濯锦江和浣花溪
出发地点:湖北 武汉 |
四川 成都 2日自助游 |
同行人数:0人 |
文章类型:游记 |
出游时间:2004年10月20日-10月22日 |
人均费用:0元 |
出游类型:自助游 |
享受级别:体验生活,苦中带乐 |
red 提供 |
交通工具:火车为主 |
目的景点:四川 成都 杜甫草堂
|
文章地址:
复制网址
搜索游记攻略
收藏
打印
|
濯锦江和浣花溪
成都建城迄今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早在周朝末年,蜀王开明第九即迁都成都。而成都的旧址则是战国时期游说六国的张仪按照秦都咸阳的模式修建而成。秦昭王时,蜀守李冰主持兴修都江堰,利泽川西十县,成都便成了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的首府。蜀地的农桑由此而迅速发展,其蚕丝织锦——蜀锦则因色彩鲜艳而名闻天下,于是成都便有了锦城之称,大江也有了濯锦江和锦江之名。从秦、汉起,历代都在成都设立锦官一职,专管向朝廷进贡锦织,因此成都又有了锦官城之称。成都又名蓉城,全称芙蓉城,其传说有二:一说为“龟画芙蓉”:建城之初,地基不稳,累筑累圮,后来出现神龟引路,其城乃成,而神龟指引的路线恰似一朵芙蓉花,蓉城之名因此而生。另一说是“芙蓉护城”:后蜀主孟昶曾在成都土城上遍种芙蓉,每当九月,芙蓉盛开,远望则如锦如绣,名之曰芙蓉城。 成都多名胜,却都离不开一个古字:浣花溪上的杜甫草堂,濯锦江畔的望江楼,松柏掩映的丞相祠堂,佛家的文殊院,道教的青羊宫,加上周边的桂湖、宝光寺,灌县都江堰乃至乐山乌尤,无论是好山胜水,还是名园古刹,都沉积着散发着清幽淡雅的古色古香。在成都的每一天,我们感受到的都是寻古的神秘,访古的乐趣。 花溪杜甫工部祠 出成都南门,左边是万里桥,向西蜿蜒的是一道秀丽曲折的溪流,这溪向西一直流到了杜甫草堂,溪流也改名叫浣花溪,那是因为那里有杜甫的浣花居。杜甫草堂就位于成都西南郊的浣花溪畔,一带红墙环绕之中。从大门到后园假山,一连四重殿宇,其间古道中伸,回廊左右,楼阁相对,亭台高下,林木苍翠,流水潺潺,幽深淡雅,构成了草堂特有的风格。 草堂是唐代大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故居。杜甫,被尊崇为中国的诗圣。公元759年12月,为躲避安史之乱,杜甫在颠沛流离中长安流亡到了成都,第二年三月靠了友人的帮助在城西浣花溪畔建成茅屋一座,自称为"草堂",后来又开辟了水槛和林园。杜甫在《寄题江外草堂》诗中道出了草堂建设的过程:“诛茅初一亩,广地方连延”。杜甫在草堂居住了三年零九个月,期间作诗240余首。《春夜喜雨》、《蜀相》、《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客至》、《登楼》等许多烩炙人口的诗句都诞生在这里。还有二十多首诗是以草堂为题的即景之作,其中《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诗更成为后人推崇的千古绝唱。公元763年,杜甫离开成都以后,草堂便日渐荒芜:“沙崩水槛鸟飞尽,树压村桥过马迟”。唐末,诗人韦庄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诗人,在草堂旧址上建立了一间供奉杜甫的茅屋。