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架漫记
出发地点:四川 自贡 |
湖北 神农架 6日自助游 |
同行人数:0人 |
文章类型:游记 |
出游时间:2004年8月4日-8月10日 |
人均费用:0元 |
出游类型:自助游 |
享受级别:体验生活,苦中带乐 |
反之亦然 提供 |
交通工具:火车为主 |
目的景点:湖北 神农架 神农顶风景区 神农溪
|
文章地址:
复制网址
搜索游记攻略
收藏
打印
|
神农架漫记
走进神农架 在湖北省的西部,长江与汉水之间,秦岭和巴山东端的交汇地段,高耸着一群峰峦。那儿山高谷深,林海苍茫,藏娇纳秀,多种奇异动物神出鬼没,是一个神奇无穷谜一样的地方。这就是神秘气氛极浓的、驰名中外的神农架。 神农架林区是1970年经国务院批准新建的行政区,因其版图由神农架山系为构成主体,又保留着大面积的原始森林,故由此而得名。相传炎帝神农氏曾在那里“架木为梯”采百药,神农架之名也就由此而来。林区所辖之地是在湖北省房县、兴山县和巴东县结合部各划出一部分土地合并组成的,面积3250平方公里,现有人口78000 余人。它东接荆襄,西通巴蜀,北望武当,南依三峡,以“绿色宝库”誉满天下,因“野人之谜”举世瞩目,因薛刚反唐、张良隐居、中宗拜祖而芳名远播。巍巍华中第一峰——海拔3105米的神农顶,名扬四海的国宝金丝猴,奇异的白化动物,难解的“野人之谜”,自然的山,自然的水,洪荒的风貌,清新的空气,罕见的佛光,飞天的流瀑,神奇的草甸,以及众多的花卉、禽兽、峡谷、洞穴等,以其特有的、得天独厚的自然、神秘、丰富、博大而吸引着探密猎奇、回归自然、逃避喧嚣的现代游客。古老而年轻的神农架恰如一位头飘神秘面纱的妙龄女子,充满着诱人的魅力,让人流连忘返,百赏不厌。 有人称神农架既有黄山之奇,又容庐山之秀;既有泰山之壮,又纳华山之险。诗人徐迟曾赞美说:“大三峡不如小三峡,小三峡不如神农架。”诗人的这种感受,如今竟成了神农架人和游人的口头禅。 我们的感受是,三峡之景壮观秀丽,一目了然;神农架之景则宏大而妩媚,朦朦胧胧的样子,教人难识其尊容仙面,许多奇景异象还藏在未知的神秘之处,给人留下了许多难解之谜和美妙而丰富的想象。 8月初,我们冒着酷暑走进了神农架。 这支由中国水利文协丹江口分会部分会员组成的队伍,在丹江局宣传部副部长常怀堂的带领下,在《人民长江报》记者单学忠和《中国水利报》记者刘铁军等有关记者的参与下,在那里举办了为期3天的“文学、摄影创作笔会”。 这里,是笔者在神农架走马观花后采撷的几束小花,可谓笔者这次神农架之行的几点观感。 崎岖险峻的神农路 回到丹江口后,与人谈起神农架之行时,仍为神农架那险象环生、让人提心吊胆的山路而心有余悸。 由房县至神农架,只有一条崎岖的山路,越往里走,道路就越狭窄。整个神农架林区所有与外界相连的通道,即使是被当地人称为“高速公路”的209国道,也慨莫能外。尽管如此, 为了开发神农架,为了开凿这些交通要道,不少人为此弄残了身体,有的甚至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自1962年冬神农架的崇山峻岭间响起劈山筑路的隆隆炮声起,前后不过4年时间,耗资不过3000万,而神农架的通车干线竟达400多公里,它记载着神农架人艰苦创业的一段光辉历程。 穿过神农架境内的十(堰市)兴(山县)公路,穿燕子垭而过,是鄂西南北交通的咽喉,是湖北省干线公路的制高点。当年为了打通这个要道,房县指挥部的3个工程队1500多工人奉命开赴至这个地段, 硬是在连接燕子垭与天门垭的刘享寨西部的绝壁上凿开了这条深达数十米的通道。如今,在这咽喉要道的上方,架设着一座索桥,名曰会仙桥,成了燕天风景区的一大景观。 