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绝黄山行(下)
出发地点:未关联 |
山西 古城代县 游记 |
同行人数:0人 |
文章类型:游记 |
出游时间:未添加 |
人均费用:0元 |
出游类型:自助游 |
享受级别:体验生活,苦中带乐 |
爱自由旅游网自游人 (VIP) 提供 |
交通工具:火车为主 |
目的景点:山西 古城代县
|
文章地址:
复制网址
搜索游记攻略
收藏
打印
|
奇绝黄山行(下)
六、登山 登山是程剑帮我们找的旅行团,我花了175块大洋,不过实际花了165块(因为下山还是乘的旅行团的车下来的)。如果纯粹自助游的话,可以提前几天叫程剑把山上的房间定好,花不了这么多钱,不过由于我走时实在过于仓促,也没有办法了。旅行团也有旅行团的好处,且听后文。 早晨9点左右从汤口出发,每个人发了一顶遮阳帽和一根拐棍,一块胸牌。导游姓徐,她让我们叫她徐导或者小徐,也是一个很可爱的小姑娘,我喜欢找她开玩笑,呵呵。去云谷寺的路上徐导给我们做了一次黄山知识普及,黄山之名取自黄帝,相传黄帝在此炼丹并升仙,而它本名黟山,直译就是黑多的山,――花岗岩自然黑多了。没多久,便到了云谷寺,此为后山上前山下的登山路线。在云谷寺可以选择徒步而上,也可以选择乘缆车而上。如果说我在山下的游伴是熊先生夫妇的话,那么山上的游伴就是丫丫父女了。 我们选择了徒步而上。一般而言,黄山是前山险峻,后山秀丽。现在爬过后山,下过前山,也有了自己的想法。后山相对较缓,风景也没有前山那么多,但是即便是这种缓,也能让人上山时感慨“路漫漫其修远兮”,下山时感慨“路遥知马力”。如果乘坐缆车,两者都差不多。如果徒步行,后山山泉相对较多,可以洗洗毛巾,补充引用水,前山风景较好,能较早的把黄山那种鬼斧神工的风貌展现在你的面前,还能看到直入云霄的天都峰。 我们的心情很好,这种心态对爬山是很有好处的。所谓处处皆风景,走累了歇一会儿,然后微笑的向下看看苦苦挣扎的人群,仰望一下上面的先行者,――目之所及,就是我们的目标。从唯心主义的角度来看,你如果觉得登山是一种痛苦,那么它便真的是一种痛苦,而且是自己掏钱买来的痛苦;反之,如果告诉自己是一种享受,那么一步步的上去,便有一种征服的快感,真所谓“痛并快乐着”。 丫丫是个可爱的女孩子,其实只比我小两个月,刚刚考上研究生,趁这个假期,正好四海云游,好不快乐。不过此次黄山之行,主要是陪父亲来了一个心愿的。几天下来,我20多岁的小伙子都觉得累得不行了,而他们下山时精神都还很好,让人不得不佩服啊。尤其是老人家,五十多岁的人了,几乎游遍山上每一个景点,徒步上下山,健步如飞,让人叹为观止。一个人爬黄山是很累的,三至五个人是最好的组合了。 上山途中不时可见久仰的黄山挑夫。一般而言,游客都会惊讶于他们的载重负荷和与之对应的收入,心里还会计算一下收入与付出的比值。挑夫分为两种,一种是为山上旅馆工作的,还有一种是为游客而“工作”的。载重负荷都差不多,Max Weight介于180斤与160斤之间,不过收入可大相径庭了。“正规军”上一次山只有50元左右的收入,而“杂牌军”一斤是6块左右,我一次看见某旅行队在讨价还价时挑夫喊价400元,真让人汗颜…钱,你能让你可以坐轿子,叫挑夫给你导游,甚至帮你背小孩;付出的钱越多,你从登山中获取的快乐也越少。所以,付出总会有收获的,不是吗? 