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游天柱山
出发地点:江苏 南京 |
安徽 安庆 1日自助游 |
同行人数:0人 |
文章类型:游记 |
出游时间:2005年11月5日-11月6日 |
人均费用:0元 |
出游类型:自助游 |
享受级别:体验生活,苦中带乐 |
天堂之约 提供 |
交通工具:火车为主 |
目的景点:安徽 安庆 天柱山 三祖寺
|
文章地址:
复制网址
搜索游记攻略
收藏
打印
|
秋游天柱山
(一) 在看过万佛湖水之媚之后,我有机会去了天柱山,而天柱山之雄、奇、灵、秀之美,又在我的心底烙下了深深的印记。 天柱山在我省的潜山县境内,其主峰海拔1488.40米,峻拔高耸,若擎天之柱,“天柱山”由此得名。当然,熟习历史的朋友大概都知道它还有的名字——皖公山或潜山,前者是因为潜山县在春秋时期称“皖国”,治理皖国的大夫叫“皖伯”皖伯在治理皖国时政绩不错,深得人心,当地百姓为纪念他,称境内的山为:皖公山;(据说,我们的安徽简称也来源于此)。后者是因为此山掩在万山之中,一尖突出,所以历史上也称其为潜山。 公元前106年,汉武帝南巡时,倾慕山雄石奇,登山拜月,封天柱山为“南岳”,据说历史上天柱山有700年是“南岳”,民间称其为“万岁山”,后来,隋文帝志在南疆,改封湖南衡山为“南岳”,此后,天柱山就一直被称为“古南岳”了。 在车上,导游小姐就不由地对我们说起天柱山悠久的历史和故事,据说,山上有天然形成的皖公神相以及皖公剑。 导游小姐,我们喊她:小芳,看上去不大,但对天柱山乃至潜山县的人文历史和自然典故却滔滔不绝如数家珍,让我们未见“天柱”真面,已经亲切的如同再回故乡,满心的期待,满眼的盼望…… (二) 中午赶到潜山县城,在宾馆稍是休息,吃了午饭之后,我们先去了国务院确定的“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之一的三祖寺。 三祖寺又名三谷寺,是一个融传说和历史典故为一体的古寺,远看寺环山,近看山环寺,据县志记载,自古及今,屡遭毁灭,文革时候也未幸免。 1979年后,由国家有关部门和各级政府,先后拨款修葺了寺院以及古老的觉寂塔。随导游进入寺庙真的是举首投足处皆有故事和传说,听得我们不由的就融入其中或喜,或悲,或惊,或叹,或赞,或哀……在拾级三百多台阶之后就可见由原中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书法家赵朴初题写的门额“山谷寺”,而觉寂塔则高入云端。 我对佛学没有研究,也不是很清楚三祖寺的渊源,给我影响最深的是升谷文钱的典故,摩围泉的传说以及解缚的故事。 升谷文钱讲述了一个乐善好施,信奉佛教的家族后代在家败寺毁之后,来到三祖寺废墟的半山腰饥寒交迫,栽到路边。 醒来之后发现他倒下去的地方有一间茅草屋,地上有一堆白米,一文铜钱,他顾不上多想,生火造饭,第二天,昨日奇迹再次出现。他仔细观看,发现地上有一凹洞,正好盛一升米,米上总出现一文钱,于是他就安下心,读起诗书。 天长地久,他不奈寂寞,开始交虎朋狗友,花天酒地,每日一生米一文钱的日子再也满足不了他。一日他突发奇想,把凹洞凿大,希望可以每天多出米和铜钱,哪知第二天一粒米都没有出现,就连茅草屋都没有了。 据说此人由此幡然醒悟,发奋读书,官到知府后独自来此叩拜,昔日被凿大的石洞又日渐缩小,变成原来的样子,后人在此洞旁刻下“升谷文钱”四字,警示后人知足去贪。 而摩围泉其实讲述的也是一个这样的故事,一对农夫乐善好施时井水成美酒,于是他们以卖酒为生,生活富裕起来,开始埋怨为什么只有酒而没有可以喂猪的糟,这样贪欲横生之时,美酒又变回淡水。