8月3日上午,我们来到了这里。从一团漆黑、阴森凉爽而有些寒意、短嘴金丝燕往来其间的燕子洞出来,我们就爬上了会仙桥。立悬桥之上,顿感心旷神怡;流云与呼呼的山风扑面而来,竟有些让人不寒而栗。我们嬉戏着在桥上跑来跑去,蹦蹦跳跳,使得索桥上下振动,那摇摇欲坠的感觉,于惊险中又有了几分乐趣,很是惬意。 我们又上路了,要尽快赶到木鱼镇下榻,以便次日驱车神农架国家自然保护区。 想要翻过一座山,汽车要作螺旋状在山上盘旋。时而沿山脚行驶,时而望山顶爬行,时而又“长驱直下”直抵山底。眼看着两山间不过百把米的距离,想要过去却要很费一番周折。许多路段,上方是不见其顶的悬岩峭壁,下面是不知深浅的万丈深渊,坐在车上望去,也会让人倒吸一口凉气。由于山路狭窄急弯又多,司机驾车总是慎之又慎,不敢掉以轻心,每到急弯处总要先按几下喇叭,以防不测。 遇到下雨时,便不敢在景区多耽搁,怕回去的路被山体滑坡堵塞,更怕悬岩峭壁无情地向我们倾泻下来,落个车毁人亡。我们就亲眼见过,当日走过的路,经傍晚的一场大雨洗礼后,次日返回时便发现靠近悬岩一侧的路面已经塌陷,倘若哪辆车遭遇上了,岂不冤枉,岂不倒霉,甚至还有可能要酿成不可挽回的悲剧。 次日,当我们进入自然保护区时,看到路边有不少筑路工人在那里忙乎,他们在铺设沥青路面。没有施工机械,完全靠人工作业。在路边稍宽敞处挖坑为灶,灶上盖上大铁板,以山上捡来的朽木为柴禾,在铁板上熬炒石子沥青的混合物。就凭着这些,他们在让沥青路面一寸一寸地向前延伸。他们用自己辛勤的劳动,为旅游观光者默默地创造着一个良好的环境。我们曾在另一条公路边问过几位来自秭归的养路人,他们的月薪不过100多元,让我们好一阵感慨。 挺拔峻秀的神农山 身在丹江口,都说丹江口是山区,因为小城周围都是山。当我们走进神农架,方知山外有山,也就自然而然地意识到丹江口的山不是山,而神农架的山那才叫山。境内最高峰神农顶,海拔3105.4米,号称“华中第一峰”;最低处的石柱河谷海拔仅398米;平均海拔 1700米;海拔超过3000米的高峰就有6座。 车过房县,山区的感觉便逐渐扑面而来。及至进入神农架的地域,那感觉便只有山,没有地。山连着山,山耸入云。因为山的高,山的大,因为雾的缠绕,云的拥抱,你看不到山的全貌,看不到山的极顶。 8月2日上午,我们在神农架林区首府松柏镇参观了动物标本博物馆后,在林区文联黄秘书长的热情陪同下,驱车前往距松柏镇50多公里的杉树坪林场,那里有保存完好的原始森林。一路上,宣传科科长柳萍拿着刚从松柏镇买到的《神农架漫话》一书,在那里“现炒热卖”,向大家介绍原始森林的五大特征,既活跃了旅途的气氛,又让大家长了见识。 原始森林必须同时具备五大特征,即林间要有苔藓、地衣;要有藤本绞杀现象;要有自然倒伏的树木;要有附生的菌类;要由伴生的兰科植物和地被物。柳科长的介绍,与大家想象中的原始森林大相径庭,及至我们走进那片原始森林一一核对后,有关原始森林的认识方豁然开朗。 天不作美地下着小雨。因不知雨的来势,大家不敢贸然登山,只在山脚体会一下原始森林是个什么样子。林间陆续有游人钻出来,看其模样都是些学生。我们问一位女孩:“爬上去大概要多长时间?”女孩说:“半个多小时吧。”征得常部长同意,我和几位冒险者冒雨向山上爬去。 雨越下越大,山越来越陡,林间越来越阴森恐怖。有几位同志只好望山而叹,半途而废了。我和小程不死心,一边对身后打退堂鼓者喊着“不到长城非好汉”、“无限风光在险峰”、“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等豪言壮语,一边打起精神、鼓足勇气继续攀登。身后传来叽叽喳喳的说话声,也不知是下山的人呢还是上山的人,我俩只顾一路披荆斩棘,直向山顶。