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即桃川万寿宫,始名桃源观,为桃花源最早建筑。《常德府志》(嘉靖版)载:“桃川宫,晋人建”。桃川宫至唐代已初具规模,宋明两代,规模已有极为宏伟,宋代修五百仙人阁,新建景命万年殿,增创武当行宫。明人邢祚允《仙人邑里集》云:“因地高下为梵宇,凡千三百余楹”,民间传说的“四十八层庵,走马关山门”都是描写桃川宫当时的盛况。历代诗人词家纷纷泼墨于宫墙,万千香客信徒日日膜拜于观中,一时香火之盛,独步天下,致使桃花源成为我国古代四大道教胜地之一。惜所有宫观,元末皆毁于兵火。后虽修复,规模大不如前,明末,沿江所修复寺庵,远胜又毁于兵燹。清代桃源山泠落不堪。1993年修复竣工的桃川宫上宫,规模于前,道观宏敞,古木垂荫,水咽笙簧,云连屏障,望之蔚然深秀。今重开道场,又燃香火,实为桃花源修复史上的一大盛举,对弘扬民族文化、光复道教圣地具有重要意义。
kevin_chen(西门) |
2005年11月9日 14点38分 |
评分:10 |
桃川宫位于桃源山景区东部。占地面积约4公顷。明嘉靖《常德府志》记载:“桃川宫,晋人建”。唐代重建改称“桃源观”,禁山开秘字”,“禅门接紫霞”。安淳化元(990元)增修“望仙阁”。宋政和元(1111年) 增建“景命万年殿”福星经楼、寿星钟阁、斋寮、廓庑、方丈室等,凡1330楹。政和二年(1112年),宋徽宗钦赐“桃川万寿宫”匾,名增誉叠。之后相继建成武当行宫、三清殿、龙虎殿等。数十座宫、阁、楼、亭组团布局,弥山跨谷,辇道相属。西倚危山怒水,东借红树青山。居高临下,视野开阔,穷源极奥,博览自然风光。四周森林浩瀚,古木参天,“修廓夹五殿,重阅映千树”。元末明初,战乱不休,其古典园林仅存遗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以后,桃花的历史揭开新页。 1963至1992年桃源山造林50多公顷,筑池塘水库16处。“青山青青白云白”,“竹树连云蹊径没”。1992年至1993年修复以桃川万寿宫为主体的古典建筑群框架,水府阁矗立于黄闻山顶,问律亭隐蔽于迷津渡口,天宁碑院错落于塔巴堰畔,黄闻山扼守小桃花溪口。桃川万寿宫建筑面积1749平方米,规模宏大,气势雄浑,与北京故宫太和殿,山东孔庙大成殿,山西晋祠圣母殿极为类似。重檐歇山顶形式,面阔58.2米,进深27米,高24.8米。外观清美,内部华丽。五踩、七踩、九踩斗拱,最大者斗口宽240毫米,与五台山著名国宝佛光寺极为类似。殿堂顶端以八方形藻井为中心,四周嵌镶十八个棋盘顶,构成排列有序、凸凹鲜明的巨幅天花系统。殿内以玉皇大帝为首的诸尊神像,体型高大,神态各异,表情悬绝。
→回复
|
|
|