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的故事一朵朵(一)
很懒 也很理不清头绪 一个半月的行程如何能一下写出来. 不同的路,是不同的心情.
发现对着照片述说是一种偷懒的方法. 就象孩子的看图说话. 有图, 就有想象, 图就动了起来, 把你带到那一天, 那一个地方.
于是, 把”发表照片”当成了私人日记本, 只管写, 只管贴. 好象是写给自己的. 因为知道没有多少读者.
发现也许是春节刚过, 每个人都在渴望与人分享外面的心情. 所以图片社的生意火得要爆,携程的相册也在分分钟更新. 但是, 作者多了, 读者自然就少了.
又, 每一个人, 如果自己的将来和过去都和那个地方无关, 别人所展示的再美的风景, 对自己, 也不如一只辣鸡翅来的更刺激感官. 所以, 能有一个愿意去读, 已是你的荣幸. 如果, 更有一个能喜欢读, 那你就真是有福的人了.
(感谢HappyFu:))
另, 最美的往往是最简单的, 不需要任何注解, 每个人都能看得见. 就如梅里雪山. 拍了很多, 张张都美, 于是, 反而用不了那许多, 一张足矣. 所以, 对照片的说明并不是想为之增色, 而是为了述说照片背后的故事. 最美的往往是瞬间的. 所以, 拍出来的只是为了帮助回忆那拍不出来的. 最美的往往是心底最珍贵的, 甚至是不愿意和人分享的.
拉杂了这么多, 就已经失去了潜在的市场.
下面, 当一次王婆喽:
2002-12-23 8:14的梅里 月光下的梅里,拍不下来,记在心中.安慰自己, 最好的风景总是这样地经过. 经过冬至前一晚的雾,冬至早晨的雪, 白天的云, 傍晚的霞. 再在这一个早晨,看梅里,已经不是用眼在看了. 真的是一座神山, 如果你去用心和她说话.
雪山下的笑 她的鼻涕一直拖得好长, 可是,她可以笑得如此美丽. 五岁的小姑娘,在梅里雪山下的飞来寺希望小学学前班.
飞来寺希望小学 全校共14个学生.学前班5个,一年级3个,二年级6个. 老师1个.就是阿永玛老师的女儿,很漂亮. 他们朗诵课文的那种神气,那个声音,就是李阳疯狂英语追求的那种至高境界.
澜沧江边的葡萄庄园 这是茨中的冬天,圣诞节前一天,一个宁静的下午. 那一晚,会围着篝火跳舞庆祝圣诞夜.1905,法国传教士带来了上帝的福音,也带来了法国的葡萄和酿酒工艺. 那时候,澜沧江上没有桥,只有溜索.那时候, 传教士就知道这儿有个香格里拉吗? 现在,依旧是个世外桃园.那儿有南方的水稻,有北方的柿子,有海边的棕榈,有江南的芭蕉,有高原的青稞酥油,也有欧洲的葡萄.高原,峡谷,大江,雪山,她全都有. 她包容所有的孩子,天主教堂的外面就是玛尼堆.
藏族老太太和耶酥基督 她们在打扫教堂,为了即将来临的圣诞节. 没有牧师,没有圣诞老人,没有"平安夜"这首歌,但是有每一个礼拜日,每一个圣诞节.而且每一个人还有一个教名,虽然没有人会说英语.这些,在一百年里就是这样传承.
中西合璧 茨中天主教堂.中式的顶,西式的窗,藏式的墙.里面还有法国葡萄酒窖.
节日里的祈祷 这是三代人.帽子,服饰,一目了然. 但是,内心深处的祈祷,会是怎样的不同呢?
茨中的宝贝 可爱的宝贝,我该怎样述说才能表达我对你的喜爱呢? 她才两岁,见到我就笑. 圣诞节,也是妈妈们打扮孩子的节日.众多年青漂亮的妈妈背着,抱着她们的宝贝来到这里.教堂外的庭院成了孩子们的乐园. 信念,就这样一代代地传承下来. 后面的门联上写着:"三教并存".
茨中人 圣诞节做礼拜的女人. 她们的侧面轮廓无一例外都是这样. 难怪希特勒会到喜玛拉雅寻找他们的祖先.
我的第一堂音乐课 茨中县立第一完小 三十多个孩子坐在教室里,对我笑."你们的老师呢?""出去了.""那这一堂是什么课呢?""音乐课""那我们就来唱歌好不好?" 孩子们一首接一首嘹亮而整齐的歌让我激动得以为我是个天才的音乐教师.然后是歌手大赛,故事大王,文艺会演,即兴挥毫(画画),门窗外站满了其他教室的孩子,最后的声音把教室顶给掀了,我的第一次教学生涯以落荒而逃而告终. 是孩子成就每一个好老师!