从那以后的一千多年中,人们对草堂进行了多次整修和扩建,把一间草屋逐步扩展为祠宇,正式定名为“工部祠”(因杜甫曾做过工部员外郎),立塑像,配侧殿,刻诗碑,植林木,进而有专人供奉香火,供人瞻仰。当年杜甫修建的草堂已随岁月湮没,现在见到的草堂实际上是后人为纪念杜甫而建的一所优美园林,它由“工部祠”和东邻的古梵安寺合并而成的,总面积达三百余亩。 草堂大门两侧有引自杜甫诗句的对联:“万里桥西宅,百花潭北庄”,两边柱上还有出自朱德元帅之手的对联:“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更增添了我们的敬仰之情。进大门后,贯穿中轴线的大廨、诗史堂、柴门和工部祠都是一色的灰屋直脊,木柱敞厅,既无雕梁画楝,又无碧瓦朱窗,殿宇不大,简朴素雅,加以四周林木葱郁、碧波涟漪,全是当年草堂独有的情味。 “大廨”里陈放着国画杜甫堂全景和杜甫生平介绍。“诗史堂”正中是飘然而立的杜甫行吟塑像,诗人背手捋须,眉微皱而双目凝视,似乎一首新诗又将在草堂中吟哦而出。壁柱间悬挂着历代石刻杜甫像的拓片、木刻板和纪念诗人的对联;两侧陈列室展出近代书画家的“杜甫诗意画”和书法。在柴门前有一条小溪流过,右侧一间水阁翼然而立,这就是水槛。穿过柴门,“工部祠”就在眼前,祠内壁间有许多明、清石刻像和两通“少陵草堂图”碑刻。中间供奉着杜甫的彩色塑像,也许是惺惺惜惺惺,斯文一脉而爱屋及乌的原故吧,配祀的还有后来在四川当过地方官的宋代著名诗人黄庭坚和陆游。配祀之选自然是后人之意,但确实符合一脉相承的原意:黄、陆二诗人,一在北宋,一在南宋,但都是老杜的崇拜者,此其一也;他们又都是诗坛的杰出人物,黄庭坚身为苏门六君子之一,陆游更是我国历代诗人诗作最多的第一人,此其二也;诗人都忧国忧民,诗作多反映民间疾苦,此其三也;而命运之坎坷又如出一辙,此其四也。有这四同,用同病相怜来比较他们或许是再恰当不过的了,而在工部祠内同受人间香火于黄陆二位应属当之无愧。“工部祠”左边有“草堂书屋”,在一个个大玻璃柜里陈列着970部自宋代以来的杜诗版本和抄本,还有15种外文译本,数量之巨,世所罕见。工部祠右边是“恰受航轩”,这是一座拱顶突檐,呈长方形的亭阁,形似一艘停泊在工部祠堂前的楼船。当年杜甫泛舟百花潭,兴之所至,唱出“秋水才深四五尺,野渡恰受二三人”之句,或许这就是它的来历。出“工部祠”侧门,就到了东邻的古梵安寺。寺祠之间有一条长长的夹道,两旁红墙夹峙,墙头爬满月季、蔷薇,花香四溢,夹道门额“花径”二字。沿花径可直达柴门,那“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的意境,连我们这一群匆匆来访的俗客也似乎感受到了一种诗的钟灵之气。 濯锦薛涛望江楼 濯锦江畔,九眼桥边,有一处成都人引以为自豪的地方,那就是望江楼。相传这是唐代女诗人薛涛居处,至今尚有一阁一井供人凭吊。明清两代先后在这里修建起了崇丽阁、濯锦楼、浣笺亭、五云仙馆、流杯池和泉香榭等建筑。民元时辟为望江楼公园,成为市内著名的风景点。 望江楼公园最宏丽的建筑是高39米的望江楼,又称崇丽阁,共4层,上两层平面为八角形,下两层为四方形。每层的屋脊、飞檐都饰有精美的禽兽泥塑和人物雕刻。阁顶为鎏金宝顶,丽日之下,金光闪闪,耀眼夺目。设计巧妙,碧瓦朱柱,雕梁画栋,雄伟壮观。登楼远眺,楼船栉比,碧水长流,锦江春色,尽收眼底。楼的两翼又有两座精致的楼阁,左名濯锦楼,两层三间,状如舟船;右为吟诗楼,四面敞开,三叠相依;一阁两楼与毗连的五云仙馆,构成极富四川风格的园林建筑群。