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之源--河南碴岈山(第一篇)
出发地点:未关联 河南 驻马店 嵖岈山景区 游记 同行人数:0人
文章类型:游记 出游时间:未添加 人均费用:0元
出游类型:自助游 享受级别:体验生活,苦中带乐 爱自由旅游网自游人 (VIP) 提供
交通工具:火车为主 目的景点:河南 驻马店 嵖岈山景区 嵖岈山 岈山 花园口 花果山
文章地址:    复制网址    搜索游记攻略    收藏    打印
西游记之源--河南碴岈山(第一篇)

<一>西游溯源话嵖岈

  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西游记》被拍成电视连续剧后,在全世界引起了巨大轰动。尤其是《西游记》续集的播出。让人们在大饱眼福之余,更对镜头中的奇山秀水赞叹不已。多方打听才知《西游记》续集的 拍摄地就在河南省驻马店市的岈山
  岈山何以被选为《西游记》续集的外景地呢?其主要原因就在于嵖岈山与《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先生有着独特的历史渊源。淮安才子吴承恩生前何以与嵖岈山结下不解之缘呢?最近,笔者在江苏省淮安市的吴承恩故居多方采访,查阅大量典籍,确认:吴承恩创作《西游记》故事的源头就在嵖岈山,石猴就是孙悟空的化身,嵖岈山就是花果山

  (一)吴承恩登上嵖岈山,观天地造化,抒胸中块垒,始作《西游记》
  《西游记)作者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淮安府山阳县(今江苏省淮安县)人。吴承恩一生坎坷,在科举场上很不得志,直到40岁才得了个“岁贡生”。吴承恩才华横溢,但终因官场郁郁不得志,晚年归隐后放浪诗酒,开始倾心创作《西游记》。其实在下笔创作《西游记》前,吴承恩早在十几年前就开始打腹稿,经常向家人、朋友讲述创作《西游记》的情节、故事。嘉靖四十三年,吴承恩被委以浙江长兴县丞。其间吴承恩结识了湖州府长兴人徐中行,两人成了莫逆之交。
  徐中行任河南汝宁知府期间,遍游天中胜景。当他结识吴承恩之后,听说吴承恩在写作一部奇书,名曰《西游记》,十分赞赏。他多次向吴承恩讲述汝宁府境内的嵖岈山景色,并推荐道:“写《西游记》”不可不走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可不到嵖岈山,那真是个风景绝妙的好去处啊!”
  后来吴承恩因私自开仓放粮,赈济灾民被弹刻下狱。徐中行设法救吴承思出狱并劝他远行以避祸。吴承恩问行往何处,徐中行说:“可往河南汝宁府嵖岈山,—来避祸,二来可激发创作《西游记》的灵感。”
  后吴承恩由扬州抵南京,乘船溯江而上到达武汉,再由京汉故道骑驴至汝宁府地,终于于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秋天,登上了嵖岈山。
  金秋的嵖岈山格外迷人,危峦耸峙,群峰叠翠,风虚则鸣,层林尽染,犹如仙山琼阁。吴承思兴致勃发,当他步入石猴院时,不禁一下子惊呆了。面前这天造地设、惟妙惟肖的石猴形象如同黄钟大吕撞开了他酝酿创作《西游记》的艺术闸门,吴承恩感到是冥冥之中的上神指引他来此仙山,与这石猴进行历史性会面的,不禁热血沸腾。随行的椎夫见他如痴如醉的模样,便向他绘声绘色地讲述了石猴的传说。相传碴蚜山的石猴约三丈六尺五寸高,有二丈四尺围圆,是按周天三百六十五度, 政历二十四气而长成的,上有九窍八孔,按九宫八封所设。这个石猴受天真地秀、日月精华,又得仙人指点,久而久之就会了七十二般变化。这石猴颇通人性,心地善良,被山上的猴们尊为王。这猴王经常变成农人来到山下帮助穷苦百姓做事,很受百姓们的欢迎。嵖岈山下有个海眼,直通东海,这石猴就是从这海眼里钻到东海龙王那里,向龙王借得了如意金箍棒的,如今金箍捧就插在背后里。当然,砍樵人还向吴承恩讲了许多关于石猴的传说,直说得吴承恩心驰神往,情不能禁。
  当下,吴承恩决定住在嵖岈山上的石洞里,好好考察一番嵖岈山风光。吴承恩住下后,每天在嵖岈山上游玩,有时下到山下和百姓交谈, 在交谈中了解了许许多多的神奇传说故事,有猪八戒的传说、太白金星的传说、黑风洞的传说等等。这些神奇的传说,丰富了吴承恩创作《西游记》的素材,嵖岈山风光开阔了他的视野。就在石洞内吴承思开始了《西游记》的创作,一发而不可收拾。
  因为吴承恩说话是江苏口音,嵖岈山的老百姓称他为“吴蛮子”又把他住过的山洞呼为“吴公洞”。
  当然,《西游记》的故事是经过长期的流传和许多人的创作,最后由吴承恩作了总结性的再创作而后写定的。但可以说,没有关于《西游记》的民间文学,就没有吴承恩的《西游记》;没有嵖岈山之行遇石猴,就没有吴承恩创作孙悟空的灵感。关于吴承恩在嵖岈山的传说,我们将另文论述。