哪一个不是美人胚子? 茨中完小二年级全体女生. 最右边是男生中唯一在照相时乖乖听指挥的.五岁. 他们的课间操场活动三大类:蓝球,皮筋,斗鸡(单腿跳着碰架),男生,女生,水平绝对(所有这三项)
藏族小伙 五岁. 茨中完小. 他唱歌时不象哥哥姐姐要看歌词.拍照时不象哥哥们争先恐后,就差没把我掀过来.
母亲 妈妈,有人在看我! 茨中教堂,圣诞节礼拜.
跳神一(松赞林寺格东节) 藏历冬月29日是迪庆松赞林寺(归化寺)的格东节,是极隆重的密宗法会。 太阳还未升起时,藏民就已来到松赞林寺,静静等待格东的开始。大鼓敲响了,乐队缓缓而出,最先踏着朝阳起舞的是头戴牛头面具的阎王”。在藏传佛教中,面目狰狞的“阎王”并不是恶神,而是引领鬼神的善神,是为人们驱邪保平安的好神。牛头以青牛为首,还有红、黄、蓝等。他们的舞步悠缓、重复、动而不进,预示着人间路上坎坷不平。在松赞林寺的格东中,鬼神舞占重要位置,面具后的舞者多为有道僧人。
跳神二(松赞林寺格东节) 格东节中有一段由手持匕首、头戴黑帽的蒙面咒师舞。此舞讲叙了公元9世纪中期,藏传佛教史上一段悲壮的故事。那时赞普朗达玛兴本灭佛,迫害僧人、捣毁寺院。佛教信徒拉龙白多,将朗达玛刺杀。黑帽咒师的舞,再现了拉龙白多阻止灭佛的历史。
彪悍之前的秀气 在格东节上,清秀的脸,挺拔还未长成的身材,漂亮的服饰. 感觉到我在身后跟着他,敏感极了,腼腆地躲闪. 长成康巴汉子后骨子里一定还有着那份温柔吧.
过节 他们正在看跳神,感谢他们看得如此专注. 那些是另外一个世界的鬼神,他们好奇吗? 他们敬畏吗? 他们向往吗?
泸沽湖(一)看见了! 只要去泸沽湖, 就少不了在此喀嚓一张.到此一游. 从丽江,沿着山路转六个小时,突然, 峰回路转,她就静静地守候在那里.
泸沽湖(二)猪,猪槽船,里格岛... 中午12:00,在里格岛上行走,去找名人扎西. 碰到南京的潘平措,已经在岛上住了一年.不为什么,就是想这样."什么时候回去?" "也许明年吧" 猪槽船因形似而得名.是湖上的唯一交通工具. 猪膘肉是上上菜,我见过的几拨人没有人能吃到两块以上.(为什么?:))而对于当地人, 是非常珍贵的.记住了,如果不吃, 不要浪费一点点, 也不要拿去喂扎西家的"小狼".人都舍不得吃的.
泸沽湖(三)湖光山色 下午三点半. 绕着湖走便是.
泸沽湖(四)起迟了! 睡到自然醒.这是八点钟的太阳. 第二次赶了个大早,爬到小山上,冻得手指僵掉按不动快门,却一张也没有.那天多云. 好风景总是不期而遇.那么人呢? 那些擦肩而过的有没有你的爱人呢?
泸沽湖(五)调子 糊了. 但我舍不得. 就是要那一束红的火,蓝的焰. 永宁边上的一个村子,村子里的一户人家. 中午1:30, 我们扛了若干斤猪肉白菜进去,然后就在院子里喝苏利玛酒,晒太阳,等着腐败. 一个法国姑娘,一个德国小伙,权当是浪漫的情人吧, 竟然也被带到了那儿. 吃饭时,告诉金发美女,这儿过年都吃不上这样的饭菜.主人给你盛的饭,吃不完是不礼貌的.可怜的人儿硬是挺直了喉咙一点点咽了下去. 有人,譬如本人,倒是吃了几大碗.好几天没有吃肉啦! 猪膘肉? 那倒是顿顿有的看,但没有人吃. 永宁,是泸沽湖中心镇.湖边村落的所需的大米,果蔬,日常用品,全得到这儿采购.也有人会背着竹筐,里面装着两只鸡,到里格来卖.从里格上菜场,坐拖拉机要一个小时.当湖边的阳光晒得人脸发烫,土路上的小溪却还结着冰.六七个看新鲜的被拖拉机颠着,到了永宁,已经成了速冻皮囊.
