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 → 海南 → 澄迈旅游 → 概况 |
|
澄迈县位于海南岛北部;,北部濒临琼州海峡,隔海与雷州半岛相望,毗邻省会海口市,东接琼山市、定安县,西靠临高县、儋州市,南与屯昌县、琼中县接壤,总面积2067.6平方公里。东西宽56.25公里,南北长70公里。地势南高北低,南部为丘陵山地,中部为河积平原,北部为台地和海积平原。 地属热带季风气候,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全年无霜。年均日照2017.6小时,年均降雨量1790.7毫米。较之全省东部市县,处于静风环境区,台风影响较弱。 1998年末人口达45.57万人,民族基本是汉族。澄迈县于公元前110年(西汉武帝元封元年)设置苟中县,经公元607年(隋大业三年)更名澄迈,至今有二千多年历史,是琼岛文明古县之一。
澄迈历史 澄迈,古名为苟中县、曾口县,西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30年)为苟中县,属珠崖郡,县治设在今美亭乡的美中墟。隋大业三年(公元607年)迁县城于今老城镇的老城墟,并且取澄江,迈山之首字,易名澄迈县。据史载,澄迈县名自此始。唐高祖武德五年(公元639年)又拆琼山地置曾口、颜卢、琼山三县,属琼州。曾口县治设在博罗村(今永发镇内)。唐玄宗开元十三年(公元755年)把曾口县并入澄迈县。两县合并后,其县城仍设在老城。后因老城地区发生地震,瘟疫流行,遂于清光绪十八年(公元1892年)将县城迁至今治南渡江连的金江镇。金江镇旧名“打铁市”,相传因几户打铁匠居于此而得名。后来,在清月发现江中沙土含金,故改名“金江”。至今,“澄迈”县名已沿用1390多年。 地 形 全境地势南高北低,自南向北呈阶梯状递降。西南部属丘陵山岗;中部与东部属南渡江沿岸河积平原;北部为台地及滨海海积平原,全境丘陵地占34.4%,岗地占11.2%,河积平原占14.6% 台地及海积平原占39.8%。有山岭54座,海拔在500米以上的有大王岭、 白茶岭。 全境有大小河流20多条,南渡江从县境西南方的马湾沟流入,从永发镇流出境外。发源于境内白石岭的大塘河汇入南渡江,流长49.4公里。源于境内长岭的绿现河,注入南渡江,流长28.5公里。澄迈县境海岸线长江37.5公里,沿海岸线有内外港湾15处。 气 侯 澄迈县常年平均气温23.1—24.5度之间,1月平均气温17.3度,极端最低气温为1.1度,7月平均气温28.4度,极端最高气温达40.3度。年平均降雨量1750毫米,每年5—10月份为雨季,降雨量达到445毫米,为全年降雨量的82%。11月份至翌年为旱季,降雨量仅有320毫米,占全年降雨量的18%。 港 湾 澄迈县主要港湾有马村镇的东水港、马村港、桥头镇的才芳港、林诗港、玉包港、理善港、信作港、包岸港等外港;内港有福山镇的花场港、大丰场的敦周港、美让港;外湾有马村镇的美当湾、包金湾、桥头镇的沙土湾;内湾有老城镇的边湾。东水、马村、玉包三个港口为渔港 。 资 源 澄迈县矿藏资源丰富。石英矿总储量5000万吨以上,石灰石矿储量1079万吨,还有黄金矿、钨矿等。野生动物资源有猴子、黄獍、 狐狸、水獭。鸟类有野鸡、八哥、鹧鸪等。鱼类有马鲛鱼、石斑鱼、鲳鱼、鱿鱼。贝类有鲍鱼、文蛤、青蛤、马氏贝和白蝶贝等。 旅游景点 澄迈县的主要旅游景点有老城大成殿、通潮阁遗址、美郎双石塔、新吴镇奇石岗、文儒乡尖石岭及仁兴的九禄山温泉等。 土特产 主要有福山咖啡,咖啡因含量达1.12%以上,其特点为浓而不苦,香而不烈,属温和型品种。还有美亭西瓜、金将牛肉干等驰名土特产。 →回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