泉崖边出现:心高不为高,良心不可抛;泉水当酒卖,还嫌猪无糟。 此泉犹在,此诗犹在,泉水依然,只可惜泉水紧邻公厕,浊气逼人,否则,我倒想举水一饮,也或有昔日酒香。希望有关人事早早关注此井,远移污浊,在此或许可以建一茶社,让游人解渴悟性,岂不是一大好事!! 由此右行,便可以看见山崖下一块巨石,上书:“解缚”二字,有和尚走上前来,告诉我们,爬上石崖多绕两字走走,便可以解除烦恼,无忧无虑,于是我们都不由的围着“解缚”转起圈子。 再由此前行,可见一亭,名曰“信心亭”,一副对联映入眼帘“乐传衣钵兴双峰信授心法悟解缚”,豁然明白“缚”不过是自己对自己的束缚,“解缚”就是自己给自己解除束缚,由此心轻身轻……这也许是游三祖寺,可以让终身受益的东西…… (三) 从三祖寺出来,我们前往石牛古洞,它在三祖寺的西侧,山谷流泉从洞边流过,据说酷暑时节,两岸苍松翠竹成荫,野草闲花依水,淡云与游鱼嬉戏,鸟雀和泉声唱和,再配上对岸石崖的各色石刻,自古及今,一直是人们赏景听泉避暑的好场所。 也许我们来的不是时候,河床犹在,叮咚泉声却无处可寻,几乎干枯的河床只有间断的水流,飘着些枯枝败叶,加上刚过了国庆,所以山谷间只有我们孤单的一群,深秋的感觉一下子跃上心头,有些错过美丽的凄凉。 导游小芳似乎看透了大家的心事,安慰我们说,虽然现在不是听泉观景的好季节,但水枯人少,更是看这些摩崖石刻的好时候。 其实,我们是玩心很重的一群,又不善舞文弄墨,趁没人,大家都溜过铁链,争选着自己喜欢的石刻,不过是应景拍照罢了。 书法是父亲的珍爱,我想拍些字体给他看,就着相机拍起这些或龙飞凤舞,或苍劲挺拔,或端庄秀丽,或飘逸洒脱的石刻,这样拍着,喜欢之情渐起,朋友跑过来,说我又患新痴,我笑而不语。 现在看着眼前的石刻照片,喜欢之情渐浓,心里暗暗地想,来年一定陪父亲重游此地,其实,也是想细品石刻之美,或许那时的我会真的痴迷。 夕阳西下的时候,我们才离开石牛古洞,这时也才想起问小芳,此地为何叫“石牛古洞”,原来河岸一巨石酷像青牛,只是现在已经被毁的不成形了,大家不禁对着巨石叹息一番,上车返县城休息。 (四) 因为要上山,所以大家都起得早,而我对天柱山最初的印象是少年时读到的李白的一首诗,现在也只记得一句“奇峰出奇云,秀木含秀气”。 导游说要坐40分钟左右的车才可以到山脚下,我不由的在心里奇怪,抬眼远望,那蜿蜒旖旎的难道不是天柱山? 车开进山里,随公路盘旋,我也渐渐明白天柱山是掩在万山丛中的,眼前的山峦植被茂密,在苍松翠柏中偶而可以看到浸了秋色的枫树,看去像美丽的花束,阳光明媚,倒让我们忘记了深秋的萧条。 车子依然向上盘旋,忽然在山峰叠翠之上兀然间有巨石耸立,导游告诉我们这就是最先可以看到的飞来峰,其上隐约可见的就是飞来石,天柱峰就掩在了其后,这让我有了一种神龙见首不见尾的感觉,天柱峰在心里也忽然平添了几分神秘色彩。 车终于停了,我们在导游的引领下从南大门拾阶而上,一路依然伴着山的故事,石的传说,什么南天一柱,大鹏听经,混元霹雳,八戒颂经,看的我们时而称奇,时而感慨,时而又不由的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其实山路还是很陡的,虽然是整齐的台阶,我们这一群平时缺乏锻炼的人还是气喘吁吁了,好在美景相连,大家依然兴致很高的跟着导游谈笑风生。 为了保存实力,节省时间,我们乘青龙涧索道而上,取道神秘谷,据说它是天柱山最为神奇的所在。果然不错,所谓洞在石中,迭石成洞,或大或小,或隐或现,乍看乱石成堆。 进入石洞,道路迷离,有许多地段真的要躬身,曲背方可以勉强通过,若没有导游,我想,大概是真的是找不到“北”了。