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甘肃嘉峪关新城魏晋壁画墓概况
类别划分
概况
住宿
交通
精彩照片图片
旅游地图
居住在这里的会员
去过这里的会员
打算去这里的旅游计划
网友旅游游记和攻略
景区分布
邻近景区
经验分享
我去过这里
我想去这里
收藏此页
我要提问
甘肃嘉峪关新城魏晋壁画墓概况
出巡
提供图片    更多图片

  位于嘉峪关市东北20公里处的新城乡戈壁滩上,始掘于1972年。在嘉峪关以东至酒泉市以西20公里的范围内,共有1400多座魏晋时期(公元220-419年)的地下壁画砖墓群,被誉为“世界最大的地下画廊”。从1972-1979年先后发掘了13座,其中8座是彩绘砖壁画墓,共出土壁画砖700余块,现有六号和七号墓室对游人开放。魏晋墓分为二室和三室两种,有拱形斜坡式墓道相通,以干砖垒砌而成,也有规模较大的多室砖墓。多为家族聚族而葬的墓地。墓门有雕云纹、水火图、四神像图方砖或仙灵异兽彩绘;地面铺以各式花纹砖;墓室各壁为表现劳动人民各种生产生活、妇婢仆从的杂役和墓主人奢侈豪华的享乐生活的砖画。画像砖除军事体材外,均是一砖一画,笔法简练,形象生动,系统反映了魏晋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民俗、科技等内容,其绘画以中国传统的写实手法为主,早于莫高窟艺术,填补了魏晋时期绘画艺术的空白。



  新城魏晋墓群中,最具代表性的6号墓常年对游人开放。墓葬为前、中、后三室夫妻合葬墓。其建筑构造是墓门朝东,入门迅即转向南方,以45度坡度挖一长20米,宽2米的斜坡形墓道和三座墓室,再以干砖垒砌而成。墓室内干砖顶形成大小不等的等腰三角形,顶端正好成一方形,呈覆斗形,用料计算精巧。地面铺有各式花纹砖。墓门墙照高11米,镶嵌有托梁赤帻力士、雷公、托梁兽、鸡首人身及牛首人身等建筑造型砖,上面彩绘或雕刻有象征天门的星云纹饰阙门、镇墓的兵卒和青龙、白虎、朱雀、麒麟等仙灵异兽。表现了墓主人对“天堂”生活的向往,给人以雄伟、森严之感。墓室象征墓主人生活的宅院,前、中室以砖砌出阀门、突檐等多层楼阁式建筑;两侧耳室表示牛羊圈、车庑、炊房和仓舍;后室为主人的“寝室”,发掘时曾较好保存有两幅棺材和尸体;各室中共有壁画砖136块,民俗生活题材广泛,应是墓主人生前生活的缩影。6号墓是西晋一个有代表性的官宦墓葬,虽经1600多年的历史,却依然保持原样,令人称奇。专家们发现,原来在中室顶部有一小洞,一条钢丝自上垂下,原为悬挂油灯之用。掘墓人在封墓前先点上油灯,再砌以七层砖封死,油灯燃烧尽墓中氧气后,使墓穴自然形成真空状态,以至于壁画和古物未被氧化,得以完好保存。



  6号墓的彩绘画像砖反映了墓主人从一个勤奋的游牧主逐渐耕种、经商至发迹而终致富,步入仕途而晋升为官宦的一生。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类表现了大量的生产劳动场面; 第二类画像砖描绘了奴婢们从事的屠宰、炊庖等各种杂役,和主人们宴饮美食的场面;第三类画像砖描绘了墓主人身为达官显贵时奢侈豪华的享乐生活。。



  6号墓已成为游人在嘉峪关必游的景点,当地的景点讲解人员会为您作逐一详细的讲解,令您大开眼界。在新城墓区,现建有魏晋砖壁画博物馆,占地3464平方米,建筑面积379平方米,设有仿古式展室和接待室。   
                       






牵驼
魏晋壁画墓
   
       

 

经验分享/补充资料/网友评论

 
aizhiyuan(忘情山水) 2006年1月2日 15点21分 评分:10
嘉峪关市魏晋砖壁画墓位于距市区18公里的新城乡,四周是一望无垠的戈壁滩,在这戈壁上座落着千余座古墓葬,宛如一颗可璀璨的明珠镶嵌其中。

魏晋砖壁画墓发现于1972年。从1972—1973年,共发掘古墓18座,所发掘的这些墓葬,结构多为三室迭造砖墓,且装饰有三至五层,或多达十层的彩绘。出土砖壁画七百余幅,多为一砖一画,也有数砖组成画面的小幅壁画和半砖一画。砖壁画色彩鲜艳,风格独特、画技巧妙,素有“地下画廊”之称。砖壁画内容丰富,有农耕、采桑、畜牧、井饮、狩猎、屯垦营田、宴饮、奏乐、博弈、出行、营帐、车与、丝束等。这应是我国丝绸之路上的一部百科全书,为研究魏晋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民族风俗及农牧外交、气候等提供了可靠的实物依据,并填补了我国魏晋时期绘画史上的空白。