我们一行在山下参加了旅行团,但又不随旅行团而行,不过很多时候还是会碰到我们的团友,也享受了一下“集体的乐趣”,这留待后话。旅行团用帽子来区分,登山途中看见写有“星火旅行社”的,我们就相视而笑。有意思的是,刚刚看见某小姐在我们后面,我们休息时她又到前面去了;她休息时,我们又从她身边溜了过去。有些小孩特别是肥胖的那种走不动时,总有叔叔阿姨GGJJ们给她鼓气,――“加油,坚持就是胜利”。路程过半时是最痛苦的时候,这时“前望古人,后看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沧然而汗下”,不过我看见一个很肥胖的老太太大口喘着气一步一个台阶时,这种感慨又没了。 山路之上,大部分人都素不相识,却有一种难得的互助精神,哪怕这只是一个微笑,一个眼神,一句淡淡的鼓励。习惯了高楼院墙之中的冷漠,在这却发现了一丝久违的真情,宛若一杯黄酒,暖入人心,醇远悠长… 为什么古往今来迁客骚人,武将政客对登高望远都乐此不疲,乃至形成中华文化的重要一个组成部分呢?我想,除了登山路上可尽享无限风光外,更重要的是在于人生路与登山路的相似吧。每个人都有一种韧性,登山可以让你知道你的韧性到底有多少,还有助于身体健康。余秋雨说人生就是在赶路,所谓人在旅途,我觉得人在山途更为恰当。起点就是人的出生,终点便是颠峰。人在临死之间,洞明世事,看透人生,不正如“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吗?山路上,有你的朋友,甚至能结交你的朋友,有人关心你,也有如某些挑夫般宰你之人。某些时候,山路上也有危险,掉下悬崖,遇见猛兽,所以胆大心细是必不可少的,——观景不走路,走路不观景。人生不也一样吗?曲曲折折的山路,有时更要上上下下,起起伏伏,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饱览沿途风光,到达顶峰… 一点想法而已,或为无稽之谈。每个人登山时的想法皆不相同,但是未曾登山者是不能体会到这种感觉的。 这里要特别提及途中的几处清泉。掬一口黄山水,再洗一下脸,休息五分钟,保证又是一条好汉。快到白鹅岭时,可见仙人指路和喜鹊望梅,这时黄山才羞答答的掀开了她的面纱,展现她那迷人的风姿。此时,看缆车穿梭,回望来时之路,那种成就感是难于言表的。有一块大牌子,上面写着79年小平同志登黄山时,在此远眺小憩。我也拿着我的拐棍,摆了一个当年老乡同样的POSE,有点伟人的感觉了,呵呵。 七、醉于山色之中 按照程剑给我们标的路线,山上的第一站是始信峰。始信看松,一点不假。黄山十大名松,半聚于此。黑虎松,虎虎之气令人心悸。据传,古时一个和尚去狮子林做功课,见有黑虎俯卧在松树顶上,课毕返回,不见黑虎只有古松挺立,干枝气势雄伟,一派虎气,因而得名。连理松咋一看其貌不扬,导游说这是杨玉环和李隆基,玉环美人后仰,隆基前倾拥美人入怀,第二眼看还真有点那么回事儿。 路经石笋峰处,那里基本没有游客,是个拍照的好地方,再往上走就到了始信峰了。传说一古人,持怀疑态度游黄山,到了始信峰才开始相信黄山可爱,故名始信峰。始信峰登高望远是一件快意的事情,不过峰顶狭小,真不知五一国庆时怎能撑得下那么多人?我们去的这天天气非常晴朗,白云在天上飘,而不是踩在脚底,因此看云海是不行了。