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湖北黄冈鄂州景区四祖寺概况
类别划分
概况
气候
住宿
交通
精彩照片图片
旅游地图
居住在这里的会员
去过这里的会员
打算去这里的旅游计划
网友旅游游记和攻略
景区分布
邻近景区
经验分享
我去过这里
我想去这里
收藏此页
我要提问
湖北黄冈鄂州景区四祖寺概况
湖北黄梅佛教四祖寺
提供图片    更多图片

  在黄梅县城酉15公里的西山(破额山)。山势回抱双峰屹立,前有瑶凤山、狮子山、大叶山,岩峰奇兀,气势磅礴。据记载,寺为唐初禅宗四祖道信的道场,因名。原建筑规模很大,惜几次毁于兵火。现存有唐代毗卢塔、鲁班亭、元代的灵润桥和清代重修的四祖殿、慈云阁等建筑,还有授法洞、卓锡泉、洗笔池、石鱼矾、钓鱼台、瀑布溅飞等名胜古迹,及历代许多名人咏诗题词刻石,唐柳宗元《破额山》诗:“破额山前碧玉流,骚人遥驻木兰舟。春风无限潇湘意,欲采萍花不自由。”这里既是佛教胜地,又是优美的风景区。   
                       






四祖寺-壁书
四祖寺-长廊
四祖寺前---灵润桥(俗称花桥)
四祖寺山门后的---放生池
四祖寺---大雄宝殿
四祖寺
四祖寺
毗卢塔

 

经验分享/补充资料/网友评论

 
ddd_ddd1(ddd_ddd) 2005年11月28日 11点07分 评分:10
四祖寺位于湖北省黄梅县城西北十五公里的双峰山中,原名正觉寺,又名双峰寺,曾是中国佛教寺院规模最大,僧众最多,香火最旺,声誉最高的名刹之一,也是全国首批僧众集体定居传法,过团体生活,实行农禅双修的典范寺院。

四祖寺的取名,是因禅宗四祖道信大师亲手创建于唐武德七年(公元624),距今已有1370多年的历史。寺庙自唐到清香火不断,先后出了一百多名高僧,每年朝山的香客数以万计。唐代宗李豫追封道信大师为“大医禅师”。宋真宗敕赐“天下祖庭”。宋神宗敕赐“天下名山”。千百年来,寺庙历尽沧桑,几经复毁。明正德年间,寺庙发生火灾被毁,后由荆王牵头重建,万历年间坍塌,御史王珙接着修复。清咸丰四年(1854)冬毁于兵灾,光绪年间复建。清未民初又毁,仅存十几间殿堂楼阁和一些名胜古迹。

道信大师(580—651年)是隋唐著名高僧。俗姓司马,祖籍河内(今河南沁阳县)人,生于薪州永宁县(今湖北武穴市)。12岁拜僧璨大师为师,在三祖寺出家,苦修九年,深得僧璨大师的赏识。得到三祖衣钵后,应薪州僧众之请,在双峰山大宏佛法,广开禅门。提倡定居传法,改变了自达摩祖师以来的游化乞食为生的传统戒行方式,开创了农禅并重的禅风,对禅宗的发展和形成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近几年来,政府对四祖寺的建设十分重视,先后拨出专款分期分批进行了维修,使四祖寺面貌焕然一新。

从黄梅县城出发,西行二十华里,就到了双峰山脚下。穿过一天门、风栖桥、龙凤塔、二天门、灵润桥(俗称花桥)便到了四祖寺。
 
→回复
ssyjl(林子) 2005年12月7日 15点57分 评分:0
四祖寺,古名正觉寺,又名双峰寺,位于湖北省蕲春黄梅广济县交界的太平山(宋朝叫黄梅山)中。广济黄梅在历史上素有“小西天”和“蕲州禅宗甲天下”及“佛教大事问黄梅”之称。双峰山本来在蕲春太平山庄顶点,破额山、破头山后误称为双峰山,又名西山,位于大别山主峰前沿,总面积八平方多公里,海拔一千四百多米,气候宜人。寺庙改建于唐武德七年(公元624年),距今已有1380多年的历史,它不但在我国佛教发展史上古有一定位置,而且在国际上,特别是在日本、印度等东南亚国家享有盛誉,也是著名的旅游胜地。