我们拉扯、搀扶着荆棘与朽木,踩着或松软或泥泞的依稀可见的,曾有人爬过却又被落叶覆盖的陡峭山路,小心翼翼、提心吊胆地向上攀爬。一遇到有什么风吹草动,哪怕是只惊飞的小鸟,也会使我们汗毛倒竖,浑身直起鸡皮疙瘩。 我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最终爬上了山顶。但我们没有豁然开朗、心旷神怡的感觉,因为山顶仍生长着茂密而高大的树木,除了不远处的一座更高的山外,我们的视线仍被限制在这座山中。 因考虑到山下的同志在那里等着我们,我俩没有多呆便开始下山。行不多远,又听到下面有说话声,便高声大喊:“是上山的还是下山的啊!”有声音传上来:“上山的啊!”原来还有人在上山,我们顿时来了精神,等着他们一起再爬山顶。 我们队伍里的三女二男有说有笑、气喘吁吁地爬了上来。我和小程领着他们循着那不是路的路,向山顶再度进发。 也不知山有多高,也不知我们爬了多久,站在山顶就与山下的人失去了联系。我们兴奋地对着山下“哦……哦……!”地大喊,也听不见他们的回声。 山顶有一棵藤本绞杀的树,可谓是那里最引人注目的一道风景。我们男男女女五六人,或站在树下,或爬上树杈,于枝叶慢舞间,那若隐若现的模样,活象一群注目观望的神农猴。随行的一位男同胞——《中国水利报》驻丹江记者站记者刘铁军,于蒙蒙细雨中为我们亮起了闪光灯,留下了一份十分特别的纪念。不过,那代价却是满鞋的污泥,满身的雨水。 下山时,细心的文协秘书长李淑敏,还拾起几个有如大玉米棒似的松果,象宝贝似的说是要带回家做盆景。也难怪,我们还是第一次见到那么大的松果呢。 这是我们在神农架第一次徒步攀登的第一座也是唯一一座高山,大家的心情既兴奋又愉快。它激发了我们冒险的热情,磨练了我们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意志和精神。 神农架的山,植被极好,极少有不长花草树木的地方。不仅悬岩峭壁,就是一般稍高大点的山,也都人迹罕至。在山脚的倾斜度稍缓之地,一般才有三三两两、甚至单门独户的人家,祖祖辈辈在那里繁演生息。他们远离现代文明,恐怕一辈子也没能走出那座山,恐怕也不知山外有一个与此截然不同的五彩缤纷的世界。但是,他们也是神农架的脊梁,他们执着地支撑着神农架的一方天地。 在神农架山系,海拔最高的山要数神农极顶,号称“华中第一峰”。8月3日上午,我们驱车登上了神农顶。只见那里的工作人员还穿着薄毛衣,我们下得车来也感觉凉嗖嗖的,上了年纪的常部长还穿上了陪同我们的黄秘书长在熟人那里特意给他借来的皮茄克。 神农顶,横空出世,傲立华中。它高出武当山947.4米, 雪峰山1939米,峨嵋山6.4米,黄山1161.4米,实乃名副其实的华中第一峰。峰上气候瞬变,气象万千,各种景观皆可称为神农架的典型代表。漫天的飞雪,滂沱的暴雨,啸啸的狂风和沉沉的云雾,织就了一块厚厚的面纱,终年罩在它的的头上,使人难识其真面目。唯夏秋之际,晴朗之日,云开雾散之时,立身顶端,俯视四野,万千景观方可尽收眼底。 神农顶有一方难得的草甸,周围少有树木。时近中午,我们便在那里席地而坐,从李秘书长手里接过自木鱼镇带来的野餐,一个个狼吞虎咽起来。几个小馒头就着火腿肠和一块咸菜,竟也吃得津津有味。不经意间云开雾散,火辣辣的太阳忽地直射下来,烤得大家颈脖和手臂生疼。我当时穿的是浅领口的T恤衫, 回到丹江口后后脖子还在隐隐作疼。于是大家都感慨,到底这里离太阳近些呀!到底这里没有污染而太阳无遮无挡呀! 缠绵悱恻的神农云 平时,我们看云须仰天而看,而在神农架则大可不必。神农架的山常常是云缭雾绕,车行于山上,即可放眼了望远山的云,俯视山脚的雾,甚至伸手可触车窗外的流云。立高山之上,分不清哪是云,哪是雾。