驿使图

嘉峪关魏晋墓发掘出土的760余幅壁画,内容丰富,反映当时的社会层面十分广阔。

魏晋时代,是一个社会急剧变化,人民生活动荡不安的时代,同时,也是一个民族大融合,多元文化交流碰撞频繁的历史时期。河西地区相对远离于中原的动荡凋敝,为人们致力于现实物质生活提供了一个可靠的前提与保证。魏晋墓砖壁画,将笔触直接对准了这一地区人们的现实生活,成为当时人们日常生活的客观纪录。五号墓出土的《驿使图》,应值得特别关注。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始邮驿递传的国家之一,根据甲骨文的记载,早在商代就有通递军情的传信活动;春秋战国时代,各诸侯国纷纷办起了私邮或管邮,用来传递信息;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咸阳为中心建立了全国性的驿站,统一驿令,是当时的邮驿发展到了相当规模,汉代开始,随着张骞出使西域,打开了中原与西域的驿道,并设立了常规驿骑,从而标志中西方的邮驿的第一次沟通与形成。

邮驿在早期,经历了驿传和驿骑等发展阶段。汉代沿着“丝绸之路”的古道设列厅台,广置烽燧,五里一小墩,十里一大墩,三十里一堡,用以传递信息。为了信息传递快捷便利,历代还在驿道上沿途广设驿站,供驿使休息打尖,换乘车骑或补充给养。我们可以想象数千年前丝绸古道上驿使们行色匆匆,往来穿梭,骑尘滚滚,不绝于道的情景。

嘉峪关魏晋墓五号墓的一幅彩绘驿使图,客观真实的记录了当时这一地区邮驿情形。画面上,一手持信物,跃马疾驰的信使,也许是军情紧急,也许是信息重要,也许是怕路远天黑,驿骑四蹄腾空,飞速向前。由于速度太快,以至于连马尾也飘了起来,信使则稳坐马背,使得整幅画面动中有静,反衬了驿马速度的快捷与信使业务的熟练,这种真实而又写意、生动传神的手法,对历来的绘画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如此,这幅画也是中国早期邮驿历史真是而又形象的记录,它对于中国邮政历史的研究,具有重大的认识意义和学术研究价值,因此在1982年,为纪念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成立暨第一次代表大会的召开,邮电部将其以《驿使图》为名,发行小型张纪念邮票,以见证中国邮政的悠久的历史与辉煌历程。

 
→回复
yuanhui68(hh) 2006年3月6日 11点10分 评分:10
  甘肃嘉峪关市东北25公里的地方,有一处宝地被人们称为“大戈壁里的地下艺术宫”,那里分布的着1700多年前的魏晋时期的古墓群。这些古墓中已发掘清理了18座,发现砖壁画700多幅,这些壁画多以一砖一画,或数块砖组成一幅连环画,被誉为巨大的“地下画廊”。彩绘砖画反映了非常广泛的民俗生活,是墓主人生前生活的真实内容。有描写生产劳动的画面,包括农作、畜牧、桑蚕、狩猎;有从事屠宰、炊庖和主人们宴饮娱乐的场面;有乐师奏乐图、舞女献舞武士出巡等情景。但这些发掘的古墓只是冰山一角。据考古学家介绍,嘉峪关与酒泉交界处的魏晋墓多达2000余座,占地面积达35平方公里。

  神秘7圆圈图,代表的是什么,人们有各种说法:有的说是代表三妻四妾,有的说与性有关,有的说是音符等,没有确切的结论,所以为之“神秘”。


 
→回复
yuanhui68(hh) 2006年3月6日 11点11分 评分:10
  在距离明代万里长城的西起点——嘉峪关东北25公里的地方,有一处宝地被人们称为“大戈壁里的地下艺术宫”,那里分布的1700多座魏晋时期的古墓葬中,以简洁生动、粗旷活拨的现实主义壁画,为人们再现了魏晋时期河西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民俗生活,现在就让我们来走近她、了解她。

  嘉峪关魏晋壁画墓群是三到四世纪的魏晋时期形成的大型家族合葬墓群。那时的河西走廊是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是中原文化和西域文化交融荟萃的地方。大汉王朝“列四郡、拒两关”的不朽政绩,给她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接踵而至的三国两晋使有“天府”之称的中原地区战火纷飞,而河西走廊却似一处安定富饶的世外桃源,吸引着爱好和平的中原人士纷纷携家带眷而来,由此而形成的稠密的人口和繁荣的文化终究没有被历史的长河所掩埋,沉默的古墓葬以他庄严肃穆的方式成为了古代文明的载体。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这个长埋在地下1700多年的古墓葬,偶然地被一个叫张树信的地方农民在放羊的时候发现了。从1972年到1979年,甘肃省博物馆的考古专家对这一片空旷而沉寂的戈壁滩作了广泛而深入的挖掘研究,有13座古墓葬被成功的挖掘开来,其中的8座古墓葬中所保存的颜色鲜艳的砖壁画令考古专家们惊叹不已,更在中国的墓葬史界和美术史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原来,由于魏晋时期特殊的社会动荡,使魏晋时期中国的绘画文献记载非常的零星、简略,绘画的事物资料更是凤毛菱角,这一个古墓葬群的发现,正填补了中国绘画史的这个缺憾,成为中国绘画史上的重要发现和补充。