四祖寺由禅宗四祖道信大师在原正觉寺基础上亲手创建。从道信著的《戒法》《入道安心方便入门》中看,他积极主张戒修和禅修相结合,楞枷经和般若经相解,渐修与顿悟相连,坐禅与劳作相并的禅法,从而把禅宗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道信大师的传人弘忍大师于唐永徽年(公元654年)到相隔30华里的东山找冯茂老人借山建寺(即今五祖寺),大宏禅业,创立“东山法门”,使五祖寺成为中国禅宗的又一发源地。 纵观道信大师的一生,他为弘扬佛教,创立禅宗,弹心尽竭力。因此,人们公认禅宗应初创于道信,形成于弘忍,发展于慧能。

寺庙自唐到清香火不断,唐宋盛极一时,有殿堂楼阁八百多间,僧由千余,还先后出了一百多名高僧,每年朝山的香客数以万计。唐太宗李世民曾四下诏书道信大师进京供养,封为国师。唐代宗李豫追封道信大师为“大医禅师”。宋真宗敕赐“天下祖庭”。宋神宗敕赐“天下名山”。千百年来,寺庙历尽沧桑,几经复毁。明正德年间,寺庙发生火灾被毁,后由荆王牵头重建,万历年间坍塌,御史王珙接着修复。清咸丰四年(公元1854年)冬毁于兵灾,光绪年问复建。清未民初又毁,仅存十几间殿堂楼阁和一些名胜古迹。 从现保存在四祖寺的清代木刻版图——《四祖名山正觉禅寺胜境全图》上,仍然可以看到古寺昔日的辉煌盛景。整个古寺建筑群依山顺势,由上中下三大部分组成,结构布局规范,层次分明,殿堂楼阁盘垣交错,层层叠叠,古色古香。主体建筑有天王殿、大佛殿、祖师殿、地藏殿、观音殿、课诵殿、衣钵案、钟鼓楼、大悲阁、法堂、禅堂、藏经楼、华严殿、半云底、方丈室等。除了寺庙建筑群外,还有许多名胜古迹,如原义丰县遗址、一天门、风栖桥、引路塔、龙须树、二天门、天下名山石碑、花桥、碧玉流、洗笔泉等摩崖石刻,以及毗卢塔、鲁班亭、传法洞、观音寨、宝光石、紫云洞、双峰山等三十多处景观。是当时中国佛教寺院规模最大,僧众最多,香火最旺,声誉最高的名刹之一,也是全国首批僧众集体定居传法,过团体生活,实行农禅双修的典范寺院。


 
→回复
kevin_chen(西门) 2005年12月24日 22点41分 评分:10

四祖寺,原名正觉寺,又名双峰寺,位于湖北省蕲春黄梅广济县交界的双峰山中。广济黄梅在历史上素有“小西天”和“蕲州禅宗甲天下”及“佛教大事问黄梅”之称。双峰山,原名破额山、破头山,又名西山,位于大别山主峰前沿,总面积八平方多公里,海拔一千多米,气候宜人。寺庙创建于唐武德七年(公元624年),距今已有1380多年的历史,它不但在我国佛教发展史上古有一定位置,而且在国际上,特别是在日本、印度等东南亚国家享有盛誉,也是著名的旅游胜地。