泸沽湖(六)写意 没想着会是这样一幅水墨画.只是乱摁了一张.
泸沽湖(七)质感 让我想起少妇的丝裙,如缎.
泸沽湖(八)倒影--之所以颤,是因为歌 找一个下午,坐一条船,让小洛水的歌后划浆. 然后, 清亮的歌声就在湖面上漾开来. 天然的音,天然的音响,不就是天籁? 坐在另一条船上,隔着远远的水面,你就享受吧.也可能眼睛会变得亮晶晶. 最后压轴的可能会是"青藏高原". 就会想到,城里的那么多人在用美声,用民族吊这首嗓子,不如到这儿来吸几口纯正的空气吧. 歌后就这样划了一个小时, 也唱了一个小时. 不止歌后,有齐唱,有和声. 音乐是生活,而不是修养.
五斤(一)眼睛 为什么我们总要去那么远的地方去寻找那样一双会说话的眼睛? 为什么在那么远的地方,总是有无数的孩子,会用眼睛说话? 城里的孩子怎么了?
这是五斤,无数孩子中的一个. 这是五斤,泸沽湖畔扎西的小女儿.
她正在喂小弟弟吃饭,也没闲着给自己的嘴边挂几颗饭粒.
五斤过年(二)我和小狼 五斤过年. 今天是摩梭人的小年,孩子们的节日.昨天晚上,五斤就被妈妈洗了脚,梳了头,今天一早就换了漂亮的新衣服. 平时五斤洗不洗脚?从没看到过.倒是让我给她洗过脸.我问,你的毛巾呢? "这就是",从水管边抓起一块抹布.可是,她的眼睛永远象那一汪湖水一样清. 我说"五年,照相吧",五斤很乖地站在墙边,手里拿着哥哥给做的弹弓.笑得紧张极了. "五斤,去和小狼拍一张" 结果,就有了这张.你看小狼的眼神,简直就是个多情种子.
五斤过年(三)我的压岁钱 那三块钱,带给五斤的欢乐,远比我们的孩子拿到三百块要多得多.
五斤也会讨零花钱. 放学的路上,碰到我们,一定要帮我们拎酒桶.一个小不点,几乎是拖着酒桶在走.没几步,碰到爸爸,一阵叽哩呱啦.我们听不懂摩梭话. 等转个弯,五斤便把酒桶重又扔给我们,跑了. 她跟爸爸说什么? "我现在是在帮你做事,你应该给我钱".扎西有没有答应?有那样可爱的小女儿,怎么能不心软?
扎西在泸沽湖,算是走得最出去最远的人了.(当然,杨二车娜姆除外).可是,再怎么看外面的世界,他还是只能属于泸沽湖.出了泸沽湖,也就做不成扎西了. 他每天做着让泸沽湖面对世界的工作.可是,他也说不清,最后的泸沽湖还算不算真正的泸沽湖.他希望他的孩子们都能走出去,走出这人们传说中的女儿国.
泸沽湖早已不是原来的泸沽湖,越来越多的人到这儿来亵渎它.请原谅我用这个词.但这是事实. 扎西说"如果是你们所说的走婚,那全世界都在走婚."不知道是不是扎西的首创,但是个经典.
只有,五斤的眼睛,还是那一湖水,透着明亮.
五斤(四)爸爸扎西 没有那水,这个剪影就太孤单了. 没有泸沽湖,扎西就太孤单了.
这张照片是隔着福建妹那个咖啡馆的大玻璃窗拍的.
看晚霞映红了伊洛瓦底江(一) 这是澜沧江,跟着它,从雪山来到雨林. 这是橄榄坝,一个秀丽的傣族村寨群. 傍晚,当我看天,看水,看炊烟,看斜阳,心里就一直唱着这首歌.是同一条江吗?并不太在意答案. 是也罢,不是也罢. 即便是同一条江,唱出的也是不同的曲调. 北方的高原,马背上吼一声,悲壮苍凉,豪放地让人心颤. 南方的丽水,凤尾竹伴着葫芦丝,秀美温柔,甜腻地让人舒散.
江水,就这么流淌,养育着第一个人.
"看晚霞映红了伊洛瓦底江......"
