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东之恋(8)、那悠长的骨哨
出发地点:未关联 |
浙江 河姆渡遗址博物馆 游记 |
同行人数:0人 |
文章类型:游记 |
出游时间:未添加 |
人均费用:0元 |
出游类型:自助游 |
享受级别:体验生活,苦中带乐 |
爱自由旅游网自游人 (VIP) 提供 |
交通工具:火车为主 |
目的景点:浙江 四明山森林公园 河姆渡遗址博物馆 河姆渡遗址
|
文章地址:
复制网址
搜索游记攻略
收藏
打印
|
浙东之恋(8)、那悠长的骨哨
浙东之恋(8)、那悠长的骨哨
作者:驿路牧歌
今年春天,我去过西双版纳,而今天来到河姆渡遗址陈列馆的第一展厅,那巨大的模型在现代技术自动控制下展现出的那7000多年前河姆渡生态环境竟与今天的西双版纳是那样的相似。从讲解小姐的口中我才得知,7000多年前的河姆渡,就是当今的西双版纳,模型中那悠悠的大象和茂密的树藤就是我在西双版纳所看到的一切。而在这昔日的“西双版纳”,被誉为中华远古文明之光的河姆渡文化曾延续了2000年左右,河姆渡人在这2000多年里,曾4次来到过这里,也曾4次从这里向外进行过迁徙,这可以从被发掘的河姆渡遗址由自上而下叠压着的4个文化层而得到验证。 今天来到河姆渡,看到这文化内涵丰富、堆积厚度在4米左右的4个文化层,直感觉它犹如一部资料详实、内容全面的史书,在逐章、逐节、逐页记载着河姆渡这块古老的土地上,在那遥远的时空里曾经发生过的一切,但是,这些史前的文明,由于年代的久远,读懂它,却并非易事。 7000多年的时光,在亿万年宇宙的演化中也许短暂的不能再短暂了,但是,当今天置身于这古遗址发掘现场,却感觉它是那麽的遥远,遥远的使我对眼前看到的这一切只能靠发挥自己的想象来猜测了。 7000多年前,这里来了一批最早的原始人群,他们在这里择泽而居。一开始,这里也许是一派兽奔人逐的洪荒环境,但随着时光的流逝,原始人学会了用骨耜耕田种植、烧制陶器盛物、开始了野生动物的人工饲养、发明了榫卯技术建筑自己的住所,而河姆渡人从此便进入了人类的原始文明。但是,不知是什麽原因,也许是水灾、火灾吞噬了他们的家园,出于恐惧和无奈,他们便又成群集队地迁徙到它处去开辟新的家园;也许是居住久了,由于过度的渔猎和采集,原来丰富的食物资源变得匮乏了,他们不得不放弃这块自己曾赖以生存的土地,再去寻找理想的家园。他们离开后,曾经的家园被自然界沧海桑田的力量改变,荒芜的村落便被埋入了地下,这就是我们在这里所看到的文化层。几十、几百年过后,根据上辈口头流传下来的故事,后代子孙又寻来这里找到了原来的“老家”;或者是被另一个氏族巡游到此。他们在此修养生息,因此这里又水丰草肥、鹿鸣猿啼了起来,恢复了曾经有过的热闹,于是他们再次定居了下来。 远古的河姆渡人,就是这样一代代地来了走了,走了又来了,那曾经的河姆渡文明也就在这里延续了2000多年的时光,在距今5000年前后,却不知是什麽原因?河姆渡人却突然从这里向外迁徙了,此次走了的河姆渡人,却永远没有回来,那曾经灿烂一时的文明也从此便嘎然而止,而河姆渡的这部史书也从此没有的下页。它不但书写的是这样的扑溯迷离,也结束的是这样的令人费解。 今天,在河姆渡遗址曾听人讲起,曾担任过河姆渡博物馆馆长的邵九华先生对此有过独到的见解,他通过对河姆渡地理环境分析后提出,洪水是河姆渡文化迁徙的直接原因。 借着邵九华先生的理论,我徜徉于这河姆渡遗址的发掘现场,眼前仿佛幻化出了6000年前后的那场特大的洪水,滚滚而来的洪水轻而易举地冲走了河姆渡人费尽气力建造的茅屋,筑屋用的长木被洪水席卷而去,少数的被木桩挡住沉于水底,这便是今天所发觉出来的现场的情形。侥幸活着的河姆渡人被这突如其来的大自然的神力惊呆了也震傻了,他们或许爬上树头,或许逃到山顶,看着自己的家园和亲人被洪水吞噬,留于心头的只有恐惧和焦虑,而在这恐惧和焦虑的眼光中,折射出的是他们对这无法抗拒的自然之力的无奈与沮丧。待到洪水退去,他们只好集积人群,扶老携幼带着恐惧和无奈离开了自己的家园。也许他们的后代循着上辈口头流传下来的故事在以后又回来了,也许是另外的氏族不期而至,曾一时寂静下来的河姆渡则又复开始了起往日的兴盛。时光又过去了千年,也就是在距今5000年前后,第二次洪水又滚滚而来,洪水不仅淹没了这一代河姆渡人的家园,而且还在家园与四明山之间冲刷出一条百余米宽的姚江,使得原来北排的姚江改为东泄。也许这一代的河姆渡人较之他们的先辈们显得幸运,也许是故土难离,洪水退却之后他们顽强地在这里生存了下来,但是,改道后的姚江不但给上山狩猎和采集设置了巨大的障碍,更为严重的是海潮一日两次顺着姚江倒灌进来,曾经肥沃的土地因此便的盐渍起来,使得他们赖以生存的水稻从连年的减产直至颗粒无收,他们在苦苦挣扎之后,最后也不得不循着其先辈的做法放弃了这块生活了近2000年之久的家园。失去家园的河姆渡人走了,这次确实是永远地走了。走了,就永远也没有回来过。。。。。。 不过,我还在怀疑,真的是这里的土地变成了盐渍,曾丰茂的家园成了不毛之地,才使得河姆渡人永远踏上了那不归之路吗?好多的问号在自己的脑海里盘旋,我甚至有些怀疑邵九华老先生了。虽然从地质资料上看,河姆渡遗址第三文化层和第二文化层曾有着自西向东逐渐增厚的淤泥层,但这一古老的文明竟是这样的脆弱吗? 徜徉在河姆渡遗址公园,眺望着那条千古流淌而不竭的百里姚江,我的耳边仿佛传来了河姆渡人用那骨哨吹奏的悠长的曲调,不由的使人思绪绵绵。也许脚下这还有待发掘的遗址下面还有尚未告诉今人的秘密,也许好多的问题和猜想还有待于它的验证,也许那里才埋藏着真正的答案。 骨哨悠悠,人悠悠;悠悠的河姆渡,悠悠的千年。。。。。。
作者:yilumuge
附加信息:
是否接受网友咨询: 否
是否已聘请导游: 否
是否已向旅行社询问跟团价格: 否
相关图片:
版权说明:
本文章版权仍属原作者或已经支付稿酬的合作媒体所有,如传统媒体需要转载发表,请直接与相关版权持有人联系。本文章由网友提交或转载,页面刊出的作者与原作者的一致性无法确认,如果原作者不愿意将作品在本栏目刊出,或发现有与原作不一致的偏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将您的版权信息添加到本文章中,或给予其他的处理。非常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谢谢!
|
网友评论
目前,没有 网友评论 等信息,您可以成为第一个对它发表评论的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