  四祖寺由禅宗四祖道信大师亲手创建。道信大师(580—651年)是隋唐著名高僧。俗姓司马,祖籍河内(今河南沁阳县)人,生于蕲州永宁县梅川镇(广济县今湖北武穴市)。12岁拜僧璨大师为师,在五峰山出家,在此苦修九年,深得僧璨大师的赏识。得到三祖衣钵后,于隋仁寿三年(公元603年)去吉州(今江西吉安市)参禅说法。后应邀到庐山大林寺讲经说法。在此,再次受到《般若经》的熏陶,一住就是几年。唐武德七年(公元624年)春,道信大师又应蕲州僧众之请,渡江进入黄梅山(今湖北黄梅县),在双峰山大宏佛法,广开禅门。提倡定居传法,改变了自达摩祖师以来的“一僧一庵,一盂一钵,随缘而住,不恒其所,行无轨迹,动无彰记,海以禅敖”的游化乞食为生的传统戒行方式,开创了农禅并重的禅风,对禅宗的发展和形成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道信是一位富有禅学理论素养的禅门大师。从道信著的《戒法》《入道安心方便入门》中看,他积极主张戒修和禅修相结合,楞枷经和般若经相解,渐修与顿悟相连,坐禅与劳作相并的禅法,从而把禅宗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道信大师的传人弘忍大师于唐永徽年(公元654年)到相隔30华里的东山找冯茂老人借山建寺(即今五祖寺),大宏禅业,创立“东山法门”,使五祖寺成为中国禅宗的又一发源地。 纵观道信大师的一生,他为弘扬佛教,创立禅宗,弹心尽竭力。因此,人们公认禅宗应初创于道信,形成于弘忍,发展于慧能。 寺庙自唐到清香火不断,唐宋盛极一时,有殿堂楼阁八百多间,僧由千余,还先后出了一百多名高僧,每年朝山的香客数以万计。

  唐太宗李世民曾四下诏书道信大师进京供养,封为国师。唐代宗李豫追封道信大师为“大医禅师”。宋真宗敕赐“天下祖庭”。宋神宗敕赐“天下名山”。

千百年来,寺庙历尽沧桑,几经复毁。明正德年间,寺庙发生火灾被毁,后由荆王牵头重建,万历年间坍塌,御史王珙接着修复。清咸丰四年(公元1854年)冬毁于兵灾,光绪年问复建。清未民初又毁,仅存十几间殿堂楼阁和一些名胜古迹。

从现保存在四祖寺的清代木刻版图——《四祖名山正觉禅寺胜境全图》上,仍然可以看到古寺昔日的辉煌盛景。整个古寺建筑群依山顺势,由上中下三大部分组成,结构布局规范,层次分明,殿堂楼阁盘垣交错,层层叠叠,古色古香。主体建筑有天王殿、大佛殿、祖师殿、地藏殿、观音殿、课诵殿、衣钵案、钟鼓楼、大悲阁、法堂、禅堂、藏经楼、华严殿、半云底、方丈室等。除了寺庙建筑群外,还有许多名胜古迹,如原义丰县遗址、一天门、风栖桥、引路塔、龙须树、二天门、天下名山石碑、花桥、碧玉流、洗笔泉等摩崖石刻,以及毗卢塔、鲁班亭、传法洞、观音寨、宝光石、紫云洞、双峰山等三十多处景观。是当时中国佛教寺院规模最大,僧众最多,香火最旺,声誉最高的名刹之一,也是全国首批僧众集体定居传法,过团体生活,实行农禅双修的典范寺院。

 近几年来,政府对四祖寺的建设十分重视,先后拨出专款分期分批进行了维修,使四祖寺面貌焕然一新。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广东省佛教协会副会长、广州光孝寺住持本焕法师受命出任四祖寺方丈,坚光法师和印悟法师分别任监院和知客。