云雾缠绵地、友好地拥抱着山,与山耳鬓斯磨,说着亘古也说不完的悄悄话。 置身神农架的高山之上,其实就是置身在云雾之中。云雾一阵阵飘过来,轻轻地缠绕着你,你就如在天宫徜徉漫步的仙子,别有一番滋味涌入心头,教人好生惬意。有时,一团云雾涌过来,岂是“十步之外不辨人马”可比拟,简直是“对面相逢不相识”了。 神农架观云,燕子垭是最好的去处。 每逢雨过初晴,刘享寨西麓的紫竹河谷便成了一片云的海洋。洋不知有多深,只见洋面波涛汹涌,卷起千堆白雪;也不知有多宽,唯见洋流奔腾起伏,连着遥远的天际,不知哪是洋,那是天。浩瀚的海水来自两岸的千江万河。从燕子垭到黄龙堰,从天门垭到太平垭,每一道山褶里都漂流着一条银河。它们或粗或细,或疾或缓,皆自天而降,穿林而泻。有的状如爆发的山洪,有的酷似高悬的瀑布,有的象平静的小溪,有的似漫舞的素绢。它们统统落入洋中,激起浪花四溅,涌起重重烟雾。此时,你若停车在燕天公路上,或立身会仙桥头,放眼这沸腾的云海,观赏那于飞云流雾间时隐时现的峰峦,若明若暗的葱郁树木,定会觉得自己置身在妙不可言的蓬莱仙境之中了。难怪有位文人在桥后的石壁上刻下了“银海蓬岛”四个遒劲而传神的大字呢。 然而,最妙的还是云海之上偶尔会悬起的一轮五彩光环。它形似彩虹,却又不是彩虹,点缀在天幕之上,宛如一枚璀璨的玉镯。它色彩分明,柔和协调,镶嵌在波峰浪谷之间,酷似一架缓缓滚动的佛辇,这就是举世罕见的“佛光”。据说,中央电视台的同志曾摄下了珍奇的画面。他们说,我国历史上仅在峨嵋山发现过“佛光”,如今在神农架又发现了,可见这儿的确是一块仙山佛地。 多情潇洒的神农雨 在神农架的几天里,或大或小的雨一直陪伴着我们。 到杉树林原始森林,到燕天风景区,到木鱼镇,我们一下车总是遇上飘飘洒洒的雨。搞摄影抢镜头的几位代表,常常抱怨天公不作美,好象总是与他们过不去似的,只要他们拿起相机,老天便让多情的雨儿来缠绕和陪伴他们。我开玩笑说:“这是上天有眼,是佛祖显灵,你们把这里的美景都带走了,那谁还来神农架旅游呢?谁还会来朝拜呢?” 神农架的雨说来就来,说去就去,真可谓“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当你看到前面有一块黑云飘过来,还没意思到要下雨时,那团云便已罩在了你的头上,雨也就下了起来。那雨下的,或纷纷扬扬如游丝,或飘飘洒洒若纱缦,或淅淅沥沥象鼓弦,或哗哗啦啦似倾盆。 那日傍晚,我们在木鱼镇街头散步,眼见迎面一团乌云压了过来,我们稍微迟疑了一下,便被罩在暴雨之中了。街上的行人拔腿跑向两旁的店铺,纷纷站在门口痴痴地看着那洋洋洒洒的雨,那马路上哗哗的流水。离我们下榻的招待所不过几步之遥,我却被困在店铺里隔街相望,顿时有了咫尺天涯之感。雨还在下着,我们的李秘书长便拿着一把小伞,四处接送被雨阻隔的与会代表。 神农架的雨晶莹剔透,落在车窗玻璃上不象在城市那样浑浑浊浊,这是因为神农架的大气未受什么污染而空气中尘埃较少的缘故。最有印象的是,天气一日多变,非“一日三变”可形容;“十步不同天”,亦非“东边日头西边雨”可比拟。在酷似三峡的红坪画廊,在去神农架国家自然保护区的路上,我们的车在有雨和无雨地段间行驶,别有一番情趣。有时,桥这头在下雨,雨水打湿了路面;车到桥的那头时,那里却没有雨的影子,路面也很干,说明这块地方根本就没有下雨。 下了雨,特别是下了大雨时,山间的小溪便开始涨水;高高的山上也会泻下一练不大不小但却很雪白的瀑布。 飞流直下的神农瀑 山间飞瀑,是神农架的又一景观。 神农架的瀑布,有积小泉而成的常年流瀑;有因一时大雨而造就的阶段性飞瀑;也有因人工使然的溢瀑;还有云瀑和天瀑。 从神农顶归来,我们来到了金猴岭。据说,金猴岭上常有金丝猴出没。及至山前,但见一流瀑分多个层次从山里泻了下来,游人纷纷在那里摄影留念。 