看晚霞映红了伊洛瓦底江(二) 江边是一大片一大片的花生地.播下种子,就可以等着收了. 将鲜花生用水煮一煮,甜嫩多汁.吃完饭,围着桌子聊天,不知不觉就吃了一脸盆. 这样的生活,一年四季的绿叶阳光,歌声里哪能找出忧伤的调子?
看晚霞映红了伊洛瓦底江(三) 大漠孤烟,长河落日.那是壮士的吟唱 在这儿,是"又见炊烟升起,暮色照大地".
看晚霞映红了伊洛瓦底江(四) 仅仅是傻瓜(机),就把夕阳演绎成这样. 然后电池就没电了.它自知不量力. 于是只能看,用心地看,用心地记.用心地回想.
傣家的孩子 每天,他们跟着奶奶坐在美丽的村子里,寺庙前,椰树下.每一群客人经过,就会有稚嫩的声音响起"叔叔阿姨跟小孩照相吗?" 他们的妈妈在守着纪念品小摊,烧烤架子,或是按着村里的值日表轮流在家等候客人来参观竹楼;他们的爸爸每天精心调理着那几只小斗鸡;他们的哥哥姐姐参加了勐巴拉纳西演出团,每天给客人表演歌舞,和客人一道过泼水节(如果可以叫节的话);他们自己,还没到上学的年龄.
傣族的孩子都打扮得干净漂亮,傣族,原本就是个水的民族.
"叔叔阿姨跟小孩照相吗?"为这些孩子感到难受,他们的童年被我们改变成这样.
这个季节,没有更多背包的驴子,住在寨子中,我可以在游客还没有到来之前,尽情地和这些孩子玩耍.
明明知道照一个孩子就要收一块钱,但还是觉得太划算了.多么聪明漂亮的孩子.照相机还没有调好,他们已经摆好了POSE,其中一个还刚刚哭过.
PPMM 当我下午再看到她的时候,头发散了,花掉了,衣服脏了,小脸蛋灰扑扑的.但这才是真的孩子.
傣家妈妈 公园,童车,宝宝...哪点跟我们不一样? 对了,他们可以生两个.
土著?(一) 在热带雨林公园,有一个园中园,门票60元. 门口的简介上说着"解放初山洪暴发,土著迁居至些,及建公园,特规划出此地,让他们保留原始生存之面貌."被告知,他们只会土语,只能用手势和游客交流. 真得吗?
这两个可爱的孩子如此的POSE摆了多少遍?但依然是可爱的孩子.
土著?(二) 这个女孩又被说成是缅甸的孤儿. 世界上是有这么个圈脖子的民族.可这里?这个孩子? 她的笑是发自内心的吗?
土著?(三) 耳朵是被耳环坠的,不假.牙齿涂成黑色,据说比牙膏管用? 吃土,吃木头,吃生肉.就这样吃给我们看. 以为自己敢尝一切可以吃的东西,但这一次,我尝不下去.
土著?(四) F4? 很帅!但听不懂我讲话.我只好连连向他竖大拇指.他也知道回敬我几个.
土著?(五) (对不起,照片传错了.不是这张. ) 两个帅哥坚持要和靓妹合影, 情急之中说了一声"你好"或是"HELLO". 大喜过望,哇哇叫着朝他们奔去. 结果公园经理和"土著"导游连忙把我架开. 经理先生说"看你是我老乡,才放你进去.你玩得差不多就好走了." 终于明白,走出公园,朝生着山火守着山门的小伙一笑:"其实你听得懂我的话,对不对?" 小伙寂寞了一天,怎经得起如此诱供.临走时,留给我这迷茫的一张脸.
所以,西双版纳,为什么驴子都不睬你了?
吹葫芦丝的少年 冬天里的版纳是这样的:早晨至中午,雾,太阳最早也要在11:00以后才会出来.湿润的空气让人神清气爽. 下午,不要去太阳直射的地方,就在阴凉的竹楼里听葫芦丝.或者,靠着竹板做个白日梦.天黑得很晚,等到月上树梢,就可以去广场看"少多利"跳舞. 此时,她们不是跳给别人看,而是在为自己的赶摆作准备.赶摆,在以前起着集市和男女定情的功能,现在,也就是图个热闹.但每个寨子都马虎不得,每个寨子轮流主办,成了比赛和炫耀的节日.看谁的衣服更漂亮,谁的歌舞更精彩. 这个孔雀的故乡,自然象孔雀一样地爱比美!
葫芦丝是这个民族的传统乐器. 美少年坐在竹楼上, 悠悠地吹着.身边的木板上贴满了各种头像.