释本焕,祖籍湖北新州,出生于清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俗姓张,学名志山,7岁入私塾,6年后到本地一家杂货店当学徒。22岁在新州报恩寺出家,1930年到武昌宝通寺受戒,同年6月去江苏扬州高旻寺拜来果法师为师,在此修行7年。1937年2月,他不辞辛劳,发大愿朝拜五台山,后住碧山寺,1939年9月荣任该寺第三代方丈,在此苦修10年期间,用指血抄写了一部《普贤行愿品》,共19卷,计20万字。1947年2月他又先后朝拜了北京弥勒院、天津居士林、上海普济寺。1948年11月离开五台山到广东南华寺诚接虚云大和尚的法。1949年元月就任南华寺方丈。1958年因反右蒙冤到坪石农场参加劳动,1980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宣布予以改正。同年4月,应仁化县人民政府和佛教界邀请,就任丹霞山别传寺住持。广东省佛教协会于1987年元月接请他上任广州光孝寺住持,1992年兼任深圳弘法寺方丈至今。 本焕法师1994年上任黄梅四祖寺方丈以来,不顾年事已高,路途艰辛,多次到黄梅,会同县政府和主管部门的领导视察四祖寺,亲临实地进行设计规划,资助巨款,使祖庭得以重辉。本焕法师现任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中国佛教协会咨议委员会副主席,广东省佛教协会副会长,广州市佛教协会会长,韶关市佛教协会名誉会长,还是广东省政协委员。

从黄梅县城出发,西行二十华里,就到了双峰山脚下。穿过一天门、风栖桥(过去从这里开始到寺庙都是石板路)、龙凤塔、二天门、灵润桥(俗称花桥)便到了四祖寺。 山门为青白石条砌筑而成,高7.8米,宽6.6米,古色古香,雄伟壮观。入山门后,就看到寺庙主体建筑群。现修复有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殿、祖师殿、禅堂、客堂、藏经楼、钟鼓楼、方丈室等殿堂楼阁,盘垣交错,金碧辉煌。门窗梁柱雕梁画栋,巧夺天工。殿内新塑的佛像法像庄严,栩栩如生,十分壮观。 大雄宝殿是按原貌设计修复的,工程建筑全部采用钢筋混凝土仿古结构,古色古香,殿为七大开间,进深五间,前后走廊,两层飞檐斗拱,36根大柱落脚,建筑面积为865.7平方米,殿高18.7米,宽34.1米,长25.7米,其外貌造型在全国佛教丛林中堪称“一枝独秀”。

寺庙中还生长有三棵古柏树,其中两棵龙柏树(俗称倒插柏),一棵云柏树(又称祥云柏)。云柏树枝盛叶茂,挺拔俊秀,相传是四祖道信亲手所栽,距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寺庙东南北三面青松翠竹环抱,流水混混,风景如画,清静幽雅。 唐朝诗人张祜的《游双峰寺》诗曰: 月明如水山头寺,仰面看天石也行; 夜静深廊人语定,一枝松动鹤来声。

另外,在祖师殿至今还保留了几件珍贵的历史文物。两件为清代青花磁香炉,大的香炉高0.8米,对径宽0.6米,重约16公斤,左上方印有“大清同治十二年夏日”,右上方印有 “姑塘镇冰思信士弟子敬”,中间印有“西山教主祖师菩萨莲座前”字样。小的香炉高o.6米,对径宽o.5米,重约12公斤,左上方印有“光绪甲辰卅年仲秋”,右下方印有“邓绍山敬酬”,中间印有“西山文昌君座前”字样。另一件为木质金字匾额,金匾题有“惟楚真灵”四个大字,笔力苍劲,古朴典雅,据传宋朝皇帝所题。

据说湖北省博物馆还保存一方四祖寺玉印(相传四祖寺为左手印,五祖寺为右手印)。该印为汉白玉石,印把上雕刻有一只栩栩如生的雄狮,印身为正方体,长宽ll厘米,重约2.45公斤,印文为篆体,刻有“天下祖庭大医真身宝印”,印座上刻有“北宋真宗皇帝于景德年间敕雕”等字样,这是一件十分珍贵的文物。

走出古寺,北行不远,就到了衣钵塔。塔身为三层,高3.8米,基座宽2.2米,塔为麻石砌筑而成,是寺庙一大景观。相传,四祖道信大师晚年在此将衣钵传给了他的得意弟子五祖弘忍大师,为纪念此事,特造此塔。

