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祠悠悠晋水长
出发地点:未关联 |
山西 太原 古城代县 游记 |
同行人数:0人 |
文章类型:游记 |
出游时间:未添加 |
人均费用:0元 |
出游类型:自助游 |
享受级别:体验生活,苦中带乐 |
爱自由旅游网自游人 (VIP) 提供 |
交通工具:火车为主 |
目的景点:山西 太原 古城代县 晋祠 中国煤炭博物馆 晋阳古城遗址 晋国古城遗址 鼓楼 圣母殿 晋祠三绝 鱼沼飞梁 晋祠公园 金人台 水镜台 献殿
|
文章地址:
复制网址
搜索游记攻略
收藏
打印
|
晋祠悠悠晋水长
或是从没来翻越太行山的缘故,地处山东的我,对太原、对晋祠是很陌生的。在印象里,除了面食和煤炭,想象不出山西的样子,也不知太行山下风土人情,对晋阳古城更是一片空白。晋祠也是一样,只知其名,不知其意,是一个不大不小的迷。 到太原的第二天,吃完早饭,便乘车匆匆赶往晋祠。 晋祠位于太原市西南的悬瓮山下,距市区25公里,乘车不过半个多小时。随着晋祠临近,远远望见一片古风浓郁的建筑群,在葱郁的青山下,在茂密的树影里,透着庄重和威严。来到晋祠外,只见高高的围墙里,一片参天古树旺盛生长着,好像有“满园春色关不住”的意境。而这建筑群之上,树冠之中,浮着浓浓的紫气,显出一派幽静和神秘。 来到晋祠,听过导游介绍,才知道这祠堂的来历。晋祠,是晋王祠的简称,是奉祀西周初晋国第一代诸侯唐叔虞的祠堂,春秋末期属晋阳古城一部分。唐叔虞是周武王姬发之子,周成王姬诵之弟,因封地在唐,所以叫唐叔虞。叔虞在唐执政期间,带领百姓兴修水利,发展农业,深受人们的拥护和爱戴。他去世后,为怀念他治国有方、造福百姓的功绩,人们便在晋水源头建祠庙祭祀,称为唐叔虞祠。其子继位后,因境内有晋水,遂将国号改为晋,这样第一代诸侯王叔虞的祠堂也改名为晋王祠。尽管晋阳古城在北宋年间被毁掉了,但晋祠却几近完整地留下来,经过各朝代的修缮,逐步形成今天的规模。 整个晋祠坐西向东,依山而建,整个中轴线呈东西方向。晋祠的庄重和胸怀,在晋祠的朱色大门就可见一斑。这浑厚巍然的晋祠大门,沐浴在霞光里,与雾霭中的山影对应起来,显露着凝重。三道拱形的门洞,打开了晋祠深幽。大门上方,悬挂着陈毅元帅题写的“晋祠”匾额,字迹刚劲有力、飘洒隽逸。 进了门来,举目一览,只觉眼前一开,别有一方洞天展现在面前。院里古木参天,楼阁幽静,亭台闲雅,清风拂面,让人觉得有高山流水的清幽。迎面是一处古色古香楼台,名叫“水镜台”,檐下悬有横匾,上题“三晋名泉”。据说“水镜”的意思,就是忠奸是非在水镜中一照便世人皆知。在正面看不出这是什么建筑,转到背后去看,原来是一处古戏台。这个戏台看似与其他戏台无异,其实有它独到的玄妙:戏台下埋着几口大缸,能通过共振原理增加音量。这也算最早的扩音设备了。只见台前有一楹联:笙歌韵管弦,皆是写炎凉世态;艳质回风雪,罔非传冷暖人情。虽说写得工整,可看罢让人觉得心情有几分惨淡。 沿中轴线西上,便是金人台,又名莲花台。这是一处砖石结构得方形平台,中央有一个小小的琉璃瓦阁楼,四个角各有一个两米多高威武的铁人武士。这就是流传久远的晋祠铁人。为何要铸造铁人,相传的各种说法不一,有的说为镇水防止水灾,有的说为了镇守晋祠。尽管说法和故事很多,但从铁人胸前铭文看,布施者本意还是求平安,保持基业百年不衰。 过了“对越坊”以及钟鼓楼,往前就是献殿。该殿是祭祀圣母邑姜的享堂,其建筑独特之处在于,顶部是单檐歇山式,而檐下为立柱,前后敞亮,四周无壁,其形若亭。据说整个建筑没有一颗铁钉,斗拱相接、卯翘相连,异常坚固。在这个大殿里稍适休息,在通透凉爽的风里,可以想起家乡那穿堂风,感到久远的亲切。 紧靠献殿是一处国宝级建筑——“鱼沼飞梁”。古人把方型水池称为沼,圆形水池称为池。“鱼沼”是水池的名,有3米深,水流很大,是晋水第二源泉。飞梁就是跨水的桥。不过建在这水池上的桥,是一座造型别致的十字桥,桥下无桥墩,由34根石柱支撑。据说这孤例建筑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眼前就是晋祠的主殿——圣母殿了。这个古老、壮观的宋代建筑,宏伟壮观,气势恢弘,古拙豪放。大殿高19米,重檐歇山顶,殿的四周建有回廊。殿前有8根粗壮的殿柱,每柱上盘有一条生动的木龙,形态张扬、霸气。