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克孜尔尕哈石窟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西北十四公里的山沟中,与克孜尔尕哈烽隧毗邻。始建于公元5世纪。
石窟开凿在东西宽170米,南北长300米范围内的崖壁上。分为东西两大组群,现存洞窟54个,编号洞窟46个,其中较完整的洞窟39个,有壁画的洞窟13个。石窟建筑形式多样,按功能分有支提窟、僧房窟、讲经堂、禅窟等;按窟顶形状分有、平顶、券顶、穹庐顶、套斗顶、覆斗顶等。现存较完整的39个窟可划分为5组,每组都具有礼拜、讲经、禅修和居住等各种功能。
石窟壁画均是典型的龟兹风格,有佛本生故事40余种,因缘故事20余种,还有佛传故事画及龟兹文题记。全盛期的石窟壁画展示了“曲铁盘丝”画法,色彩鲜明华丽,人物姿态自然,服饰华美多样。其中以第30窟的八身飞天最为著名。
克孜尔尕哈石窟是距古代龟兹国都城最近的一处石窟寺,属于国家寺院,是龟兹石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丝绸之路”上一处重要的佛教文化遗址。其中的讲经窟在龟兹石窟中别具一格,其浓郁的龟兹画风及珍稀的龟兹文题记具有极高的历史、科学价值和独特的艺术价值。
niyaxue(尼雅) |
2005年10月21日 15点06分 |
评分:10 |
位于库车城西北哈拉乡的境内,距库车县城约12公里,克孜尔尕哈石窟在确尔达格山的南麓,与克孜尔石窟、库木吐拉石倌在确尔达格山与渭干河之间形成一个三角,组成了古龟兹国都附近的一处最大石窟群。
根据石窟壁画的内容和风格,可以分为四期,时间自东汉末至唐,其中又以南北朝和隋唐为最多。壁画几乎全为龟兹风格,凹凸绘法极为明显,手法细腻,色彩鲜明,所绘人物形象生动,其清晰完好程度为其他地方石窟所无。
→回复
niyaxue(尼雅) |
2005年10月21日 15点11分 |
评分:10 |
克孜尔尕哈石窟寺在库车县西北盐水沟畔,与烽燧遗址隔路相望。现已编号的洞窟46个,其中僧房窟较多,共11个洞窟残存壁画。壁画始绘于北朝,直到唐代仍在延续。壁画中保存了较多龟兹国王及其家族的供养像,这也是该窟群的特点。
→回复
sunwei8888(老孙) |
2006年4月6日 15点29分 |
评分:0 |
阿克苏克孜尔尕哈石窟是库车县西北盐水沟畔。现已编号的洞窟46个,其中僧房窟较多,共11个洞窟残存壁画。壁画的毁坏,一是因为山体岩体差,一千多年受洪水、地震的影响,坍蹋严重;二是伊斯兰教兴起后,对佛教壁画人为的破坏;三是外国探险队切割走了一些相当珍贵的壁画;四是一些国内的盗宝者将壁画上的金箔刮去。目前其保护受资金的限制,只是做一些山体的加固。
克孜尔尕哈石窟的壁画始绘于北朝,直到唐代仍在延续。壁画中保存了较多龟兹国王及其家族的供养像,这也是该窟群的特点。从克孜尔尕哈石窟的壁画中,我们初步领略了龟兹石窟的艺术风格。
隔路相望,就是克孜尔尕哈烽燧遗址。这是现在保存最完整的汉代烽火台,东西长6米,西北宽4.5米,高13.5米。现存的躯干经千年风侵雨蚀,已无当年雄姿,但那古老竣拔的褐色残躯,仍向人们昭示着远古历史文化的底蕴。克孜尔尕哈烽燧是古代丝绸之路的见证,是研究古代历史、丝路交通、军事通讯、文化建筑等学科的珍稀文化遗产。
克孜尔石窟的形制主要有中心柱窟、僧房窟、穹窿顶窟、大像窟。中心柱窟是礼佛的中心场所,也是壁画最集中的地方。中心柱窟一般分前、主、后室,主室大多为券顶。这些部位的壁画绝大多数采用菱形格构图。菱格画是龟兹石窟中最流行的一种构图形式,分出几十个甚至上进百人单元,每个菱格中绘一个本生故事或因缘故事,以表现众多的故事内容。我们参观的8窟、17窟等的菱格画就集中了许多优美的本生和因缘故事。我们参观的76窟是穹窿顶洞的典型,此种窟四壁绘画,顶部绘有飞天。而47窟、48窟、77窟等则为大像窟,但立佛早已荡然无存,从残存的大像龛和主室高大的券顶,尚可窥其宏伟的气势。
在38窟,我们看到了天宫伎乐。这是西域佛教艺术中常见的一种形式。克孜尔石窟有几个窟都有天宫伎乐,以38窟主室左右壁上端的两幅最为著名,38窟也因此而驰名中外。
→回复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