在衣钵塔附近,还可以看到一座石亭,俗称鲁班亭,为寺庙三大奇景之一。塔身高5米,宽3.6米,塔呈八方型,中间有一块大圆石,俗称“风凰窝”。塔顶上面分为六大方块,其中三方盖有石块,三方未盖石块。该亭具有宋代建筑风格,在全国实为罕见。相传,四祖道信在修建大佛殿时,急需二百多棵楠木,庐山一些信士弟子得知后,主动捐献了二百多根。可是这些捕木由庐山搬回四祖寺,不知道要花费多少工夫。兴建大殿的木工主师是鲁班第十八代子孙,他自幼聪明好学,手艺高强,并精通道法。这时,他来到双峰山顶上,手持一件百袖衣,使用一个道法,将白纳衣化成一朵白云飘向庐山,不一会儿,这朵白云又飘回来了,刚一落地,只见二百多根楠木整整齐齐地摆在寺庙工地上。后来为了纪念鲁班子孙建殿的功绩,特建此亭。

看完鲁班亭,向西北山岗上走去,可看到一座唐代毗卢塔。该塔俗称慈仁塔、真身塔、四方塔,占地面积约1200多平方米,塔略成方形,单层重檐亭式,塔身为青砖仿古结构,高11米,塔基面阔10米,进深10米,塔座上置有高大双层束腰须弥座,塔的四周刻着各种花鸟,以及线条清晰流畅的莲花瓣和忍冬花图案。塔的东南西三方设有高大的无门扇的莲弧门。据《五灯会元》记载:“永徽三年四月八日塔户无故自开……后门人不敢复闭。”塔的北面设有假门,以避风雪。塔内为穹窿顶,中为四方形,下为八方形,八面墙壁,其中四壁设有佛宪,柱、梁、衍、椽都有石条和青砖仿古结构,顶端砌有三个大小不同青石塔顶,塔的四方上部砖块上,雕有“边毗罗国诞生塔”,“摩迦罗园诞生塔”,“边户国转法轮塔”,“舍已国现神通塔”的字样。全塔体态端庄,古朴典雅,气势恢宏,四周景色秀丽。元朝诗人赵国宝游到此处时,题诗一首,: 一层石塔一层云,塔外梅筠九万根。 大圣自然身不坏,游人如见佛常存。 该塔是四祖道信大师得意弟子五祖弘忍大师亲手创建于唐永徽二年(公元651年),距今已有1340多年历史,已被列为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是我国目前保存最完好的唐代佛教古塔之一,为研究我国的佛教文化和古塔建筑艺术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

 在毗卢塔上边不远处,就是传法洞。此洞为一天然石洞洞内可容纳二、三人,洞口上的一块大岩石酷似一只大猛虎,形态极为逼真。洞口前建有一座古庙,终日香火不断。相传,四祖道信大师经常在此洞讲经传法。有一次,四祖大师正向五祖弘忍讲《般若经》时,忽然有一只猛虎路过此地,听见洞里有人在讲经,就被吸引过去,悄悄地伏在洞口偷听,不知不觉就听迷了。待四祖大师讲完经文后,这只猛虎也顿开大悟,决心改恶行善,就此归入佛门。干百年过去了,这只猛虎仍然屹立在洞口,护卫这块神圣地方。 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对四祖寺的建设工作曾作过指示:“要尽快把四祖寺修复好,使佛教禅宗六个祖庭连成一片,相互辉映,形成一个佛教圣地网络。”随着对外开放和旅游事业的不断发展,四祖寺在北连禅宗祖庭河南少林寺,安徽二祖寺、三祖寺,东接佛教名山九华山,南抵广东六祖寺,自然形成一个佛教圣地旅游网络中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回复
邻近景点
神龙溪漂流
腾龙洞
武当山
神农溪
神农顶风景区
人民公园
四方山植物园
伏龙山自然风景区
悬鼓观
房县神农峡景区
野人谷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