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抵运城
5月25日,星期五,早晨八点,我乘坐“晋龙”号子弹头列车前往运城,票价58元。
运城,古称河东,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黄帝战蚩尤,后稷教民稼穑于稷山,嫘母教民养蚕于夏县,舜都蒲坂,禹都安邑,许多久远的传说都发生在那里。元朝末年,官府在河东盐池附近的潞村设立盐运司并修筑城垣,初名凤凰城,因为盐运司设立于此,得名运城。运城的历史文化积淀是山西最深厚的地区之一,区内保存有大量的古代建筑和传统民俗,许多乡村的老年人在说话时仍不时冒出两句文言文,运城地区至今仍是全省高考升学率最高的地区,山西省内所有的高校,人数最多的,都是运城籍学生,我的许多同学、朋友在高中时期都被家长送往运城地区求学。
运城地区的旅游资源比较丰富,要游遍运城主要名胜,大约需要五至七天时间,而我却是人在公门,身不由已,只能利用有限的时间来走马观花看运城。为此,我将运城分解为三条路线,一条是普救寺、蒲州铁牛、风陵渡、大禹渡、永乐宫一线,一条是被称为“小千岛湖”的垣曲县小浪底,另外一条,就是我此行所要扫荡的路线。运城旅游景点相对较为分散,适宜于驾车旅行而并不适合自助旅行,事实也证明,在自助旅行尤其是一个人独自旅行的过程中,交通费占据了很大的比例。
当车窗外起伏的山峦化为一马平川、田野里的小麦逐渐由绿变黄的时候,列车进入了运城地区。一座高耸的宝塔映入了我的眼帘,不需要任何人介绍,我知道它就是太平兴国寺塔,是它身上那条令人震撼的伤痕准确无误地告诉了我。太平兴国,是宋太宗的年号,这座古塔始建于唐代贞观年间,宋朝初年将古塔和寺庙全部改建,并以当时的年号“太平兴国”命名。明代嘉靖年间,一场地震将古塔从顶端到第七级震出一道尺余宽的裂缝,万历年间的地震又使裂缝愈合。1920年,历经劫难的太平兴国寺塔第三次遭遇地震,被震出一道直达最底层的裂缝,古塔也由原来的13级变成了11级,残高71米,远远望去,尤如双塔。在运城市区西北还有一座名为“泛舟禅师”的古塔,同太平兴国寺塔一样,它也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泛舟禅师,是唐高宗李治的孙子,泛舟禅师病故后,好友曲环在他的墓地建塔纪念,并命名为泛舟禅师塔。这座古塔是唐代圆塔的典型实例,具有极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只可惜我无缘一睹其真容。
中午一点二十,我走出了运城火车站,站前广场上耸立的一座横刀立马的铜像,告诉每一个游客,这里是关公故里。在运城,还有一座更高更大的关公青铜像,它耸立在运风高速公路和运猗公路的交汇点上。
二、神勇关帝庙
站前广场对面,就有开往解州关帝庙的11路公共汽车,票价二元。解州距运城市区15公里,车行45分钟。民间传说,远古时期黄帝大战蚩尤,蚩尤兵败后尸体被肢解,鲜血化为池盐,被肢解之地得名为解州。解州之“解”,书面用语的读音为“谢”,但这个字在运城方言中读做“骇”,久而久之,这两种读法在山西都成为正式读音。我和我的许多同龄人,最早知道解州却是因为这里的一个企业,它就是八十代在山西电视台大做广告的解州潜水泵厂。