最有意思的是一处“胖见愁”,据说缝口极为狭窄,稍胖的游人必须竭力收腹缩背,方有望过关,不过,现在已经凿宽了,原本想看看朋友挣扎的样子,看来是来迟了,于是朋友大笑运气太好。 当然关于神秘谷的传说就更多而神奇的了,一路听小芳的讲述,我们又看到了天然形成的皖公神相,皖公剑。 终于在看了天柱松后,过渡仙桥,此时天柱峰宛若从天而降,稳稳的落入我们的眼帘,其险峻陡峭不言而喻,一片惊叹和赞美之声不绝于耳,难怪小芳告诉我们现在为止也只有四人曾经攀上此峰,于是,大家又忙不迭的拍照留念。 由于时间关系,我们没有继续东行,沿原路经总关寨而下,而这个关口史载,曾经是北宋一个叫刘源的带人抗元旧址,单看那笔直的“百步云梯”,就知道这里真的是一个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所在。果然,小芳告诉我们,刘源带兵曾经死守三年,最后还是因为叛徒出卖而命丧元兵之手。 又是一个可歌可泣的人物。站在总关的炮台前,真的觉得好像是刘源手下的一名大将,好不威风凛凛。 再由索道而下,沿路返回,真的有些不舍,一方面是还有许多景点没来得及去,还有一方面是天柱山的雄,奇,神,秀的故事,传说,我真的还没有仔细揣摩。就像看到自己心怡的东西,却不可以拥有,那种留恋往返的感觉是不可以用矫情渲染的。 在车上,回望天柱山,依然可见飞来峰,真所谓:来也飞来峰,去也飞来峰,遥望两相近,已是离别情。 我喜欢天柱山那种深含不露的美,看似简单的石,成就着不平常的景致和心志。 如果说黄山是一眼就可以看定的佳人,那我要说,天柱山就是心灵手巧的女子,只是内在的美需要时间感受和品味;为此,我要再来…… 来源:边看边说
附加信息:
是否接受网友咨询: 否
是否已聘请导游: 否
是否已向旅行社询问跟团价格: 否
相关图片:
版权说明:
本文章版权仍属原作者或已经支付稿酬的合作媒体所有,如传统媒体需要转载发表,请直接与相关版权持有人联系。本文章由网友提交或转载,页面刊出的作者与原作者的一致性无法确认,如果原作者不愿意将作品在本栏目刊出,或发现有与原作不一致的偏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将您的版权信息添加到本文章中,或给予其他的处理。非常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谢谢!
|
网友评论
潜山,我的家乡,天柱山,一直想去的地方,可惜至今无缘前去,在县城只待过短短几天,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孔雀东南飞>>,焦刘的爱情,千古传唱,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希望所有人在爱情路上都可以走的顺利如意!
→回复
你只是看了天柱山的一小部分。过了天柱峰,向东沿山顶走,下边是炼丹湖。风光旖旎,清波涟涟,可谓胜境。再往东还有远观双狮绣球,尤其是叠翠亭和千丈崖也是美不胜收,还有鹊桥,是一块天然巨石横亘于路,下边一小空可过,在远处看,还以为没有路了。再向前是奇谷天梯。
游天柱山以两天为宜。潜山县城消费不高,但山上东西要贵一些,因为和很多地方一样,东西是人工挑上去的。
→回复
这是王安石和苏东坡想要终老的地方
→回复
细致入微的讲解,令人犹如身临其境,在家中也能神游天柱山,真好。谢谢
→回复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