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水台位于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中甸县三坝村,与纳西东巴文化齐名。 初到中甸,不知白水台为何物。汽车沿碎石路由东转向南行,沿山路越爬越高,渐渐地看到了伸入蓝天的哈巴雪山。汽车转往西行,远处青山幽壑中好似升起了一绺白云,又若一练银瀑飞泻。再走近,倒像一群高高的白色古堡。下车,沿着小桥流水、绿树掩映的山路,走到它的面前,才看清,是梯田般层层叠起的台地。 状似月牙的台地有300多丘,总面积约 3000余平方米。奇特的是每个台地中间都有深约10至20厘米的蓄水池,边缘自然翘起,形成了牢固的田埂,台地顶上长年流下的泉水层层跌落,似珍珠垂帘。四周山崖翠绿,惟有这里洁白晶莹,像一方从天而降的净土,使人们相信这是万能之神的威力。因此,白水台成了纳西东巴宗教文化的发祥地。相传在11世纪中叶,东巴教祖师丁巴什罗住在台地上边的岩洞里,用象形文字撰写东巴经,在三坝白水台一带传教。他死后,教徒们将丁巴什罗住过的岩洞奉为“灵洞”,每年农历二月初八,人们前来祭祀,称为“朝白水”,这一盛会延续至今。来到台地顶上,地形开阔,周围灌木横斜,中间数个水池,积水略深,称为天池。崖下一个出水洞,流出洁净的泉水,称为圣水,每个“朝白水”的人,都要喝一口。往前还有一些岩洞,一处崖壁有保存较好的摩崖石刻——明代嘉靖年间丽江土司木高题的七律:“云波雪浪三千垄,玉埂银丘数万塍……” 在天池中洗了脚,登山的疲劳顿时消失,赤脚沿台地层层下行,泉水没于脚面,塍边没有青苔,不但不滑,反而很涩。来到最下一层台地,埂壁很高,达二三米,每一圆形隆起的部位,中间都有一条黑红色的槽沟,人们称其为“女性壁”,是古代“性崇拜”的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