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商一乔宅
出发地点:未关联 |
山西 晋中 古城代县 游记 |
同行人数:0人 |
文章类型:游记 |
出游时间:未添加 |
人均费用:0元 |
出游类型:自助游 |
享受级别:体验生活,苦中带乐 |
爱自由旅游网自游人 (VIP) 提供 |
交通工具:火车为主 |
目的景点:山西 吕梁 晋中 古城代县 乔家大院
|
文章地址:
复制网址
搜索游记攻略
收藏
打印
|
晋商一乔宅
一个大院的聚散离合,一段历史的风云变幻 一部建筑的工艺图,一页晋商的兴衰史 山西•乔家大院
山西,简称晋,因地处太行山以西而得名,位于黄土高原之上。有人说:“太行吕梁的黄土有多厚,三晋文化的渊源就有多深”。
提起山西,不能不谈它深厚的文化渊源,尤其是晋商发展的兴盛与衰亡都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重重的痕迹。这些痕迹留在了中国的金融史上,也留在了晋中地区的富商宅院里。今天我想说说祁县乔家大院中探寻到的晋商发展轨迹。
山西商人致富,既不是由于自然条件优越,也不是由于祖辈的世袭遗赠,他们无一不是经过艰苦的创业一步步走向成功。乔家是典型的从走西口开始完成原始积累的大商贾,创造了从农民到商人再到金融家的奇特发展历史。这些幸存的宅院建筑承载了人们经历的苦难和希望。他们历经了几百年的风雨,讲述着人们的昨天,讲述着和我们今天难以割舍的历史故事。
清乾隆初年在走西口的队伍当中,有一个来自祁县乔家堡村的青年农民——乔贵发,正是他开创了乔家大院的最初基业。
乔贵发从磨豆腐、做小店员开始,逐步积累资金,十多年后与一秦姓同乡在包头自立门户,做起了经营杂货的小买卖。乔、秦二人齐心协力,苦心经营,终于在乾隆二十年,即1755年开设了自己的字号“广盛公”,主要经营柴米油盐“六陈行”的生意。作为封建社会的商人,名利双收之后没有什么比衣锦还乡,建个风风光光的宅院更重要的了。乔家大院就是其巨额资产的外在表现。
建筑是实物文化,是器物、制度和观念三层文化集中体现的承载物,也是文化的有形依托方式,因此,这些建筑都长久的表述着语言文字无法包罗的文化内涵。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存留下来的建筑物更显得弥足珍贵。
正是乔家以诚为本的经商之道使广盛公的生意平步青云,扶摇直上。清乾隆之际,广盛公曾因做“买树梢”的投机买卖濒临关闭,幸得老主顾和同业支持,议准推迟三年归还外债,三年后,广盛公不仅还清债务,还大赚了一笔。东伙欢庆之余,认为这是复兴基业的起点,便改组字号,由广盛公改为复盛公。 当年复盛公所在的包头城,市面日趋繁荣,但是尚未形成一定规模的城镇,既无官治,又无管理商会的行会组织,商业自由经营,物价高抬低压,这为复盛公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买卖越做越发达,财力越来越雄厚,几年功夫,复盛公便成为包头市面上的头号大买卖。
随着生意的红火,人丁的兴旺,乔家在同治年间开始扩建宅院。紧挨着老院的西北院就是乔家鼎盛时期修建的院落。它的主人是乔贵发的孙子乔致庸。
在乔致庸的手中,乔家的事业突飞猛进。道光、咸丰年间,不断扩大经营,增设字号,统称“复字号”。由于组织健全,号规严整,资本雄厚,复字号很快称雄于包头,进而垄断、操纵了市场,奠定了整整一个包头市的商业基础,以至出现了一句广泛流传的民谚“先有复盛公,后有包头城”。
从清光绪至民国初,是乔家的极盛时期。即有“复字号”称雄包头内蒙,又有大德恒、大德通两大大票号活跃于全国各水陆码头,商业金融双管齐下,同时并举,相得益彰。当时乔家的商业字号有200多处,流动资金就有白银700万-1000万两,再加上各地房产,乔家的资产相当于现在的八、九十个亿,而乔家只是众多山西商人中的一家,山西一度号称海内最富。
