太嘴中咕哝了一句:“给点钱么”。“什么?”我没有听清。“你给她拍了照片,她要你给她钱。”坐在织机旁的妇女大声地说。“给点钱买糖吃么。”老太太又咕哝了一遍,这回我终于听清了。 我尴尬地塞了一点钱给她,狼狈地退出屋子。好心情全没了。 我忽然明白,那位老太太,穿起她当年的嫁衣坐在那里,原本就是供人拍照而换取钱财的。而摆在门前的织机八成也是招揽顾客的一种手段。 在石头寨一无所获,很是扫兴。出得寨来,看到周围的青山秀水,心境才慢慢变得开朗起来。 一条宽宽的、舒缓的河流静静地环绕在寨子周围。一些婆娑有致的树木浸在水中,用它们的枝条无声地抚弄着河水。远处,黛色山峦姿态各异地矗立在那儿。颇有点桂林山水的味道。 我们顺着小河往前走去。到处是青翠欲滴的绿。稻田里却极少看到人。只有一个头戴斗笠的人背朝着我们,一动不动地伫立在那儿,就象是村民们扎的稻草人。 在这大片的绿中矗立着几所青“瓦”白墙的小石屋,几只雪白的鹅悠然自得地迈着绅士的步伐,倘佯在绿色的草甸上。一座石头小拱桥极有情致地架在小河上。好一幅“小桥流水人家”图! 那个“稻草人”突然活动起来。原来是一个正在垂钓的渔翁。只是他的钓竿并没有垂在背后的池塘中、小河里。却是伸在稻田中! 原来,当地的鱼是养在稻田里的。不知这种生物链有没有推广开去?
http://www2.tianyablog.com/blogger/view_blog.asp?BlogName=ruohualiblog作者:独钓寒江 | |
附加信息:
是否接受网友咨询: 否
是否已聘请导游: 否
是否已向旅行社询问跟团价格: 否
相关图片:
版权说明:
本文章版权仍属原作者或已经支付稿酬的合作媒体所有,如传统媒体需要转载发表,请直接与相关版权持有人联系。本文章由网友提交或转载,页面刊出的作者与原作者的一致性无法确认,如果原作者不愿意将作品在本栏目刊出,或发现有与原作不一致的偏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将您的版权信息添加到本文章中,或给予其他的处理。非常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谢谢!
|
网友评论
目前,没有 网友评论 等信息,您可以成为第一个对它发表评论的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