走入小镇,饥肠碌碌,首先享用了一碗扯面,味道倒是不错。小店对面,摆着一个工艺品小摊,陈列着大小不一色泽鲜艳的布老虎,最大的是一个布老虎小枕头,在民间喻含着辟邪的意义,售价五元,类似的布老虎我曾在游览一所晋商大院时见过,要价30元,所以,我毫不犹豫地为自己沉重的背囊增加了新的重量。
关羽历来被视为忠义仁勇的化身,其“忠”、“义”精神被历代封建统治者所倡导,因而对他褒奖有加,由一名“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小朝廷的高级将领直至加封为“关帝圣君”、“武圣”,集神教、道教和佛教的尊位于一身。按照过去的建筑规制,每一座县城均应建造文庙和武庙,文庙即孔庙,武庙即关帝庙,而一些规格较高的州府,往往拥有数座关帝庙,山西省会太原即是如此。太原市唯一现存的关帝庙位于西羊市街中段,俗称大关帝庙,当地被称为庙前地区,庙前,即指关帝庙前,街道办事处、派出所均以此命名,庙前小学在我从运城归来之后才刚刚从寄居数十年的关帝庙中迁出。
解州关帝庙是全国现存最大的关帝庙,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票价25元,一条小街将其分为南北两部分。位于街北的是结义园,一个主要由新建建筑为主组成的风景园林,参观价值不大。街南,即是始建于隋代的关帝庙。解州关帝庙屡建屡毁,现在的建筑是清康熙四十一年大火之后费时十年重建而成的。
关帝庙的导游费为30元,正犹豫间,一批批游客不断而来,其中还有几位来自北京的道士,我于是也就省下了导游费,而且,粗略听过三位导游对前面几个景点的介绍,我便挑选了一位讲解最为详细也最有深度的导游跟随,尽管她的相貌是其中最为普通的一个,其它两批游客就没有我这随便挑选导游的自由了。
进入关帝庙,即可看到高大的庙门,名为“雉门”的中门专供帝王出入,东西两侧专供文武官员出入,如今,每一个游客都能享受皇帝级别的待遇,由中门入内。中门的台阶同时又是一座活动戏台,每逢庙会,只需在预留的基础上搭上木板,即可演古证今。
雉门之后,便是午门,这座午门其实更像是一座没有南北墙壁的大厅,与晋祠的献殿有某些相通之处,只是规模要大得多。午门的东西墙上,绘制有关羽生平,挂印封金、诛文丑斩颜良、过五关斩六将等等,当然,走麦城一节照例是要被隐去的。
午门之内,牌匾极多,我向来有在牌匾下留影的癖好,当年在王家大院“品行兼优”牌匾下的照片时常被我拿出来自夸,这一次,我又在“忠义仁勇”匾下留影一张,这两张照片如果放在一起,俨然就是一位文武全才的盖世英雄。
穿过放置皇帝御书的御书楼,便是关帝庙的主殿崇宁殿。宋徽宗封关羽为“崇宁真君”,殿名由此而来。崇宁殿前,放置有两个近三米高的铁铸香炉,据说为明代原物。崇宁殿回廊共有雕龙石柱26根,据导游说,它的价值要高于晋祠圣母殿的盘龙木柱。崇宁殿内外,悬挂着三块皇帝手书的牌匾,分别是康熙的“义炳乾坤”匾,乾隆的“神勇”匾和咸丰的“万世人极”匾。
出崇宁殿,即进入寝宫,“气肃千秋”坊前,原建有“关娘娘殿”和关羽两个儿子的殿宇,毁于解放战争中的运城战役,原地后来被栽上两株灌木,四十余年后,这一原本矮小的树种竟高达两米有余,当地人说这是沾了关羽两位公子的光。站在“气肃千秋”坊前,可以看到坊后的柏树枝叶,形如一条青龙。值得一提的是,园中绿化不错,但部分绿化树种和现代的庭院灯与关帝庙庄严古朴的风格不太协调。
“气肃千秋”坊后,是关帝庙最宏大也最具体艺术价值的建筑春秋楼。春秋楼第二层回廊的廊柱,全部采用悬柱,给人以悬空之感。春秋楼的二层有关羽夜读《春秋》像及象征山西108县的木制隔扇,但上楼需再次购票,票价20元,只得作罢。
