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游桃渚古城
出发地点:未关联 |
浙江 台州 白云 游记 |
同行人数:0人 |
文章类型:游记 |
出游时间:未添加 |
人均费用:0元 |
出游类型:自助游 |
享受级别:体验生活,苦中带乐 |
爱自由旅游网自游人 (VIP) 提供 |
交通工具:火车为主 |
目的景点:浙江 台州 白云 白云森林公园 台州府城
|
文章地址:
复制网址
搜索游记攻略
收藏
打印
|
闲游桃渚古城
闲游桃渚古城
桃江十三渚的田园风光确实优美。在傍晚黄色的霞光里,渔人在河汊间唰地撒出鱼网,农民们在田里悠闲地锄草浇水。“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简直令人怀疑这里是否就是武陵人误入的桃花源。 在这片如国画般安详静谧的山水间,桃渚古城堡肃穆地矗立在夕阳余晖里。四五百年过去了,颓败的城垣,废弃的敌台,提醒人们记忆起这里曾是金戈铁马的古战场。这里的每一寸土地,和城头摇曳的野草,都见证着昔日戚家军抗击倭寇留下的灼热的血与火。 可能出于喜欢寻幽访古的秉性,几天来假日无事,我们几个朋友相约到椒江北岸看看桃渚古城。过江后,先到杜桥,请文保员彭连生为我们做历史掌故的讲解。彭连生年纪三十左右,有点内向,爱好字画篆印方志文史,大概是受了古章安文化的熏染吧。 桃渚距东海仅十余公里,明代东南沿海倭寇之乱兴起后,桃渚一带村落成了倭患重灾区,倭寇不但经常到这里烧杀抢掠,还扎营设寨,作为进一步侵扰台州府城及内地的根据地。明王朝为对付气焰日益嚣张的倭寇,于正统8年(公元1443年)在此修筑桃渚卫城,并设立桃渚千户所,作为对倭寇作战的前沿要塞。嘉靖34年(公元1555年),戚继光调任浙江都指挥使司佥书,次年升任都司参将,镇守浙东。在台州八年,戚继光组建了戚家军,在桃渚等地九战九捷,彻底击败东海倭寇,完成了自己名标青史的千古功勋。 桃渚城是明代东南沿海修筑的四十一个抗倭卫城之一,经历了数百年的风雨沧桑、政权更替,由于地处东海偏僻一隅及商业经济不发达等原因,居然逃过文革浩劫,得以基本完整地保护下来。作为全国保存得最完好的抗倭军事遗迹,桃渚卫城新近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我们到桃渚以后,看到青石垒起来的墙基和城门还非常完好。因为是军事要塞,桃渚城面积不大,城墙全长仅一千三百多米。北面倚山筑城,并在制高点修建敌台设立烽燧,东西南三面设城门,供军民进出。 东门是桃渚卫城的正门,进入城门后是个小小而精致的瓮城。岁月流逝,瓮城城墙上繁盛茂密的薜荔藤萝之间,居然长出了一株虬枝苍古的老樟树,映衬着蓝天白云,这古樟的树影显得特别飘逸,清风徐来,树叶漱漱作响。 从东门到西门,一条主街贯穿全城。桃渚的街巷布局还保持着明清两代的旧制,城内民居绝大多数为清代建筑。主街两侧有许多古民居,走在街上,眼前商铺林立,马头墙和飞檐在空中划出漂亮的弧线。只是主街街面本应是青石板或鹅卵石的,现在已浇成不伦不类的水泥路。街上的大户人家是郎德丰和郎家里。郎氏是桃渚的世家,桃渚乡间至今还保存着清道光三十年、光绪六年及民国三十四年刊刻的郎氏旧宗谱。 郎德丰四合院临街是高大严整的照壁,院内石板铺地,廊檐下的牛腿精雕细刻,整栋房屋风格是典型的晚清民居。最有特色的工艺是房屋四周墙上嵌筑的雕镂精美的石窗,有夔龙、花瓶、八卦、蝙蝠、扇面等各式图案,富有地方特色和民俗气息。据主人介绍,此屋文革中为当地粮管所占据,建筑构件和家具毁损严重,后来落实政策才还给主人。屋主人原在外地工作,退休后为照看老母才回到祖屋居住。屋主母亲是一位高寿近百岁的老太太,神情平和,腿脚利索,口齿清晰,精神好得很。郎宅里还有一些旧家具,最有特色的是一张朱漆浅浮雕“百年好合”半间床,又名千工床,雕工彩绘不厌其烦,保存完好。