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阳有个大寨村
出发地点:未关联 山西 古城代县 游记 同行人数:0人
文章类型:游记 出游时间:未添加 人均费用:0元
出游类型:自助游 享受级别:体验生活,苦中带乐 爱自由旅游网自游人 (VIP) 提供
交通工具:火车为主 目的景点:山西 古城代县 山西省博物馆 大寨村
文章地址:    复制网址    搜索游记攻略    收藏    打印
昔阳有个大寨村

对于大寨,凡是经历过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人,可以说无人不晓。1964年,伟大领袖发出"农业学大寨"的号召,从此整个世界都知道了大寨这个名字。时隔30年,来到了大寨,登上虎头山,俯瞰狼窝掌,注目那些别墅式的新居,内心隐约泛起许多感慨。
大寨位于山西省昔阳县,是太行山西侧、黄土高原边缘的一个山村,因宋朝军队在此扎大寨而得名。
其实,大寨并不大,也不特别,60年代时,不过是荒山上58户人家的山村。村里的山地在一个叫狼窝掌的山沟里,无雨则旱,有雨成灾,村民生活很苦。五十年代中期,一个叫陈永贵的人,带领村里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整山治水,致力于农业生产。1963年一场洪水,把村里220多间的房屋冲倒190多间,70多户人家失去住所,同时也冲毁了山田。面对这番景象,陈永贵不信邪,带领乡亲们盖房子,修梯田。谁知第二年又来了一场洪水,再次把梯田冲毁了。大寨人不服气,改进了梯田的结构,增强了抗御洪水的能力,第三年的洪水再也没有损坏大寨人的梯田。他们继续引水浇灌,整治山田,粮食产量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大寨人就是这样,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团结互助的精神,塑造了一个时代的民族精神。
不仅如此,大寨还是毛泽东农业思想的实践者。在与大自然的抗争中,毛泽东看到农业发展的依靠和动力,并且从陈永贵在劳动中领导生产,看到了拒腐防变的希望。大寨成为一面旗帜后,陈永贵和他领导的人,继续忠实地实践着毛泽东思想,积极组织合作社,发展集体经济,搞农田水利建设,实现农业机械化。那个时代的人们,都有一种博大的世界心怀,要为人类发展做贡献。陈永贵,这位后来拿工分的副总理曾经说过,"站在虎头山,眼望天安门,胸怀全世界。"
踏上大寨的土地,有一种说不清的心情。大寨那片青色的房舍依然存在,也有人居住,不过那房舍更像是历史的遗迹。穿过大寨村,沿着村后的小路上山,目中所闪过的景象,似乎是拼凑的记忆。那条曾经撒满大寨精神的山石路,已经铺上平展的柏油路面,可以把大巴车开到山半腰。眼目中的大寨,已经不再是整齐的梯田,昔日虎头山光秃的山坡,已经被浓郁的树木所遮盖,150多种茂密的树木,得来了"森林公园"的美誉。
不管怎么变,大寨毕竟是一个山村,而且是乡土气息很浓的地方。在这里,绝没有因为大寨曾经名噪一时而改变了传统的纯朴,找不到丝毫的洋气。尽管大寨人住上了别墅,但房舍间、田园上、话语中,仍是最普通的山乡风情。
6公里长的环山路掩藏在茂密的树木之中。寻路而上,回顾四处,处处可以感受到曾有的辉煌。半山路边有一处六角碑亭,树立着一块碑刻,这就是周总理纪念碑,记载着周恩来三次登上虎头山的情景。据说眼下郁郁葱葱的山色,就是按照周恩来的指示绿化的。这里还留下过叶剑英、邓小平、李先念等许多人的足迹。郭沫若先生的骨灰也撒在虎头山上,山顶也有他的纪念碑。还有,曾在中央工作了八年并任职副总理的陈永贵,就安葬在虎头山上,以他独特的人生经历,展示着曾经的风采。从1964年到1978年,这里累计有134个国家和地区的960万人来参观,而今每年仍接待20万来客。
还清楚地记着,30年前父亲曾经来过这里,回家后介绍了大寨人战天斗地的事迹,让我对大寨也有向往。改革开放以后,这里好像被人遗忘了,极少有人再提及大寨,那个寻访的念头也淡漠了。而今来到大寨,一下子唤醒了早年的憧憬,一切都回到了过去,倍感亲切。
经过大寨人的努力,原来的"七沟八梁一面坡"改造的梯田已经不在,而名扬天下的"大寨田"多数已成为林场,以貌得名的"虎头山"和因狼出没而被称之为"狼窝掌"的地方,已经成为显现精神的载体。大寨人不再是黄土的耕耘者,工商业发展初具规模,只有大寨精神依然根植在这里,而这精神曾在整整十五年里,激励着中国人不懈奋斗。
感怀大寨变迁,追忆大寨精神,回味当时的中国,不能不为那个时代的壮举所感染。我们不必从现在的角度去评判大寨,就如多少年以后也不能脱离现在的处境评说今天一样。但是有一点,不管在什么时代,什么条件下,社会都需要一种鲜明的时代精神。大寨就是一个代表。
或许30年以后,也许用不了那么久,当我们的后代再到大寨的时候,他们根本不会理解这里为何曾有那样的激情,对战天斗地也不得其解,眼目中不过是一个极其普通的山寨。这就是时代的差异。他们哪能体会到,这景色之下蕴藏的是曾经影响整个中国的热情,今天回想起来,依然能感受到那火热情怀。
(2004年5月23日)


作者:wangzc

附加信息:

是否接受网友咨询: 否
是否已聘请导游: 否
是否已向旅行社询问跟团价格: 否

相关图片:

版权说明:

本文章版权仍属原作者或已经支付稿酬的合作媒体所有,如传统媒体需要转载发表,请直接与相关版权持有人联系。本文章由网友提交或转载,页面刊出的作者与原作者的一致性无法确认,如果原作者不愿意将作品在本栏目刊出,或发现有与原作不一致的偏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将您的版权信息添加到本文章中,或给予其他的处理。非常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谢谢!

 
网友评论
 
izyguest(爱自由旅游网自游人) (VIP) 2009年1月8日 18点17分 评分:10
大寨那种艰苦奋斗,改天换地,敢闯敢拼的精神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随着改革开放的全面深入,政治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们更需要大寨精神。
 
→回复
 
更多文章列表
北京背包客31小时代县游
太原游
山西省阳泉市盂县滹沱河漂流
2009年元旦山西旅游
龙飞凤舞山西游
山西旅游攻略

目的地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