版纳的家 勐仑,勐罕, 勐养,......勐就是坝子. 曼春满,曼景兰,曼听,......曼就是寨子. 只要你想住竹楼,走进去就是. 当然, 每次,都还是碰到热心的人把我带过去的. 这是橄榄坝曼春满波万华家的两个女儿,站在二楼的门外. 姐姐叫玉旺叫,上午去勐巴拉纳西剧场排练歌舞,中午回家烧饭,下午去表演,晚上在家看电视. 妹妹叫玉康罕,在勐罕镇中学上学.放假时才回家.今年初三毕业. 今天是罕罕回家的第一天. 就站在二楼的过道上,姐妹俩来了这个合影.是天生的,还是因为被拍了太多次,淡淡的害羞中竟透着这么多的优雅.平安节,银镯子,银腰带,是"少多利"的必饰品,也是妈妈给女儿必备的嫁妆. 我去的第一个晚上,全家就一起为我做了平安结带在腕上.走了一路,带了一路.每次照相时还不忘把它突出一下,美丽极了. 和罕罕去赶摆,把能吃的吃了个遍.却没有找到罕罕说的美人蕉. 第二天,就要走了.罕罕说"姐姐,再住一天吧.爸爸今天一大早去拿竹筒了,中午妈妈就要给你做竹筒饭和烤鱼." 还是决定要走,妈妈说"这是自家的美人蕉.带回去就熟了.比香蕉还好吃" 走出竹楼,手里的一大包美人蕉沉甸甸的.天空下着江南的杏花雨.他们说,这不是雨,是雾.在雾里,没走几步,眼睛就湿了. 有福的人,如果你们去,请一定代我尝一尝他们的竹筒饭,烤鱼,还有那鲜花生,美人蕉. 夜晚,住在竹楼里,干净漂亮的床铺,粉红的纱帐.(不知道给男生的会是什么颜色)上面是高高的屋顶.醒了,走到门外看一轮明月挂在椰子树梢. 地址:橄榄坝傣竹园曼春满波万华家.电话:0691-2504306
罕罕的梦 罕罕的照片很难拍. 经常一低头,是一脸的妩媚.但正经拍出来,总是不行. 为什么叫罕罕的梦,我有一封给朋友的信,准备放在游记里.在此略.
民族导游团 何其有幸,当我在热带植物园里东张西望找人替我拍照时,这仨小伙就走了过来.他们是在这里实习的学生. 于是,一名游客,三个导游:从左往右:傣族,彝族,哈尼族.从他们那儿,知道了蔡希陶,膜拜了菩提树,抱了无忧花,牵了曼陀罗.最后,一起在一颗巨大的相思树下找拾红豆.因为不是正落果的季节,所以更有找拾的乐趣.自然,我找得最慢最少.但最后,他们把手里的一起送过来,于是就攥了满满一把. 我说,"真好,我正需要相思."
他们很渴望,象我--至少象我--这样出去看世界. 我说"会的,但先要读书.读得多,才能行得远." 说得轻松,但做起来何其难.不论是我,还是他们.
人生,是一大风景 傣族的女孩都姓玉,太奇妙了,这个姓,非她们莫属.但"旺叫","应叫",...我说,为什么不写成"娇"? 小旺叫是勐养镇城子村六年级的学生.在她的表姐家住了一夜,第二天,三个表姐妹,一个表弟,带着我全镇游逛. 最小的旺叫说的话却是精彩绝伦.走在一条乡间小埂,旁边是一方水,一条船,一个渔翁,一张网.顺手插了一张.旺叫在旁边注解: "人生,是一大风景". 登时,张口结舌.
"这是巴金爷爷说的." "我们的课文,<鸟的天堂>......." 想起来了,自己小时候也读过呢.怎么一点都没有体会得这文章的真谛?
"旺叫,唱一首最爱的歌吧." 旺叫很大方地唱了起来.旋律非常优美.但我只记得了头一句歌词. "旺叫,歌里唱'为什么我会这样忧伤?'倒底为什么呢?" "这是一个美丽的海神在唱,所有经过她的水手都要被她的歌迷惑,船就会走不过去了.后来有一个王子......" "这是你们老师给你讲的吗?" "不,是我从歌里想出来的" "你知道这是一个外国的神话故事吗?" "不知道" 旺叫的小学校有没有图书馆?图书馆里有没有希腊神话选,安徒生童话集,大林和小林? 我要写信问一问她!