因为疲劳,大多数游人只在山下流连,不愿上山。我和几个年轻人打起精神,向山上攀爬。我们沿着山泉,一路观赏一路慢慢前行。这也是一处原始森林,许多自然倒伏的树木被埋在由长年的落叶腐化后所形成的泥土里,无论活的还是死的植物,上面都附着苔藓。山泉两旁,我们时不时地可见有小流自落叶下或石缝里流出来,汇入这股主泉。主泉就如山中的一条小溪,哗哗地向山下淌去。溪水清冽,水温较低,以手嬉之,凉冰冰的竟有些扎手。还没等我们爬上山顶,山脚便传来催促声,我们只得回头下山了,金丝猴是看不到了。 在去杉树林的路上,在一道峡谷之处,一幕飞瀑向我们扑面而来。司机在瀑布前刹了车,大家便纷纷涌到瀑下,或驻足观赏,或漫步清神,或留影纪念,或嬉戏溪水,玩赏卵石。 我们观察了半天,原来这道瀑布是人工形成的,并非出自天然。小溪的下游有个引水式电站,施工者在上游较高处拦截了小溪,将溪水沿着山壁上的渠道引了过来,因水量较大,便从此处的渠道里溢了出来,从而形成了我们所看到的瀑布。由于峭壁上的渠道比较隐蔽,不细心还真看不出来,大家还以为那水是从峭壁上的山洞里泻出来的呢。 常部长站在飞瀑下,神清气爽的样子,很是悠然。我受到感染,也走了过去。 “常部长,和您合个影吧,借点您的灵气。”我迎着部长以探询的目光笑着说。 “好,好。”部长宽厚而慈祥地笑着,答应了我的请求。于是,在铝厂宣传部长计宗福的热心关照下,我有幸与这位德高望重、满头银发而神采奕奕的老人在飞瀑下留下了难忘的合影。 常部长在文学上颇有造诣,曾在《人民日报》等全国很有影响的报刊、电台、电视台发表过许多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评论和新闻报道,著有100多万字的著作。大学毕业后,他不留恋大城市, 毅然来到了丹江口水电工程工地,把青春献给了这个驰名中外的大型水电工程。在我们年轻的文学爱好者面前,他既是一位诲人不倦的好老师,又是一位慈祥的长者,全然没有“大学问家”的架子,也没有一点居高临下的官态,平易近人的样子,深受大家的尊敬和爱戴。他象山泉,滋润着我们文学青年的心田;似飞瀑,冲刷和荡涤着我们文学青年的心灵。 记得在一次文学创作学习班上,常部长语重心长地勉励我们年轻人要勤奋努力,要拿出象样的作品,特别是报告文学,去参加湖北省产业系统第三届“楚天文艺奖大赛”。他说,每次办班,总要出一两个“人才”,活跃于我局的宣传报道与文学创作之中。让我铭记于心的是,部长还指名道姓地说,希望我能从中“杀”出来。部长的话让我汗颜。我知道,那是部长对我的鼓励,是对我们文学青年的鼓励与期望。其实,我是学工科的,在文学方面从未受过专门的、严格的训练,功底很薄,只是凭兴趣与爱好写了些东西。因了这种期望,我便不敢懈怠,力争多读书,勤写作,以不辜负常部长,确切地说是局宣传部各位领导的期望。在这之后的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我硬是拿出了一部6万余字的,自己第一次尝试并自以为是中篇小说, 却不知到底是不是中篇小说的东西。即便如此,它对我也是个很好的锻炼,故也有所收获。 后来,我到宣传部向常部长请教并汇报自己近来的创作情况。部长便同我谈起人之为人人之为文的原则和真谛。他说,有才还要有德。如今有些人,或钩心斗角,或尔虞我诈,或欺世盗名,为人所不齿,遭人唾弃,做人还是踏实真诚的好。对于部长的教诲,我洗耳恭听,这都是我们年轻人应该记取的。部长问我在单位搞什么工作,我说是搞科技信息的;他说他说的是担任什么职务没有,我说没有,我是平头百姓。部长就说,平头百姓好,无官一身轻。我便乖巧地说,部长给提拔提拔呀,什么时候学生到您手下找碗饭吃呢。部长就说,他心里有谱。这让我受宠若惊。