从解州关帝庙出来,已是四点钟,运城到解州和常平两地均有公交汽车,但解州与常平之间却不通车,只好包车,要价20元,懒得多费口舌,便另找了一辆三轮摩托车,以13元成交。
常平距解州八公里,道路较窄,时值麦收季节,沿途村民对我这位扫荡者虽然不是黄土垫道净水泼街,但却将厚厚的麦子平铺于路,权当是对我的欢迎吧。
常平是关公故里,传说当年关羽杀死当地恶霸后逃亡,同宗害怕牵连也纷纷逃走,因而常平现在没有一户姓关的人家。常平村有后人为其建造的家庙,人称常平关帝庙,从某种角度上说,它比解州关帝庙更富有特色。常平关帝庙票价15元,此时没有其它游客,难以再次享受免费导游,只好花20元请了一位导游,一位腼腆可爱的小美眉。
庙内遍布参天古柏,各有形神兼备的名称和动人的传说。最古老的是圣祖殿前的“龙柏”与“虎柏”,相传为汉代种值,树干围长一抱有余,树身下部缠满了红色丝线。当地村民为了借助汉柏的灵气护佑子女,往往让孩子们认汉柏为义父,认亲之后,便在树干上缠上一圈红丝线。最神奇的垂花门前的一株柏树,严冬降雪,其它柏树挂满积雪,唯独这株柏树干干净净,不留一片雪花,实在是匪夷所思。生命力最顽强的是西侧院内的凤柏,柏树树干裂开之后,村民用铁箍为其固定,日久天长,柏树继续生长,竟将铁箍挣断,已经枯死的半截树干上的半个铁箍仍然停留在原来的高度,而深深嵌入另半截仍然存活的柏树树干之内的半个铁箍已经高高在上。
仪门之前,建有一座祖宅塔,这种建筑规制在其它祠堂中是从来没有过的,祖宅塔下原来是一口水井,关羽逃亡之后,他的父母投井自尽,后人在井上建塔纪念,是为祖宅塔。
山西不乏古代彩塑精品,但常平关帝庙娘娘殿中的关娘娘彩塑仍然让我赞叹不已。关娘娘彩塑富态高贵,面容慈祥,衣襟折痕生动自然,关娘娘的首饰和手帕更是栩栩如生。
圣祖殿内,供奉着关羽的三代先祖。导游美眉告诉我,前几年圣祖殿上空曾出现海市蜃楼,将常平关帝庙映在了半空中,导游美眉当年便亲眼目睹了这一幕。海市蜃楼一般都出现在海洋或沙漠戈壁,出现在平原地区实属罕见,但愿当地村民不要认为这是关老爷显灵了。
导游美眉还告诉我,关帝庙里抽签非常的灵,其实我从来不愿找人相面算命,但看惯了古装影视片中有关抽签的戏,不禁也想试试。重要的事情也就不求它来指点迷津了,以免在关键时刻影响我的判断与选择,就问问次要的问题吧。正欲抽签,却被告知先得上香,十元,也罢,掏钱,烧了一排高香,再欲抽签,又被告知,先开票,十元,也罢,再掏钱,始得抽签,数分钟后方才摇出一签,名曰“赵五娘寻夫”,中吉,解签人说,这是时来运转有贵人相助之意,滔滔不决地解说一通之后,告之,解签十元,只好再掏腰包,这支签竟值30元,够贵。
三、百里盐池
五点半,乘坐21路公共汽车回运城,票价二元,汽车沿着盐池边的公路行驶。
盐池位于运城市区西南方,呈东北——西南走向,长约30公里,宽3至5公里,很多人习惯称之为“百里盐池”。从运城前往解州,我行走于盐池西北侧,从常平回运城,我又从盐池东南侧走过,正好绕了盐池半圈。坐在车上远眺,狭长的盐池横亘于远处连绵的中条山与近处金黄的麦田之间,波光鳞鳞,平静婉约。在一些区段,盐池被分割成为一个个四四方方的池塘,就象南方的水田,分割盐池的堤坝,如同水田中纵横的田埂。