据说这是我国最早的木雕艺术品。殿中神龛里,端坐着头戴凤冠,身着蟒袍,神态严肃的圣母。这就是唐叔虞之母邑姜。殿中还有42尊神态各异的宋代侍女雕像,栩栩如真。整个大殿修旧如旧,保持着古老的本色,把千百年来的沧桑显露得一览无余。这圣母殿与献殿、“鱼沼飞梁”被称为“三大国宝建筑”。 在圣母殿的一侧,是千百年来与圣母相依为命的难老泉。只见清潭池边,一道泉流从半壁的汉白玉龙口中喷涌出来,白练直泻潭底,跌水声打破了祠院里的宁静。不知这难老泉是不是真的永远不老,但晋水第一源涌流多年,养育了不老的晋文化。人们没有忘记难老泉长流不息的功劳,将其与形似卧龙的周柏,圣母殿中的侍女塑像誉为“晋祠三绝”。 在这主轴景线上,并没有见到晋王唐叔虞祠。按照路上的标志寻去,原来唐叔虞祠在晋祠的北部,坐北面南,是一处独立依山而建的庙宇,虽说不如圣母殿高大,但气势浩然。登上25级台阶,进入高耸的山门,穿过前院,后院里便是叔虞殿。来到殿内,走上前来,瞻仰神龛中身穿蟒袍、手持玉圭的叔虞座像,虽说年岁已久了,但那帝王之气犹在,雄心壮志犹存。到了叔虞殿,见了晋王像,心想算是见到晋祠的主题了。 晋祠原本是祭祀唐叔虞的专祠,为何主建筑由唐叔祠变成圣母殿,而整个晋王祠最终变成了以儒、道、释文化为内涵的奉祀祠庙建筑群?为弄明白这件事,还颇费了一番周折。据考,这变化是宋朝以后的事。宋初,赵匡胤弟兄三攻下晋阳城后,怕晋阳出“真龙天子”争夺宋朝天下,便焚毁古城以“斩断龙脉”。同时又大修晋祠以“积功德”,保大宋江山千秋万代。这赵家皇室的后代不仅封唐叔虞,还加祀叔虞之母邑姜,给予圣母的称号,并在祠内铸铁人以加威仪,建圣母殿以显母贵,把风光更多地给了邑姜。这样晋祠成了以圣母殿为主体的布局。到金元时期,由于在晋祠求雨甚灵,人们误将圣母当作水母、水神,大肆供奉,又变晋祠为广惠祠和晋源神祠,而叔虞母子俩反而被遗忘了。直到清康熙年间,有人才考证清楚水母原来是圣母,遂还其本来面目。不过在这期间,或是寄晋阳中兴的期望太多,或是求得国泰民安,大批的道家及儒家其他建筑纷纷兴建,晋祠也就变成了包容多种文化的建筑群。 寻看晋祠,发现这里不仅是庄重古朴祠堂,还是秀丽雅致的风情园林。晋祠依山而起,挟有晋水源头,山清水秀,花木茂盛,显着神奇的灵性。晶莹流水在苍郁古树的掩映下,在古老的河道里流淌,宁静之中显现出一幅美好的画卷。难怪李白留下了“晋祠流水碧如玉,百尺清潭写翠娥”的诗句。 晋水潺潺,如千古不尽的源泉,灌溉了晋阳大地,造就了灿烂的文化。到了晋祠,才知道晋阳古城曾有的辉煌,知道不少朝代的更迭,历史上发生的大事,都与此地有关。像战国赵襄子,汉文帝刘恒,北齐高洋父子,唐朝李渊父子,五代李存勖、石敬瑭、刘知远等都是从晋阳起家,杨广在未称帝前也长期在晋阳任晋王。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李渊、李世民父子在晋阳反隋起兵前,曾在唐叔虞神像前祈祷,灭隋后因起家于唐叔虞封地古唐国,故将国号取名为“唐”。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朝代国号,就是这样来的。 晋祠的殿堂楼阁亭台榭甚多,景点神采各异,绮丽迷人,而每一处都载有一段历史。来到晋祠,犹如读一本很古老的书,尽管有许多生僻,甚至难以明白,但是只要来了,就会有不少收获。 (2004年5月22日)
作者:wangzc
附加信息:
是否接受网友咨询: 否
是否已聘请导游: 否
是否已向旅行社询问跟团价格: 否
相关图片:
版权说明:
本文章版权仍属原作者或已经支付稿酬的合作媒体所有,如传统媒体需要转载发表,请直接与相关版权持有人联系。本文章由网友提交或转载,页面刊出的作者与原作者的一致性无法确认,如果原作者不愿意将作品在本栏目刊出,或发现有与原作不一致的偏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将您的版权信息添加到本文章中,或给予其他的处理。非常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谢谢!
|
网友评论
目前,没有 网友评论 等信息,您可以成为第一个对它发表评论的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