楼前一泓清水,四周回廊环绕。楼后还有一口古井,旁边立有碑石,上书“薛涛井”三字,相传薛涛用这古井里的水制作了一种红色的小笺,其色彩绚丽且又精致,世称“薛涛笺”,据说唐代著名诗人韦庄(如果不是记错的话,韦庄还是当时的剑南节度使)还曾向她请教过。 旧时园内有许多题刻,崇丽阁联云:“引袖拂寒星,古意苍茫,看四壁云山,青来剑外;抚琴伫凉月,予怀浩渺,送一篙春水,绿到江南。”吟诗楼联云:“古今来多少美人,问他瘦燕肥环,几个红颜成薄幸?天地间尽多韵事,对此名笺旨酒,半江明月放酣歌“。其中最负盛名的一联在薛涛井:“此间寻校书香冢白杨中,问他旧日风流,汲来古井余芬,一样渡名桃叶好;西去接工部草堂秋水外,同是天涯沦落,自有浣笺留韵。不妨诗让杜陵多。”可见望江楼之声名远播,实在与诗人薛涛有着不解的缘分。薛涛,字洪度,唐代长安人。自幼随父宦居蜀中,后因父丧,家道中落,沦为乐妓。从小就有诗名,时称薛校书,诗多幽怨动人之句。常与当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杜牧、刘禹锡、元稹等唱和,但一生坎坷,郁郁早死。 薛涛爱竹,曾赋诗表白:“南天春雨时,那鉴霜雪姿。众类亦云茂,虚心能自持。多留晋贤醉,早伴湘妃悲。晚岁君能赏,苍苍劲节奇。”后人为了纪念她,就在园中广种青竹。至今,180多亩的公园已是无处不竹:楼侧是劲拔的黄金竹,井边是粗壮的慈竹,茶园旁的小径二边尽是一丛丛的观音竹。望江楼公园的竹不但数量多,而且品种繁茂,从竿型看,有方的,有园的,有长方形的;从产地分,又有成都的琴丝竹、凤尾竹,邛崃的筇竹,江安的鸡爪竹,叙永的大节竹,昆明的实心竹,广西的甜竹,厦门的泰国竹,海南岛的藤竹,印尼的象鼻竹,菲律宾的毛笋竹,林林总总不下130余种,占了世界竹类种类的一半以上,其中不乏海内珍品。望江公园里到处竹影婆娑,更有许多迷人的姿态:那高达二十米的鸡爪竹,酷似气宇轩昂的武士;而高不及米的翠竹,又似弱不禁风的深闺女子;枝节上长着一个个上小下大小花瓶的佛肚竹,恰似一个个迭起罗汉的弥勒佛;竿节呈斜面的人面竹,又极象一张张未曾着色的假面具;还有在浅绿叶面上长着深绿线条的大琴丝竹,泪痕点点的斑竹,千姿百态,汇成竹的奇观。成都人惜才爱竹,又成就了许多竹文化,君不见竹林深处轻舞飞扬的彩色丝带?那是青年男女长结丝萝的纪念;君不见那竿竿翠竹上镌刻的诗句?那是他们永结同心的海誓山盟。 “出土已有节,凌空犹虚心”,徜徉在这竹的海洋中,吟诵着竹的礼赞,领略着竹的清韵,顿觉清新爽适,尘心尽洗。(作者:周游)
附加信息:
是否接受网友咨询: 否
是否已聘请导游: 否
是否已向旅行社询问跟团价格: 否
相关图片:
版权说明:
本文章版权仍属原作者或已经支付稿酬的合作媒体所有,如传统媒体需要转载发表,请直接与相关版权持有人联系。本文章由网友提交或转载,页面刊出的作者与原作者的一致性无法确认,如果原作者不愿意将作品在本栏目刊出,或发现有与原作不一致的偏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将您的版权信息添加到本文章中,或给予其他的处理。非常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谢谢!
|
网友评论
目前,没有 网友评论 等信息,您可以成为第一个对它发表评论的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