盐池自古以来就是中原地区最重要的食盐产地,同时也是封建王朝赋税的重要来源。时至今日,这里仍然是全国重要的化工原料基地,祖先留下的丰厚馈赠竟然一直遗惠到今日。盐池周围,环绕着一大批化肥厂、盐化厂、日化厂,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南风化工。盐池边时常可以看到南风化工的广告,南风二字成为此行所见频率最高的一个词组。相传,舜帝曾在盐池边弹唱《南风歌》,词曰:“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这首流传下来的中国最古老的民歌所表达的,是说世间万物都迎承南风的恩泽。南风化工即得名于此。值得一提的是,明初扩建太原城时,也是受首民歌的启发,将太原的两座南门分别命名为“迎泽门”和“承恩门”,这也正是太原“迎泽”二字最为常见的原因。
车过西姚,汽车向北行驶,从盐池中段拦腰筑起的公路上横穿而过,我也得以近在咫尺地贴近盐池。几乎每一个池塘边的堤坝上,都堆积着高高的盐堆,洁白的盐堆上,夹杂着一些黑色的土壤杂质,这样的盐堆一个接着一个,和四四方面的池塘一样一眼望不到头,尤如冬天被清扫后堆积在一起的残雪。
横穿盐池之后,即是运城盐化局,它的院内,建有池神庙。池神庙始建于唐代,歌薰楼相传即是舜帝弹唱《南风歌》之处。池神庙屡遭天灾人祸,仅遗存风神、雨神、池神三大殿等部分建筑,它们虽在清代多次重修,但整体上仍然保留有明代的形制。
回到太原后得知,上级部门已经批准建立运城湿地自然保护区,这是沉寂七年之后山西再一次建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而运城盐池,即是保护区的一部分。
四、险峻五老峰
5月26日早晨,我来到运城长途汽车站。开往永济的汽车很多,大约20分钟就有一辆,前往五老峰的票价为六元。八点半,我乘坐的汽车出发,售票员告诉我,同一辆车上还有四人也要前往五老峰。这四人中,有两人来自太原,男的是63军驻忻州某部的少尉,娇小可爱的美眉两年前毕业于山西医科大学,目前是南方一家著名医药企业在山西的业务代表,负责运城、忻州两地区的市场,我们相约共同行动。
一个半小时后,我们在公路边下车,从这里前往五老峰,还有漫长的五公里,好在有三轮摩托早早恭侯,每人二元,送至五老峰山门。到了五老峰山门,购票,20元。从山门到登山台阶,还有数里盘山公路,又换乘景区内的小巴上山,每人三元。此时我才得知,其实从运城市禹都市场每天都有开往五老峰的班车,票价11元,直接开到登山台阶。
登山台阶据说有两千多级,去年刚刚铺好,虽然平整规范,但却不能减轻登山者的疲劳,汗流浃背地休息了好几次之后,终于用时一个钟头,爬完了台阶,到达半山腰的五老殿平台。由登山台阶入口到五老殿平台的客运索道正在施工,国庆前夕即可运行,真羡慕以后的游客,虽然少了些登山的乐趣,但却可以保存体力,去攀登更高的山峰。
五老峰之名,据说是因为五座主峰犹如五位老人抱拳作揖恭迎贵宾之势,也有人说缘于五位仙人的传说。五老峰位于永济市东南20公里的虞乡镇境内,可不要小看这虞乡,当年它和解县一样,都是山西108县之一,建国后,这两个县分别被合并进当时的永济县和运城县。五老峰属于中条山系,古代为道家“第五十二福地”,相传曾是八仙之一张果老的布道之地,现在既是山西五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之一,同时也是山西十八个国家级森林公园之一。五老峰方圆2000平方公里,据说景区内有大小36座奇峰,12个岩洞,9大泉源瀑布,64处宗教古迹遗址。
