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行记(十三)
出发地点:贵州 黎平 贵州 黔东南苗侗区(凯里) 0日自助游 同行人数:2人
文章类型:游记 出游时间:2007年7月27日-7月27日 人均费用:80元
出游类型:自助游 享受级别:体验生活,苦中带乐 春田花花 提供
交通工具:汽车为主 目的景点:贵州 黔东南苗侗区(凯里) 肇兴民族风情区 肇兴鼓楼 肇兴风雨桥
文章地址:    复制网址    搜索游记攻略    收藏    打印
黔东南行记(十三)

十三
 


 

我和阿坤跟着熙熙攘攘的人群一直向寨里走去。刚才进寨的几个摄制组正在到处寻访拍摄题材,一个风风火火的女记者拦住我问:“请问知道今天还有什么节目吗?”我说:“我们也不清楚呢。”“喊天节不是应该有很多活动的吗?”她问。我告诉她:“喊天祭祀的仪式昨天早上就举行了,中午是吃长桌宴,下午还有吹芦笙什么的……”她一听急了,自言自语地说:“唉呀呀,来晚了!长桌宴昨天都吃过了,今天肯定不会再有了,我们还拍个啥劲儿啊!大老远的来,还是没赶上……”接着她又问我:“昨天是不是来了很多媒体?是不是百家媒体都来了?你们是哪个媒体的?”我不明白她所说的“百家媒体”是什么意思,就说:“昨天来拍摄的人可多了,不知道是什么媒体的。我们不是媒体,是游客。你们从哪儿来?”“北京。”她一边答应着一边满脸懊恼地走开了。连媒体的朋友都没搞清楚整个活动的安排,难怪我们这些游客会这么晕了!
 

寨民簇拥着来访的贵宾来到义团鼓楼,鼓楼与北面的戏台之间是一片空地,戏台前面用木板搭起的一个舞台几乎占了空地的一半。舞台前面摆了一排一排的长木凳,一直摆到了鼓楼前。那些穿侗族盛装的小女孩、大姑娘、小伙子、大叔、大娘有的站着聊天,有的忙着换装、补妆,有的则悠闲地在一边等待。扛着巨大摄像设备的摄制人员,拿着各种型号摄像机、照相机的游客,穿梭于衣香鬓影之间,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地捕捉着每一个精彩的瞬间。不大的鼓楼、不宽敞的空地挤满了各色人等,连鼓楼南面的风雨桥上,都站满了、坐满了看热闹的人群。大家都在用一种热烈而兴奋的心情期待着。
 

表演终于开始了!最先出场的是芦笙队。山寨里挑选出来的最优秀的芦笙乐手在戏台前的空地上站成三排。突然,不知在哪个角落炸响了三声土炮,土炮声炸起的惊魂未定,浑厚、古朴、粗犷的芦笙乐声已经响彻山寨。吹芦笙是侗族男人一生的必修课,这些芦笙,短不过一尺,长可达三四米,虽然看起来只是几根竹管的简单组合,却能吹奏出如此醇和、纯净的旋律,让人惊叹。
 

芦笙队的表演完毕,接下来是什么节目呢?没有人预告。到处都是涌动着的人潮,我很担心地四处张望,想寻觅那个点土炮大叔的身影,生怕他神不知鬼不觉地在我身后炸响土炮。土炮巨响的震撼力,不亚于战场上轰炸的炮弹,虽然明知道每次节目开始之前都有三声土炮响起,但我还是一次又一次被它吓着。
 

那个半岛的记者又在叽叽呱呱地指挥着他的摄制组,还不停地跟当地的领导和看样子像节目策划人的几个男人商量着什么。大概是说鼓楼里面光线太暗,拍摄效果不好之类的,也不知道他们要拍的是什么。只看见那几个担任总策划的男人很忙碌地走来走去,在催促、指挥、分配着各种各样的事情。
 

领导和贵宾们都在鼓楼里面落座,面向义团花桥。难道表演会在花桥上吗?我赶紧在鼓楼西南角选了个位置,这个位置在花桥的斜对面,正好靠着鼓楼的一根立柱,不会妨碍摄制组拍摄,不至于看着看着被人赶开那么扫兴,而且前面也不会有别人遮挡,整个花桥都在视野中,真好。
 

