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也称“贞女祠”。座落在山海关城东6.5 公里望夫石村北小丘陵上。该祠始建于宋以前,明代万历、崇祯年间、民国十七年曾三次重修。
孟姜女庙是一座灰砖青瓦,砖木结构的小庙。庙前有108级台阶直通山门。 庙四周随山就势筑有一道红色围墙,庙宇包括山门、钟楼、前殿、后殿、振衣亭等。
钟楼位于山门右侧,内悬古钟一口,钟体铸有铭文、捐助人姓名和八卦图。前、后殿均为悬山顶、三楹四窗。前殿内塑孟姜女像,旁塑二童,背包罗伞。像后有“姜坟雁阵”彩绘壁画。东壁有石刻“天下第一关” 5个大字,与山海关城匾额规格一致。 西壁石刻有清代皇帝御笔题诗。殿内东侧塑韦陀像,西则塑李靖像。墙上绘壁画“西游记”。殿后有 “望夫石”,传说为孟姜女登石望夫之处。石旁有乾隆皇帝题诗。
“望夫石”后有多处刻留的小石台和六角亭,名“梳妆台”和“振衣亭”。传说为孟姜女望夫前梳妆整衣的地方。
lyxxyy(qiaoqiao) |
2005年11月4日 11点16分 |
评分:10 |
姜女庙是根据我国著名的"四大民间爱情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牛郎织女》和《孟姜女》)之一"孟姜女送寒衣、哭倒长城"的故事修建的。相传秦始皇时代,江南松江府孟、姜两家,种葫芦而得女,取名孟姜女,配夫范杞良。后来,丈夫被抓去修筑长城,孟姜女独自送寒衣,见夫已亡,哭倒长城,跳海殉夫。千百年来,这段忠贞的爱情故事广为后人传颂。孟姜女千里寻夫送寒衣的故事,感动了长城内外的父老乡亲。他们将农历十月初一孟姜女送寒衣这天,称为"寒衣节"。"十月初一烧寒衣"已成为北方凭吊已故亲人的风俗。每年5月28日~30日,景区都举办孟姜女庙会,您可以来凑一凑热闹,看看地秧歌、二人转、杂耍等表演。
→回复
lyxxyy(qiaoqiao) |
2005年11月4日 11点28分 |
评分:10 |
前殿是姜女庙的主体建筑。为硬山顶式,三楹四窗,古朴典雅。前殿大门前两侧,有一副情趣盎然的对联:
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
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此联有几种读法,一般读成三、三、四或四、三、三句式。它是根据汉字一字多音、一字多义和谐音的特点而作,其中也带有文字游戏的性质。内容主要是描写这里的自然景象。
进入大殿,前殿正中塑孟姜女像,旁有男女二小童,身背罗伞。孟姜女像泥塑彩绘,身披青衫素服,面带愁容,遥望南海。像上悬横额“万古流芳”,两柱对联是:“秦皇安在哉万里长城筑怨;姜女未亡也千秋片石铭贞。”相传这副楹联为南宋末年伟大的民族英雄、爱国诗人文天祥所作。
在前殿的墙壁上还镶有多块卧碑,上面刻有乾隆、嘉庆、道光等清朝皇帝及近代一些游人的题诗,大多赞颂孟姜女的高节。
后殿也是硬山顶式建筑。额坊上挂“慈航普渡”横匾一块,殿内正中塑观音、文殊、普贤三大士像。观音菩萨面容慈祥,身着长衣,双手合十,盘膝坐于莲花宝座上,两旁男女小童侍立左右。东侧普贤菩萨手持如意,安详自如。西侧文殊菩萨手持书卷,全神贯注。
在后殿之后,有一块大石,上面有几个大石窝窝,传说是孟姜女登此石望夫留下的脚印。这就是望夫石。望夫石在人们心目中成了忠贞的象征,许多文人墨客多在此挥毫泼墨,抒发感怀,就连风流天子乾隆也在这望夫石上留下了亲笔题诗。如今,凡来到孟姜女庙游览的游客,多登上望夫石,或居高远眺,或摄影留念,好像只有这样才不虚此行。
→回复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