五老峰的地形有些类似于黄山,都是先到达半山腰平台,然后以此为中心,游览玉柱峰、棋盘山、红砂峪等各处景点。五老峰的山腰平台虽然名叫五老殿,但殿宇早已无踪,平台上建有几十个整齐的简易服务点,为游客提供食宿。服务点都比较简陋,大多只能提供方便面等方便食品。今天游客不多,只有百余人,边吃方便面边向摊主了解五老峰的概况,摊主告诉我们,五月一日,五老峰一天接待游客一万人,到后来山下只能设卡停止上客,当天平台上连泡方便面的开水都供不应求,五月二日,五老峰又接待了七千游客。军嫂美眉想去看瀑布,摊主告诉她,瀑布离平台还有十几里,而且道路尚未开发,美眉只好放弃。
十二点,吃完方便面,背起背包出发,第一站玉柱峰。玉柱峰海拔1809米,为景区内主峰。玉柱峰石壁如削,形如玉柱,直插云霄,站在五老殿平台上远远望去,你很难想象这样一座石柱居然能够攀登到它的顶峰。
玉柱峰距五老殿平台三公里,没有铺设石台阶,一条被工作人员打扫得干干净净的山间小路使游客能够体会到更深切的登山感受。攀登途中,有药师洞、明眼洞、悬空石笋、舍身崖等景点,药师洞和明眼洞不过尔尔,悬空石笋前值得拍照留念,站在舍身崖上,可以从半空中俯视五老殿平台全景。虽然山路穿行在翠绿的密林之间,但一个多小时的攀登仍使人汗流浃背,当我坐下小憩时,颗颗汗珠从发间滴落,打湿了脚畔的泥土,此时此刻,我对“汗滴禾下土”这句古诗有了深刻的理解。
曲折的山路终于爬到尽头,我们来到了王柱峰下,抬头仰望,几乎呈90度的峭壁上,游人只能依靠垂下的铁链、铁悬梯攀登。曾经攀登过宁武芦芽山的悬崖栈道,那里的悬崖就颇为陡直惊险,但玉柱峰的险峻更是远远超过了悬崖栈道。
玉柱峰下,有一位名叫陈春明的摄影师和两位工作人员,他们说,我们是今天第一批攀登玉柱峰的游客。我一马当先,开始攀崖,每一步都小心翼翼,唯恐有半点差迟。顺着铁链爬到顶峰之后,感觉玉柱峰看似险峻,其实很容易被你征服在脚下,当脚穿松糕凉鞋的美眉跟着少尉爬上顶峰后,就更为那些望而却步的游客惋惜。
玉柱峰顶北高南低,狭窄的山顶平台上竟然密集地保留有六座宗教建筑遗址,这些山巅小庙大多只有七八平方米大小,墙体基本留存,墙体下部均为石料垒成,上部为砖彻,遗址周边散落着大量的残砖破瓦。从顶峰的几块残破的石碑来看,这些宗教建筑最晚始建于明代。五老峰早在晋代即有记载,极盛之时建有64处寺庙宫观,抗日战争前,从虞乡西关到玉柱峰顶,沿途开设的茶馆饭店就有四十余处。民国年间,每年七月的朝峰庙会均有数万人参加,香客布施给玉柱峰上各观庙的银元每天都需要用扁担挑下山去。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一支没有任何政治目标独来独往的土匪武装活动于五老峰及其周边,人马最多时达到两三千,日本侵略军动用飞机、毒气都未将其剿灭。后来,解放军进山剿匪,将土匪们栖身的部分建筑烧毁或拆除。匪患虽然被清除,但五老峰的历史人文景观也遭到严重破坏。文革期间“破四旧”,五老峰上的剩余建筑也全部被拆毁,64处寺庙宫观无一幸免。今天当地方政府投入巨资开发旅游业时,回想往事,将是多么遗憾。
不久,先后有几位运城游客和一位太原游客登上五老峰,连上我们,一共是八人。那位太原游客是太原某中专的教务人员,同行的三个同事让他率先攀登后却全都留在了峰下。在他的建议下,八人下了玉柱峰后,合影一张,以示记念,号曰:玉柱峰八仙,那位让所有人敬佩的巾帼英雄,无疑就是何仙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