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纪行之黄果树游记
黄果树游记
从贵阳出发,经历1个多小时的疾驰,我们一路风尘,将漫天尘土飞扬的红土荒山远远抛在身后,终于到达了丛林环抱中的黄果树镇。黄果树镇,说它是镇,其实就是一个小寨子——和我们渝东普通的小行政村差不多,在不到1公里的水泥公路边星星点点的分布着百十来户民居。“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和内地的乡镇一样,小小的黄果树,镇机关、派出所、招待所、学校一应俱全,居民的房子大都是砖混结构,一楼一底居多,看来这里的居民收入不菲——“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一座黄果树瀑布也就养活了周边的上千布依族、苗族群众。 虽说是三九节气,但是贵州高原上灿烂的艳阳依然炙人如烤,晒得人脊背隐隐发烫。趁着停车购门票的工夫,我饶有兴致的看着黄果树瀑布景区入口处的标牌,其中最为醒目的是国家旅游局颁发的“AAAA”级旅游区、“全国文明风景区”示范点、“西部最具魅力旅游景区”标牌,中国科协颁发的“全国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标牌,中国国家地理学会、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授予的“中国最美丽的地方”荣誉称号。一边东张西望,一边随着人流缓缓步入景区。古木苍天的树林里凉风习习,偶尔有一两声鸟叫,让人不觉又有一丝凉意。步出树林,就是黄果树盆景园,眼前亭台楼阁错落有致,水榭望楼交相辉映,犹如姑苏园林。这里布置着3000多盆大型盆景、根雕,一般采用几十年树龄的林木制作,有的甚至可能是两三百年的老树,放眼望去,千姿百态,形象万千。穿行于盆景之间,走马观花一般打量着盆景的介绍,粗粗估摸着计有紫薇、火棘、银杏、金弹子、榕树、杜鹃等20多个品种,不禁让人流连忘返。本想在花山树海中多呆一会儿,众人催促着去观大瀑布,方才磨磨蹭蹭的朝出口踱去。 走出盆景园,方才发现自己身在半山崖头,身旁是郁郁葱葱随风婆娑的水竹林,远远随风传来一阵哗哗水声,嗬,远处的山腰上,如千尺白练悬挂的不正是黄果树瀑布么? 其实黄果树瀑布留给我的最初印象是贵州卷烟公司的“黄果树”牌香烟。童年时代(上个世纪80年代中后期),喜欢收集香烟盒玩,同学之间经常比赛谁的“过滤咀”烟盒多。当时贵州香烟流行川渝,几个著名的牌子“黄果树”、“桫椤”、“花溪”、“牛尾猴”、“遵义”等至今依然耳熟能详。这其中,“黄果树”牌香烟以气势磅礴的黄果树大瀑布为商标图案,加之印刷精美,实在让我爱不释手——曾经收集了一大叠不同种类的黄果树烟壳。正是通过小小烟盒,方初步了解了我国最大的瀑布——黄果树瀑布。然而童年的黄果树对于我来说更多则是一组抽象的数据以及那图片中四季飞落似乎永远也不干涸的滚滚飞流。 屹立岩头,举起望远镜遥望对面山崖上的大瀑布,冬日下的黄果树瀑布显然不及雨季水量充沛之时气势磅礴,眼前的大瀑布是那么的秀气,但见几股银白色的水流从74米高的陡峭崖头飞泻直下,如同银亮亮的玉带悬挂在百丈绝壁,煞是好看。前方不远处,有一小巧的观瀑亭,上书对联:“白水如棉不用弓弹花自散,虹霞似锦何须梭织天生成”,不错,这正是黄果树大瀑布的真实写照。站在观瀑亭上——据说这里是眺望大瀑布的最佳位置,想当年,明末著名的地理学家徐弘祖(号霞客)一路翻山越岭来到此地,站在观瀑亭小憩,深为黄果树大瀑布的雄伟气势所折服,却因大瀑布“令人可望而不可即也”而为憾事,然而今天,游人已经可以沿着山间的石梯小道畅游整个瀑布。
