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北京房山石经山云居寺概况
类别划分
概况
住宿
交通
精彩照片图片
旅游地图
居住在这里的会员
去过这里的会员
打算去这里的旅游计划
网友旅游游记和攻略
景区分布
邻近景区
经验分享
我去过这里
我想去这里
收藏此页
我要提问
北京房山石经山云居寺概况
提供图片    更多图片

  云居寺位于北京西南房山区境内的白带山下,距市中心70公里。东接上方山,西俯拒马河,云居寺占地面积60000多平方米。由云居寺石经山藏经洞,唐、辽塔群构成我国古代佛教文化特色一大宝库。一九六一年三月四日被国务院首批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九九二年被评为北京旅游世界之最。

  云居寺的名称最早见于唐总章二年(669年)的石刻上,隋唐时代已具相当规模。在唐代分上寺及下寺,上寺在石经山上,寺址已无考,下寺即今遗址。辽、金时代无能为力居寺因刻造石经知名,故有石经山之西,故亦称西峪寺,清初又必称西域寺,仍然保留着云居寺之名。寺历代屡有修葺,最后的修缮年代是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被毁前的寺院规模宏伟,寺门东向,门前有杖引泉水流过,清泉垂柳,自然环境颇为幽美,寺院中路有院落五层,殿宇六进。寺依山而建,每层院落逐步升高,各层正殿之旁又有配殿,中路北侧有僧寮客舍,南北二塔分踞左右,使得寺院形势更加宏伟壮观。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寺院曾当作德、奥等国的战后拘留所,“七七事变”后,遭到日本侵略军炮火的严重破坏,成为一片废墟,南塔斯社也于此时被拆毁,塔斯社下曾出土金质小塔、象牙、铜净瓶等。在云居寺遗址范围内,北塔及其四隅的四座小塔,是劫后仅存的遗物。

  云居寺是佛教经籍荟萃之地,寺内珍藏着石经、纸经、木版经号称三绝。石经始刻于隋大业十二年(605年),僧人静琬等为维护正法刻经于石。 刻经事业历经隋、唐、辽、金、元、明六个朝代, 绵延1039年, 镌刻佛经营1122部3572卷14278块。象这样大规模刊刻,历史这么长久,确是世界文化史上罕见的壮举,堪与闻名寰宇的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相媲美,是世上稀有而珍贵的文化遗产。不愧为北京的敦煌、世界之最。

  纸经现藏22000多卷,为明代刻印本和手抄本,数量之多是国内各大名寺所罕见。木版经始刻于清朝雍正十一年(1733年)至乾隆三年(1738年), 现存77000多块,堪称我国木版经书之最。石经山海拔450公尺,山腰有九个藏经洞,其中雷音洞为开放式, 洞内宽广如殿,四壁镶嵌经版都是静琬早期所刻。洞中有四根石柱,石柱上雕刻佛像1056尊,故称千佛柱,九洞藏经4196块。

  云居寺古时就有“碑海塔林”之称,现存碑20余块、塔10余座。云居寺最为著名的是该寺对面的石经山所藏《房山石经》,是中国唯一的石刻大藏经被誉为“北京的敦煌”。经文都刻在石板上,刻经1122部,3572卷,共14278块,分藏于石经山9个藏经洞和云居寺地穴之中,堪称世界佛经镌刻之最。《房山石经》始刻于隋,成于明,历时千年,堪你世界杰作。解放后,人民政府对云居寺所藏石经进行了发掘和整理。到现在还完好保存的石经就有一万四千二百七十八块。

  1961年,国务院将云居寺遗址,两座辽塔、八座唐塔、藏经洞和石经,列为全国重点保护文物,并为保护这些珍贵的文物,先后对辽代北塔进行了加固维修,为保护石经板盖了经板库,并决定在1999年9月9日9时9分9秒将石经重新回归地下,以使这些上千年的古代珍贵文物代代相传。

  1.门票:云居寺门票30元,观瞻佛舍利10元,石经山10元,索道30元(来回)。

  2.住宿:一墙只隔的防化团招待所对外开放,房价从10元至200元不等。

  3.交通:从天桥做917至云居寺、十渡,5月--10月前门游10路,北京南站--云居寺,都可直达云居寺。
推荐景点
云居寺北塔

千年古刹--云居寺
北京云居寺21
云居寺北塔上的砖雕
千年古刹--云居寺
北京云居寺
北京云居寺9
北京云居寺13
北京云居寺:15

 