  (二)嵖岈山志怪志异的传说故事,为吴承恩创作《西游记》增添了丰富多彩的内容,成为诸多故事的主干。
  关于吴承恩创作《西游记》的原因,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实际上,《西游记》是借助了唐僧师徒四人取经路上与妖魔鬼怪斗法的形式,讽刺揭露了黑暗的社会现实,发泄了作者怀才不遇、仕途坎坷的哀怨情绪。在这一点上,嵖岈山民间故事多借助神怪斗法,达到惩恶扬善 的目的,二者有异曲同工之妙。在《西游记》一书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很多精心改造过的嵖岈山民间传说的影子。
  首先,吴承恩运用嵖岈山民间传说塑造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 及白龙马、太白金星、老龟精、莽蛇精、柳树怪等诸多神怪形象。在嵖岈山民间传说故事集中,可以看到不少关于石猴的传说,如石猴大战黑蟒精、石猴大闹蟠桃会等。这些传说均被吴承恩在创作中融会贯通地塑造成了孙悟空的形象。嵖岈山上的八戒石惟妙惟肖,仿佛是大快朵颐之后在偷懒睡觉,围绕八戒吃西瓜、八戒斗恶龙等等多篇故事,在嵖岈山人的眼里,猪八戒是一个憨厚可爱的人物,老实忠厚、心地善良,惟—的缺点就是有点懒惰。这在《西游记》中可以略见一斑。
  嵖岈山上多洞穴,有黑风洞、折月山连环洞、无底洞、星星洞、桃花洞等大大小小的洞穴,每处洞穴均有几个传说,而《西游记》中有很多篇章写到洞穴妖精与师徒斗法的情形,如黑风洞的黑熊怪、云栈洞中的猪八戒、碗子山波月洞中的黄风怪等等,均与嵖岈山上的传说有着密切的联系。
  其次,吴承恩运用嵖岈山民间故事设计了《西游记》中诸多情节的故事主干。在嵖岈山民间传说中,“仙家洞的由来”、“嵖岈山的传说”、“象山和狮子山”等篇什中,均有王母娘娘开蟠桃会的情节,而且蟠桃 会不是被石猴搅了,就是被蝙蝠仙子闹了,总也没有开成功。这些情节 无疑加入了“乱蟠桃大圣偷丹,反天宫诸神捉怪”的章节中。
  再次,“西游记”中很多方言土语与嵖岈山区的方言俚语一样。如《西游记》中“呆子慌了,往山坡下筑了有三尺深,下面都是石脚石根, 扛住钯齿。”在嵖岈山方言中,“扛”指的是被硬东西顶住了,人们喜欢说“扛”住了。又如“斗不数合,小龙委实难搪,将身一晃,变作一条小蛇,钻入草科中去了。”在嵖岈山区方言中,“草科”指生长着的草丛,如“一头钻到草科子里去了”。类似的例子举不胜举。
  通过调查考证,我们发现吴承恩所创作《西游记》与嵖岈山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可以说《西游记》中的妖魔神怪的故事都有嵖岈山传说 的痕迹。当然,一个作家的创作是受所处时代和环境的影响的,创作素材有一个积累的过程,厚积而薄发。吴承恩创作《西游记》的素材,绝不仅仅局限于嵖岈山的传说,他的视野是十分开阔的。但是,嵖岈山及 嵖岈山的传说故事无疑对吴承恩的创作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yanli79_80

附加信息:

是否接受网友咨询: 否
是否已聘请导游: 否
是否已向旅行社询问跟团价格: 否

相关图片:

版权说明:

本文章版权仍属原作者或已经支付稿酬的合作媒体所有,如传统媒体需要转载发表,请直接与相关版权持有人联系。本文章由网友提交或转载,页面刊出的作者与原作者的一致性无法确认,如果原作者不愿意将作品在本栏目刊出,或发现有与原作不一致的偏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将您的版权信息添加到本文章中,或给予其他的处理。非常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谢谢!

 
网友评论
 
izyguest(爱自由旅游网自游人) (VIP) 2009年7月22日 16点03分 评分:10
呵呵 我感觉那山挺好玩的
 
→回复
 
tieyiaza(幽游) 2006年9月6日 15点57分 评分:10
我们住的是芝麻花大酒店,条件还好,第二天就去山上玩,没什么好玩的。
 
→回复
 
izyguest(爱自由旅游网自游人) (VIP) 2006年5月10日 15点55分 评分:10
我也去过一次,是在今天元旦前两三天去的
我感觉还不错,我们当时没按旅游地图走,结果迷路了把我们困在后山中,当时可急坏了,不过幸好本人天资聪颖,凭感觉走了出来~谢天谢地,现在想起都后怕~!!

 
→回复
 
izyguest(爱自由旅游网自游人) (VIP) 2006年3月20日 11点49分 评分:10
山好看,本人是弟2次去.这次去才发现驻马店的治安太差.大白天公然撬车窗偷东西.
 
→回复
 
更多文章列表
透过罅隙看祖先——安阳殷墟博物苑游记
洛阳一日游
栈道险来行路难 却见山中桃花源
秋高气爽王相山 三魂六魄丢一半
难忘喊泉绝壁红岩观景台
南坪山色水色秋色都出色

目的地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