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北京东城故宫钟表馆概况
类别划分
概况
精彩照片图片
旅游地图
居住在这里的会员
去过这里的会员
打算去这里的旅游计划
网友旅游游记和攻略
景区分布
邻近景区
经验分享
我去过这里
我想去这里
收藏此页
我要提问
北京东城故宫钟表馆概况
十一黄金周:故宫钟表馆2
提供图片    更多图片

  钟表馆设在景运门外的奉先殿内,共展出十八世纪中外制造的各式钟表二百余件。



  我国钟表,多由当时的清宫“造办处”和广州、苏州等到地制造。外国钟表,或是通商进口,或由外国赠送。其中以英国的为多,但亦有法国、德国、瑞士、美国、日本等到的产品。这些钟表,虽制造于二百多年以前,但至今机械性能仍然完好。各种机械花、鸟、虫、蝶和水法等到装置,仍能作出种种妙趣横生的表演。



  所展钟表造型多样、风格各异、工艺精湛,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为了让游客能更好地欣赏所陈列的部分钟表是怎样打点报时的,以及人物、鸟兽、水法和宝塔等等的动作奥秘,展厅内特设录相放映。   
                       






钟表馆的收藏品
钟表馆
十一黄金周:故宫钟表馆3
十一黄金周:故宫钟表馆4
钟表馆
十一黄金周:故宫钟表馆1
   

 

经验分享/补充资料/网友评论

 
angergigi(断翅的天使) 2005年11月19日 19点39分 评分:10
故宫钟表馆设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奉先殿,展厅高大宽敞,面积2208平方米,展品182件。它是中外各国钟表匠师的智慧和心血结晶,具有很高的历史、科技和艺术价值。从中可以看出18~20世纪初200多年间世界钟表发展的光辉历程。

计时器在我国的使用有着悠久的历史。二三千年以前,我们的祖先已经开始使用圭表、日晷和漏壶等计时器。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的一件出土的西汉石日晷,堪称较早的计时器;陕西兴平茂陵博物馆珍藏了一件出土的汉代铜漏壶。机械钟表的使用,是人类社会的一大进步。机械钟表由欧洲人发明,明末清初进入我国。据载,1601年,明万历皇帝得到了2架自鸣钟,是由意大利传教士利马窦进贡的。从此,我国有了使用机械钟表作为计时器的历史。

宫廷中的钟表绝大部分是18世纪中国和英国制造的。

中国钟表主要由清宫内务府造办处以及广州和苏州制造。清代康熙皇帝十分重视科学技术,亲自向外国传教士学习数学和天文学方面的知识,一些传教士还精通钟表制作,故当时清宫内务府造办处已开始制造和修理钟表。乾隆时期,造办处的钟表制作得到空前发展,集中了一大批能工巧匠,他们当中有外国人,有从广州招募来的中国工匠,宫中小太监也有学做钟表的。清宫内务府造办处奉皇帝的旨意制作御用钟表。工匠做钟表,面样须经御览,批准后方可制作。钟表的造型多为楼台、亭阁、寺塔等建筑形式。制作每一件钟表,都离不开造办处其他作坊如漆、铸炉、牙、玉、木、金等作坊的协作,可以说,钟表是多种工艺的组合。除造办处外,广州和苏州的钟表生产也具有一定规模,产品质量与欧洲不相上下,价格相对便宜,有较强的竞争能力,所以也被宫廷使用。

铜壶滴漏、紫檀木雕楼式白鸣钟和黑漆彩绘楼阁群仙祝寿钟,是清宫内务府造办处制作的最具代表性的三件计时器。铜壶滴漏制造于嘉庆四年(1799年),漏壶由三个方斗形的“播水壶”、一个“分壶”和一个圆形“受水壶”五部分组成。在方形木亭的高处,有一个平台,上面放着一个“播水壶”;在它的前方有两个依次降低一个壶高度的平台,上面也各放一个“播水壶”。再下端的平台为“受水壶”盖,盖上立一个双手握“漏箭”的铜人,“漏箭”上刻着12个时辰(2小时为1个时辰)。上数第二个“播水壶”的后下方,另外放着一个起着调节水流速度的“分水壶”。漏壶的计时原理是:每日正午12时,亭中的“播水壶”注满水后,壶的前下方龙口有水流出,滴入下面壶中,这样逐壶滴漏,随着“受水壶”水位的提高,“漏箭”就上浮到相应的位置,这时就可以从铜人手握处的刻度知道时间。每次注满水后,可滴漏一昼夜。自从机械钟表进入我国,这一古老的记时器就不再用来记时,只作为礼器陈设在宫殿里。

与铜壶滴漏相对称的西边,陈列着一座高585厘米、底260厘米见方的紫檀木雕楼式自鸣钟。它是钟表馆里最大的一座机械钟,也是乾隆时期制造的现存最大的一座自鸣钟。

黑漆彩绘楼阁群仙祝寿钟,高185厘米,长102厘米,宽70厘米,为卷棚歇山顶两层阁楼形式,钟座是黑漆彩绘福寿长桌。钟盘位于底楼正中,上有五孔。上发条后,可走时、报刻、报时、发起、发打。钟盘的左边是“海屋添筹”布景,右边是“群仙祝寿”布景,下方钟座上两个孔上弦后,均可活动。上层三座楼门内,各有一手持钟碗人,逢3、6、9、12时,门打开,一同出来打钟碗,报完刻、时,退回门内。这座钟的制作费工费时。乾隆九年(1744年)开始制作,乾隆十四年(1749年)方完成,历时5年,工艺考究,做工精细,古朴典雅,是清宫内务府造办处的典型风格,也是乾隆时期的代表作。