经验分享/补充资料/网友评论

 
kevin_chen(西门) 2005年12月27日 13点57分 评分:10
  云居寺位于北京西南房山区境内,距市中心70公里。占地面积70000多平方米。由云居寺、石经山藏经洞、唐辽塔群构成我国佛教文化特色一大宝库。1961年3月4日被国务院首批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作为世界上保存石刻经版最多的寺庙入选“北京旅游世界之最”,同年云居寺塔及石经列为世界文化遗产预备清单。1997年以来连续四年被评为“北京市文明旅游景区”,同年被命名为“北京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9年荣获“京郊环境建设示范景区”和“北京花园式单位”荣誉称号,2001年荣列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同年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和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双认证。2004年11月15日被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为市级风景名胜区。
  云居寺始建于隋末唐初,经过历代修葺,形成五大院落六进殿宇。两侧有配殿和帝王行宫、僧房,并有南北两塔对峙;寺院坐西朝东,环山面水,形制宏伟,享有“北方巨刹”的盛誉。1942年云居寺被 日军炮火夷为废墟。1985年成立云居寺修复绿化委员会,进行了一期修复工程和周边绿化。1998年后,进行了石经回藏及二期修复工程。目前,云居寺已恢复了昔日的庄严。
  云居寺是佛教经籍荟萃之地,寺内珍藏着石经、纸经、木版经号称“三绝”。“石刻佛教大藏经”始刻于隋大业年间(605年),僧人静琬等为维护正法刻经于石。刻经事业历经隋、唐、辽、金、元、明、六个朝代,绵延1039年,镌刻佛经1122部、3572卷、14278块。象这样大规模刊刻,历史这样长久,确是世界文化史上罕见的壮举,堪与文明寰宇的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相媲美,是世上稀有而珍贵的文化遗产。被誉为“北京的敦煌”、“世界之最”。“房山石经”是一部自隋唐以来绵延千年的佛教经典,不仅在佛教研究、政治历史、社会经济、文化艺术等各方面蕴藏着极为丰富的历史资料。而且在书法艺术上有着重要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
  北塔是辽代砖砌舍利塔,又称“罗汉塔”,始建于辽代天庆年间(1111~1120年),高30多米,塔身集楼阁式、覆钵式和金刚宝座三种形式为一体,造型极为特殊。塔的下部为八角形须弥座,上面建楼阁式砖塔两层,再上置覆钵和“十三天”塔刹。这种造型的辽塔,十分少见。
  四座唐塔都有明确的纪年,塔的平面呈正方形,七层,分单檐和密檐式两种,而造型大致相同。塔身上雕刻着各种佛像,其中唐开元十五年(727年)所建的石塔,内壁雕刻有一个供养人,此人深目高鼻,推断应为外国人形象,这与当时唐代与中西亚交流广泛、大量任用外族为官有直接关系。雕刻的服饰十分华丽,线条细腻流畅,反映了盛唐中外文化交流的繁盛景象。
  纸经现藏22000多卷,为明代刻印本和手抄本,包括明南藏、明北藏和单刻佛经等。而其中的《大方广佛华严经》为妙莲寺比丘祖慧刺破舌尖血写成,被誉为“舌血真经”,尤为珍贵。
  《龙藏》木经始刻于清朝雍正十一年(1733年)至乾隆三年(1738年),现存77000多块,内容极为丰富,是集佛教传入中国2000年来译著之大成。堪称我国木板经书之最。世界上现存两部汉文大藏经,一部为云居寺现存的《龙藏》,另一部是韩国海印寺的《高丽藏》。
  石经山海拔450公尺,山腰有9个藏经洞,其中雷音洞为开放式,洞内宽广如殿,四壁镶嵌经板大都是静琬早期所刻。洞中有四根石柱,石柱上雕佛像1056尊,故称千佛柱,九洞共藏经4196块。石经山现存唐塔两座,还有石凿古井、隋唐碑刻等大批历史遗存。为了便于游客上山观光揽胜,云居寺于1999年10月24日开通了全长830米的石经山索道,在乘坐途中可一览云居寺全貌及石经山四周优美的自然风光。
  云居寺不仅藏有佛教三绝与千年古塔,而且珍藏着令世人瞩目的佛祖舍利。舍利(佛教名词)意为尸体或身骨。相传释迦牟尼遗体火化后结成的珠状物。1981年11月27日在雷音洞发掘赤色肉舍利两颗,这是世界上唯一珍藏在洞窟内而不是供奉在塔内的舍利,与中国北京八大处的佛牙、陕西西安法门寺的佛指,并称为“海内三宝”。为千年古刹增添一份祥光瑞气。
  解放后,党和政府对云居寺给予高度重视。50年代末,利用三年时间对石经进行发掘整理,并组织专家对房山石经进行研究。出版了《房山石经影印本》和《房山石经题纪汇编》等一批研究著作。1974年房山区政府建立云居寺文管所,1988年扩编成云居寺文物管理处,为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主抓云居寺文物保护、研究和利用工作。1987年10月,云居寺作为社会历史类专题遗址博物馆对国内外游人开放。1995年12月正式注册登记为云居寺石经陈列馆。
  现在的云居寺已经成为国内外著名的佛教寺院,著名的宗教活动场所,享有“北方巨刹”的盛誉。云居寺特有的幽静地理环境,奇特迷人的秀丽风光,蕴涵着浓郁的佛教文化特色,是藏经纳宝之地、祈福迎祥之所。




电  话: 61389612 61389604
电子邮件: [email protected]
传  真: 61389612
票  价: 云居寺40元 石经山索道30元 石经山10元
交  通: 1、天桥、六里桥乘917(发往云居寺-十渡)直达云居寺 2、良乡、房山乘12路小公共直达云居寺 3、北京南站(乘火车)-云居寺 4、前门乘游10路-云居寺(5月-10月)



 
→回复

邻近景点
故宫
颐和园
八达岭长城
香山公园
天安门
天安门广场
人民大会堂
中南海
箭扣长城
司马台长城
毛主席纪念堂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