这时,演员开始出场了。先是盛装打扮的侗族小女孩,然后是少女、大姑娘、老大娘、小伙子,全部演员按顺序站立在花桥的台阶上,刚才还在交头接耳、谈笑风生的观众顿时安静下来。一个穿侗族礼服的英俊小伙子器宇轩昂地站出来,向贵宾和游客介绍侗族大歌的起源、历史和特色等等,他是今天的司仪。
 

这一场侗族大歌表演完全是黔东南旅程中最意外的一次惊喜!在有“大歌之乡”美誉的小黄侗寨,我们听了几个小女孩唱的侗歌,都已经觉得无比兴奋,可想而知,当在肇兴侗寨,我们竟然可以如此近距离地亲眼看到、亲耳听到各种形式的侗族大歌演唱,那是一种怎样的欣喜若狂!侗歌大合唱华美而质朴,童声侗族大歌清新悦耳,女声侗族大歌甜美婉转,男声侗族大歌豪放诙谐,还有男女对歌情意绵绵、亦歌亦舞,琵琶歌琴歌和鸣、如歌如诉……所有的观众都被这一场原生态艺术的盛宴所迷醉,没有人指挥,没有人监督,也没有人现场维持秩序,但是所有的观众都很安静,甚至连走动拍摄的脚步声都轻微得难以察觉,大家的心中抱着同一个信念,那就是“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闻”,因此大家仿佛都在用发自心灵的神圣感去尊重、爱护和崇拜着这种天籁般的歌声。我不知道肇兴侗寨是为了答谢领导的光临,还是为了满足节目摄制的需要,抑或是为了向游客充分展示侗族的文化风情,而安排的这一场盛大的演出,不管是为着什么理由,我只想说一句谢天谢地,如果我昨天离开了肇兴,那将会抱憾终生!
 

为了拍摄今天的盛况,我昨天已经做足了准备,再也不用担心电池不够用了。然而,让我们始料不及的是,内存卡不够用了!真的没有想到会幸运地遇上如此盛大的场面,两张清空了的内存卡,很快又要爆满了,精彩接二连三地袭来,让我们甚至来不及把卡里的数据转换到硬盘上,只好一边不停地拍,一边又不停地忍痛割爱,甚至最后只好降低分辨率来增加内存了。照相机一直处于开启状态,已经烧得烫手,真怕它会超负荷运作突然罢工或者爆炸。这时候,我们才深切地体会到,现代科技再强大,在深沉的原始艺术面前,也会显得如此无能为力、相形见绌啊!
 

侗族大歌演出结束后,演员们聚集到空地上,邀请游客一起跳舞、同乐、“踩歌堂”,鼓楼前后再次变成一片洋溢着欢声笑语、载歌载舞的沸腾的海洋。突然,鞭炮声由远而近,一阵紧似一阵,鞭炮炸响腾起的一片烟雾之中出现了一支游行的队伍。这是一支奇怪的队伍,各色人等簇拥着两顶轿子缓缓而来。在这支巡游队伍里面,既有穿长衫的寨老,也有挑扁担、撑彩伞的侗族少女,更奇怪的是,队伍里面夹杂着各种人物,根据自己饰演的角色表现着不同的劳动场景。坐在轿子上的是盛装打扮的童男童女,轿子两旁有穿军装、戴钢盔、“荷枪实弹”的士兵护驾,还有人扛着一块大木牌,正面写着“大王占山”,背面写着“此山是我开,此树是我栽,欲从此路过,留下买路财”,牌子上的字迹歪歪扭扭,士兵衣冠不整,场面非常滑稽有趣。巡游队伍里面,还有各种人物表现着古代侗族祖先农耕渔猎的劳动场景,活灵活现、栩栩如生。
 

奇怪的是,这些扮演各种角色的人物都不以真面目示人,他们有的用黑墨、油彩把脸涂花,有的则干脆以布蒙面,或戴上用棕榈叶制成的面具。我们开始不知道缘由,后来一位当地人告诉我们,这个巡游仪式名为“抬官人”,是侗族的一种历史悠久、颇具特色的待客仪式,同时也是一种隆重的节庆娱乐活动。由于古代侗族先人在从事各种活动时都是赤身裸体的,而在抬官人仪式中,各种人物虽然衣衫褴褛,但毕竟都穿上了衣服,已经是比较文明的形式,因此,为了表示对先人的怀缅尊敬和对原始劳动场面的真实还原,他们就把真面目遮掩起来。而用棕榈叶制成的面具,是原始面具的雏形。这位当地人又介绍说,“抬官人”的仪式一般在侗族过新年的时候举行,那时全寨的人都会穿上家里最美丽、最隆重的服装参加这个活动,最盛大、最正宗的抬官人活动甚至会持续三天。能够被作为“官人”来抬的人,必定是尊贵的客人、德高望重的人、有智慧有见识的人。在这个活动中,我们看到两位领导被作为“官人”请到了轿子上,一干人等前呼后拥,好不神气!
 