当然,这都是玩笑话,做人还是要脚踏实地。我也知道,这都是部长对年轻人的勉励与希望。其实,我对自己目前的工作十分满意,什么搞文字编辑呀,搞信息报道与交流呀,撰写科技论文呀,搞外文翻译与文学创作呀,鼓捣计算机呀,等等,这些份内份外的事情都让我成天忙得不亦乐乎,并乐此不疲,自我感觉还有所收获。 此刻,站在飞流之下,面对这位我的文学指导老师,使我由然而生敬意。 神农架的云无处不有,千姿百态。一道白云自山上披挂下来,就形成了云瀑,也不失为瀑布中的一景。在两面绝壁之间,呈现的灰白色的天幕,远远望去,那也象一道垂直而下的瀑布,可谓天瀑。我就在这种地方留过影,那出来的效果似乎跟瀑布毫无二致。 虔诚守望的神农树 神农架素以“千里林海”、“绿色宝库”和“森林公园”著称。在它325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林地达393.2万亩, 占总面积的 80.65%,森林覆盖率为68.5%,活立木蓄积量约为1500万立方米。这儿保存完好的原始森林为世所罕见,而丰富复杂的古老树种则被视为绝代珍宝。 然而,最让我难忘的,还是那种被作家梅洁赞美过的“守望树”。 去自然保护区的路上,在快到神农顶的一段公路的下面,我们看到了许多“守望树”。那些树象被焚烧过似的,浑身发黑如焦炭。它们拔地通天,庄严肃穆,任凭风吹雨打,电闪雷鸣,我自岿然不动,正所谓“风雨不动安如山”。 那么,是一种什么不可抗拒的力量剥夺了你生存的权利了呢?是何样的悲恸与绝望使你在这亘古世界站成亘古的悲壮呢?又是一种什么魔力使你死而不朽、死而不倒地站成亘古的永恒呢? 你阅历了千年的沧桑,经受了亘古的磨乱,如今却悄无声息地站在那里,尽管早已没了生命。那么,你在这寂寥冷漠的世界等待着什么呢?守望着什么呢?是死不瞑目?抑或是还怀着一线生的希望, 祈求神奇的大自然大发慈悲,欲以鲜活的面容重返人间? 我凝神静思,我不解地默问。“守望树”只静静地站在那里,与我没有任何的心灵交流。 然而,我又分明感应到你强烈的生命气息。 你站成了一道抢眼的风景。在你的面前,有人欣赏玩味;有人评头品足;有人为你画像;有人为你留影;有人为你沉思;有人为你歌唱。 生前,你美化着自然;死后,也不忘装点自然。“守望树”啊,你是自然之子,你是自然之灵啊! 你站在路边,对慕名来这里的游人热情地迎来送往,送去一份关爱,传递一份祝福。 在你躯干的上部,有的向上伸着三三两两的弯枝。有人说它象手臂,是你在怒问苍天,诅咒上苍的不公,为何无情地夺去了你的生命。我则不以为然,我想,那是你在真诚地拥抱这个世界,那是你在热情地赞美脚下这方充满生机与希望的土地,那是你在友好地招呼路边的行人。你有着博大的胸怀,你宽容地善待着一切,早将自己的恩恩怨怨、荣辱得失置之了度外。 “有一种树,它虽然死了,却千百年地站着。”这是神农架一位饱受生活磨难,生活可谓穷困潦倒,但却执着地追求着且有着丰硕成果的文人对作家梅洁所说过的话。于是梅洁便去拜望了这种树,并写下了感人肺腑的散文,发表在《神农架报》的第一份月末版上。梅洁赋予人格化的这种树,就是失去了生命的冷杉树,也就是所谓的“守望树”。在作家《走向神农架》的报告文学中,其“《黑暗传》与中国的荷马”一节,写的就是这位神农架的文人,就是她所同情与赞美的“守望树”。 朴实热心的神农人 神农架林区的政治文化中心松柏镇,方圆不大,人也稀少,但象样的酒店却很有几个。平常在街头走动的,大多是自天南地北来此旅游、开会的游人。 我们下榻的炎帝酒楼,条件一般名字却很响亮。到了傍晚, 楼下便传来街头卡拉OK的高分贝叫喊声,一直到深夜,让我几夜都没能睡得安稳。于是我就烦躁,我就嘀嘀咕咕:“什么玩意,早就过时的东西还在那里鬼哭狼嚎的,烦也不烦!” 