泼水非节 这里富足的是水,这里礼拜的是水,这里欢腾的是水. 每一天. 所有的男生都不是"毛多利".是游客. 所有的女生都不是游客,是"少多利". 女生,没有一个能坚持到最后.那是比狂风暴雨猛烈十倍的热情. 男生,如果没有最后,那才是真的.裤子,破了,鞋子,掉了,面子,不在了,胆子,不必了. 累了,就把脸盆扣在头上,任瓢泼倾盆. 这就对了,找到了儿时玩水的心.
这是大自然赐给傣族的财富.
孔雀的情人 为什么会叫这个标题? 当这只小狗从孔雀们身边经过的时候,孔雀们都紧紧相随.它走,他们也走.它停,他们也停.于是,我们也跟着走,跟着停.直到有人喊,不能再走了,再走,孔雀就走出园子了. 于是,妹妹就把小狗给抱了起来.孔雀们悻悻而返. "妹妹,为什么孔雀要跟着你的小狗走?" "因为他们喜欢他.每次都这样." "妹妹,你好漂亮.你是哪一族的?" "爸爸是傣族,妈妈是汉族."
妹妹开始问我: "你从哪儿来?" "我从很远的地方来.@$$$%,你知道吗?"并不打算她知道. "知道.我还去过那里." "你生在哪里,住在哪里?"不禁疑惑,对于太多的傣族人,景洪就是他们一生最远的地方. "这里." 因为赶车,所以没有时间再问. 但坐在车上,想,做一个孔雀的情人,是不是很美丽?
烧烤 很多人去,能触摸到,能品尝到的只是这些正在被烧烤着的味道. 拍这张照片,是为了感受下午五点钟的阳光. 是因为碰到一个摄影家,在云大教书,在电视台拍片,在自己家制作VCD,是关于旅游业给傣家带来的巨大变化的思考. 他说,下午的光与影很好.于是,就试了一张.权当回忆一下他. 一起碰到的还有一个弗吉尼亚大学的历史教授,已经到版纳来过六次.这一次是第一次作为退休后的休闲.坐在景洪的家里写书,关于版纳的知青. 看到他,很开心,终于有机会活动一下嘴边僵硬了两个月的肌肉.哪知他一开口"我太高兴了,两个月,第一次听到这么标准的普通话.这儿的方言太难听懂了." 在澜沧江边,他问我一个问题:"为什么来版纳的越来越少,而丽江越来越热了呢?" 这是一个太难的问题,我不知道有没有正确的答案. 有没有人愿意聊一聊这个问题?
小乘 每个寨子都有寺庙,每个寺庙都是一个花园. 感觉不到寺庙森严,感觉不到佛离你很远,佛是另一个世界里的抽象. 佛就在身边,修佛,就是修自己,修生活. 孩子们可以白天在学校里读书.晚上在寺庙里念经. 二十岁就可以成为大佛爷.找不到更老的.因为大佛爷也要还俗结婚.
在这里,在以前,进寺庙是成为一个真正男人的必修课.寺庙,是教化的园地,寺庙,做着民族文化的传承.如果没有进过寺庙,那么这个男人就没有真正地长成.寺庙生活,是文凭,又不仅仅是文凭.
如今,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要上寺庙,因为有了学校.但学校里多的是汉语老师.没有一门课叫"傣文".除了小和尚,再没有孩子识傣文字,读傣文诗.尽管所有的孩子都说傣语.我们把传承傣文字和傣文化的重任完全地交付给寺庙. 寺庙,象花园一样美丽.只要有小乘,就应该不会荒芜.
清秀 这些小和尚, 我更愿叫他们傣家的孩子. 傣家的孩子都很清秀.因为是傣家的水滋润着他们. 说了无数遍,这是水的民族. 听他们柔声细气的话语,看他们柔和秀美的脸庞,经常恍惚间回到江南.是杏花雨青石板桅子花橹声矣唉的江南,不是现在的同里周庄.
未完
作者:jiangnan2002
附加信息:
是否接受网友咨询: 否
是否已聘请导游: 否
是否已向旅行社询问跟团价格: 否
相关图片:
版权说明:
本文章版权仍属原作者或已经支付稿酬的合作媒体所有,如传统媒体需要转载发表,请直接与相关版权持有人联系。本文章由网友提交或转载,页面刊出的作者与原作者的一致性无法确认,如果原作者不愿意将作品在本栏目刊出,或发现有与原作不一致的偏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将您的版权信息添加到本文章中,或给予其他的处理。非常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