“抬官人”的队伍在人潮中缓慢移动着,无数游客簇拥在旁边欢呼、喝彩。我们像疯了一样追着游行的队伍跌跌撞撞地奔跑着,也顾不上点燃的鞭炮就在脚下炸响。“抬官人”的队伍从义团鼓楼穿过义团花桥,又穿过长街,沿着河岸一直行进到仁团鼓楼。直到巡游队伍散去,围观的游客还是恋恋不舍,不愿意离开,抢着跟各种各样的人物说话、合影,抢着去坐一坐“抬官人”的轿子。那个饰演“罩鱼烤鱼”的“渔者”看到游客们意犹未尽,就在鼓楼前为大家表演起来,引来更多游客围观。而那个满脸油彩、光着膀子的“犁人”,在一条巷子里被一大群美女粉丝围着,大家轮流要跟他合影,像明星一样被美女追捧着的他,也乐于摆出各种诙谐的姿势,任美女们照个够,引来众多美女的声声尖叫。
 

这真是疯狂的一天啊!
 


 

2007823日星期四 老天还是没有好脸色
 


 


 


 

我国黔东南地区素以多民族聚居著称,在这里居住着中国56民族中“最善唱歌”的民族——侗族。肇兴侗寨,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是黔东南侗族地区最大的侗族村寨之一。占地18万平方米,居民800余户,4000多人,号称"黎平第一侗寨"。肇兴侗寨四面环山,寨子建于山中盆地,一条小河穿寨而过。寨中房屋为干栏式吊脚楼,鳞次栉比,错落有致,全部用杉木建造,硬山顶覆小青瓦,古朴实用。肇兴侗寨全为陆姓侗族,分为五大房族,分居五个自然片区,当地称之为""。分为仁团、义团、礼团、智团、信团五团。今天的肇兴侗寨,在历经千年历史长河的荡涤后依旧保留着它特有原始的风貌!走近侗寨首先飘入耳中的便是那传唱千年依然动听的侗族大歌!
 

侗族大歌是一种无指挥、无伴奏,以合唱为主的歌唱形式,它以曲式复杂,声部组合多变而著称。虽然侗族文化历经风雨,人间沧海,但是侗族大歌仍旧一枝独秀保留下来,并且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侗家人认为“饭养身,歌养心。人不唱歌会变老”。充分体现了侗家人对生命与生存的深刻体验和认知!
 

侗族是一个历史上没有文字的民族,他们的叙事、传史、抒情都是通过口传心授的方法。在传授和保存侗族大歌方面,汉字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歌师以汉字注音的方式为侗语注音,同时用简谱记录侗族大歌的音调。使侗族大歌的学习和保存变得更加易起来。
 

当外面的世界通过互联网络了解到这里有淳朴的人们、有远离现代文明的农耕文化时,于是,外面的人们纷至沓来,寨子里人们观念也随之发生着变化。这里流传着一句顺口溜:“肇兴一大怪,八十岁老太追老外”,这句话是在描述寨子里的人兜售手工艺品时的情景。其实这正是这里的人们萌生商品意识的具表现。
 

侗族依山傍水,聚族而居。户肇兴侗寨的千栋吊脚楼就簇拥在河的两岸,吊脚楼一般是用杉木建造,多为二至三层,吊角楼大多建在在河边或山坡上。侗乡逢河有桥,最能反映侗族人民高超建筑技艺的要数这“风雨桥”。因桥上建有长廊式、可遮蔽风雨的桥屋而得名。通道两侧有栏杆,形如游廊。桥梁构造不用一根铁钉,只在柱子上凿穿孔眼以榫衔接,斜穿直套,结构精巧,十分坚固,令人叹为观止。
 

鼓楼是侗寨的标志,这种建筑吸取了汉族古代建筑的精髓,又突破了塔楼的常规,下部呈方形,瓦檐呈多角形,飞檐重阁,大的寨子有三四座鼓楼,鼓楼象一座宝塔,在寨子中非常醒目,那是侗家人集会和娱乐的场所。与鼓楼相邻的还有用来上演侗戏的戏楼,而现今的戏楼,除节日以外已经很少侗戏演出,而爱看侗戏的人在寨子里就可以买到侗戏音像制品。
 