有许多古董贩子来劝说屋主卖掉这张床,但老太太就是坚持不卖。我觉得老人这种朴素的怀旧和维护祖业的思想,客观上保护了郎宅的旧貌。如果郎宅里都是新式家具,这空壳古民居还有什么民俗文化价值呢!郎宅楼上过道还有一张浅浮雕案桌,陈晨光说这是放在厅堂中的供案,老太太纠正说这不是放在大厅里的,大厅里的条案还长,这是放在横堂前的。在这方面,老太太才是真正的权威。郎德丰的祖上好象是有功名的,在郎宅楼上,我们见到清代官员出巡的仪仗牌胡乱地搁在杂物堆里。 郎德丰屋后有个幽静的菜园,菜园里种植了一株高大茁壮的桂树,我们来的时候,正值金秋桂花盛开的季节,馥郁的浓香熏人欲醉。老太太很好客,一定要我们折几枝桂花带回家。 郎家里民宅在主街的南侧,坐北朝南,但为了与主街连接,在北面开了一个大台门。郎家里的年代似乎比郎德丰稍早,石窗也很精美。我无意中抬头,发现郎家里的马头墙外侧居然是别致的蜊灰雕刻,有人物、博古、狮首等图案。与郎德丰一样,郎家里民宅的木楼梯差不多有近两米宽,显示出一种世族大家的风范。 桃渚城的北侧有一条不起眼的小水渠自西往东贯穿城内,这小水渠有个浪漫的名字叫化龙渠。化龙渠开掘的历史已有六百多年,甚至比桃渚建城的时间还早。老人们相传,这化龙渠上原来有一座化龙桥,但谁都没见过。前些年,有好事者在桃渚城西侧的化龙渠水下,挖出一块巨大的青石,上面赫然镌刻着硕大的“化”字,证实化龙桥确有其事。现在渠水虽然不象以早那样清净,但还有小鱼群在游。渠边都是古宅老屋,居民们至今还在渠里淘米洗菜,一派浓郁的水乡风情。可惜有的古宅已被部分翻建成钢筋水泥的新楼,废弃的石雕花窗被搁在路边风吹雨淋。这新楼看起来造的时间还不长,当地文保管理之薄弱可见一斑,这种建新楼风气发展下去,桃渚古城的前景可危。 彭连生在桃渚,每到大宅院,便细心地察看厅堂内的清代科举捷报,看看是进士还是举人,是否有临海地方志遗漏的人名。 桃渚给人印象极深的还有清澈的古井,房前屋后,大路小巷,随处可见。最负盛名的是北邻化龙渠的“黄衙井”,井栏石已经残破不齐,井壁苔迹青苍,泉水四季甘洌,是煮茗烹茶的上佳之水。井边的“黄衙井”三字勒石,系台州籍著名画家陈叔亮所题。黄衙井还有一个雅致的别称“沧浪洲”,语出屈原《渔父》“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因为无丝毫工业污染,桃渚的水好空气好,老屋里的居民似乎比别处长寿,不时可以见到鹤发童颜的妪叟,或闲步,或挑水,或携幼,或聊天,怡然自乐。 我觉得桃渚城的基础不错,地方政府应加强文保管理力度,把城内的现代新楼一律拆除;并利用经济杠杆引进资金加以修缮,整旧如旧,把水泥路恢复成青石路或卵石路,把颓败的古宅加以整修加固。修整后的桃渚古城作为东海边的田园民居典范,可以开展民俗风情度假休闲游,让城市人从走近古宅到住进古宅,体验古人修心养性的生活。另外还可以引进电影电视剧组,建设影视拍摄基地,进一步扩大桃渚城的知名度。 二零零一年冬月於藤屋
作者:ttzrb
附加信息:
是否接受网友咨询: 否
是否已聘请导游: 否
是否已向旅行社询问跟团价格: 否
相关图片:
版权说明:
本文章版权仍属原作者或已经支付稿酬的合作媒体所有,如传统媒体需要转载发表,请直接与相关版权持有人联系。本文章由网友提交或转载,页面刊出的作者与原作者的一致性无法确认,如果原作者不愿意将作品在本栏目刊出,或发现有与原作不一致的偏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将您的版权信息添加到本文章中,或给予其他的处理。非常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谢谢!
|
网友评论
目前,没有 网友评论 等信息,您可以成为第一个对它发表评论的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