大富之时,乔家自然会大兴土木,光大门庭。乔致庸当家期间,还扩建了南面两个双跨四合院院落,与北面两个三进穿心楼院共同构成了现存乔家大院的基本格局,构成了一个写在土地上的大双喜字。如果说这是主人在建造时的一种祈盼心愿,那它在建筑结构上的紧凑性和内部不可分割性也着实令人惊叹。这两者是自觉的追求还是偶然的巧合,没有人知道,但留给人们的感觉却是实实在在的方正与稳定,正如乔家的生意如日中天。
乔家大院的建造格局非常符合封建社会“长幼有序,尊卑有别”的思想,整个建筑是坐西朝东,一条长80米宽7米的甬道将建筑分成南北两块,古时讲究以北为尊,北面住的都是乔家的先祖们,宅院明显比南面的高大气派多了。
南面第三个院落是乔家大院第三次扩建时修的,时值1921年。至此,乔家大院的三期分建终于落成了,可贵的是虽然中间时空跨度将近两个世纪,但其风格却能保持200年后与200年前的风格统一,使整个建筑浑然一体。
乔家的生意红火到这个时候已经是经历了七代人200多年历史,不能不说是创了一个奇迹,但最终由于官商银行的出现,打击了票号业务,大德恒、大德通的汇兑业务多被官商银行夺走,最后不得不改组为钱庄。后又遭连年战乱,票号的生意从此一蹶不振。
“复字号”也是如此,1937年10月,包头被日军侵占,市面萧条,乔家本来打算在西北书房院处再建一个楼院,完成第六个大院的建设,然而芦沟桥的炮声打破了这个封建大家族的美梦。1938年,因为不堪日军骚扰,乔家合家60余人纷纷离去,从此再也没有回来。
乔家的主人们走了,留下这样一座宅院给后人。奇怪的是,几百年过去了,乔家大院风采依旧,丝毫没有岁月沧桑的落魄痕迹,没有像其他远年宅院那样传递给我们种种避世感、腐朽感或诡秘感,相反,处处显示着一种从容大度的巨商风范,这种从容体现在大院的每一组寓意深刻的雕刻中;这种大度体现在大院的每一个气宇轩昂的飞檐上。
人文地理环境方面的差异,一定程度上支配和影响着建筑形式。乔家大院三面临街,都是高墙围筑,最低处也有十多米,全院只有一个大门可以出入,门窗都向院里开,对外尽可能不开窗户,体现了守法伦理的严整。这也许是商人收敛财富的象征,也是一个大富之家必要的保护手段。
有人说是“大红灯笼照亮了乔家大院”,事实上,乔家真正的主人并不是过着影片中那种封闭压抑的生活,他们住在深宅高院里,心思却时刻追随着时代的每一步变迁。万里驰骋收敛成一个宅院,宅院的无数飞檐又指向着无边无际的云天。
今天的游人怀着不同的目的来到乔家大院。每个人的心里都会诧异乔家是如何数百年来世代不衰的,之后又会疑问乔家如此经商有道、治家有方,为何会在繁华散尽之后沉默了呢?应该说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对于乔家大院都有不同的认识和理解,但可以肯定的是,乔家大院的建筑对每个人视觉上的冲击,以及这蕴涵着极强生命力的民居建筑文化会在人们的心里留下一个难忘的回忆。
结束语: 乔家大院从清朝到民国兴盛了200多年,他们不是靠着优越的自然条件,恰恰相反,他们正是从走西口开始,在一场又一场超越自然环境和超越出身家世的奋斗中创造了一块生机勃勃的生命空间,今天来到乔家大院恐怕还是有所借鉴和启迪的。
作者:xiaoxiaoniaoflying
附加信息:
是否接受网友咨询: 否
是否已聘请导游: 否
是否已向旅行社询问跟团价格: 否
相关图片:
版权说明:
本文章版权仍属原作者或已经支付稿酬的合作媒体所有,如传统媒体需要转载发表,请直接与相关版权持有人联系。本文章由网友提交或转载,页面刊出的作者与原作者的一致性无法确认,如果原作者不愿意将作品在本栏目刊出,或发现有与原作不一致的偏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将您的版权信息添加到本文章中,或给予其他的处理。非常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谢谢!
|
网友评论
目前,没有 网友评论 等信息,您可以成为第一个对它发表评论的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