但登高望远,极目楚天舒是一种怎样的快意?从始信峰上能清晰的看见黄山以外的丘陵,平原,近处层峦叠嶂,山色青翠,松挂石壁,风光无限。望脚底看,深不见低,所以有恐高症的人是不能去的。 始信归来,我们前往清凉台。山下买的导游图只有大致的方向,山上很多岔路都有路标,不过没有路标的地方只能问那些挑夫,工人和导游了,总之抓住一个问一个,反之不会迷路。途中经过梦笔生花,回来以后才知道这棵于李太白有关的扰龙松早已枯死,放在上面的是用塑料做的替代品而已,只具其形,不具其神。但足以让你感慨黄山松石的巧妙了。 在始信峰时望北海,听见山林钟声悠远,让我们以为北海那边定有古刹一座,奔向清凉台时方见原来是一个可供游人撞钟的景点。两元一撞,三个穿着极为不合身的小伙子当你撞一下钟时麻木的说:“一声平安,两声吉祥。。。”,真让人苦笑不得。清凉台清凉无比,虽钟声不绝于耳,但是我们还是在那里吃了午饭,补充好了弹药和体力。BTW,我买了一罐豆豉鱼,味道又好,盐分又足,我觉得第一天不怎么觉得累,与补充盐分很有关系。 从清凉台到狮子峰,途中某地可见石猴观海。当时不怎么觉得,但回来后看了神奇黄山的VCD时方有所感悟。此海乃云海,当天无云,自然不见海。石猴孤立云海之中,千年不变的痴情相望,最开始只有猿猴与之为伴,后有黄帝,浮丘公、容城子,再有李太白,徐霞客,然后才是我们。见识了太多的人间沧桑,它还在想什么呢?“石猴对海的情意”和“绿叶对根的情意”一样让我深深的感动。这就是造化,大自然的造化! 第六站是排云亭,又是一处欣赏云海晚霞之处,可惜这些都需要仙缘,当天去的所有人都没有。盛名之下,人自然趋之若骛,置身导游们的高音喇叭之中,只觉喧嚣,无心赏景。只见一块小小的牌子,――此处通往魔幻景区。 八、魔幻景区 魔幻景区又名西海大峡谷,据说8月8号才正式对游客开放,跟随旅行团的基本没有多少人去。事实上,路上遇见之行人也寥寥无几。我想,大概游客都比较累了,一个可有可无的景区不去也罢。程剑在山下也讲了几次,说此路需要原路返回,有两名游客忘了这点,晚上出不来了…这个景区究竟怎样?魔幻在哪里?说实话,开始并没有抱太多的幻想。 进去之前,听见别的旅行团的导游说,到了一环就要回来,一环也就是一个岔路口,写着“此处通往步仙桥”的地方。我和丫丫,丫丫的爸爸三个人便走进了一条魔幻之路。 进去后才发现,这里居然是黄山山色最漂亮的地方。奇松怪石无数,只容纳一人通过的一线天,更可正面大视野的欣赏西海大峡谷,而排云亭是侧面局部的。在魔幻景区,只感觉到人在画中游,魔幻景区就是一幅天然长卷轴的山水画。山美,人稀,我看得竟然痴了。魔幻的山路也奇,很多路都是悬在空中的,脚底就是万丈深渊,路又窄,栏杆又低,路上看见很多MM都在大叫刺激的时候又小心翼翼的过去,可谓有惊无险。有几个小伙子在讨论这个路怎么修出来的,完全是悬崖峭壁,这种地方似乎不应该人能来的。我也在纳闷,不过标准答案只有再游黄山时再去问知情者了。在中途,因不知前方多远,路有多险,丫丫她爸爸就在原地休息等我们了。我和她继续向前进,很有一种探险的快感。到了一环后,从右走是很长很险的台阶,不知道通往哪里,于是下到一半,我们又上来,到通往步仙桥的一条路。 此路说是路,其实就是从山顶盘旋至西海大峡谷的盘旋台阶,不过下不多久就会有一处供人休憩。顺阶而下,一路上几不见人,风景无限,中更有一回音谷,(比久负盛名的黄山回音谷不知强了多少),轻轻的喊一声便能传很远很远,然后很久很久才听见自己的回音。