说起侗家人的娱乐活动,值得一提的就是已有三年历史的抬官人,抬官人侗语叫做“店宁蒙”。所谓的抬官人,实际上就是抬智者,是值得大家信赖的人,官人还有一个意思就是当官的人从活动中反映出侗族人民对智者和文化的尊重。抬官人活动内容中还有表现农耕技术的场面贯穿到其中,从而起到了文化传承的作用。其中还有以原始人的形象出现的各色人物,具有浓厚的戏剧色彩。面具是用棕榈叶制成,这也许这是面具最很原始的雏形,以此重现侗族祖先的生活状态据说,为了适应旅游业的需要,抬官人中的祭祀环节已经被省略,如果将整个程序进行完整的表演,需要三天才能完成。
 

侗寨鼓楼是侗族地区特有的一种公共建筑物,是侗寨的标志。在侗族南部方言区,几乎村村寨寨都有鼓楼,是侗寨风光的一大特色。鼓楼具有历史悠久、造型美观、结构独特、用途多样等特点,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和民族民俗文物价值。
 

鼓楼的来源,众说纷纭。民间传说三国时,诸葛亮南征,曾扎营侗乡,为方便指挥,在营寨中修筑高亭,内置铜鼓,以鼓声传令,遂流传成为鼓楼。另有一种说法更加神奇,传说鼓楼乃外星人留在地球上的遗迹。古代外星人来过侗乡,曾修建火箭和飞碟发射架。鼓楼外形颇似发射火箭的支架,顶层阁楼的剖面恰如飞碟的造型,是侗族先人按照外星人的建筑模式建造的。在侗族歌师赞颂鼓楼的歌词中,就?quot;那天神仙下界送礼钱"的句子,耐人寻味。肇兴以鼓楼群最为著名,其鼓楼在全国侗寨中绝无仅有,被誉为"鼓楼之乡"。寨中五团,共建有鼓楼五座,花桥五座、戏台五座。五座鼓楼的外观、高低、大小、风格各异,蔚为大观。
 

智寨鼓楼:九重檐八角歇山顶,高14.9米,占在77.3平方米。由16根柱子构成骨架,中间4根柱子直贯顶层,四面为12根副柱,略小于中柱。用逐层内收的梁方金瓜柱支撑,层层挑出屋檐。类似宝塔。楼中央设有火塘,四周有长条木凳,供人休息。檐角高翘,屋脊之上泥塑小葫芦宝瓶,其翼角塑小鸟,玲珑雅致,鼓楼的檐层辅小青瓦,屋脊白色,塑有狮,虎,凤等。楼内雕梁画栋,书有六幅盈联,正面一至三檐之间塑有"双龙抢宝"
 

仁寨鼓楼:七重檐八角攒尖顶,高21.7米,占地面积60平方米。
 

义寨鼓楼:十一重檐八角攒尖顶,高25.8米,占地81.6平方米。
 

礼寨鼓楼:十三重檐八角攒尖顶,高23.1米,占在70.3平方米。
 

信寨鼓楼:十一重檐八角攒尖顶,高25.9米,占在78.3平方米。该鼓楼有一副楹联:"鼓乐声声京城震动雄证当今盛世;楼阁巍巍侗寨欢呼讴歌天下太平。
 

 
附:肇兴侗寨简介(来源于网络)
 
 
 
 
 
 

附加信息:

是否接受网友咨询: 是
我的联系方式:
是否已聘请导游: 否
是否已向旅行社询问跟团价格: 否

相关图片:

版权说明:

本文章版权仍属原作者或已经支付稿酬的合作媒体所有,如传统媒体需要转载发表,请直接与相关版权持有人联系。本文章由网友提交或转载,页面刊出的作者与原作者的一致性无法确认,如果原作者不愿意将作品在本栏目刊出,或发现有与原作不一致的偏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将您的版权信息添加到本文章中,或给予其他的处理。非常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谢谢!

 
网友评论
 
目前,没有 网友评论 等信息,您可以成为第一个对它发表评论的人
更多文章列表
贵州荔波旅游攻略50问(不断补充中……)
自驾贵州行
贵阳无聊游(中)
贵阳无聊游(下)
贵阳无聊游(上)
兴义两日游(下)

目的地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