顺着曲曲折折的石梯步步下到山崖脚,碧波荡漾的犀牛潭就在眼前。同行中有人以前“到此一游”过,于是兴致勃勃地给众人讲解着当年于盛夏时节在犀牛潭中痛快淋漓的游泳、耍水之愉快往事。现在景区为保护水源质量早已严禁游人下河,甚至洗手亦不可。借着众人在河边的观景台上纷纷留影之机,我独自来到树丛中的徐霞客石像前,凭吊这位我国古代伟大的地理学家、旅游家。崇祯十一年 (公元1638年)三月,徐霞客经庆远府,河池,南丹进入贵州,开始了为期一个多月的黔西南之行。四月中旬,徐霞客在旅途中第三次遇盗。他的路费被所雇挑夫偷走,“穷途之中,屡遭拐窃”,心情之沮丧可想而知。四月二十三日,在历经艰险跋涉后,他终于见到了白水河瀑布(即今天的黄果树大瀑布),面对气势恢弘的大瀑布,他不禁赞叹道:“一溪悬捣,万练飞空,溪上石如莲叶下覆,中剜三门,水由叶上漫顶而下,如鲛绡万幅,横罩门外,直下者不可以丈数计,捣珠崩玉,飞沫反涌,如烟雾腾空,势甚雄厉,所谓「珠帘钩不卷,匹练挂遥峰」,俱不足以拟其壮也”(《徐霞客游记之黔游记一》)。故徐公当时感慨瀑布壮丽之余,又惊叹“盖余所见瀑布,高峻数倍者有之,而从无此阔而大者,但从其上侧身下瞰,不免神悚”。“天下第一瀑”的美誉,黄果树瀑布当之无愧。感谢这位伟大的古代地理学者,正是他第一个在笔记中介绍了中华第一瀑,从此黄果树大瀑布名闻九州四海。
站在徐霞客塑像前,仰望对岸的大瀑布,树林里时隐时现的山道中,游人不时经过。回想三百余年前,古人探幽之险峻艰难,方觉世事变幻沧桑。当代人类工程技术手段早已将古人视为“天堑”所“不能即”之处演变成了通途,山崖上甚至还修有电动大扶梯代步,为来自都市的旅客尽扫爬坡上坎的劳累。树林中交错的电线以及远处黄果树寨子中挤挤挨挨的水泥砖房,已经给这个当年人迹罕至、荆棘丛生的深山幽谷打上了现代文明的烙印,眼前穿越千年时空,亘古不变的只有依然清澈见底、生生不息的白水河。
缓步踏上白水河上的竹木吊桥,听着耳边轰鸣的水声,任凭吊桥颤悠悠的在空中轻轻摇曳,倒也觉得惬意。过了河,就可以上到山腰著名的“水帘洞”。由于以前经常爬山,眼前的山崖对于我们来说,并不是多么艰辛的难事。渝东各地的大山也不比这里的山岩平缓,于是,憋住劲儿一阵猛蹿,几下来到山崖上。水帘洞外有块不大的开阔台地,此时成了我们留影的好去处:右手抚摸身旁一堵光秃秃的绝壁,摆个造型,让同行拍一张酷照;或者与友人端坐洞前的方石桌,来个“二仙对弈”,留下一段“烂柯遇仙”的现代版写真,不亦快哉乎?
黄果树瀑布后面的水帘洞是个大型岩溶洞,据说有一百多米长,洞内有彩灯装点,地面铺设水磨砂岩砖。俯身钻入洞中,头顶洞外大瀑布以飞泻千里的气势撞击岩壁,发出震耳欲聋的轰鸣,洞内不时有水珠滴滴答答的飞溅在石钟乳、石花上,水花四射。缓步洞天福地,细细品味着“曲径通幽”的意境,眼前突然又豁然明亮,原来前面就是水帘洞的洞窗。凑在一个巨大的洞窗前,岩壁上赫然书有“水帘洞”三个朱色大字,一看落款,乃是著名的美术家刘海粟大师所题。站在洞窗前,手探洞外飞泻的激流,一试触及“飞流直下三千尺”的感觉,不免心惊神悚。然此时才真正触摸到大瀑布,感受到那咆哮“长河为我从天降”之气势,方感叹不虚此行——比之古人徐弘祖幸运耳!探头望望洞外银花乱溅的犀牛潭,但见白水河翻滚如潮,难怪徐弘祖云:“翻崖喷雪,满溪皆如白鹭群飞,白水之名不诬矣。”
钻出水帘洞,伴随瀑布飞流扬起的纷纷水丝划作一道薄薄水雾,挟着凉意迎风扑面而来,在正午的日光造耀下,折射出一道浅浅的美丽彩虹,“长虹饮水”真乃人间仙境啊。时候不早了,缓缓踏上归途,三步一回望,直到瀑布被山林所遮挡,完全消失在视野中。由于时间仓促,没能到附近的陡坡塘瀑布、滴水潭瀑布等瀑布群观望,尽兴之余多少还是有一丝遗憾。
别了,黄果树,我还再来!
红旗第一军作于2006年5月
附加信息:
是否接受网友咨询: 是
我的联系方式:
是否已聘请导游: 是
对导游的要求:
是否已向旅行社询问跟团价格: 是
相关图片:
版权说明:
本文章版权仍属原作者或已经支付稿酬的合作媒体所有,如传统媒体需要转载发表,请直接与相关版权持有人联系。本文章由网友提交或转载,页面刊出的作者与原作者的一致性无法确认,如果原作者不愿意将作品在本栏目刊出,或发现有与原作不一致的偏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将您的版权信息添加到本文章中,或给予其他的处理。非常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