有些东西,本来只存在人的想象中,在人的梦中,在电视中,但是黄山之美,它在现实中。人也有很多的情感需要发泄,如果你想对身边的女孩子说我爱你,如果你想把某人忘记,如果你只是想对自己,对天地倾诉你的快乐和不平,来魔幻回音谷吧,这里的声音真的能传到天神那里,――只要你有足够的虔诚。回音谷下,有一绝险之处不可不去,我自认胆子很大,但是在深不见低,且一不小心就会掉下去的地方,依然头晕目眩,栏杆很低,在那里估计没有多少人敢站立起来。 如果说我们是伪背包族的话,那么遇见真背包族便有一种敬意了。我和丫丫在西海大峡谷下了一步之时已经无点过了,决定打道回府。这时,看见一个小伙子,孤身一人,继续前行。我们向他打招呼,知道他打算去步仙桥,――这可是要走三四个小时的路程,而且他一个人,我们非常不放心,恐吓了一下他。但他不吃这一套,“大不了走夜路”,我们无话可说了,只能提醒他小心。而我心里却很羡慕他的逍遥自在,同时也对谷底很好奇,只能安慰自己“上天给我再来一次的机会,我一定要把魔幻之路进行到底”。 西海多美?摘自人民网上的一段话我觉得非常贴切:“位于黄山风景区西部的西海群峰的西海大峡谷,是黄山风景区中最秀丽、最深邃的部分。该景区约25平方公里,景点集中,以奇秀著称,众多的巧石,壮丽的晚霞和神秘的深壑幽谷,无数山峰如刀劈斧斫般,巨型石片垒积木似地堆积起来,形成破碎状的峰森坐落在深谷之中。西海大峡谷既有千仞壁立、万壑峥嵘的磅礴气势,又有群峰竞秀、巧石如林的画意诗情,可以说是无处不景、无景不奇、步移景换、目不暇接。西海大峡谷怎么看也看不够,怎么看也看不透,是黄山最具代表性和刺激性,最有吸引力和震撼力,最能展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祖国山河雄奇壮美的景区,全国没有哪个山岳景区可以和这里相比。” 西海之美,冠于五海;不去西海,人生遗憾啊! 九、回天海之路 第一天还剩下飞来石和光明顶了,不过见识了登峰造极的山色之后,觉得其他地方都稀疏平常了。排云亭->光明顶,3公里。古人云: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也,这一段路确实是考验人的意志,但是途中两次发现了可爱的小松鼠。丫丫觉得很好玩,便上去逗它,小家伙就跑,但跑两步就停下来看看她,丫丫再上前,它再跑。拖着毛茸茸的大尾巴,嘴里还嚼个不停,惹得我们哈哈大笑。过了名不副实的回音谷,便可以远眺飞来石了。 如同迎客松是奇松之首一样,飞来石是黄山怪石之冠,它的底部与山体是完全脱离的。真不知道是火山,地震,地壳运动,冰川还是天然形成的,谁有如此之神力,携此巨石登顶?据导游说,女娲补天之时,多了两块五彩石,一块变成贾宝玉的通灵宝玉,一块变成了飞来石,真是神来之笔啊。小时候看电视《红楼梦》,总对里面的顽石憧憬不已,现在身临其境,此情此景,难于言表。 飞来石处,地小人多,竟要排队而上。但上面也是险峻的很,没有多少人敢到背面去,――不过,我的胆子很大的,也没有什么地方不敢去的。传闻,摸过飞来石,将有好运。我也摸了,算是祝福全家平安好运吧。 光明顶在我的印象中很神秘,但是去了才大失所望,峰顶的招待所和天文台大煞风景。