钟表馆里展出的钟表,一半以上是英国18世纪的作品,造型各异,千姿百态,显示出制作者杰出的智慧与创造力。

18世纪,英国的科学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在钟表制作中,已经用机器代替手工操作,所生产的钟表,在市场上有很强的竞争能力。英国制造钟表的工场很多,仅伦敦一地就有数十家。为抢占市场,当时英国涌现出一大批著名的钟表匠师,他们技艺高超,产品精美绝伦,在和其他国家的钟表竞争中占了绝对优势。其时中国清朝也处于鼎盛时期,经济的繁荣、社会的稳定,以及乾隆皇帝对奢侈豪华生活的追求,使粤海关监督等官员不断花费巨额银两,向英国购买或定做钟表,中国成为当时进口英国钟表的主要国家。

展品中,“铜镀金象拉战车乐钟”和“铜镀金写字人钟”是英国钟表中颇具代表性的两件精品。铜镀金象拉战车乐钟,长136厘米,高72厘米。它以古战场的一个军事指挥车为题材,塑造了一群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一位威武的指挥官站在指挥台上,表情庄重、沉稳,全神贯注地观察前方战场的情况,似乎随时准备发布命令。10个士兵又各负其责,有的在吹号,有的举着旗子,还有的护卫着指挥官。站在车箱上的两个士兵之间,装置着两面钟。拉战车的大象在上紧发条后,眼、鼻、尾都能动,表情温顺,善解人意。战车前后的4个轮子和大象腹下的轮子,上紧发条后,可以行走。这件 钟表简直就是一组技艺高超的雕塑,形象逼真,神态各异,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

英国钟表在机械传动方面有许多独到之处。铜镀金写子人钟,就是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件,由著名钟表匠威廉森制作,高231厘米,长和宽均为77厘米。放在方几上的整座钟,是由四座西洋亭式建筑自下而上组合而成。最下面的亭子比较大,中间有一个身穿西装的机器人,右腿跪在地上,左腿蹲着,右手执毛笔,左手放在面前的案子上。上弦后,机器人开始提笔书写,神情专注,一丝不苟,眼睛随着笔动,一气写下“八方向化,九土来王”8个偕书汉字,从中可以看出设计制造者的智慧与创造才能。上面的亭子是个二针时乐钟。再上面的亭子,站着一个敲钟人在3、6、9、12这4个时辰打乐。最上面的亭子,有两个人,可展开“万寿无疆”横幅。这件钟表制作精巧,建筑与人的比例合适,上下4个亭子造型各异功能又各不相同,在内容与形式上达到和谐统一,可以说这是一件艺术与技术水平都极高的佳作。

18世纪的英国钟表,以优美的造型、华丽的装饰、巧妙的机械传动装置,令人赏心悦目,叹为观止。

19世纪的法国钟表,构思巧妙,设计新颖,也十分引人注目。展出的“铜镀金滚球压力四明钟”和“铜镀金滚钟”,就是其中的代表。它们都没有发条,前者依靠钢球在格式盘上产生的偏心压力作为动力源,带动机芯走动;后者是从斜度为10°、长为55厘米的坡架上向下滚动,带动机芯走动。这两件钟表代表了法国芹师的创新精神,同时也是法国钟表制作水平的标志。

钟表馆除展出中国、英国和法国的钟表外,还展览意大利、美国、瑞士、日本等国钟表。这些钟表风格各异,水平也很高,同样是非常有价值的文物。

北京故宫博物院的钟表收藏居于世界首位,代表着18~20世纪初世界钟表发展的最高成就。这些钟表是世界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也是人类文化艺术遗产的一部分,值得我们永远珍视。


 
→回复
angergigi(断翅的天使) 2005年11月19日 19点36分 评分:10
中国的计时器有着悠久的历史,清代以前一直以圭表、日晷、漏壶计时。明末清初,欧洲机械钟表开始传入我国,逐渐取代了传统计时器。18世纪时,清代宫廷就开始大量地使用机械钟表,宫中还设有作钟处,负责钟表的制作和修理。
  故宫收藏的18至19世纪的机械钟表,有1000余件,包括中国钟表,英国、法国、瑞士以及美国、日本等国制造的钟表。这些钟表造型精美、色彩绚丽,融绘画、雕塑、工艺、天文、音乐、机械、科技等于一体,不仅是报时准确的计时器,更是赏心悦目的陈设佳品。中国的钟表用料名贵,装饰古朴,富丽精工。外国的钟表多为车马人物、动物花卉等,开动发条后,机器人能奏出悦耳的音乐,小鸟能婉转地鸣唱,花朵会优美地开放,可谓有声有色,别具匠心。
 
→回复

邻近景点
故宫
颐和园
八达岭长城
香山公园
天安门
天安门广场
人民大会堂
中南海
箭扣长城
司马台长城
毛主席纪念堂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