  经过专家的仔细考证,这些壁画多出自技艺高超的民间画师之手,他们以丰富的生活阅历和对社会生活的深刻感受 ,用形象生动、鲜明质朴的绘画手法真实地描绘了墓主人的现实生活,为墓主人营造了一种在另一个世界丰衣足食的生活氛围,从而成为魏晋时期民俗生活的真实写照。

  中国汉人自古注重丧葬,对他们来说,罔生只不过是一种新生活的开始,逝去的人并非绝对地消失了,他不过是改变了生存的形式而已,墓葬作为另一个世界的居所,处处体现了墓主人的社会地位、宗教信仰和生活情趣。在中国各地所挖掘的墓葬中,从帝王将相之墓到豪门贵族之坟,无不显示着严格的等级和鲜明的宗教信仰,而这里所发现的墓葬却远远地抛开了宗教的束缚,以自由和洒脱的个性描绘了令人向往的田园生活。

  为了保护这些珍贵的壁画,目前只有6号墓对观光客开放,在这一座墓中所保存的136块彩绘画像砖,反映了非常广泛的民俗生活,是墓主人生前生活的真实内容。分类来说,首先是描写生产劳动的画面,包括农作、畜牧、桑蚕、狩猎、商贸等内容。画像砖表现了从犁地、播种、耙地、打场、到扬场的一系列农作活动。壁画中出现的两种农具耱和耙是这两种农具最早的形象资料,比记载农作物栽培、育种的古农书《齐民要术》的记载还要早。河西自古草原广袤,牧草丰盛,畜牧业发达,彩绘砖中有大量的牛、马、羊、鸡、骆驼、猎鹰等画面,再现了“河西畜牧为天下饶”的景象。墓中前室北壁的《牵驼图》是丝绸之路上商贸驮运者的生动写照。东壁的《采桑护桑图》中一位婀娜贤淑的女子提篮采桑,一位英俊年少的男子拉弓射箭,保护桑林,生动地描绘了魏晋时期男耕女织的安定生活。再加上壁画中频繁出现的丝束、布锦图更让人想到张籍的《凉州词》:边城暮雨雁飞低,芦苇初生渐欲齐,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第二类砖壁画是奴婢们从事屠宰、炊庖和主人们宴饮娱乐的场面,每一个画面都描绘得细致入微、形象生动,和今天的生活十分相似。画面中有持锤击牛、宰猪、杀羊的场景,有案上切肉、灶下烧火烹食的炊事细节,有奴婢俸方案递食,主人们围坐享用的生活场面,令人倍觉熟悉,倍感亲切。前室和中室还绘有烤食羊肉串的场景,可见西晋时,河西人已知用三股铁叉串肉在碳盆上烤食了,这比南朝后期食谱中的记载要早200多年。第三类砖壁画描绘了墓主人中年时平步青云、身为达官显贵时奢侈豪华的享乐生活,那些乐师奏乐图、舞女献舞图展现了墓主人歌舞生平的享乐生活;而威武壮观的出巡图更显示了墓主人先天下之忧而忧的豪迈气概。

  除了以上为大家介绍的精美的砖壁画,魏晋墓的建筑艺术也令拥有先进科学技术的现代人为古人的聪明才智而赞叹不已。六号墓由前室、中室和后室组成,分别代表墓主人生活的寝室和宅院,前室两侧还有象征牛羊圈、炊房和仓舍的耳室。三室以高达11米的照壁为墓门,照墙上镶嵌有形象生动的托梁力士、雷公、托梁兽、鸡首人身和牛首人身等建筑型砖;还彩绘有象征天门的星云纹饰阙门、镇墓的兵卒和青龙、白虎、朱雀、麒麟等仙灵异兽。整座建筑的每一处都经过精巧的力学和用料计算,以干砖垒砌而成,每一块砖上都有一副完整的壁画。墓室覆斗型的藻井顶部所呈现的大小不等的等腰三角形显示了古人对几何学的深刻研究和利用。一条由墓门照壁通向地面的斜坡状的墓道把阴阳两界连接起来,中室顶部悬挂的油灯为墓主人照亮了通向未来的道路。油灯最终燃尽了墓室中的氧气,使墓室成为自然真空的状态,从而为现代人保存了由此而没有被氧化的清晰的砖壁画。


 
→回复

邻近景点
莫高窟
鸣沙山
榆林窟
月牙泉
嘉峪关关城
文庙
新城魏晋壁画墓
七一冰川
滨河路绿色长廊
黑山石刻画像
崆峒山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