想找一点“明教遗迹”,发现那是“Mission Impossible”,此光明顶非倚天屠龙记中的光明顶,上面也容不下这么多武林人士的厮杀,同样也看不见什么后山秘洞之类的了。光明顶是黄山第二高峰,不过丝毫不觉得很高,平缓的很,果然是个看日出和晚霞的好地方,可惜晚霞比月亮更加害羞,月亮出来了,晚霞捂着脸溜走了… 大概晚上6点过时,我们回到了天海,找到了导游,住在天海山庄。中途遇到了一点不爽的事情,不提也罢。 十、云雾中的日出 距网上预报,当天日出时间是5点36分,但我早晨三点过就被吵醒,四点起床。四点半就打着电筒上山了。走到光明顶,发现找不到观日台,后来发现在下面厕所边上的一个平台。而我是第一个到那里的人,心不可谓不诚也。人越来越多,雾越来越浓,天越来越亮,日出的几率越来越小。到了5点50左右,等到花儿都谢了的我们终于又下山回到宾馆,收拾好东西之后,便向莲花峰进军。 十一、无限风光在险峰 过了鳌鱼托金龟后,去莲花峰有两条路,左边桃花道,右边官运道。我们先走了官运道,然后又好奇的回溯到桃花道处。这里的一线天果然名不虚传,真的险的可以。我没有看到谁直着走下来的,也没有看到谁跑下来的。男人,女人,老的,少的,都是侧身一步一个台阶这样下来的,很多“同志”脸上还有冷汗,紧紧的扶着栏杆,生怕一失足成千古恨。可惜人太多,我和丫丫走到一半就上不去了,只得又原路返回。 上莲花峰之前,导游会劝说老弱病残幼,恐高的,怕累的不要上去,而且说没什么好玩的,纯粹是登山而已,登山到玉屏楼要走一个半小时的路程。丫丫她爸爸就没有上去了,而我们俩蹭蹭蹭的就往上面奔去,后面还跟着从黑龙江佳木斯来的亮亮和他的军人老爸。 雾真的很大,远处什么都看不见了,而且山上雾气很重,湿度很大,我都觉得自己快得风湿了。不过,百步云梯对于我们这些“身经百战”的老将而言,也算不了什么了。只是在过一个山洞时,丫丫的脑袋被撞了一下,我笑着对她说:“今天注定要撞大运”,后来果然又发生两件倒霉事。 登莲花峰,才真正有临绝顶的感觉,而且这里的松树明显和其他地方不同,矮而挺拔,苍劲有力。松如此,山如此,石也如此,山石之间,青松滴翠,感觉到了仙境一样。由于雾很大,山上人特别少,因此我们有机会去细细的体味。唯一觉得少了一样东西就是仙鹤,古人登莲花时,估计这里鹤声鸣鸣,顽猴松鼠,云蒸霞蔚,鸟鸣山涧,花开树绿,气象万千,难怪感慨这么多了。可惜,物是景非,千百年来,只有那些黄山松和它的子孙们陪伴着奇石,执着地守望在那里。途中不时有休息之处,可惜做成树桩的垃圾桶大大咧咧的放在中间,大煞风景。 登上黄山之颠是怎样一种感觉?上面很小,充其量能容纳20个人,五一国庆怎么办?而且不是一个平台,凸石在中,边有栏杆,——难怪有人曾经从这里掉下去。浓雾之中,什么也看不见,传说这里能看见远处如银带的长江,可我们连其它峰也看不见。但这里是黄山最高峰!拿出手机,给父母打了一个电话,说我现在正在“世界之颠”,比方圆几百公里内谁都站的更高!上面有个小卖部,现在后悔没有买一点东东回来,或者锁一把锁了,意思意思一下也好啊。 这里特别提及下山时在一线天旁边的一条栈道,悬于半空之中,路极狭,一人通过都比较困难,且栏杆位于人重心之下,左侧就是令人目眩的万丈深渊,估计没有人敢站着走过去。天都峰我没有去过,这里我评为黄山除天都外最险的一条道。胆子大的人一定要去,胆子小的人一定不要去!亮亮他老爸看了一看地形就把他拉走到另一条路了,我第一次感到恐高和恐惧,路好长,而丫丫是坐着下来的,脸都白了….