但是,这丝毫不影响我——全面地说是我们——对神农架人的好感与尊敬。 在木鱼镇,当我们观赏了那棵高30余米、外围7 米有余需五六人合抱的千年古杉之后,前往那里的一个植物园。当时正下着小雨,后来雨越下越大。可那位陪我们游园的少妇,冒着雨,不厌其烦地为我们介绍着园里的各种植物与花卉。什么“文王一支笔”呀,“江边一碗水”呀,“头顶一颗珠”呀,“七叶一支花”呀,这些我们闻所未闻的药材与花卉,让我们大开眼界。常部长及单记者还和她聊天闹起家常,听说她是秭归人,又得知她所在的那个小镇是他们曾经去过的地方,三人的话题也就越来越多。出得园来,她同我们一样,浑身上下几乎全都湿透了。她的清纯大方,质朴而热心,让我们很受感动。 那日,小程坏了肚子,拉得难受,便四处寻找医院。一位当地的中年人热心地领着他来到一家医院。不想这天正好休息,医院里没了医生。中年人让他在医院门前等着,自己上街前往一位医生的家里请来了那位医生。小程同大家谈起这段经历时,大家很是感慨:“神农架人真是热心厚道啊!”如今,在上海等地的街头,有人为你指路,但却要收取你的“劳务费”。这些人中,有的是干“第二职业”,而有的则是专干此等营生。我不竟心想,神农架的这位热心人,他知道山外还会有这等事么? 回丹江口前,我们几个来到街上,想买点东西带回去。在一家公家开的不大不小的商店,局报社的陈编辑想买几瓶早就看好的神农架产的药酒,也就是所谓的“头顶一颗珠”,不曾想酒已售缺。因为此店的标价要比别的地方便宜五六块,我们便感可惜。柜台小姐见状,说去附近为我们借几瓶来,我们当然巴不得。当时只有她一人值班,她竟然毫无防备地出去借酒去了,留下我们几个人呆在店里。过了一会,她果然拿来了几瓶酒。于是,我们如愿以偿地得到了“头顶一颗珠”。 后来我想,我们所得到的,仅仅是用自己的钱买来的酒么?
附加信息:
是否接受网友咨询: 否
是否已聘请导游: 否
是否已向旅行社询问跟团价格: 否
相关图片:
版权说明:
本文章版权仍属原作者或已经支付稿酬的合作媒体所有,如传统媒体需要转载发表,请直接与相关版权持有人联系。本文章由网友提交或转载,页面刊出的作者与原作者的一致性无法确认,如果原作者不愿意将作品在本栏目刊出,或发现有与原作不一致的偏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将您的版权信息添加到本文章中,或给予其他的处理。非常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谢谢!
|
网友评论
游记一定要注明年份。中国的变化太快,可以说是“日新月异”。交通状况、旅游设施、费用、民风民俗等等的变化难以想象。没有注明年份,资料的价值大大缩水。
→回复
游记写得很好,生动活泼,给人有身临其境之感.我多次想去玩玩的,去年游三峡时,因故与之擦肩而过.我一定要去看看.谢谢你的介绍.
→回复
我还没到那儿去看过,可在书上看了不少关于神农架的故事,神秘的野人带给人们强烈的好奇心前往那里。从网上看的那些图片还是很美的。今年暑假去探询神农架的奥妙。
→回复
我去过了,是很值得去玩一下的旅游景点。
→回复
人们都说神农架是最原始的森林,还没有亲身体验过,要是有机会真的想去一次。怎么也是说体验过最原始的滋味!
→回复
好象去啊~
一直没有机会~~~~~
梦想中的地方~不是因为别的,而是因为他~
→回复
我是学旅游的学生,这文章对我来说很有帮助啊。
我没去过,所以我好想去啊,去冒险,去体验
。
→回复
我好像到了神农架一般
→回复
我爱神农架因为有野人
→回复
华中第一峰,尽显中华魂!
→回复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