十二、下山之路 从莲花峰下来便是玉屏楼了,那里人甚多,迎客松,送客松,象石,再加上徐霞客的真迹,毛泽东的“江山如此多娇”,感觉静下心来欣赏肯定不错的。但是可惜到处是人,是喇叭,于是在迎客松那里照了相后,我们就下山了。 下山之时,人比较疲乏,但反而没有上山时累了。在半山寺处,回望天都,玉屏,莲蕊诸峰,感觉黄山真是秀美无比,遥遥的莲花峰上的人如蚂蚁般蠕动也算是一大美景。我们去天都峰下小憩了会,感受了一下闻名遐尔的天都台阶,果然名不虚传,完全是在花岗岩上凿出来的,不需要一块石板,两边也不是栏杆,而是铁链。得不到的东西看上去是那么的美丽,天都峰是我们的遗憾,也是下次再游黄山的最大动力! 亮亮是个可爱的孩子,他说他喜欢和我在一起玩,还送了我一个自己编的中国结,我感到特别的荣幸。我就像他的大哥哥一样,而丫丫就是他的大姐姐。也不知他能看到我的游记否,但是我还记得他“雄壮”的歌声《我的家》,《草原英雄小姐妹》响彻在山谷之中。小学六年级的他,身上便有一种军人的气质,不得不让人感慨他父母的悉心栽培,教育有方。 走走停停,下山大概花了三个小时吧。山下的人字瀑的人字只有左边一半,这也与今年的水量不足有关,濯足其中,洗一下脸,为此次黄山之行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十四、后记 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有云:薄海内外无如徽之黄山 ,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后人发挥而成“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黄山之美,非亲历者不能体会,而且景色依四季而变化万千,可谓是中国山色之及至。我没有看到云海和日出,晚霞,佛光,也没有洗温泉,但是还是深深的被它所折服。 在莲花峰下山之时,听见后来者在峰顶上呼唤:黄山,我爱你!!声音拉的很长,飘的很远。我的心也激动了起来——黄山是世界自然和文化双遗产,有时真担心这种叹为观止的美景在百年,两百年后是否还存于世上。黄山是脆弱的,不论是西海宾馆处的开山炸石,渐枯的山泉,被雷击而死的双龙松,虫蚀枯死的扰龙松,大雪压坏的迎客松都让我心碎。在下山路上看见一个上海女孩在试她能把塑料瓶踢多远,我笑着对她说:如果把你这样踢下去就好了,她翻了我个白眼:有本事就来踢啊。 天都峰曾经在70年代遭遇了一场大火,烧去了400多棵黄山松和不知多少的杜鹃花,让人扼首顿足。我也希望广大的朋友能尽可能不在山区吸烟,轻轻的去,轻轻的走,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不去打扰山的睡眠,松的沉思。 这里特别感谢丫丫和她爸爸,大连的熊先生和他太太,我的相机坏了,他们给我留了几张宝贵的照片,并一路合作愉快,玩的开心。也感谢程剑和程太太,在他家住时,晚上程太太还送来一盘水果,感觉很温馨。 我的下一个目标是哪?九寨沟…
作者:skitering
附加信息:
是否接受网友咨询: 否
是否已聘请导游: 否
是否已向旅行社询问跟团价格: 否
相关图片:
版权说明:
本文章版权仍属原作者或已经支付稿酬的合作媒体所有,如传统媒体需要转载发表,请直接与相关版权持有人联系。本文章由网友提交或转载,页面刊出的作者与原作者的一致性无法确认,如果原作者不愿意将作品在本栏目刊出,或发现有与原作不一致的偏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将您的版权信息添加到本文章中,或给予其他的处理。非常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谢谢!
|
网友评论
目前,没有 网友评论 等信息,您可以成为第一个对它发表评论的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